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不僅負責消化,更被譽為「 第二大腦 」當腸道中的好菌不足、菌叢失衡時,會從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影響健康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腸道不僅負責消化,更被譽為「第二大腦」,它透過所謂的「腸腦軸」 與大腦緊密溝通。當腸道中的好菌不足、菌叢失衡時,確實會從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地影響你的健康

下面表格彙整了當腸道好菌不足時,可能引發的主要生理與心理症狀:

raw-image

💡 如何養好腸道菌叢

維護腸道健康對於改善上述症狀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有效的方法:

  • 多元化飲食:爭取攝入多種不同的食物,特別是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全穀物
    和豆類,這樣有助於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和健康。
  • 補充益生菌和發酵食品:適量攝取優格、開菲爾、泡菜、味噌等發酵食物,可以將有
    益菌直接引入腸道。
  • 管理精神壓力:長期壓力會透過腸腦軸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可以嘗試 禱告、 瑜伽、
    正念冥想 等放鬆技巧來減壓。
  • 保持充足睡眠與規律作息:睡眠時間的改變會干擾生物鐘,同時也會破壞腸道微生物
    群的節奏。
  • 避免抗生素濫用:除非醫生建議,否則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以免破壞腸
    道菌群平衡。

🔬 關於「腸腦軸」的最新研究

近年來,科學家對腸腦軸的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也解釋了為何腸道菌群會如此直接地影響我們的情緒與行為:

  • 神經傳導物質的工廠:人體內約有80-90%的血清素(一種與快樂感、情緒穩定相關的
    重要神經傳導物質)是在腸道中產生的。 此外,近一半的多巴
    (與獎勵動機有關)也由腸道製造。
    當腸道環境不佳,這些物質的生產就會受影響。
  • 菌群直接影響大腦功能:最新動物實驗發現,將抑鬱症患者的腸道菌群移植給小鼠
    後,小鼠也會表現出抑鬱症的行為特徵,例如對原本喜愛的
    糖水失去興趣。這強力證明了腸道菌群本身足以影響行為。
  • 壓力形成惡性循環:2024年的研究指出,慢性壓力會抑制大腦中與情緒相關的區域
    (如杏仁核),透過迷走神經削弱腸道的防護功能,減少有益菌
    (如乳桿菌),從而增加對疾病的易感性。
    這形成了一個「壓力→腸道差→情緒更糟→腸道更差」的惡性循環。

以下為如何有效養好腸道菌叢,特別是關於優酪乳的選擇與其他關鍵方法:

💪 養好腸道菌叢的兩大關鍵:「益生菌」與「益生元」

  1. 益生菌:直接補充好菌,像是派援軍進駐。
  2. 益生元:提供好菌喜歡吃的「食物」,讓好菌能茁壯成長。

🥛 如何正確補充「益生菌」(例如優酪乳)

優酪乳、優格是透過乳酸菌發酵而成的乳製品,是攝取益生菌最方便的方式之一。但要吃對方法,效果才會好:

1. 挑選原則:

  • 活菌標示:選擇包裝上明確標示「活菌」或「含有活性乳酸菌」的產品。滅菌的乳酸
    菌飲料(如養樂多)效果較差。
  • 菌種多樣:選擇含有多種菌株的產品,例如同時含有A菌(嗜酸乳桿菌)、B菌(比菲德
    氏菌/雙歧桿菌)、C菌(乾酪乳桿菌) 等,協同作用效果更佳。
  • 無額外添加:盡量選擇「無添加糖」 或「原味」 的產品。過多的糖會餵養壞菌,反而
    抵消好處。可以用水果自己搭配。
  • 查看菌數:部分產品會標示出廠時或有效期限內的活菌數,數量足夠(通常以億為單
    )才能確保有足夠菌量到達腸道。

2. 食用技巧:

  • 定期定量:建議每天補充,養成習慣。好菌在腸道內需要持續維持,並非一勞永逸。
  • 最佳時機:可以在飯後食用,此時胃酸因被食物稀釋,酸度較低,能讓更多的活菌順
    利通過胃部到達腸道。
  • 勿過度加熱:高溫會殺死活菌。若覺得太冰,可以離開冰箱回溫一下,但不要加熱。

除了優酪乳/優格,其他優質益生菌來源還有:

  • 開菲爾(克菲爾):菌種更複雜,發酵力更強,被認為是比優酪乳更高效的益生菌來
    源。
  • 泡菜(需為未經加熱的傳統發酵泡菜)。
  • 味噌(請在湯煮好熄火後再溶解,避免高溫久煮)。
  • 康普茶

🥦 如何聰明攝取「益生元」— 好菌的糧食

光補充好菌不夠,還要餵飽它們,它們才會安心住下來。益生元主要是膳食纖維寡糖

優質益生元食物來源:

  • 全穀雜糧類燕麥、糙米、藜麥、蕎麥、大麥。
  • 豆類黃豆、黑豆、鷹嘴豆、扁豆。
  • 蔬菜類洋蔥、大蒜、韭菜、蘆筍、牛蒡、青花菜、秋葵、地瓜葉。
  • 水果類香蕉(尤其是帶點綠的)、蘋果、奇異果、藍莓
  • 堅果與種子類奇亞籽、亞麻籽、杏仁、核桃。

