從理智到瘋狂,只差一張標籤:羅森漢精神病院實驗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有沒有幻想過,如果一個完全正常的人混進精神病院,會發生什麼事?

應該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而事實是——真的有人這樣做,而且結果比你想的還荒謬。

1973 年,就有一個美國心理學家大衛・羅森漢,進來了這樣子的實驗,將八個完全正常的人假裝聽到不存在的聲音,成功混進美國各地的精神病院。並實驗院方多久可以發現真相,而結果讓多數人都跌破眼鏡。

這個實驗會讓你發現——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被重新解讀,甚至徹底扭曲它的意義

raw-image

1972年,美國心理學家大衛.羅森漢(David Rosenhan)找了八位完全正常的人——有心理學教授、醫師、研究生、家庭主婦、畫家,讓他們去八間不同的精神病院,假裝有症狀,並要在入院後立刻恢復正常,試著盡快出院。而這些人唯一的假症狀,就是對醫生說:「我聽到一些聲音,它們在說『空洞』、『空白』、『砰』。」沒有更多細節,沒有誇張行為。結果,他們幾乎全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少數是躁鬱症,然後被立刻收治入院。

真正荒謬的事,從進院那一刻開始。

這些「假病人」入院後馬上停止假裝幻聽,恢復正常生活。他們想與醫護聊天,嘗試交朋友,甚至在病房裡觀察、寫筆記,並試著跟醫護解釋自己一切正常,只是進行實驗。但在醫護的眼中,這些行為全都成了病徵——安靜坐著,被記錄為「退縮、與外界隔離」;稍微抱怨或顯露情緒,被當成「敵意與情緒不穩」;就連清楚解釋自己的行為,也會被寫成「精心編排的妄想系統」。有人寫日記,護理師在病歷上註記:「病人沉迷於書寫行為,可能是強迫症狀之一。」而你越解釋,就會陷得越深。

有趣的是,醫生和護理師對他們幾乎沒有懷疑,反而是住在裡面真正的病人很多都察覺到異常——有人直接走過來對他們說:「你不是病人,你是記者吧?」甚至有病人懷疑他們是研究員。但醫護似乎沒有聽進這些聲音,或者說,當標籤已經貼上,就沒人會去確認它到底準不準。

在精神病院的日子遠比他們想像的長。雖然他們完全沒有症狀,但任何試圖解釋的行為都會被認為症狀惡化,因此他們後來發現唯一出院的方式,就是假裝自己是病人,然後配合治療,但最後他們每個人依然平均待了十九天,最久的一位足足關了五十二天。

不過最後,他們獲得的出院診斷並不是「誤診」,而是「精神分裂症緩解期」。換句話說,病歷上永遠留著這個標籤,像是陰影一樣跟著他們。

事情到這裡還沒結束。實驗發表後,引起很大的震撼,其中有一家精神病院不服氣,放話對羅森漢說:「下次你再派假病人來,我們一定能抓出來。」羅森漢答應了,會在未來三個月陸續送假患者過去。

這幾個月,醫院非常謹慎,對所有入院的病人都做了深度全面的精神評估,最後,這家醫院信心滿滿地宣布:我們一共抓到了四十一名假病人。但真相是,這一次,羅森漢根本沒有派任何人過去。他們抓到的,都是自己收治的「正常」病人,也許當中有人本來就沒問題,但一旦醫生啟動「懷疑模式」,任何正常行為都能被重新詮釋成證據。

這正是「貼標籤效應」的可怕之處,不管你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人。一但一個人被貼上標籤,我們看他的方式就不再客觀,而是透過那個標籤去篩選與解讀訊息,哪怕是再怎麼專業、客觀的人,都無法逃脫先入為主的印象。

安靜是退縮,憤怒是情緒失控,有條理是妄想系統,寫字是強迫行為——不是因為行為本身有問題,而是因為我們已經先假定「這個人有問題」。而這種效應不只存在於精神醫學,在學校、職場、甚至家庭角色中,都一樣真實而有力。當你討厭一個人,他做什麼似乎都是錯的。它影響的不只是別人看你,也可能悄悄改變你看自己的方式。

羅森漢的實驗提醒我們:所謂的「正常」不只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權力結構。真正的瘋狂,也許不是那些被診斷者的幻聽,而是我們以「理智」為名拒絕傾聽的耳朵

下次當你想要給人貼標籤時,不妨先問自己——你看到的,真的是事實,還是那張標籤在作祟?


