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創世記 15章)
低潮中的疑惑
經歷了奇蹟打勝仗救侄子的高光時刻,按理亞伯蘭此刻應該信心爆棚、人生巔峰吧?什麼「屬靈戰將」、「信心老哥」這些封號都該貼他身上了。
營地裡的僕人們還在談論昨夜的戰術神操作,某個傭兵一邊轉著戰利品的金戒指一邊說:「你們看到沒?我老闆一刀三個,直接開天闢地!」火堆旁有人唱歌,有人烤肉,有人已經開始討論要不要出紀念T-shirt印「亞伯蘭之劍」,整個營地洋溢著得勝後的喧鬧與亢奮。
可沒想到,勝利的餘熱還沒散,他夜裡反而靜下心來陷入了低潮和疑惑。
像極了現代人剛發完一篇爆紅的貼文,按讚數破萬,大家都說你成功了,但你關上手機的那一刻,反而覺得空虛到不行。
那天深夜,營地的篝火漸漸熄滅,亞伯蘭獨自坐在帳棚外仰望星空,愁容滿面。

(圖5-1:戰後的夜裡,亞伯蘭獨坐帳棚外,火堆漸熄。他望著灰燼發愣,懷疑神的應許是否仍在,夜色比信心更深。)
別人睡了,他睡不著;別人笑了,他笑不出來。
剛才還在歡唱的聲音逐漸遠去,他卻感覺自己與喜樂之間隔了一道看不見的牆。
財富有了,榮耀有了,甚至連侄子都救回來了,但那個最關鍵、最核心、他跟神之間最早的交易條件——後裔,還是沒影。
「我打這麼多仗是為了什麼?我拼死拼活,連親戚都撿回來了,結果咧?一個孩子都沒有,神啊……你這樣有講信用嗎?」
過了好一會兒,他終於開口向神傾訴心事。
其實不是什麼突然靈感感動,而是壓力爆表忍不住炸鍋。
他聲音低沉:「主啊,您不是一直說要賜我後裔嗎?但我到現在連張超音波照片都沒得看耶!是怎樣,我要把這幾十年打拚的家業,全交給我家的管家以利以謝?」
——對,就是那個以利以謝。
他不是什麼普通僕人,也不是收發室的老王。
以利以謝是亞伯蘭的得力心腹,是整個家產的總管,從帳棚的帳目、牲畜的牧場,到銀子金子的出入,全都經他手。
簡單講,他是亞伯蘭身邊最信得過的人,也是如果「沒有兒子」這劇本成真後,最有可能繼承一切的人選。
問題來了:以利以謝當然值得信任,但他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
亞伯蘭不是缺人繼承,是缺那個神口中親生的「應許後裔」。
而這個應許,已經懸在半空多年,風吹日曬都還沒掉下來半點影子。
他講得激動,語氣中透著一股被晾在一旁的苦澀。
不是不信,只是信得很久很久了。
人都會有極限,連亞伯蘭這種信仰硬漢都會懷疑:會不會自己其實只是個神劇本裡的配角?會不會那句「我要使你成為大國」其實只是個情緒喊話,像詐騙集團開頭都會講的「恭喜你中獎」一樣?
(聽起來很耳熟嗎?換成現代白話就是:「主啊,我每週主日都有到,服事也參與,奉獻沒落下,小組也帶,聖經也背……但為什麼我的人生還是卡在這裡?我的婚姻呢?我的孩子呢?我求了十年的事,您有在聽嗎?」)
不是他信心不夠,是現實真的夠打臉。
他不是不禱告,是禱告久了沒回應,才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出錯。
可偏偏,他也查不出到底錯在哪裡。
明明每一步都按神的劇本走,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主角台詞還沒輪到他一句?
