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的每個「那個…」都藏著情緒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用口頭禪解碼潛意識的求救信號

raw-image

💡 我們總想隱藏情緒,但它們總會找到出口——你的口頭禪,就是那個最先舉手告密的「洩密者」。

這篇文章,是你的解碼手冊,教你聽懂那些「未被說出的話」。


第一章|口頭禪的真相:語言中的「安全氣囊」

口頭禪不是壞習慣,而是一種生理與心理協作的防禦反應

當大腦的「情緒中樞」(杏仁核)拉響警報時,理性中樞(前額葉)的語言處理速度就會下降。

為了不讓對話冷場,大腦會自動檢索最熟悉、最不費力的詞組——這就是口頭禪。

所以,那個「呃…就是…」不是笨拙,而是保護

它是大腦為情緒撞擊而準備的語言安全氣囊

🎯 聆聽一個人的口頭禪,不是在挑語病,而是在讀他當下的情緒狀態。


第二章|「口頭禪三角」:聽懂三種無聲的求救

每個高頻口頭禪背後,都藏著不同的心理模式。

這個「三角模型」是你快速解讀的指南:


🌀 焦慮型(思緒的緩衝墊)

💬 常見語句: 「然後…那個…」、「就是…」

😔 情緒來源: 思緒卡頓、緊張、需要時間整理。

🧭 潛台詞(心的低語): 「我的思緒還在路上,請等等我。」


💬 求證型(安全感探針)

💬 常見語句: 「你懂嗎?」「對吧?」

😔 情緒來源: 渴望被認同、需要他人確認存在感。

🧭 潛台詞(心的低語): 「請別讓我一個人,確認你在我身邊。」


🛡️ 防禦型(誠信的預支款)

💬 常見語句: 「老實說」、「真的啦」

😔 情緒來源: 預感不被信任、害怕誤解或否定。 🧭 潛台詞(心的低語): 「我擔心你不信,所以先抵押上我的真誠。」



第三章|讀懂他人:從口頭禪看見情緒

讓我們透過具體情境,練習「聽懂」潛台詞。

🎯 案例一|求證型焦慮

你的同事在會議上,三分鐘內說了五次「你懂我意思嗎?」

他不是表達能力差,而是在傳達潛台詞:

「這個項目讓我壓力很大,我很需要你的支持與確認,否則我很不安。」

  • 低效回應:「懂啦,你繼續說。」
  • 高效共情:「我聽懂了,你的意思是A要先完成,再進行B,是嗎?」

這一刻,你修補的不是對話的裂痕,而是關係的連接。


🎯 案例二|防禦型表達

當主管開頭說「老實講」,那通常代表他即將提出可能引發爭議的意見。

與其糾正語氣,不如給出安全回應:

「我很想聽聽您的觀點,請說。」

一句話,就能化解防禦,建立信任。

💡 當你能讀懂「語氣背後的情緒」,溝通就從「內容交流」進化為「情緒共鳴」。


第四章|回望自己:口頭禪是情緒的鏡子

請留意——

當你疲憊、焦慮、或面對權威時,哪些詞會悄悄溜出口?

常見口頭禪潛在訊息「老實說」我怕你不信任我。「然後…」我腦袋塞滿東西,語言跟不上。「好像…」我害怕犯錯。「真的啦」我渴望被理解。

🪞 覺察練習:

每當口頭禪衝出口,停下來問自己:

「我現在,是不是焦慮了?」

「我需要被理解,還是需要休息?」

當你這樣問時,你已經從語言的操作者,變成情緒的觀察者。


第五章|七日口頭禪覺察練習

🗓️ 七日練習指引

🌤 周一|發現信使

任務:覺察你最常使用的 1~3 個口頭禪。

方法:在對話結束後,立刻花 10 秒回想剛才說了什麼。

提示句:

「今天我說了幾次『就是說』或『你懂嗎』?」

目標:辨認出你的語言慣性。


🌤 周二|標記情境

任務:記錄口頭禪出現的情境與對象。

方法:在日記中加註「何時、對誰、為何」。 提示句:

