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持續不放棄的結果。”—美國著名銷售教練、勵志作家及演說家金克拉(Zig Ziglar)。
這幾年輔導餐飲創業過程,最常聽見老闆們問,「我們的產品明明很好吃,為什麼銷售量卻上不去?」
顧客的心,是餐飲品牌最精準菜單
關鍵不在「味道」,而在「連結」。當消費體驗從線上到線下、從螢幕走進店門,品牌如何在每個接觸點維持一致的感動,決定業績能否破浪前行。而顧客每次互動,延伸成銷售力,就是OMO(Online-Merge-Offline,虛實整合)思維的意義。
現在,讓我們踏上「7個高峰行銷法」的知覺之旅。
1.建立第一手顧客關係
餐飲客製化最怕「一次買了離手,沒再下回交關(臺語)」。從會員資料出發,透過會員綁定(LINE、手機或Email),建立顧客資料庫,並且記錄每位顧客的口味偏好(如少辣、無蔥)。這些資料可在下次互動中主動出擊,讓顧客感覺「你懂我」,會更有回購意願。
2.線上就能預約體驗
OMO的第一步,把「點餐前的興趣」留在線上。例如:手作便當品牌讓企業客戶可在LINE勾選主菜與配菜,到店直接取餐。顧客省時間、店家省人力、提升效率,這就是虛實整合的價值。
3.A/B測試快速找出熱賣品
別用主觀感覺判斷市場。試著同時推出兩款不同的客製化方案(如「低鹽版」與「香料版」),至少觀察一週銷售與點擊的差異,就能知道市場偏向「想要什麼」。這種數據決策法讓研發方向更準確,也能減少庫存風險。
A/B測試是實驗方法,將特定受眾隨機分成A、B兩組,分別呈現兩個帶有不同變數的版本(如網頁設計、廣告標題等),以科學方法比較哪個版本在特定指標上表現更好,進而做出優化決策。
4.善用內容行銷,故事替你叫賣
現在的餐飲品牌,不只是賣味道,更是賣「故事」。拍一支約20~30秒的短影片,呈現顧客點選客製菜單、拿到成品的開心笑容,再上傳社群平臺並導回你的官方帳號。真實互動比華麗廣告更能打動人心。不少品牌靠「顧客故事」影片提升頗多的互動率。
5.後端系統整合,前端承諾不落空
客製化的挑戰是「供應」。選項越多,庫存與備料也要更精準。透過POS/ERP串接,讓顧客點單時系統即時檢查食材儲備狀況,避免出現「抱歉,今天賣完了」對話畫面。穩定的後端流程,才能撐起客戶信任。
6.個人化再行銷,顧客二次回籠
當顧客第一次下單後,你已擁有最寶貴的資料。3天後發出訊息:「上次您選的香料版雞腿,這週我們推出專屬搭配醬料組合。」這類精準行銷,不打擾、卻甜蜜打中心坎,往往能創造高回購率。
7.成功模式制度化
當門市做出暢銷的客製化商品組合後,立即寫成 SOP(標準製程、顧客話術、包裝細節),推展到其他分店。每一家店的成功經驗都能確實被複製,業績自然不再受個人影響而起伏。
餐飲品牌不只是賣味道,更是賣「故事」,用顧客的影片如分享客製化菜餚的感受,來替餐飲品牌抬高互動率。餐飲品牌不只是賣味道,更是賣「故事」,用顧客的影片如分享客製化菜餚的感受,來替餐飲品牌抬高互動率。(Google AI Studio AI繪圖)
讓顧客參與,是最高級行銷
當消費者能參與產品的創造,他不再只是顧客,更是品牌的一部分。OMO的核心不是科技,而是以人為本的體驗設計。
未來的餐飲業,不只賣出一道菜,而是賣出一種「被理解」的感受。
管理思想泰斗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如果你不能衡量它,你就不能管理它。」行銷不只是熱鬧的活動,更是精準的數據管理與持續的顧客關係經營(CRM)。把7個建議融入每日營運,你會發現:餐飲高峰不在遠方,而在每次與顧客的連結。
◎讀者交流信箱:angwofuh@yahoo.com.tw
#思維 #餐飲 #餐飲創業 #OMO #顧客 #行銷 #故事
…
*FB粉絲團︱走一回人生 靜一思所得︱喜歡呼吸的文字
*社團︱安步當車的日常進行式︱餐飲營銷知能暨員工招募平台
~歡迎關注安小編平台,按讚,分享,收藏,留言互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