所以他來到神面前,不是帶著敬拜讚美的氣氛,也不是什麼偉大的屬靈姿態,就是一個男人坐在帳棚外,滿臉疲憊,問一句:
「神啊,我這樣還算有希望嗎?」
數星星的應許
出乎意料地,神沒有責怪亞伯蘭信心不夠,沒有說「你這樣很失望欸」、「都這麼久了還問我這種話」,反而語氣溫柔,像是對一個失落的小孩拍拍頭說:「不會的!你的繼承人絕不是你的僕人,以利以謝不算,你親生的兒子,才會是你的後嗣!」
這句話直接打中亞伯蘭的心臟。
他不是沒聽過神應許後裔,但這次不同。這次神直接點名:「你生的」,不是抽象的「未來有後人」,不是模糊的「你會成為大國」,而是明明白白、直球對決:「你會生一個兒子」——連名字都還沒想好,但這孩子已經在神的計畫清單上。
然後神做了一件超溫柔、超電影感的事。
祂沒有繼續說教,也沒有搬出神蹟簿讓亞伯蘭「複習過往的恩典」,祂只是拍拍亞伯蘭的肩膀,語氣像深夜好友一樣說:「來,出來,我給你看個東西。」
亞伯蘭心頭一震,那感覺就像是你快崩潰的時候,有人沒說大道理,只是默默伸手說「陪我走一下」。
他沒有遲疑,立刻從帳棚裡起身,披著外袍跟著神走出來。
外頭一片靜謐,大地像按了靜音鍵。
只剩下腳步踩在沙地上的窸窣聲,和頭頂那片刺眼的、安靜到不合理的星空。
夜風清冷,空氣裡還殘留著白天牲畜的氣味和灰燼的餘溫。
亞伯蘭的心,卻在那一刻奇蹟般地安靜了。
神的聲音不大,卻穩得像山一樣:「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星,數一數吧?你數得清嗎?」
亞伯蘭真的抬起頭。
那一瞬間,銀河像被撒了一整罐的光,無邊無際,數也數不完。
數到第十七顆你還想試,數到第二百顆你就開始懷疑人生,數到第三百顆你會放棄並懷疑自己是瘋了。
「你的後裔將要像這些天上的星那樣多。」
……這不是哄小孩。
這是神用整片宇宙給出的應許。

(圖5-2:神帶亞伯蘭走出帳棚,請他仰望星空。滿天繁星映在他眼裡,他第一次真正相信神的應許會成真。)
亞伯蘭站在那裡,靜靜仰望。
他不是什麼浪漫主義者,也不是什麼占星師。
但那一晚,他的眼神被那些星星抓住了。
他看著,看著,忽然發現心裡的結鬆了。
那份焦躁,那份「神是不是忘了我」的感覺,被這片星空洗掉了。
他不再追問「什麼時候生」、「怎麼生」、「要不要先去登記」,他只是單純地、毫無保留地信了。
信什麼?
信這個看不見的神,說出來的話有實現的能力。
沒有驗孕棒,沒有時間表,沒有醫師證明,也沒有白紙黑字合同,只有一句:「你會有孩子。」
亞伯蘭信了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世記15:6)
就是這樣,聖經第一次正式定義什麼叫做「被神算為義」:
不是做很多好事,不是修行成功,不是宗教績分達標,而是——信。
BOOM!新約福音救恩的種子,在這裡正式著地發芽!
從這一刻開始,人和神之間多了一種革命性的關係:
不是靠完美表現,不是靠華麗履歷,不是靠獻祭積功,也不是靠人設優良。
而是——單單因著信,就被神算為義。
亞伯蘭這一信,不只是信出一個孩子而已,是信出一個世界改變的開端,是信出歷史新篇章,是信出一條萬國得救的通道。
火爐與火把的立約
為了讓亞伯蘭更加篤定,神決定來點大動作——不是再說一句應許、不是發個夢境影像、也不是傳一封「信心加油」簡訊,而是安排了一場隆重到可以拍進大片的立約儀式。
這場儀式不是普通的「我們握握手、說個好」,而是走古中東硬派風格——神要亞伯蘭按照當時的正式禮儀,取幾隻指定的牲畜(牛、羊、山羊、班鳩、雛鴿),然後全都劈成兩半,對半排開。
是的,你沒看錯——劈!成!兩!半!