「我在和誰說話時特別容易說『那個』?」

目標:找到高頻觸發場景。


🌤 周三|連結情緒

任務:每當口頭禪出現,停下 1 秒,問自己:

「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方法:在日記欄位新增「當下情緒」一欄。 範例: 「我說『就是說』時,其實是在怕對方覺得我沒邏輯。」

目標:讓語言與情緒產生連線。


🌤 周四|練習停頓(情緒暫停鍵)

任務:當感覺口頭禪要衝出口時,啟動「0.5 秒儀式」。

1️⃣ 輕點指尖(建立「停」的身體記號)

2️⃣ 深吸一口氣(穩定神經)

3️⃣ 允許 0.5 秒沉默(取代自動反應)

這個僅屬於你的半秒鐘,是思維對本能的一次溫柔奪權

它讓話語重新經過內心。

目標:以意識取代慣性。


🌤 周五|創造替代句

任務:為你的高頻口頭禪準備更有力量的說法。

範例:

  • 「就是說」 → 「換句話說…」
  • 「你懂嗎?」 → 「我這樣表達是否清楚?」
  • 「好像」 → 「我目前的想法是…」

目標:用更穩定的語言,重建表達感。


🌤 周六|傾聽他人

任務:觀察身邊人常用的口頭禪,並試著體會他們的情緒。

提示句:

「他一直說『說真的』,是不是在尋求信任?」

「她常說『可能吧』,是不是對話題感到不安?」

目標:從理解自己,擴展到理解他人。


🌤 周日|整合與感謝

任務:回顧一週的覺察記錄,寫下你的洞察。

範例祝福語:

