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35,才發現自己「沒有專長」?一套「職涯重新定位術」幫你找回競爭力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前言:那些午夜驚醒的時刻

raw-image

凌晨兩點,你突然驚醒。

螢幕上的年份顯示——已經2025年了。算算日期,自己已經37歲。你翻著被子,腦子裡開始放映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畫面:十年前入職時的雄心壯志、那些沒有兌現的升職承諾、年終獎金永遠趕不上物價漲幅、同事朋友開始自立門戶或轉戰大廠……

最恐怖的念頭浮現了:我到底有什麼專長嗎?

你在現在的位子已經做了八年,什麼都會一點,什麼都不深。每次求職網看到理想職缺,都會有那句話在心裡迴盪——「年齡要求:35歲以下優先」。你發現自己好像成了職場的「夾心層」:太年輕的工作,怕被問為什麼要往下走;太高階的工作,又常被暗示「我們要找新血」。

你並不孤單。

根據2025年台灣人力銀行最新數據顯示,有超過9成的企業認為他們的員工技能跟不上市場需求。而在31到35歲這個年齡段的上班族中,根據職涯研究報告,這正是人們對工作最不滿意、最常動念轉職卻又最猶豫的時期。更扎心的是——台灣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人才缺口高達48萬人,但許多35歲以上的上班族卻在職場上被邊緣化。

這是典型的**「中年職涯焦慮症」**。


第一章:為什麼35歲成了職場的分水嶺?

焦慮的根源:市場有需求,但不要「你」

2024年,某大型科技公司的人資經理在內部會議上坦誠:「我們要的是跟得上時代的人,不是高薪資的資深員工。」

這句話雖然難聽,卻說出了台灣職場的殘酷真相。

根據勤業眾信2025年台灣產業展望報告,過去五年間全球職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AI、自動化、遠距工作、跨領域協作……幾乎每個產業都在快速迭代。企業要的不是「經驗豐富但思維固化」的人,而是「能夠快速學習、靈活應變、願意被改造」的人。

年齡不是問題,思維才是。

許多35歲的上班族陷入了一個自我催眠的陷阱:

  • 「我已經很資深了,應該被尊重」→ 實際上企業早已不看資歷看能力
  • 「我做了十年,應該有一技之長」→ 實際上十年重複的不叫專長,叫慣性
  • 「年輕人搶不過我」→ 實際上年輕人的學習速度和成本效益遠勝你

2025年最讓人震驚的一組數據: 根據主計處公布,2024年台灣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約37,000元,而根據年齡層統計,35到45歲員工的薪資成長幅度已經開始遲緩,甚至在許多傳統產業出現停滯。同時,40歲以上對AI學習的需求最高——這正說明了許多資深員工已經感受到危機感,但往往是被動應對而非主動升級。

「沒有專長」真的是問題嗎?

等等,讓我們停下來。

許多年過35的上班族在面試時說:「我沒有一技之長,什麼都做過一點。」這句自我否定的話,其實反映的是一個巨大的認知誤區。

專長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單一的。專長是被刻意練出來、被轉化成現金流的能力。

缺的不是能力,缺的是定位、包裝、變現的方法


第二章:中年危機的真相——你其實比你想像的值錢

raw-image

案例一:從「被淘汰的行銷主管」到「數位轉型顧問」

2023年,某位L姐在一家傳統零售集團做了12年行銷經理。公司因為電商衝擊,開始縮編。L姐被列在待裁名單上。

她當時的絕望是:「12年的經驗,竟然被一個26歲、只會用TikTok的年輕人能取代?」

但她沒有認命。 她做了一件關鍵的事——盤點自己的經驗。

她發現自己12年來累積的不是「做行銷」的經驗,而是:

  • 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度理解(8年的客户反饋管理)
  • 跨部門協調能力(與設計、生產、銷售的合作歷史)
  • 數據分析思維(雖然用的是Excel而非BI工具)
  • 品牌建立邏輯(公司從小品牌做到區域知名)

