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下的圍爐夜話:六種人生之「苦」的謙卑諦聽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引言:緣分的相聚

晚鐘初歇,城市褪去了白日的喧囂,落下一片溫潤的寧靜。在一條不起眼的巷弄深處,一間名為「忘言」的茶室,正透出暈黃而溫暖的燈光。空氣中,老木的清香與茶的醇厚交融,彷彿能滌淨一身的風塵。

今夜,因緣殊勝,六位素昧平生的旅人在此偶然相遇。一位是眉宇間刻著深思的法官,一位是眼神中藏著銳利與疲憊的檢察官,一位是沉默而細膩的書記官。他們身旁,坐著一位氣質沉穩的醫生,一位眼神溫柔的護士,還有一位雙手略顯粗糙、神情質樸的輪班工人。他們來自社會的不同角落,各自背負著職業的鎧甲與榮光。

然而,在這琉璃光般的燈火下,伴隨著壺中沸水咕嘟的聲響,某種罕有的、真誠的氛圍悄然升起。這不是一場抱怨大會,也不是尋求解答的研討。這是一次罕有的相聚,一場放下職業的面具,準備謙卑地修習一門神聖的功課:諦聽。諦聽彼此內心深處那份不足為外人道的重負,見證佛陀所開示的、作為我們存在之第一聖諦的、那千百萬種容顏的「苦」。

這場對話的緣起,只為了一件事:相互理解。在此刻,沒有輕率的勸誡,只有莊重的諦聽。

raw-image


--------------------------------------------------------------------------------

第一部:公門中的修行——法、理、情之間的掙扎

茶過一巡,溫潤的茶湯似乎化開了彼此間無形的藩籬。法官輕輕放下茶杯,發出一聲幽微的嘆息,率先打破了靜默。

1. 法官的「苦」:在法槌落下時的孤獨

「我這一生,都在追求兩個字:公正。」法官的聲音低沉而平穩,卻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顫抖。

「但在我的工作中,『苦』是一種深刻的倫理與認知重負。每天,我必須在冰冷的法條與被告席上那雙充滿『恨』或恐懼的眼睛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我依據法庭上所能呈現的一切——他的言詞、他的證據、他的姿態——來做出判決。哲學家或許會稱之為他的『現象自我』,一個被建構出來的、可供觀察的形象。然而,我內心深處卻無比清晰地知道,我永遠無法觸及那個人完整的生命脈絡,那個真實的、完整的『物自身自我』。」

「我不知道他童年經歷過什麼,不知道他昨夜是否徹夜難眠,不知道他做出那件事的瞬間,心中究竟是怎樣的絕望與混亂。我依據著不完整的資訊,卻要做出一個影響他一生的、幾乎不可逆的決定。每一次法槌落下,那清脆的聲響在莊嚴的法庭中迴盪,但在我心中,卻是孤獨的千鈞重擔。這份『苦』,不是來自工作的勞累,而是源於權力背後,那份對人性深不可測的敬畏與無力。」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了對面的檢察官。「我依循法律追求正義,但有時正義本身,卻似乎加深了某些看不見的傷痕。不知身為正義另一端的執行者,您是否也有同感?」

2. 檢察官的「苦」:在追訴與理解間的撕扯

檢察官點了點頭,接過話語,眼神中的銳利似乎柔和了幾分。

「我完全理解您的感受。我的『苦』,在於一種持續的內心撕扯。我的職責,是代表國家去追訴罪行,去維護社會的秩序。然而,隨著經手的案件越多,我越是清晰地看見,許多罪行的根源,並非單純的個人邪惡,而是源於個人無法掌控的『結構性暴力』與社會的不公。」

「當我將一個年輕人標定為『被告』,用冰冷的法律文字在起訴書上描繪他的罪狀時,我心中常常浮現出另一個畫面:一個在破碎家庭中長大、在失能的教育體系中被放棄、在充滿歧視的就業市場中被排擠的孩子。法律要求我將他視為一個獨立的、應為自己行為負全責的個體,但我看見的,卻是一個龐大社會機器失靈下的犧牲品。」

「我的這份『苦』,是在冰冷的起訴書文字背後,對那些法律無法衡量的、導致悲劇發生的複雜因緣的無聲嘆息。我追訴一個人的罪,卻常常感覺是在追訴一個時代的傷。我們在法庭上唇槍舌戰,但您,」他將目光投向一旁的書記官,「您卻是這一切悲歡離合最沉默的記錄者,想必您看到的又是另一層風景。」