歡迎至「凡思聲」Podcast收聽全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凡思筆記
51會員
51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書籍並思考的醫師作家。希望能以文字紀錄自己的不同時期的想法,會在這裡分享閱讀心得、創作、信仰、生命經驗與體悟。希望能與更多人交流、激盪更多不同的思維。期望能盡己所能,成為對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的人。 . 合作聯絡☎️ michaelseal8@gmail.com
凡思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美國保守派查理·柯克之死凸顯社會極端化問題。本文探討極端主義的心態、證據為何無法說服人,以及動機式晤談如何在溝通中化解對立。
Thumbnail
2025/09/20
美國保守派查理·柯克之死凸顯社會極端化問題。本文探討極端主義的心態、證據為何無法說服人,以及動機式晤談如何在溝通中化解對立。
Thumbnail
2025/09/06
身為一位住院醫師,作者深刻體會到完美主義如何阻礙自身成長。透過自身經驗及《Effortless》一書的觀念,作者鼓勵讀者們「允許爛」,從不完美中學習,並以南極探險的故事說明「慢即穩,穩即快」的重要性。文章最後呼籲讀者從一件可以「先爛著開始」的事著手,別讓追求完美延遲了你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9/06
身為一位住院醫師,作者深刻體會到完美主義如何阻礙自身成長。透過自身經驗及《Effortless》一書的觀念,作者鼓勵讀者們「允許爛」,從不完美中學習,並以南極探險的故事說明「慢即穩,穩即快」的重要性。文章最後呼籲讀者從一件可以「先爛著開始」的事著手,別讓追求完美延遲了你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8/31
許多人總是設定宏偉目標,卻在半途而廢的夜晚感到自責。本文從心理學實驗出發,說明意志力如同肌肉般有限,並提出方法避免單靠意志力達成目標,教你如何輕鬆養成好習慣。
Thumbnail
2025/08/31
許多人總是設定宏偉目標,卻在半途而廢的夜晚感到自責。本文從心理學實驗出發,說明意志力如同肌肉般有限,並提出方法避免單靠意志力達成目標,教你如何輕鬆養成好習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史丹佛監獄實驗是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探討了情境和角色對行為的影響。然而,近來質疑聲音認為,實驗結果可能受到操縱,部分囚犯的心理創傷可能是偽裝的,且結果無法重現。BBC的後續實驗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強調群體動力在暴政形成中的作用。這些質疑引發了對實驗真實性和科學方法的討論。
Thumbnail
史丹佛監獄實驗是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探討了情境和角色對行為的影響。然而,近來質疑聲音認為,實驗結果可能受到操縱,部分囚犯的心理創傷可能是偽裝的,且結果無法重現。BBC的後續實驗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強調群體動力在暴政形成中的作用。這些質疑引發了對實驗真實性和科學方法的討論。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37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Thumbnail
百日百字計畫 #37 一百天一百字的紀錄,練習覺察的百日紀錄。
Thumbnail
     美國的驗屍官為民選制度,雖然各州要求的學經歷背景不盡相同,多由負有醫療背景的醫師、或刑事背景的警長擔當,偶爾也會有地方的治安官兼任,因此較能順意民意、不受政治力掣肘,可以針對個案有較多發揮的空間,就像《驗屍官傳奇》專訪的對象一樣。
Thumbnail
     美國的驗屍官為民選制度,雖然各州要求的學經歷背景不盡相同,多由負有醫療背景的醫師、或刑事背景的警長擔當,偶爾也會有地方的治安官兼任,因此較能順意民意、不受政治力掣肘,可以針對個案有較多發揮的空間,就像《驗屍官傳奇》專訪的對象一樣。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近看的書「路西法效應」所引發的一些想法。書中透過監獄模擬實驗探討了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提出了道德標準是否浮動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近看的書「路西法效應」所引發的一些想法。書中透過監獄模擬實驗探討了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提出了道德標準是否浮動的問題。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