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真的能幫我上班嗎?知道這件事就可以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So桑:「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我都會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 AI 幫我上班?我躺在床上,它幫我開會、回信、報告全寫完……」

Tifa:「那你不就失業了嗎?」

So桑:「對,但我失業的同時,它也幫我賺錢啊~」

So桑:「而這不是開玩笑。2025 年的 AI,真的已經卷(競爭)到離譜的程度。你以為你在努力工作,但其實 AI 比你還勤勞,還不會請病假,還不會抱怨薪水太低。」

AI 到底有多卷?

So桑:「要看一個產業多卷,看錢就知道了。」

raw-image

▲ 2025 上半年生成式 AI 投資金額達 492 億美金,比去年全年還多 (資料連結)。


So桑:「這就像是百貨公司周年慶。每家公司都在打折搶客戶,AI 世界每天都在上新貨,早上剛出 GPT-6,下午就有『GPT-6 Ultra Plus Pro Max』。」

Tifa:「那我們要學哪一個啊?」

So桑:「學不完的,因為 AI 的更新速度比你午休還快。」

(這時語氣一轉)

So桑:「問題是,這樣的競爭,真的有讓我們生活更好嗎?還是,我們只是被『效率』這個詞綁架了?」



工業革命 vs. AI 革命:哪一個改變更大?

So桑:「如果我們把時間拉回 18 世紀,那時的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raw-image

▲ 18 世紀中葉起工業革命,最早發生的英國

So桑:「機械化生產讓人類第一次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農民變工人,從鄉村進城市。那時候人均 GDP 翻了好幾倍。」

Tifa:「那 AI 革命是不是也會讓我們不用工作了?」

So桑:「理論上是,但現實上不太可能。」

(語氣變神秘)

So桑:「因為工業革命改變的是『體力』,AI 改變的是『腦力』。一個讓你不用出力,一個讓你不用思考。這兩個加起來,就有點危險了。」

AI 的真正力量:資訊與認知的革命

So桑:「AI 最厲害的地方,不是會畫圖、會寫程式,而是它讓人類第一次能夠『外包思考』。」

Tifa:「外包思考?那人不就變笨了嗎?」

So桑:「沒錯!你問 AI 問題,它幫你查、幫你寫、幫你想。久了之後,你就不太會想了。」

raw-image


So桑:「以前工業革命讓你手閒下來,現在 AI 革命讓你腦閒下來。」

AI 的學習法:怎麼用它變聰明而不是變懶?

So桑:「其實最聰明用 AI 的人,不是讓它替你做事,而是讓它『教你怎麼做事』。」

Tifa:「所以 AI 是老師?」

So桑:「對,而且是那種 24 小時不睡覺、永遠不會對你生氣的老師。」

So桑:「像你想學寫程式,可以用 ChatGPT 當教練,用 Vibe Coding 寫一行看一行學。想自動化工作?用 n8n 幫你做流程。想整理知識?用 NotebookLM 幫你建第二大腦。」

Tifa:「聽起來好厲害~那我是不是也能用 AI 學煮飯?」

So桑:「可以啊,它會教你,但煮不好還是你吃。」

(語氣轉深)

So桑:「AI 不會改變世界,會改變的是『你怎麼看世界』。」

AI 的代價:你知道每問一次 ChatGPT 要用多少水嗎?

So桑(神秘地壓低聲音):「這個你可能不知道,ChatGPT 回答你一個問題,大概要用掉十五分之一茶匙的水。」(OpenAI 執行長山姆.阿爾特曼 Sam Altman 說的)

Tifa:「蛤?它喝水幹嘛?」

So桑:「不是它喝,是它降溫。因為 AI 伺服器超熱,要用水冷卻。美國研究指出,問 AI 十幾次問題,大概就用掉一瓶礦泉水的水量。」(美國學者的估算,每 10 至 50 次查詢會耗水 500 毫升)

raw-image


So桑:「AI 的能源消耗是 Google 搜尋的十倍。也就是說,你在問 AI 的同時,地球正在變熱一點。」

Tifa:「所以我們每次用 AI,都在幫地球做桑拿?」

So桑(笑):「可以這麼說。」

智能 ≠ 智慧

So桑:「這讓我想到一個哲學問題,人工智慧,真的有『智慧』嗎?」

Tifa:「那不然它叫什麼?」

So桑:「人工智能。會『算』,但不一定會『想』。會『模仿』,但不一定會『理解』。」

So桑:「真正的智慧,來自於體驗、判斷、錯誤和反省。這些是 AI 沒辦法模擬的。就像 Elon Musk 離開 SpaceX,很多價值會跟著消失,因為那個『判斷力』是無法複製的。」

(語氣轉柔)

So桑:「所以未來的競爭,不是誰會用 AI,而是誰能比 AI 更有人性。」

心得 & 結尾:去創作吧

So桑:「AI 不會搶走你的靈魂,除非你放棄創作。」

Tifa:「那要怎麼辦?」

So桑:「很簡單,去創作。不管是文字、音樂、影片、畫畫,都好。因為 AI 只能生成,它無法『感受』。」

So桑:「人類的創造力、情感和經驗,是這個世界上最稀有的資源。」

Tifa:「可是大家都在變快啊~」

So桑:「沒錯,但也許我們該慢下來。因為真正的進步,不是讓 AI 幫你上班,而是讓 AI 幫你活得更像『人』。」

So桑:「對了,據說世界上真的有人靠冥想活了七十年沒吃飯……那我們下次就來講這個故事。」


我想起納瓦爾 Naval Ravikant 的提醒:知識才是真正的乘數,而不是資本。 他拿 SpaceX 當例子說明,如果把 Elon Musk 拿掉,很多價值會隨之消失,因為關鍵的知識與判斷會流失。這也是我們在 AI 時代該抓住的核心。