那場面絕對不適合拍成小朋友節目。鮮血流了一地,空氣中滿是腥味與動物脂肪被劈開的悶臭,蒼蠅開始出現、狗都不敢靠近。旁邊的小僕人看了眼都快吐出晚餐。這不是烤肉派對,是血祭片場。
為什麼要這樣?因為那年代的立約儀式就是這麼硬核。
雙方要從那些被劈成兩半的牲畜中間走過,意思是:「如果我毀約,我的下場就跟這些動物一樣,劈成兩半給大家看。」
簡單講就是「性命擔保條款」+「流血簽署模式」,遠比現在的蓋章更有壓力。
亞伯蘭聽到這要求,一開始可能也有點驚,但他沒問「為什麼不能簽個羊皮紙就好?」他知道這是神要做大事,所以二話不說動手去抓牲畜、鋸、排、整理,忙了一整天,血也噴了、汗也流了,人也差不多虛脫了。
等一切準備妥當,他在看守祭牲時……睡著了。
不是偷懶,是累癱了。
你試試看連續劈好幾隻動物又整理現場看看?還沒走進約中間,人就先進入 REM 階段了。
也就在這段他完全沒出力的沉睡時刻,一股濃得化不開的幽暗氣氛突然壓下來。
不是那種「營火快滅」的小暗,而是像世界要塌下來的那種神聖級黑暗,空氣裡的分子好像都被按下靜止鍵,空氣不流動、鳥不叫、心跳都放慢。
然後——異象登場。
只見一個冒煙的爐子,還有一支燒著的火把,憑空出現,慢慢悠悠地從那一排排被劈成兩半的祭牲之間走過。
火光映照在血地上,像是有人在深紅色畫布上揮毫寫下神的簽名。
營地四周的僕人們遠遠看到這一幕,全都愣住了——沒人敢出聲、沒人敢靠近,只能跪下。

(圖5-3:亞伯蘭沉睡時,冒煙的爐與燃燒的火把穿越祭牲之間,象徵神親自立約,應許必成,即使人無力也算數。)
而亞伯蘭呢?
還在呼呼大睡中,連打呼都沒停。
這不是烏龍,是設計好的——因為這場立約的主角,不是他。
那正是神同在的象徵。
而神這樣親自穿越祭牲之間,就等於簽下祂自己的名字,蓋了章、按了手印、甚至掃了臉部辨識,再加上定位認證。
但最關鍵的是——亞伯蘭完全沒跟著走過去。
這場立約,完全是單方面承諾。
神一個人走完全程,意思就是:
「我對你說的事,我自己保證到底,你不用出一毛錢、不用簽同意書、連保人都不用,我自己擔保、我自己兌現!」
這就像天父親手寫下一份超高額保證書,簽名蓋章還加註:
「對方睡著也算數。」
這份約,不是條件交換,不是「你要表現好、你要配合、你要撐住」才生效,而是——純恩典。
亞伯蘭什麼都沒做,就被捲入神的計畫裡。
甚至睡著也沒被淘汰,因為這個神,不是靠你清醒才工作。
祂靠自己,就能完成對你的一切應許。
Punchline:信不是逃避努力,是認清誰才是老闆。
「信不是努力做出成績,而是相信上帝的話語本身就是成績。」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被灌輸一套邏輯:你要努力、你要拼搏、你要自我實現,成功才會發生。什麼都靠自己,誰都別指望,眼淚也要自己吞,成績也要自己拼。沒有人會教你「信」是什麼,因為這世界只信 KPI 和績效報表。
但神國的運作邏輯,完全是另一個宇宙規則。
在神眼中,成績不是你做到什麼,而是你信了什麼。祂不是看你「有沒有表現好」,而是看你「有沒有相信祂說的話是真的」。
很多人以為信仰就是要很會禱告、很會服事、很會背經文、很會講見證。結果忙到最後,心裡只剩下疲憊和懷疑:「我是不是還不夠好?」
但你有沒有想過——
亞伯蘭當年什麼都沒做,他只是站在星星底下,點頭說:「好,我信。」然後神就說:「OK,你這樣我就當你是義人。」
蛤?就這樣?真的就這樣?沒做什麼祭壇行動劇?沒滾地哭泣?沒先參加門徒訓練?
對,真的就這樣。
因為信,在神眼中,已經是成績單上最漂亮的那一欄。
所以神不是在找完美無缺、十項全能的金牌信徒。
祂找的是——願意相信祂的人。
不是相信祂會讓你一路順遂,而是相信就算還沒順,祂也沒忘記你;就算一切都延遲了,祂的話還是算數;就算你還在黑夜裡,祂還是掌權。
你不用變成屬靈學霸,也不用急著自證清白。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信祂的完美與信實,其餘的成就,就讓祂來交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