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第四次十字軍剛開始攻擊君士坦丁堡時,他們其實並不是來征服拜占庭的。
相反地,這次軍事行動根本上無限接近於「拜占庭內戰」,而十字軍則無限接近於內戰派系雇來的外籍傭兵團。這批外籍傭兵團唯一的興趣,就是拿了得勝派系承諾的報酬後,往南去打聖戰。征服拜占庭的土地既不是目標,他們也不覺得可能。
然而,當時間到了1204年3月,隨著十字軍原先支持的皇帝阿列克賽四世在政變中被殺、君士坦丁堡又一次全面備戰,十字軍徹底明白,他們不可能拿到全部的報酬了,相反地還有在這裡因糧餉斷絕而全滅的風險。
於是就在這個時候,「內戰」徹底變質了。十字軍高層決議要「征服」君士坦丁堡。
為了要避免打下君士坦丁堡後的戰利品爭端,十字軍之間在3月事先擬定了「戰利品瓜分協議」:
一、所有戰利品收入公庫中,統一分配
二、打下君士坦丁堡後,「皇帝」由六名威尼斯人、以及六名非威尼斯籍的十字軍共同選舉
三、皇帝可得四分之一的帝國領土、四分之一的君士坦丁堡控制權以及兩座皇宮控制權
四、如果威尼斯人當皇帝,非威尼斯人得聖索菲亞大教堂與牧首職,非威尼斯人當皇帝則反之。
五、威尼斯人將取得先前拜占庭承諾的商業特許
六、剩餘土地在威尼斯與其他十字軍間公平分配
……
這個「三月協議」(March Pact)在歷史上意義重大,因為它是歷史紀錄中,第四次十字軍首度表示要征服拜占庭。
而往後十字軍的「拉丁帝國」,正是以這份文獻為最早的依據,建立於拜占庭的廢墟之上。
在他們訂約當下,沒有人能知道十字軍定會得勝。但在八百年後的今日往回看,「三月協議」就像一紙最終判決書,宣告了拜占庭在1204年第一次毀滅的命運。
&
圖片:Gemini做的示意圖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ips, "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
Michael Angold, "The Fourth Crusade: Events and C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