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壓力化敵為友的三個練習
壓力,不一定是壞東西。
它有時只是輕輕提醒你:「這件事,我真的在乎。」當生活逼近、心跳加快、思緒亂成一團時,
請記得——壓力不是要打敗你, 它只是想邀請你,回到自己身邊。
一、壓力到底是什麼?
壓力,不在事情本身。而在於——你覺得自己「搞不定它」。
就像一架天平:
- 一邊,是外界的要求、挑戰、期限;
- 另一邊,是你覺得自己能不能應付。
當你心裡的那一邊變輕,
覺得「我可能不行」時, 壓力就悄悄多了一點重量。
所以啊,壓力不是壞東西,
它只是大腦在說: 「這件事,我需要多一點幫助。」
二、為什麼「相信自己」能減壓?
自信,不是假裝沒事,而是溫柔地對自己說: 「我可以一步一步來。」
當你對自己這麼說時,
身體會跟著放鬆, 思緒也會從「我完蛋了」 轉向「我能怎麼做」。
而一旦你願意開始行動,那份無力感,就會慢慢散開。
三、三步練習:用 3W 問句化解壓力 💞
壓力來時,不用硬撐。
試著用這三個問題,讓大腦慢慢放鬆、重新聚焦。
🌿 Step 1. What — 我在面對什麼?
🔹 為情緒貼上標籤
壓力的第一步,是「看清它」。
當你能具體說出壓力的來源,大腦的恐懼警報就會變小。
💬 問自己:
· 現在真正讓我緊張的,是哪一件事?
· 這件事的「最小核心問題」是什麼?
💫 小提醒:
這一步叫「情緒標籤化」——
當你說出壓力的名字, 杏仁核就會安靜下來, 你重新掌握主導權。
☁️ Step 2. Why — 為什麼我這麼在意?
🔹 找回壓力背後的意義
壓力的強度,往往來自「在乎的深度」。
當你理解自己為什麼那麼緊張,就不會被它嚇倒。
💬 問自己:
· 為什麼這件事讓我焦慮?
· 我真正想守護的是什麼?
· 如果我不這麼在意,會不會反而輕鬆?
💫 小提醒:
找到「為什麼」的大腦, 會自動連接到多巴胺的獎勵迴路。
那不是壓力——那是動力。
🌸 Step 3. How — 我能怎麼做?
🔹 把焦慮變成行動
焦慮最怕「空轉」。
心理學稱這步為「行為活化」—— 只要動起來,再小的步伐都能讓你恢復掌控感。
💬 問自己:
· 我現在能做哪一件最小的事?
· 如果不求完美,我可以先完成哪一步?
· 有沒有人或資源能幫我減輕壓力?
💫 小練習:
- 3分鐘法則: 寫下三件能在五分鐘內完成的小事。
- 任選一件立刻開始。
行動會刺激多巴胺與血清素分泌,讓你的心回到穩定與希望中。
四、壓力與焦慮,是什麼關係?
壓力像火,焦慮是煙。壓力是具體的事——「下週要報告」。
焦慮是火燒後的煙——「我怕搞砸、怕被罵」。若火不熄,煙就會一直冒。
所以別責怪自己焦慮, 那只是心在說:「我太累了,想休息一下。」
五、生活裡的一個小故事 🌙
小林是一位設計師。這週,他要提案給一位挑剔的客戶。
前一晚,他輾轉難眠,腦裡滿是:「我一定會講砸。」
清晨,他決定試試另一種方法。
他拿出筆記,寫下三句話:
1️⃣ 這場提案的核心是什麼?——清楚講出設計邏輯。
2️⃣ 我有什麼資源?——草圖、練習、夥伴的建議。
3️⃣ 我能做的第一步?——複誦開場三次,深呼吸。
就在那三分鐘裡,
他的心跳慢了,手不再抖。 提案那天,他仍有點緊張, 但語氣平穩、思緒清楚。
客戶說:「你比上次更進步了。」小林笑了。
他明白——
壓力不會消失, 但他已經學會和它共處。
💫 給你的最後一句話
壓力不是敵人,
它只是想提醒你—— 你正在面對一件重要的事。
請溫柔地看待自己,因為你,已經在努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