然後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動學習。

她花了三個月時間,利用晚上和週末自學AI工具應用、社群行銷新趨勢、數據可視化,並用她的專業知識進行整合。她甚至主動提案用新方法改造公司的舊客戶資料庫。

結果?公司沒有裁她,反而升她為「數位轉型專案經理」。薪資漲了30%。

她在簡歷上怎麼寫的? 不是「有12年行銷經驗」,而是「幫助傳統零售企業在數位轉型中突破困境的專業人士,精通消費者心理分析與AI輔助決策」。


案例二:從「資深但卡卡的製造業工程師」到「永續發展顧問」

2024年,某位C先生是製造業工程師,做了18年生產管理。他面臨的問題更直接——整個產業在往外遷或升級,他的技能變成了通用技能,無法區別。

他發現自己真正擅長的是: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化流程。

他進一步思考:在台灣產業轉型、ESG風潮、永續發展成為趨勢的今天,企業最需要什麼?正是能夠平衡成本、效率與永續目標的人

於是他利用一年時間,自學永續發展相關認證、碳盤查、循環經濟等知識。他把自己18年來做過的所有改善案例,重新用「永續」的角度包裝和解釋。

結果?他從月薪48,000的工程師,轉到一家國際永續顧問公司,年薪直接翻倍。

業界現在稱呼他為「擁有深度製造背景的永續發展顧問」。


關鍵洞察: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什麼?

洞察一:「沒有專長」只是沒有「被重新定位」

你以為自己沒有專長,只是因為你把職涯經驗定義成了工作職稱,而不是能力和成果。當你從「做了什麼」轉換到「能解決什麼」,整個故事就改寫了。

洞察二:專長必須與市場需求對接

L姐和C先生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的經驗本身變得值錢,而是因為他們主動去學習和理解市場下一步需要什麼。2025年的市場需要什麼?

  • AI與數據技能:根據104學習精靈2024職場學習白皮書,AI工具應用從去年第六名躍升為第三名,比例從14%暴增到31.9%
  • 服務人性價值的工作:根據OECD研究,越來越多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都以「服務人性價值」為特色
  • 跨域協作能力:全球職場趨勢報告顯示,「領導力與社會影響力」、「韌性與靈活性」成為最核心的需求

洞察三:年齡不是劣勢,執行力才是勝負手

根據主計處最新數據,2024年台灣受僱員工平均薪資創歷史新高,達60,984元。但真正拿到高薪的人,通常不是單純靠資歷和年資,而是那些持續升級自己、主動適應變化的人。


第三章:職涯重新定位的四步驟——從平庸到不可替代

raw-image

步驟一:「經驗清單法」——挖掘被遺忘的金礦

大多數35歲以上的人都犯了同一個錯誤:他們用職稱來定義自己的經驗

「我做了8年的客服主管」是職稱。但你真正做過的是什麼?

  • 培訓過200名客服代表?
  • 將客訴率從8%降低到3%?
  • 建立了一套客户分級系統,讓流失率下降?
  • 在線上轉移中領導了一個跨部門團隊?

這些才是專長。

怎麼做呢?

準備一張紙,分三欄:

  1. 工作經歷 — 列出你做過的每個職位、每個重大項目
  2. 關鍵成果 — 每個職位中你最自豪的3-5個成就(數字化、具體化)
  3. 底層能力 — 那些成就背後用到的核心能力

舉例:

工作經歷 關鍵成果 底層能力 電商平台運營專員(3年) 將月活用戶從10萬提升到50萬;建立了一套新用戶留存系統 數據分析、用戶心理、流程設計、團隊溝通 專案經理(5年) 領導10人團隊完成15個跨部門項目,無一延期;成本平均節省12% 項目管理、風險預測、資源分配、利益相關者管理

關鍵問題: 這些底層能力,在今天的市場上值多少錢?