3. 書記官的「苦」:在卷宗堆裡的異化

一直靜默不語的書記官,輕輕抬起頭,她的聲音像茶室裡的空氣一樣,輕柔卻有著不容忽視的存在感。

「我的『苦』,或許可以稱之為一種在龐大官僚機器中的『異化』之苦。日復一日,我的工作,是將人間最激烈的悲劇、最深沉的痛苦、最複雜的恩怨,轉化為標準格式的、沒有情感的文字與卷宗。愛恨情仇,在我筆下,變成了案由、訴訟標的與判決主文。」

「我親眼目睹無數人在法庭上崩潰、哭泣、嘶吼,也見證過無數個家庭的破碎。然而,我無權也無力介入,我只能像一個精準的記錄工具,忠實地將這一切轉錄下來。我的同理心,就在這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去人性化的流程中,被慢慢地磨損、耗盡。有時夜深人-靜,那些卷宗裡的臉孔與哭聲會重新浮現,我會感到一種巨大的無力感,彷彿自己也成了這部冷漠機器的一部分。」

她輕輕嘆了口氣。「我記錄人與人之間的紛爭,而您們,」她望向醫生與護士,「卻是直面生老病死的折磨。或許,肉體的苦,比文字的苦更為沉重。」

敘事者的沉思

公門中的修行,何其艱難。三位分享者的話語,如同一面明鏡,映照出一個深刻的共相:當一個龐大的、追求秩序與理性的系統,試圖去度量、去規訓、去記錄那不可度量的人性時,身處其中的人,無論是施與者還是記錄者,都一同承受著被系統「非人化」的苦。法官面對的是一個被簡化為「現象」的人,檢察官追訴的是一個被標定為「個案」的悲劇,書記官記錄的則是一段段被格式化為「卷宗」的人生。這一切,豈非因緣果報之理在制度層面的示現?一個旨在去人性化的系統,其自身也必然會產生使其運作者備受煎熬的苦果。

--------------------------------------------------------------------------------

第二部:白色巨塔的修行——在生命邊緣的凝視

茶室裡的氛圍,隨著話題的轉移,似乎也變得更加凝重。醫生沉吟片刻,緩緩開口。

4. 醫生的「苦」:在科學極限前的謙卑

「肉體的苦,確實沉重。但對我而言,醫生的『苦』,不僅是身體的勞累,更是面對醫學極限時的無力感。我們接受過最嚴格的科學訓練,被教導要理性、客觀、精準。然而,我們每天面對的,卻是科學無法解答的死亡與痛苦。」

「最艱難的時刻,莫過於在搶救室裡,當所有儀器都顯示生命跡象正在遠離,我必須做出那個宣告搶救無效的決定。然後,我必須走出那扇門,去面對一雙雙充滿期盼與恐懼的眼睛,用盡可能溫和卻又必須清晰的語言,去解釋病情為何惡化、我們為何無力回天。每一次這樣的對話,都像是在掏空自己的一部分。」

「我的『苦』,是在『關懷倫理』與冷酷的醫療現實之間,不斷尋求平衡的艱難修行。我很害怕,害怕自己為了保護自己,而變得麻木,害怕自己成為那部龐大的、官僚化的醫療體系的幫兇,就像電影《拉札瑞斯先生之死》裡呈現的那樣,將病人視為一個待處理的案子,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做的是診斷與決策,但真正分分秒秒陪伴在痛苦身邊、承接最多情緒的,」他將目光投向身旁的護士,語氣充滿敬意與感恩,「其實是您們。」

5. 護士的「苦」:在情感勞動中的耗竭

護士溫和地笑了笑,那笑容裡帶著一絲疲憊,卻也透著無比的堅韌。

「謝謝您,醫師。您說的,正是我們的日常。我的『苦』,是一種持續的、看不見的『情感勞動』。我們的職責,不僅是執行醫囑、打針發藥,更是患者與家屬所有恐懼、焦慮、悲傷與憤怒的直接承受者。」

「當病人因疼痛而呻吟,當家屬因絕望而哭泣,甚至當他們因不滿而咆哮時,我們都必須在那裡,穩住自己,成為他們情緒的容器,為他們提供穩定的支持。我自身的疲憊與情緒,都需要被深深地壓抑下去。這是一種緩慢的『同理心耗竭』。」

「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在專業的要求與人性的關懷之間,我常常感覺自己像一支蠟燭,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的黑暗,但同時也感覺自己正被一點一滴地掏空。我們輪班是為了照顧生命,但社會上還有更多的人,他們的輪班是為了最基本的生存。」