💡 小技巧: 飲食盡量「多元化」且「多樣化」,不同種類的膳食纖維會養出不同的好菌,讓腸道生態更豐富。

🌟 養好腸道菌叢的完整生活習慣

  1. 飲食多樣化:嘗試「彩虹飲食法」,吃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
  2. 減少高糖與加工食品:這些是壞菌的最愛,會助長壞菌勢力,破壞菌叢平衡。
  3. 規律運動:適度運動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菌群多樣性。
  4. 充足睡眠:熬夜會擾亂腸道菌群的生理時鐘。
  5. 有效管理壓力:長期壓力會透過「 腸腦軸 」直接影響腸道環境,抑制好菌生長。
    練習 禱告、 瑜伽、正念冥想、深呼吸、休閒活動 來放鬆。

📝 一日養菌菜單範例

  • 早餐:一杯無糖優格搭配燕麥香蕉切片,再撒上一些堅果。
  • 午餐:一碗糙米飯,搭配滷黃豆、炒青菜(如地瓜葉青花菜)和一份主菜。
  • 點心:一顆奇異果
  • 晚餐:一碗味噌豆腐湯(熄火後再放味噌),搭配一份含有洋蔥的沙拉。

總結來說,養好腸道菌叢就像經營一個花園:

「益生菌」是種子,「益生元」是肥料,「健康生活習慣」就是陽光與水。

三者缺一不可,持之以恆,才能讓腸道花園欣欣向榮,進而促進身心健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真師傅的AI沙龍
26會員
728內容數
一直尋找 " 真正 " 的師傅 , 行行出狀元!! 業業有老師!! 感謝您的支持 也可以到下方連結逛逛喔! https://tslv.pixnet.net/blog https://vocus.cc/user/@tslv https://www.youtube.com/@tslv80
真師傅的AI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2
【脂肪肝新希望!美國研究發現「菊粉」竟能逆轉果糖傷肝】 你知道嗎?我們每天喝的手搖飲、吃的甜食裡,那些「高果糖玉米糖漿」其實超毒肝!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最新研究登上《Nature》,竟發現——一種天然膳食纖維「菊粉(Inulin)」能幫助腸道細菌消化果糖、逆轉脂肪肝! 研究怎麼說?
Thumbnail
2025/10/12
【脂肪肝新希望!美國研究發現「菊粉」竟能逆轉果糖傷肝】 你知道嗎?我們每天喝的手搖飲、吃的甜食裡,那些「高果糖玉米糖漿」其實超毒肝!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最新研究登上《Nature》,竟發現——一種天然膳食纖維「菊粉(Inulin)」能幫助腸道細菌消化果糖、逆轉脂肪肝! 研究怎麼說?
Thumbnail
2025/10/11
「原來我們每天煮的那壺水,竟然真的能『抓塑膠』!」 每天煮水竟然能減塑?研究證實:煮沸「硬水」可去除九成微塑膠,壺裡的水垢原來是健康守護者 我們每天都在煮水,但你可能不知道,那層被嫌到不行的「白白水垢」,其實正在默默幫你「抓塑膠」。 2024 年,美國化學學會(ACS)旗下期刊《Environ
Thumbnail
2025/10/11
「原來我們每天煮的那壺水,竟然真的能『抓塑膠』!」 每天煮水竟然能減塑?研究證實:煮沸「硬水」可去除九成微塑膠,壺裡的水垢原來是健康守護者 我們每天都在煮水,但你可能不知道,那層被嫌到不行的「白白水垢」,其實正在默默幫你「抓塑膠」。 2024 年,美國化學學會(ACS)旗下期刊《Environ
Thumbnail
2025/10/08
有沒有覺得,走進森林後整個人都「鬆」了? 其實不只是心情變好——那可能是你的免疫系統在偷偷升級。 日本研究揭示:三天森林浴可讓免疫細胞升級,NK 細胞活性提升最高達五成,效益可持續一週以上 森林裡不只藏著芬多精,還可能藏著讓身體「自我修復」的關鍵。 日本多所大學與森林醫學研究團隊的最新報告指
Thumbnail
2025/10/08
有沒有覺得,走進森林後整個人都「鬆」了? 其實不只是心情變好——那可能是你的免疫系統在偷偷升級。 日本研究揭示:三天森林浴可讓免疫細胞升級,NK 細胞活性提升最高達五成,效益可持續一週以上 森林裡不只藏著芬多精,還可能藏著讓身體「自我修復」的關鍵。 日本多所大學與森林醫學研究團隊的最新報告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由腸道專家兼醫學博士Giulia Enders為主導,與多位流行病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家共同去分析腸道微生物對飲食習慣、身心疾病的影響,提供建議與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由腸道專家兼醫學博士Giulia Enders為主導,與多位流行病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家共同去分析腸道微生物對飲食習慣、身心疾病的影響,提供建議與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推薦觀賞Netflix紀錄片:「飲食健康知多少,腸胃道祕辛」,這部紀錄片透過腸道與健康的關聯,向觀眾介紹了多重重點,例如腸道科學研究的熱門趨勢、腸道與身體各部位的關聯、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影響等。
Thumbnail
推薦觀賞Netflix紀錄片:「飲食健康知多少,腸胃道祕辛」,這部紀錄片透過腸道與健康的關聯,向觀眾介紹了多重重點,例如腸道科學研究的熱門趨勢、腸道與身體各部位的關聯、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影響等。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