步驟二:「市場對焦法」——找到你的下一個升級方向

現在,你已經清楚知道自己有什麼能力。問題來了:這些能力在哪個方向最值錢?

根據2025年台灣的產業趨勢,有四個方向特別吃香:

方向一:AI×你的領域 = 核心競爭力

現象: 根據104人力銀行數據,40歲以上上班族對AI學習需求最高(遠高於年輕人),原因很簡單——他們知道不學就會被淘汰。

機會: 你不需要變成AI工程師。你需要的是:在你已有的領域基礎上,學會用AI工具加速你的工作。

比如:

  • 你是內容編輯?學會用AI輔助創作和優化,效率可提升300%
  • 你是銷售?學會用AI分析客戶行為和預測需求,轉化率可提升40%
  • 你是人資?學會用AI篩選簡歷和員工分析,決策會更科學

投資時間: 8週密集自學可以掌握基本應用。根據課程數據,這類技能現在已經成為職場必備,企業願意為懂的人加薪15-25%。

方向二:永續與ESG = 產業升級方向

現象: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同時政府大力推動淨零轉型。所有產業都在面臨永續轉型。

機會: 如果你來自製造、建築、零售、能源等傳統產業,你的經驗本身就是金礦。你只需要用「永續」的新角度重新詮釋它。

比如:

  • 製造業的成本控制 → 循環經濟的成本優化
  • 物流業的效率管理 → 綠色供應鏈的優化
  • 銷售業的客戶開發 → ESG相關產品的市場推廣

投資時間: 3-6個月自學ESG相關認證。這些人才目前稀缺,企業願意付高薪。

方向三:人性化服務 = AI無法取代的領地

現象: 根據OECD研究,2025年最不容易被AI取代的職業,全是涉及「人性價值」的工作。

機會: 如果你有教育背景、心理洞察、諮詢經驗,現在正是升級的最好時機。相反的,純粹的流程工作、數據輸入、重複性判斷,已經開始被自動化取代。

比如:

  • 從客服升級為客戶成功顧問
  • 從行政管理升級為企業文化顧問
  • 從培訓主管升級為組織發展顧問

投資時間: 1-2年深度專業認證。這類工作薪資成長空間大,且年齡不是劣勢,經驗反而是優勢。

方向四:出海 = 薪資2.5倍的機會

現象: 這是2025年最大的職機機會。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每年出海工作的勞動人口約40-50萬,且人數在疫情後持續增長。最關鍵的是——出海薪資預期明顯高於國內平均,甚至達國內的2.5倍。

最熱門的地區前三名是北美(65%)、東南亞(55%)、日本(55%)——與2000年前後「西進中港澳」的時代完全不同。

機會: 你的台灣經驗在東南亞、日本等新興市場非常值錢。許多企業正在尋找「既懂台灣管理、又能理解當地市場」的人。

投資: 準備英文或當地語言技能。3-6個月準備就能大幅提升競爭力。


步驟三:「技能升級法」——從學習到變現只需9個月

raw-image

關鍵前提: 不是所有學習都能變現。只有「市場有需求 + 你能立即應用 + 做出可驗證的成果」的學習,才能快速轉化為薪水。

第1-3個月:基礎積累期

目標: 掌握新技能的基礎,建立可驗證的學習成果

行動方案:

  • 選定一個具體的學習方向(上述四個方向選一個)
  • 找一個系統化課程或認證(線上課程、業界認證都可以)
  • 完成課程 + 考取認證或完成結業項目
  • 最重要的:在你目前的工作中試用這個技能,寫下一個改善案例

具體例子: 某位行銷主管學完AI應用課程後,用ChatGPT重新優化了公司的郵件行銷流程,轉化率提升20%。她在簡歷上會寫:「透過AI技術優化客戶溝通流程,將郵件轉化率從X%提升至Y%」。這就不是「學過AI」,而是「能用AI創造商業價值」。

第4-6個月:深度應用期

目標: 從會用 → 能教別人用

行動方案:

  • 在內部分享你的經驗(一場分享會、一份案例文檔)
  • 主動承接相關項目(即使薪水一樣,也要搶這類工作)
  • 開始建立個人品牌(寫文章、做分享、建立作品集)
  • 如果公司沒有這方面需求,考慮副業試水

具體例子: 某位工程師學完ESG認證後,主動幫公司整理碳排放數據,寫了一份碳足跡報告。他在LinkedIn上分享了這個案例(匿名化公司信息)。兩個月後,有永續顧問公司找他面試。

第7-9個月:變現驗證期

目標: 將新能力轉化為薪水或新機會

行動方案:

  • 內部升職或加薪談判(拿出具體成果)
  • 外部轉職(新技能讓你進入更高薪資行業)
  • 副業創收(接案、諮詢、培訓)
  • 或三管齐下

現實數據: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統計,掌握新技能後轉職的人,平均薪資漲幅達20-40%。有的甚至更高。


步驟四:「自我品牌打造法」——讓市場主動找你

在2025年的職場,你不能再等著人資主動看到你。你必須讓你的新定位主動現身

做法一:簡歷和LinkedIn大改造

舊的簡歷:

職位:行銷經理
工作經歷:8
主要工作:負責公司行銷相關工作

新的簡歷:

職位:數位轉型行銷顧問 | 消費者洞察與AI應用專家
核心專長:
- 消費者行為分析 × AI數據模型(將用戶分析效率提升 3 倍)
- 傳統轉數位的系統化方案設計(協助 15 家企業完成數位轉型)
- 生成式 AI 在行銷自動化中的實踐應用

代表案例:
✓ 某零售集團:透過 AI 分析用戶購買軌跡,個性化推薦系統上線 3 個月轉化率↑ 35%
✓ 某電商平台:設計新用戶留存模型,月活用戶增長 150%,建立行業最佳實踐

看出區別了嗎?新版本不是「說你做了什麼」,而是「證明你能創造什麼價值」。

做法二:建立可視化作品集

別只說你會,拿出來證明。

如果你是行銷人,做一個案例分析(匿名化)放在你的個人網站或Medium上。如果你是工程師,在GitHub上上傳你的項目。如果你是顧問,寫一篇深度思考的文章。

案例: 某位35歲的人資主管,在LinkedIn上分享了一篇文章「如何用AI輔助招聘,將招聘周期從3個月縮短到6周」,附帶真實案例(匿名化)。這篇文章被獵頭看到,直接給她介紹了薪資高30%的工作。

做法三:建立業內小名聲

參加行業論壇、寫文章、給同業建議——不是為了現在馬上轉職,而是為了三年後你想轉職時,業界已經知道你。

根據獵頭的統計,主動出現在行業視野中的人,被獵聘的機率是普通人的5倍以上


第四章:現在就開始——你的9個月行動清單

第1週:「黑暗反思」——真實評估自己

回答這五個問題(必須認真寫下來,不是在腦子裡想):

  1. 你目前最常被誇獎的工作能力是什麼? (不是你認為的強項,是別人說的)
  2. 如果你沒有職位、沒有公司,只有你的能力,你值多少錢?
  3. 現在這份工作,還能讓你成長嗎? (成長 = 習得新能力,不是升職)
  4. 五年後,你希望被稱為什麼領域的專家?
  5. 阻止你開始改變的最大恐懼是什麼?