敘事者的沉思

白色巨塔內的修行,同樣震撼人心。法官與醫生,這兩位手握重權的決策者,他們的苦竟如此相似:都在各自領域的極限之處,承擔著依據不完整資訊,卻要做出不可逆決定的巨大重負。一個是在法律的極限前宣判,一個是在科學的極限前宣告死亡。他們的孤獨,皆源於那份身為凡人、卻要扮演近乎神之角色的權力與無力。而檢察官與護士,則分享了另一種深刻的共鳴:他們都因自身的同理心而受苦。檢察官因理解罪行的社會根源而內心撕扯,護士因承接病患的無盡情緒而身心耗竭。他們的苦,是慈悲之心在冰冷的系統中所必然承受的磨損。

--------------------------------------------------------------------------------

第三部:塵世中的修行——在生存底線的吶喊

所有人的目光,都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那位一直沉默著的輪班工人身上。他有些侷促地搓了搓手,用一種質樸而誠懇的語氣開口。

6. 輪班工人的「苦」:在無聲吶喊中的生存

「我…我說不出像各位這麼多的大道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的『苦』,很簡單,就是各位剛才說的,為了生存。」

「我的工作,是在勞基法的邊緣做一場無聲的吶喊。這份苦,是身體的。日夜顛倒的輪班,讓我的睡眠永遠是片段的,身體像是永遠沒有真正休息過。這份苦,也是經濟上的。不穩定的工時,讓我每個月的收入都像在坐雲霄飛車,永遠不知道下個月的房租和孩子的學費在哪裡。更深的苦,是一種感覺,感覺自己在這個巨大的經濟機器裡,只是一個可以隨時被替換的零件。」

「我知道,我的權益有時候是受損的。但是,要去爭取,需要付出的『交易成本』太大了。我怕丟了工作,家裡就斷了炊;我不懂那些複雜的法律程序,光是想到要去跑那些流程,就覺得心累。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選擇了沉默。我們的痛,是真實的,但我們的聲音,卻被這個城市的繁華給蓋過去了。」

他平靜地說完了這番話,沒有一絲怨恨,只是一種對現實的陳述,卻比任何激烈的控訴都更具力量。

--------------------------------------------------------------------------------

結論:同體大悲的了悟

茶室中,陷入了一段溫暖而深刻的靜默。爐火上的水,仍在咕嘟作響,像是一顆沉穩的心跳。六個人的呼吸,似乎也融入了同一個節奏。

在這溫暖的靜默中,一種無聲的了悟在每個人心中升起。今夜,他們諦聽了六種樣貌迥異的「苦」:有精神的重負,有情感的耗竭,有生存的壓力。然而此刻,他們清晰地看見,這一切苦的本質竟是如此相通。它們都源於一種深刻的「非人化」——在龐大的法律、醫療、經濟系統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被簡化為一個案子、一份病歷、一疊卷宗、或一個可替代的零件。這便是緣起之理的彰顯:人我之間、制度與個人之間的隔閡,正是這一切苦難生起的因。

今夜的諦聽,讓每個人都真實地體悟到了「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古老箴言的千鈞之重。他們都意識到,過去在各自的崗位上,自己都可能不自覺地,對那些他們並不真正理解其處境的人,進行過輕率的「勸善」。法官勸誡過犯人要「改過向善」,醫生勸誡過家屬要「接受現實」,而社會,則勸誡過那位工人要「更加努力」。那些勸誡,都源於未能看見對方身處的、那看不見的枷鎖。

在這一刻,對「苦」的分享,已然昇華為一份深刻的「感恩」與「謙卑」。他們感恩這次奇妙的緣分,讓彼此得以窺見世界的複雜,與他人生命中那不為人知的艱難。在相互的凝視中,他們看見的不再是職業的標籤,而是一個個同樣在娑婆世界中努力修行、同樣渴望被理解的、溫暖而脆弱的靈魂。這份超越了同情的、了悟到眾生一體的慈悲,便是所謂的「同體大悲」。

