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ic》 來自R.K.(中譯倪睿南)老師的作品
因為沒有中文也沒有代理,暫時叫《搶奪天王山》吧。

遊戲概念非常簡單,就是遊戲最原始最本質的「比大小+搶地盤」,RK老師卻創造出規則非常簡單,決策卻有意思的抽象類競技遊戲。真的太佩服了!
遊戲目的:
透過打出木棋子上的數字比大小,數字最大的玩家可以放著棋子到天王山(圖板)上,佔領圖板的區域最精華、最多片、最連續,分數就越高!

(遊戲設置,天王山上放一個圓錐,每個玩家拿一個顏色的棋子配件+牌架,放置黑色棋子,就可以開始了)
遊戲流程:依序進行3個步驟
1.【每個人蓋著打出一個棋子】
數字0-10、或者星星(王牌)1張,共12張。
2.【翻開比大小】
數字大的獲勝,贏的玩家可以搶下圓錐下的地盤。基本上就這麼簡單。
下面有四種判定情況,增加遊戲的變化性。
A 數字平手,視同最小。
例:3、4、8、8,出8的玩家雖然最大,但出現平手,所以最大的玩家為打出4的玩家。
例:4、4、8、8,兩組都平手,則無人最大。放上黑色棋子,沒有人搶奪成功。
B 星星最大。
打出星星的玩家成為最大的玩家,成功之後棄掉星星,改放置自己其中一個棋子在圓錐下的位置。數字大小會影響佔領的區域!
C 下剋上。
打出的數字同時出現1、10,則出現下剋上,
打出1的玩家變成最大。
D 打出0號。
雖然最小,代表這一局投降認輸,但可以重複使用,用來騙對手的大牌。
除了獲勝的玩家要放棋子到圖板、出0的玩家可以收回以外,其他棋子都需要棄掉。
3.【佔領成功並放圓錐到圖板其他空格上】
遊戲的得分的來源。
圓錐移動到哪一個格子,至關重要!
遊戲大師不愧是大師,真的非常會創造有趣的局面,引誘玩家在簡單的動作間互動!

(金色區域分數4分,灰色3分、淺灰2分,白色1分,要佔領一整列的過半,才算佔領得分)
遊戲結束:
圖板上16個格子都放完,遊戲結束。
計分:來自兩個部分。
A 行列分:山頂到山下
圖板上的不同行列,棋子數最多者得分。
棋子數平手,則看數字總和,數字高者得分。
山頂最高處,依次到山下,分別得4/3/2/1分。
B 串連得分:
同顏色相連,串連N顆=得N分。
A+B得分最高的玩家獲勝。

金色區域:藍色兩顆,搶下這區,+4分
灰色區域:左邊由紫色搶下,+3分;右側膠著,紅色藍色都是7,平手則沒人搶下。
淺灰區域:左邊由紫色搶下+2分,右側藍10綠8,藍色搶下+2分。
白色區域:左邊由紅色搶下+1分,右側由綠色搶下+1分
串聯分:綠色4分、藍色3分、紫色5分
最後合計,紫色3+2+5分獲勝。
遊戲亮點:
1.圓錐的位置,至關重要:
因為得分來自於佔領行列數量+串連。
所以,每一次放置圓錐的位置,都有機會創造有趣的「弄狗互咬」,玩家都必須要仔細觀察場上變化多端都局勢。

(想要讓誰互咬,消耗對手大牌,就放圓錐過去吧)
2.星星王牌的出牌時機:
星星是最大的牌,成功攻克天王山後,可以置換成手上剩下任意數字的棋子。
這個設計,除了常見的王牌外,還多了一層搶地盤時的佈局思考。
3.下剋上與0號牌的設計:
這兩種設計雖然在許多遊戲上都常常看到,
不過搭配搶奪行列與串連時,多了許多虛實的招數可以出,大幅增加遊戲的樂趣!
史萊姆評分:
9.0
不愧是RK大師的作品,不僅維持規則極度乾淨,每個動作充滿思考與深度,標準的「易學難精」的遊戲型態。
得分機制的設計也充滿變化,教學3分鐘,遊戲時間20分,小小一盒又可以隨時上訴再來一局。
日本版木製配件極為精緻,還設計小小牌架放棋子,天王山圖板也有顏色與高低段差,真的非常有質感的小遊戲。

(天王山圖板,是一層一層黏上去的,超精緻的配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