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為什麼不要問意圖?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自殺論》的導論中,我們談到社會學一大傳統:不強調個人意圖。有些人以為做訪談就是去找當事人問意圖。先不說這樣能不能做出社會學研究,這種訪談本身還有更嚴重的問題。你問人家為什麼要做某件事,人家告訴你的是如何讓自己看起來很明智,而且符合道德。你得到的通常是事後編造的故事,而不是真正的原因。除非你想研究的就是人們如何編故事。

想想看,每年大學放榜後,總是會有記者採訪考上醫科的考生:「你為什麼想讀醫科?」每次的答覆是不是都一樣?「因為可以救人。」即使當事人真的真的存在救人之心,你不至於天真到以為那是最重要的意圖吧?每次看到這種新聞,我的感想只有:「喔,原來放榜了啊。」直到有一次,某位透過繁星上醫科的偏鄉學生說:「因為我想賺更多錢!」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今天是別人來問你為什麼要做某件事,你會不會擔憂你的正當性遭受質疑,於是啟動防禦模式呢?

有時候,當事人沒有刻意編故事,他們只是拿事後的情況倒推意圖,甚至自己也深信不疑。人們最初的意圖常常也是模糊不清,或者時間一久就淡忘了。但是事後發展明朗多了,因此事後情況常會更新記憶,而更新後的意圖與事後發展愈來愈像。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去參加某場活動,在活動中愛上一位你本來認識的女孩。後來,你就覺得是為了見到這位女孩而去參加活動了。

趕快檢查你的訪談大綱,是不是有這類問題:「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有的話,趕快改掉!改成:「你什麼時候開始做這件事?」、「做這件事之前遇到什麼情況?」或「當時有誰跟你說了什麼?」我跟你保證,你的資料品質馬上升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經典解壓縮
309會員
6內容數
我對於一些社會學經典著作,已經累積許多心得。但是我需要一種機制,讓我有動力持續寫下去。訂閱制也許是個辦法。每個月只要30元(這是本平台能夠設定的最低消),你就創造出一種義務,使我不得不繼續寫下去,每週連載一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看得清別人也看得清自己,就沒有你做不好的決定。
Thumbnail
看得清別人也看得清自己,就沒有你做不好的決定。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他們認為的好是好,卻從無人問過我一字好不好。
Thumbnail
他們認為的好是好,卻從無人問過我一字好不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