在這份相互理解的溫潤光芒中,眾人找到了內心的平靜,也找到了那份超越言語的、共同的慈悲願心。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4會員
838內容數
懷著無盡的感恩之心,感恩給予我支持的師長與親友,更感恩即將閱讀此文的您,願意撥出寶貴的時間。 「人間淨土」始於我們當下這顆清淨的心;「大同世界」是人人都能被溫柔善待、彼此關懷的仁愛家園;「彌賽亞時代」則是盼望一個戰爭止息、和平降臨的圓滿未來。 它們都是引領我們走向光明的慈悲指引。 無限感恩,願您平安喜樂。南無阿彌陀佛
2025/10/27
我們將發掘五個深藏於現代知識體系中,卻與古老智慧驚人契合的深刻洞見。這些發現,足以改變我們對世界運作方式的看法,並將創造一個更美好世界的責任,溫和地交還到我們每個人的手上。
Thumbnail
2025/10/27
我們將發掘五個深藏於現代知識體系中,卻與古老智慧驚人契合的深刻洞見。這些發現,足以改變我們對世界運作方式的看法,並將創造一個更美好世界的責任,溫和地交還到我們每個人的手上。
Thumbnail
2025/10/27
一個名為「霍奇猜想」的數學難題之中。作為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百萬美元的千禧年大獎難題之一,它不僅是人類智力的巔峰挑戰,更驚人地呼應了東方哲學的核心洞見。今天,讓我們懷著一份好奇與敬畏,一同深入這片思想的交會地帶,探索霍奇猜想帶給我們的4個最令人震撼的啟示。
Thumbnail
2025/10/27
一個名為「霍奇猜想」的數學難題之中。作為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百萬美元的千禧年大獎難題之一,它不僅是人類智力的巔峰挑戰,更驚人地呼應了東方哲學的核心洞見。今天,讓我們懷著一份好奇與敬畏,一同深入這片思想的交會地帶,探索霍奇猜想帶給我們的4個最令人震撼的啟示。
Thumbnail
2025/10/27
如同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繪的,慈悲是「雙倍的祝福」,它同時賜福給施予者與領受者。這份古老的智慧,在今日的正向心理學研究中得到了深刻的印證,成為一道挑戰現代犬儒主義的溫暖光芒。關懷與分享的行為,不僅溫暖了接受幫助的人,也同樣滋養了行善者的內心。
Thumbnail
2025/10/27
如同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繪的,慈悲是「雙倍的祝福」,它同時賜福給施予者與領受者。這份古老的智慧,在今日的正向心理學研究中得到了深刻的印證,成為一道挑戰現代犬儒主義的溫暖光芒。關懷與分享的行為,不僅溫暖了接受幫助的人,也同樣滋養了行善者的內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賴小姐您好,我是台北縣第三分局的保安特案小組陳警官。」陳警官很有禮貌的先遞上名片。 這是在一間陽光可以灑落進來的咖啡廳,讓人格外的舒服,在室內仍然可以感受到陽光的溫暖。 而陳警官卻多了點滄桑,鬍渣也都冒了出來。
Thumbnail
「賴小姐您好,我是台北縣第三分局的保安特案小組陳警官。」陳警官很有禮貌的先遞上名片。 這是在一間陽光可以灑落進來的咖啡廳,讓人格外的舒服,在室內仍然可以感受到陽光的溫暖。 而陳警官卻多了點滄桑,鬍渣也都冒了出來。
Thumbnail
酉初,太陽西下,行人漸少,幾個路邊的小販心想應該不會再有客人來了,收攤欲歸;店鋪裡的掌櫃夥計也悠然坐於櫃臺後,等著放工。不過酒肆是越夜越熱鬧,偶爾來大快朵頤的小康家庭、走遍大江南北的旅人、開宴講生意的富豪,在飯桌上甚麼事都能聊,甚麼事都能談,順利的就舉杯結交,不順利就摔碗吵架。
Thumbnail
酉初,太陽西下,行人漸少,幾個路邊的小販心想應該不會再有客人來了,收攤欲歸;店鋪裡的掌櫃夥計也悠然坐於櫃臺後,等著放工。不過酒肆是越夜越熱鬧,偶爾來大快朵頤的小康家庭、走遍大江南北的旅人、開宴講生意的富豪,在飯桌上甚麼事都能聊,甚麼事都能談,順利的就舉杯結交,不順利就摔碗吵架。
Thumbnail
隱者逆位|準備接客、拋頭露面 身穿灰色長袍的老者,閉上雙眼站在山峰之上,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提著燈籠,藉由燈籠裡閃爍光芒的星曜,指引自己前進方向。他之所以閉上雙眼,可能是物質世界所見所感皆不可信。唯有傾聽並遵循內在的聲音,才能抵達想要的地方。 塔羅牌意 隱者可以代表獨處、
Thumbnail