「我感謝我的口頭禪,它讓我看見了我的焦慮與渴望。

從今以後,我選擇用更溫柔的語言, 與自己和世界對話。」

目標:讓覺察成為新的溝通方式。


🌕 結語|在語言的縫隙裡,聽見心

口頭禪,是語言的背景噪音,卻也是靈魂未能壓抑的嘆息。

當你學會傾聽它,你便能在最平凡的對話裡, 聽見一個人未能說出口的孤獨、渴望與恐懼。

願這份覺察,賦予你一雙慈悲的耳朵——

既能溫柔接住他人的「那個…」, 也能深深擁抱自己內心,所有尚未成型的句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源的沙龍 ✨
1會員
61內容數
🍃 靈魂的溫度 · 情緒的花園 這裡是一個陪你理解情緒、探索靈魂、實踐顯化的小角落。 固定更新: 週一 · 情緒陪伴:溫柔面對焦慮、眼淚與比較。 週三 · 顯化練習:簡單好做的能量工具,幫你靠近理想生活。 週五 · GPT 小幫手:讓日常更輕盈。 願這裡成為你心裡的一盞小燈,帶來片刻平靜與啟發。
墨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5/10/15
真正的安全感,不在存款數字,而在你能否安心地讓金錢流動。 透過停下三秒、帶著意圖花錢、感受被支持,你能將焦慮轉化為信任。 讓金錢不再是壓力,而是滋養生命的能量土壤—— 當你的根夠深,你自己就是最穩的避風港。
Thumbnail
2025/10/15
真正的安全感,不在存款數字,而在你能否安心地讓金錢流動。 透過停下三秒、帶著意圖花錢、感受被支持,你能將焦慮轉化為信任。 讓金錢不再是壓力,而是滋養生命的能量土壤—— 當你的根夠深,你自己就是最穩的避風港。
Thumbnail
2025/10/13
我們常常在無形中消耗自己,急著證明價值,卻忘了「存在本身已經足夠」。 5 個溫柔的練習,從呼吸、身體覺察,到自我對話與感恩練習,幫助你慢慢學會善待自己。 當你願意停下來,給予自己一份理解與善意,不僅能減少自我消耗,也能培養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記住:你不需要完美,能真實存在,就是最美好的禮物。
Thumbnail
2025/10/13
我們常常在無形中消耗自己,急著證明價值,卻忘了「存在本身已經足夠」。 5 個溫柔的練習,從呼吸、身體覺察,到自我對話與感恩練習,幫助你慢慢學會善待自己。 當你願意停下來,給予自己一份理解與善意,不僅能減少自我消耗,也能培養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記住:你不需要完美,能真實存在,就是最美好的禮物。
Thumbnail
2025/10/12
我們都曾有想逃的時刻——不是懶惰,而是太久沒被理解。 逃避並非失敗,而是靈魂在輕聲說:「請讓我休息一下。」 允許暫時停下,建立安全的小日常,在靜默中讓根系重整、信任重生。 逃避,不是離開自己,而是一段回家的旅程。 當你願意陪伴陰影裡的那個自己,你會發現——黑暗並不可怕,它只是等待被愛照亮。
Thumbnail
2025/10/12
我們都曾有想逃的時刻——不是懶惰,而是太久沒被理解。 逃避並非失敗,而是靈魂在輕聲說:「請讓我休息一下。」 允許暫時停下,建立安全的小日常,在靜默中讓根系重整、信任重生。 逃避,不是離開自己,而是一段回家的旅程。 當你願意陪伴陰影裡的那個自己,你會發現——黑暗並不可怕,它只是等待被愛照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放鬆的人會生種種異象,譬如說,窺探別人的內心世界,察覺到誰難以言明的痛苦和無助。這時候該怎麼才好呢,不少人會問。問是正常的,遇上了不尋常的狀況,自然無法用常理解決。 心懷祝福,該說出口的言語自然會浮現,我答。
Thumbnail
放鬆的人會生種種異象,譬如說,窺探別人的內心世界,察覺到誰難以言明的痛苦和無助。這時候該怎麼才好呢,不少人會問。問是正常的,遇上了不尋常的狀況,自然無法用常理解決。 心懷祝福,該說出口的言語自然會浮現,我答。
Thumbnail
自從沒有真正的摯友後,一些私人的想法只能與自己對話。起初,這種內心的對話確實會讓人感到內耗,那些雜亂的想法不斷地在腦中亂竄。
Thumbnail
自從沒有真正的摯友後,一些私人的想法只能與自己對話。起初,這種內心的對話確實會讓人感到內耗,那些雜亂的想法不斷地在腦中亂竄。
Thumbnail
分享一個內耗的主題,我們常常為了他人想太多,腦子停不下來的問自己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對方那個舉動的意思是什麼?是我說了什麼讓對方這樣做的?對方到底這樣的行為有何意圖?當100個為什麼在腦子裡運作的時候,最可能的情況,往往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事情的真相,如經過分析,排除掉對方有意圖傷害我們的舉動以外,只
Thumbnail
分享一個內耗的主題,我們常常為了他人想太多,腦子停不下來的問自己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對方那個舉動的意思是什麼?是我說了什麼讓對方這樣做的?對方到底這樣的行為有何意圖?當100個為什麼在腦子裡運作的時候,最可能的情況,往往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事情的真相,如經過分析,排除掉對方有意圖傷害我們的舉動以外,只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在我們在引導尋求療癒的當事人進入內心最深處,試圖找出情緒困擾的根源時,因為每位當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或是使用的詞彙甚至對事情的理解方式都天差地別,有時就會像進入複雜的迷宮一樣,不但走不出來,甚至可能會離出口越來越遠,這時,當然就得修改路線,重新開始 記得有一次,當我覺得路線開始偏移時,腦海中突然出現
Thumbnail
在我們在引導尋求療癒的當事人進入內心最深處,試圖找出情緒困擾的根源時,因為每位當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或是使用的詞彙甚至對事情的理解方式都天差地別,有時就會像進入複雜的迷宮一樣,不但走不出來,甚至可能會離出口越來越遠,這時,當然就得修改路線,重新開始 記得有一次,當我覺得路線開始偏移時,腦海中突然出現
Thumbnail
記憶中的我,在表達時總會用一種相對激動的語氣,尤其在很重要的事情上。那是因為我很害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讓別人產生誤會。 是的,我經常會覺得如果別人聽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
Thumbnail
記憶中的我,在表達時總會用一種相對激動的語氣,尤其在很重要的事情上。那是因為我很害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讓別人產生誤會。 是的,我經常會覺得如果別人聽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