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下,心才自由:閱讀人專題讀書會導讀筆記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你的心,此刻自由嗎?

你的心此刻是否自由?還是被某些纏繞的壓力緊緊捆住,讓你無法放下?

今晚的主題旨在帶領大家好好檢視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自己的心。你在擔心什麼?你在愁煩什麼?透過今晚的內容,讓我們好好放輕鬆,來面對明天可能又是一場新的奮戰、新的任務和挑戰。

正如書中所提到的,在人生的折返點唯有「捨」與「離」,才能夠換回真正的自在與自由。

「學會放下,心才自由」這個題目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卻需要很長時間的人生功課與大智慧。作者強調,心需要鍛鍊,才能夠自在生活。這本書是給所有感到疲憊、渴望喘口氣的人,提供最簡單且有智慧的心靈療癒良方。

📌 人生的「折返點」:重大的選擇時刻


「折返點」是人生的某些特殊時刻或關鍵轉折,它是一個做出重大選擇的時刻:

  • 決定進入或離開一場婚姻。
  • 決定加入或離開一家公司。
  • 決定是否治療疾病,或安身立命。

每一個人生歷程中,我們都在轉折點做著重大選擇。只有在人生的折返點,有捨有離,才能有新的決定和成長。

本書作者是日本的枡野俊明老師,他入選「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也是暢銷作家。他身兼寺廟的住持、設計師與大學教授,用他的影響力來祝福更多人。


放下:自由的鑰匙

1. 放下慾望的捆綁

人生充滿誘惑,我們總想要更多,但卻從未真正滿足。「我想要、我還要、我要更多」的慾望沒有盡頭,使我們的心被緊緊捆綁。

這並非要求清心寡慾,而是提醒我們要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慾望:

  • 透過努力,順其自然地提升生活品質。
  • 警惕那些希望不擇手段獲取的負面慾望。

我們必須透過閱讀和智慧,來穩住我們的心,控制慾望,明白界限,避免自己成為煩惱的囚徒。

2. 捨棄表面的「我執」與「面子」

作者提到,妨礙我們的思想,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即「自我」——眼中只有自己。禪修的目標是努力捨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執」。

捨棄表面的自己,鬆開緊握的雙手,才能夠抓住新的物品和機會。正如禪師所言:「放則盈,不放則隱手。」只有當你願意放手,才能獲得更多。

此外,要放下:

  • 捨棄當「爛好人」:不要當一個別人要求就答應的人,試著做出心中真實的回應。
  • 捨棄「面子」:不要因為在意別人的眼光或標籤,而勉強自己過痛苦的生活。一旦捨下面子,才能跨出眼前新的一步路,活出瀟灑人生。


心靈鍛鍊與活在當下

1. 清除心靈的體脂肪

心靈跟身體一樣,也會累積多餘的「脂肪」,即心靈代謝異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焦慮、煩躁。這些壓力多來自於金錢、物質、家庭、社會標準、工作業績等。

我們需要好好地「消脂」:

  • 斷捨離: 清潔環境、整理物品。帶著喜悅的心情捨棄不再需要的物品,它們將會獲得新的生命,而這份喜悅也會繞一圈回到你身邊。
  • 練習知足常樂: 捨棄心靈多餘的脂肪,你的生命就能夠更開闊。

2. 與孤獨當朋友,遠離孤立

孤獨並非負面情緒,而是刻意保持與自己在一起的時間。就像坐禪,在人群中彼此不交談,靜靜地面對自己,這會讓心靈得到滋養。孤獨可以成為你心靈豐饒的土壤,帶給你極大的生命成長。同時,要學會整理惱人的人際關係,但不必斷絕所有,找到與正確的人連接的方式。

3. 捨棄三毒:將怒氣止於腹

佛教中的「三毒」是腐蝕人心的毒藥:貪、嗔(憤怒)、痴(愚昧)。其中「嗔」是最危險的,因為它會傷害別人。

面對憤怒時,要努力讓怒氣**「止於腹」**,不要衝到頭。方法是:

  • 在盛怒時,重複默念「謝謝」、「對不起」、「我愛你」等正向的話語,讓怒氣停留在丹田,平息情緒。
  • 先將憤怒的情緒放一邊,**試著思考「為什麼」**會生氣,用理性拆解原因。
  • 不要跳到對方的擂台上:不要回應莫須有的攻擊或挑釁,不開戰,戰役就會消減下來。

4. 自力發電,行動創造年輕

要保有年輕,就是讓自己「自力發電」: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凡事親力親為

  • 每天晚上規劃隔天要做的事情,並付諸行動。
  • 從生活小事開始:自己倒茶、看到灰塵拿起抹布、看到垃圾自己丟掉。
  • 啟動發電機:當意識到自己可以/應該這麼做時,就立刻行動。心靈的發電機持續滾動,身體就不會生鏽,你會擁有更多自信和成就感。