隱者逆位|準備接客、拋頭露面 身穿灰色長袍的老者,閉上雙眼站在山峰之上,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提著燈籠,藉由燈籠裡閃爍光芒的星曜,指引自己前進方向。他之所以閉上雙眼,可能是物質世界所見所感皆不可信。唯有傾聽並遵循內在的聲音,才能抵達想要的地方。 塔羅牌意 隱者可以代表獨處、
Thumbnail
在一個船上的房間裡,三個人在空氣裡對峙。一位壯碩男人和一位金短髮女人之間明顯的敵對氣氛,以及坐在一旁的黑長髮女人的不在乎,勾勒出一幅神祕而令人不安的畫面。
Thumbnail
在一個船上的房間裡,三個人在空氣裡對峙。一位壯碩男人和一位金短髮女人之間明顯的敵對氣氛,以及坐在一旁的黑長髮女人的不在乎,勾勒出一幅神祕而令人不安的畫面。
Thumbnail
「歡迎光臨,裡面請坐。」清脆的門鈴聲響起,緊接著的是睽違已久飽含人氣的招呼聲,這間大學時期就常和朋友相聚的店家,環顧四周一切似乎都沒什麼變化,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林沅媛隨著店員的招呼聲走向訂好的座位,內心想著距離上次相聚不知已相隔多少年歲,有人開店做生意,有人結婚生子,生活邁向不同的方向,唯一沒
Thumbnail
「歡迎光臨,裡面請坐。」清脆的門鈴聲響起,緊接著的是睽違已久飽含人氣的招呼聲,這間大學時期就常和朋友相聚的店家,環顧四周一切似乎都沒什麼變化,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林沅媛隨著店員的招呼聲走向訂好的座位,內心想著距離上次相聚不知已相隔多少年歲,有人開店做生意,有人結婚生子,生活邁向不同的方向,唯一沒
Thumbnail
收藏的鏡子啊 沒有人再發現了 除了鏡子本身 每夜傾聽雨聲 有時穿插着豎琴聲 在某處仍有人活着 是很安靜的生存 從來沒有刻意交談 完全失去了感性 假若思戀着他 不如保持神秘 在某處收藏愛意 雖然不喜歡文字 但會設立暗號吧 像廚房裏的碗盤 有誰想過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收藏的鏡子啊 沒有人再發現了 除了鏡子本身 每夜傾聽雨聲 有時穿插着豎琴聲 在某處仍有人活着 是很安靜的生存 從來沒有刻意交談 完全失去了感性 假若思戀着他 不如保持神秘 在某處收藏愛意 雖然不喜歡文字 但會設立暗號吧 像廚房裏的碗盤 有誰想過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深夜巷弄,木拉門打開,老闆手沖咖啡,對話拉開序幕。縱橫娓娓,誰是誰,過往與現在,生活與日常,尋求存在的普通。 雜糅中,找到那些可能性。 背景鼓舞著思考與行動,對比與選擇的傳承。人們猶豫、困惑、掙扎、挑戰、崩壞,然後再重生,到底是誰,選擇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 故事劇終,眼前停留,文字仍在等待被理解。
Thumbnail
深夜巷弄,木拉門打開,老闆手沖咖啡,對話拉開序幕。縱橫娓娓,誰是誰,過往與現在,生活與日常,尋求存在的普通。 雜糅中,找到那些可能性。 背景鼓舞著思考與行動,對比與選擇的傳承。人們猶豫、困惑、掙扎、挑戰、崩壞,然後再重生,到底是誰,選擇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 故事劇終,眼前停留,文字仍在等待被理解。
Thumbnail
昨晚是我近期以來最早就寢的時間,為的是去了解在心中好奇的商會。六點還未到,我就準備踏出家門,在天未亮的台北市騎車,尚未有大量擁擠的車潮,讓心情格外輕盈。
Thumbnail
昨晚是我近期以來最早就寢的時間,為的是去了解在心中好奇的商會。六點還未到,我就準備踏出家門,在天未亮的台北市騎車,尚未有大量擁擠的車潮,讓心情格外輕盈。
Thumbnail
深宵,六個男人圍坐在營火旁,營火的上頭架了個鐵鍋,裡頭正煮著雜燴。 寂靜的周圍,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令人不禁寒毛直豎,因此,六人緊靠營火,感受火光上一絲的溫暖。 其中一名個頭略微矮小,臉上戴著一副鋁製的圓框眼鏡,先行發話說道:「看來即將入秋了,風中帶有一點涼意呢。」
Thumbnail
深宵,六個男人圍坐在營火旁,營火的上頭架了個鐵鍋,裡頭正煮著雜燴。 寂靜的周圍,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令人不禁寒毛直豎,因此,六人緊靠營火,感受火光上一絲的溫暖。 其中一名個頭略微矮小,臉上戴著一副鋁製的圓框眼鏡,先行發話說道:「看來即將入秋了,風中帶有一點涼意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