比速度與堆量更重要的,是把 AI 用來放大你無法被複製的部分。單比知識量,你追不上人工智能;單比勞力,你也可能比不上人形機器人。

真正能建立個人護城河的,是三件事:

  1. 創意力:用 AI 快速產生選項,但最後的選擇與組合由你來決定。創意不是多,而是誰更準確掌握核心問題。
  2. 影響力:用 AI 整理證據、視覺化數據,讓你的提案更清楚、更易被採納。影響力是把知道變成做成。
  3. 自學力:讓 AI 當你的教練與鏡子,持續對焦目標、拉高標準、快速迭代。自學力是你永遠的升級按鈕。

「現代知識」是可被複製、教會、在社會中廣泛傳播的技能;而智慧則是與個人經驗、品味、判斷力緊密相連、難以直接傳授的洞見,例如對人性的理解、對情境的拿捏、對取捨的勇氣。兩者並不衝突:社會的富裕靠知識擴散,個人的高價值來自智慧與判斷。所以你真正需要提升的,是智慧,而不是只有智能。

智慧無法一次學會,它必須在你的體驗中被創造

去做專案、去對話、去犯錯、去修正,把每次的輸入變成你的輸出。

人類的獨特創意和個人經驗,才是 AI 無法取代的。

所以繼續創作吧。用更多元的視角看世界,把 AI 當你的加速器而不是替身。也許有一天,我們都會理解,這世界已經夠快了,真正值得我們專注的,是把注意力放回「真」世界的問題,而不是被假問題牽著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o桑
175會員
135內容數
文字創作者、幹話大叔、擼貓大師 📒Notion 數位筆記 #NotionSO爹斯 📮 support@lashiblog.com
So桑的其他內容
2025/07/07
努力從來不是問題,但盲目的努力,才會讓你困在原地。從麻將比喻出發,我們揭開一代人卡住的原因:信仰被馴化、選擇被壓縮。本篇將帶你跳出「只靠努力」的陷阱,找出真正有選擇權的活法。
Thumbnail
2025/07/07
努力從來不是問題,但盲目的努力,才會讓你困在原地。從麻將比喻出發,我們揭開一代人卡住的原因:信仰被馴化、選擇被壓縮。本篇將帶你跳出「只靠努力」的陷阱,找出真正有選擇權的活法。
Thumbnail
2025/06/30
MBTI 是許多人認識自己的第一步,但它真的能告訴你「我是誰」嗎?從個人故事出發,解析 MBTI 常見誤區,結合 AI 工具與行動策略,教你如何把性格轉化為生活實踐,重新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2025/06/30
MBTI 是許多人認識自己的第一步,但它真的能告訴你「我是誰」嗎?從個人故事出發,解析 MBTI 常見誤區,結合 AI 工具與行動策略,教你如何把性格轉化為生活實踐,重新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2025/06/23
面對 AI 爆發式發展,不只文書工作、設計、客服,連工程師也開始被取代。從親身經驗出發,結合全球未來趨勢與頂尖學者觀點,告訴你如何用「軟實力+跨能力整合」在AI時代立足,找回人類的價值與選擇權。
Thumbnail
2025/06/23
面對 AI 爆發式發展,不只文書工作、設計、客服,連工程師也開始被取代。從親身經驗出發,結合全球未來趨勢與頂尖學者觀點,告訴你如何用「軟實力+跨能力整合」在AI時代立足,找回人類的價值與選擇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這篇報導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認為AI會增加工作量,阻礙生產力,甚至是他們不知道如何達到公司對AI應用的期望。這項調查其實也透露出新的技術帶來現實面的挑戰。在數位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推動新科技時避免對員工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並鼓勵積極面對新的科技轉變。
Thumbnail
這篇報導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認為AI會增加工作量,阻礙生產力,甚至是他們不知道如何達到公司對AI應用的期望。這項調查其實也透露出新的技術帶來現實面的挑戰。在數位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推動新科技時避免對員工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並鼓勵積極面對新的科技轉變。
Thumbnail
創業者在面臨人才不足的情況下,選擇自我提升還是外包的難題。作者分享了自己花費大筆金錢學習的原因,以及在尋找適合人選時遇到的困難。最終提出只能請AI的現實困境。
Thumbnail
創業者在面臨人才不足的情況下,選擇自我提升還是外包的難題。作者分享了自己花費大筆金錢學習的原因,以及在尋找適合人選時遇到的困難。最終提出只能請AI的現實困境。
Thumbnail
從Covid-19大流行後,讓人思考WFH(在家工作)的可行性,再到近期生成式AI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漸漸一定會有公司發現重覆性質高的工作,幹嘛要養一堆人去完成,AI通通就可以搞定了,如果你也認同這個概念,是不是也考慮看看「不離職創業」呢?
Thumbnail
從Covid-19大流行後,讓人思考WFH(在家工作)的可行性,再到近期生成式AI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漸漸一定會有公司發現重覆性質高的工作,幹嘛要養一堆人去完成,AI通通就可以搞定了,如果你也認同這個概念,是不是也考慮看看「不離職創業」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我認為現在AI的學習模式就是一種高效回饋,告訴你做錯的同時,還會告訴你怎麼樣做得更好,可怕的是回饋頻率還高的驚人。
Thumbnail
我認為現在AI的學習模式就是一種高效回饋,告訴你做錯的同時,還會告訴你怎麼樣做得更好,可怕的是回饋頻率還高的驚人。
Thumbnail
[擬真] (圖片來自網路生成,非真實,僅供鑑賞,請勿他用)
Thumbnail
[擬真] (圖片來自網路生成,非真實,僅供鑑賞,請勿他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