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msn上的新聞 三立新聞網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AI怎麼說:
這篇標題「不是豬油!醫喊:煮菜別用『3款油』 會重創大腦、害糖尿病」聽起來頗具警示性,但經檢視目前的科學證據,似乎**沒有明確支持「3款特定油品會重創大腦、造成糖尿病」**這樣絕對的結論。以下我整理目前較新的研究與觀點,讓你瞭解「油」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日常選用時要注意的重點。✅ 有研究指出的風險
- 在動物實驗中,大豆油(soybean oil)被發現在老鼠身上可能導致肥胖、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脂肪肝,且還觀察到其對下丘腦(hypothalamus)基因的影響。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
- 在一篇針對可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human EndoC-βH1)與大鼠胰島的研究中,指出若油脂的「脂肪酸組成」不當(特別是長鏈與非常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可能對β細胞造成毒性,進而與 2 型糖尿病(T2D)風險有關。 Nature
- 另一方面,在關於種子油(seed oils,比如大豆油、葵花油、玉米油等)是否與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腦部退化)有相關的最新回顧中,知名機構如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指出:種子油反而可能與較低的慢性病風險有關。 約翰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1
⚠️ 那麼標題中提的「3款油」具體是哪些?目前證據不足
標題說「3款油」不要用,但在查找的學術文獻中,並沒有明確指出「這三款油」而且證據強到能宣稱「重創大腦、害糖尿病」。可能有以下幾個情形要注意:
- 有些研究是 動物實驗,而非大量人類試驗,人類體內與老鼠的代謝差異大。
- 「油」本身只是其中一項因素,與整體飲食型態、油的加熱方式(是否反覆使用、是否超過煙點)、飲食中其他成分(如糖、加工食品)都相關。
- 部分媒體報導可能將「存在風險」與「必然造成」兩者混為一談。
例如,關於種子油的一篇評論寫道:
“If you’re worried about inflammation, stop stressing about seed oils and focus on the basics.”
— 意即:與其只盯著某些油,整體飲食模式可能更重要。 昆士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實務選油、用油建議
雖然目前沒有必要完全恐懼「某三款油」,但以下是比較可靠的選用建議:
- 選對油、用對溫度
- 例如油的「煙點」(smoke point)若太低,在高溫煎炸時可能分解產生有害物質。
- 若是高溫炒菜、炸食,可考慮耐熱性較好的油。
 
- 避免反覆使用油脂
- 多次加熱、油脂氧化後,其中可能產生對健康不利的物質。
 
- 適量、均衡飲食
- 油脂是必需營養(如提供必需脂肪酸)但不宜過量。
- 避免過度攝入飽和脂肪(動物油、棕櫚油等)與人工反式脂肪。
 
- 整體飲食質量比單一油品更重要
- 吃大量加工食品、高糖飲料、缺蔬果、活動量低…這些都是糖尿病、腦部退化的已知風險。
- 專家指出:關於種子油是否惡化炎症、糖尿病風險,證據是「混合」的。 約翰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