一個真實的答案例子:

「我最常被誇獎的是『解決複雜問題的耐心』。我可能值50-60K月薪。現在的工作已經三年沒什麼成長了。五年後我想被稱為『產業轉型的實踐者』。阻止我的是:害怕新方向學不會、害怕轉職降薪、害怕被年輕人比下去。」

第2-4週:「市場掃描」——確定你的升級方向

根據上面四個方向(AI、永續、人性化服務、出海),選一個:

  1. 這個方向的市場規模有多大?(用Google Trends、104求職平台查職缺數量)
  2. 這個方向的薪資水準如何?(對比你目前薪資)
  3. 你已有的能力中,哪些能快速應用到這個方向?
  4. 還需要補什麼技能?(做一個3-5項的技能清單)

第5-8週:「密集學習」——報名課程,正式開始

選一個課程或認證:

  • 如果選AI方向:ChatGPT培訓、Python基礎或行業特定的AI應用課程
  • 如果選永續方向:ESG認證課程、碳盤查培訓
  • 如果選人性化服務:教練技術、心理學基礎、諮詢方法論
  • 如果選出海:英語培訓或目標國家文化適應課程

最重要的承諾:每週至少投入15小時。 不是「有空就學」,而是「必須學」。

第9-16週:「內部試驗」——在工作中驗證

主動承接一個相關項目(或創建一個):

  • 用新技能做出一個看得見的成果
  • 寫成一份案例分析
  • 在團隊內分享

第17-20週:「作品積累」——建立可見的作品集

  • 將案例整理成文章、演講稿或視頻
  • 發表在LinkedIn、Medium或個人網站
  • 開始被業內人士看到

第21-26週:「品牌建立」——讓市場知道你的新定位

  • 更新簡歷和LinkedIn檔案
  • 開始接觸獵頭或主動投遞新職位
  • 參加行業論壇或社群活動

第27個週起:「變現期」——收穫結果

根據你的測試和反饋,決定:

  • 內部爭取升職加薪
  • 轉向新公司和新行業
  • 開展副業或自由職業

第五章:打破三個最常見的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一:「35歲了,晚不晚?」

答案:一點都不晚。

根據2025年台灣中年人力市場統計,40歲以上找到好工作的比例,比五年前提高了40%。原因很簡單——市場正在從「越年輕越好」轉變為「你能創造價值就好」。

而且,從資料來看,35-45歲的人若有清晰的職涯定位,通常比25-35歲的人成功率更高,因為你知道自己要什麼。

心理障礙二:「我不適合學習新東西,年紀大了」

這是最大的謊言。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大腦的可塑性終身存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ssiveSpark被動收入課程啟發系統
83會員
133內容數
為什麼上班族需要這套系統? 🔹 90%的人陷入「時間換錢陷阱」:加班賺外快 ≠ 真正被動收入 🔹 你只需做到這3件事: 1️⃣ 「微流量煉金術」:每天30分鐘將興趣變現的實戰框架 2️⃣ 「自動印鈔模組」:複製已被驗證的7種收入管道藍圖 3️⃣ 「防呆監控系統」:用AI工具即時排除90%營運地雷
2025/10/17
不學AI,你被淘汰的風險比想的大;學對AI,升遷加薪的門才要開啟 序言:那個尋常的早上 星期一上午9:30,L小姐依舊坐在辦公桌前,打開Excel準備製作月度報表。這是她在行銷部工作六年來,已經重複千次的動作。 但這一次,她的同事拿著一份報告走過來,驚訝地說:「妳看,我用ChatGPT和資料
Thumbnail
2025/10/17
不學AI,你被淘汰的風險比想的大;學對AI,升遷加薪的門才要開啟 序言:那個尋常的早上 星期一上午9:30,L小姐依舊坐在辦公桌前,打開Excel準備製作月度報表。這是她在行銷部工作六年來,已經重複千次的動作。 但這一次,她的同事拿著一份報告走過來,驚訝地說:「妳看,我用ChatGPT和資料
Thumbnail
2025/10/02
財富累積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現在就開始行動 週五下午四點半,辦公室裡的李先生盯著電腦螢幕發呆。 不是在處理工作,而是剛收到勞保局寄來的「個人退休金試算表」。52歲的他,工作了將近30年,卻發現自己的勞保年金加上勞退,每個月只能領到不到2萬5千元。 「這樣夠嗎?」他喃喃自
Thumbnail
2025/10/02
財富累積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現在就開始行動 週五下午四點半,辦公室裡的李先生盯著電腦螢幕發呆。 不是在處理工作,而是剛收到勞保局寄來的「個人退休金試算表」。52歲的他,工作了將近30年,卻發現自己的勞保年金加上勞退,每個月只能領到不到2萬5千元。 「這樣夠嗎?」他喃喃自
Thumbnail
2025/09/30
📌 上班族不必孤注一擲,也能打造第二條收入管道 凌晨兩點,張先生坐在電腦前,眼神疲憊卻充滿焦慮。他剛結束一天朝九晚六的行政工作,現在正在處理他的網拍訂單。不是因為熱愛創業,而是因為台灣的薪資中位數已經連續三年低於45,000元,扣掉房租、生活費,每個月根本存不到什麼錢。 「要不要辭職全心投入?
Thumbnail
2025/09/30
📌 上班族不必孤注一擲,也能打造第二條收入管道 凌晨兩點,張先生坐在電腦前,眼神疲憊卻充滿焦慮。他剛結束一天朝九晚六的行政工作,現在正在處理他的網拍訂單。不是因為熱愛創業,而是因為台灣的薪資中位數已經連續三年低於45,000元,扣掉房租、生活費,每個月根本存不到什麼錢。 「要不要辭職全心投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雖然從很久以前,晚美小姐就不斷在思考,退休後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但直到40好幾之後,因為心境上的轉換,才開始著手對未來退休生活進行相關準備。 #斜槓的想法 因為家人因素及工作轉換的關係,從步調快速,常常腎上腺素飆升的高壓工作環境,轉換到能好好把一件事情研究清楚並規劃工作節奏的新環境,就好像是一
Thumbnail
雖然從很久以前,晚美小姐就不斷在思考,退休後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但直到40好幾之後,因為心境上的轉換,才開始著手對未來退休生活進行相關準備。 #斜槓的想法 因為家人因素及工作轉換的關係,從步調快速,常常腎上腺素飆升的高壓工作環境,轉換到能好好把一件事情研究清楚並規劃工作節奏的新環境,就好像是一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Thumbnail
三十九歲那年,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放下一份穩定的薪水,投入相對不穩定的領域,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個最重大的決定。   猶記得學生時期,曾覺得在同一個崗位工作超過五年是很可怕的事,心想自己不可能,也不想如此。誰知,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那個地方投注了十多年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三十九歲那年,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放下一份穩定的薪水,投入相對不穩定的領域,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個最重大的決定。   猶記得學生時期,曾覺得在同一個崗位工作超過五年是很可怕的事,心想自己不可能,也不想如此。誰知,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那個地方投注了十多年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假如高三那年就能接收到這樣的資訊,不知道還會不會是現在這個自己啊。
Thumbnail
假如高三那年就能接收到這樣的資訊,不知道還會不會是現在這個自己啊。
Thumbnail
28歲,理應是奮⼒為事業打拼的年紀,⽽我正式開始自己的青春廿八。 為何想去⼯作假期? 畢業不久後,到了銀⾏上班,發現⾃⼰每⽇的⼯作都係重重覆覆,果陣就諗⾃⼰係咪成世都要過咁嘅⽣活,⾃⼰係咪會鍾意呢啲冇靈魂嘅⼯作。當⾒到⾝邊嘅好友分別去唔同嘅國家⼯作假期,漸漸都萌⽣出國⽣活的念頭,並打算在20
Thumbnail
28歲,理應是奮⼒為事業打拼的年紀,⽽我正式開始自己的青春廿八。 為何想去⼯作假期? 畢業不久後,到了銀⾏上班,發現⾃⼰每⽇的⼯作都係重重覆覆,果陣就諗⾃⼰係咪成世都要過咁嘅⽣活,⾃⼰係咪會鍾意呢啲冇靈魂嘅⼯作。當⾒到⾝邊嘅好友分別去唔同嘅國家⼯作假期,漸漸都萌⽣出國⽣活的念頭,並打算在20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