5. 珍惜當下,全力以赴生活

  • 專注當下: 喝茶時就專注喝茶,吃飯時就專心吃飯。當你完全投入某件事,你就是那個時間的主人,你的重心就會更穩固,心靈也更解放。
  • 積極面對: 不論是疾病或人生難題,都不要自怨自艾,而是要勇敢接受變化,積極尋求解決,活出人生的精彩。
  • 利他思維: 真正的大愛是主動做利人利己的好事。在成就自己幸福的同時,也為他人帶來幸福,這會成為一種正向的愛與祝福的循環。


結語

人生的終點無人能夠預測,請珍惜每一個還活著、有呼吸的瞬間。整理人生的意義,在於清楚看到什麼對自己最重要。

學會放下,將愛往上拋,這份愛就會再次掉落到你的生命中,成為一種正向的循環。

放下不對的人、不對的事、不對的執念,你的心才能真正自由。

導讀影片

https://youtube.com/live/ucXnb08qtek

https://youtube.com/live/ucXnb08qte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人生大學
5會員
11內容數
閱讀人生大學|學會閱讀,也學會活出自己 在資訊爆炸、時間稀缺的時代,我們不缺知識, 我們缺的是能讓生命產生改變的閱讀。 閱讀人生大學,為那些渴望成長、想重新出發的人而設。 我們相信:一本書,能改變一個人;一群人,能改變一個世界。
閱讀人生大學的其他內容
2025/11/02
這篇文章導讀了馬修.迪克斯的著作《今天就開始》,強調立即行動的重要性。作者藉由自身驚險的人生經歷,鼓勵讀者克服對「總有一天」的迷思,並提供了7大生產力原則和「先說Yes」的跨界嘗試方法。文章亦建議短期計畫、重視支持者、收集正面回饋,並成為務實且樂觀的「超級牛」,最終實現精彩人生。
Thumbnail
2025/11/02
這篇文章導讀了馬修.迪克斯的著作《今天就開始》,強調立即行動的重要性。作者藉由自身驚險的人生經歷,鼓勵讀者克服對「總有一天」的迷思,並提供了7大生產力原則和「先說Yes」的跨界嘗試方法。文章亦建議短期計畫、重視支持者、收集正面回饋,並成為務實且樂觀的「超級牛」,最終實現精彩人生。
Thumbnail
2025/10/31
本文探討「話雖如此」這句常見的口頭禪,指出其背後隱含的虛偽同意、消極心態、推卸責任、嫉賢妒能等問題。作者馬修•迪克斯建議讀者盡可能避免使用此句型,並提出其他帶有負面預設立場的表達方式,提醒大家注意溝通的影響,同時也審視自己是否成為這樣的人。文章鼓勵大家建立更積極、誠懇的溝通模式,讓世界更美好。
Thumbnail
2025/10/31
本文探討「話雖如此」這句常見的口頭禪,指出其背後隱含的虛偽同意、消極心態、推卸責任、嫉賢妒能等問題。作者馬修•迪克斯建議讀者盡可能避免使用此句型,並提出其他帶有負面預設立場的表達方式,提醒大家注意溝通的影響,同時也審視自己是否成為這樣的人。文章鼓勵大家建立更積極、誠懇的溝通模式,讓世界更美好。
Thumbnail
2025/10/30
童年逆境經驗(ACEs)影響深遠,然而兒童大腦的高可塑性亦是復原的關鍵。本文解析《脆弱的心智》中的「五個T」框架,探討勒布朗·詹姆斯如何透過支持走出創傷,並介紹結合愛與科學的復原方法,強調社區關懷與支持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10/30
童年逆境經驗(ACEs)影響深遠,然而兒童大腦的高可塑性亦是復原的關鍵。本文解析《脆弱的心智》中的「五個T」框架,探討勒布朗·詹姆斯如何透過支持走出創傷,並介紹結合愛與科學的復原方法,強調社區關懷與支持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你真的覺得自由嗎? 因為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自由。古往今來,無數神秘學都告訴我們,追求靈性成長的理由,除了釋放自己,還是釋放自己。釋放自己的恐懼、釋放限制自我的意識形態、釋放幻覺妄想、釋放痛苦。釋放尚未成為真正的自己的那股焦慮感。 自由。 你感覺到了嗎? 你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自由而做
Thumbnail
「你真的覺得自由嗎? 因為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自由。古往今來,無數神秘學都告訴我們,追求靈性成長的理由,除了釋放自己,還是釋放自己。釋放自己的恐懼、釋放限制自我的意識形態、釋放幻覺妄想、釋放痛苦。釋放尚未成為真正的自己的那股焦慮感。 自由。 你感覺到了嗎? 你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自由而做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人生中的種種業障,並提出了有關學習放下的觀點和具體的過程。通過自我探索的過程,加速認識自己並放下內耗。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人生中的種種業障,並提出了有關學習放下的觀點和具體的過程。通過自我探索的過程,加速認識自己並放下內耗。
Thumbnail
庸人自擾讓人生空轉、內心不平、生命空轉
Thumbnail
庸人自擾讓人生空轉、內心不平、生命空轉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每次你放下,內在的執著就會少一點 自由是這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事實上,它是我們生命應有的姿態。而所謂,自由的活在「當下」,指的就是體驗生命碰觸你、流經你深受感動的每個瞬間。 探索自性與生命的開展是緊密交織的,而不置可否的是,內在不容忽視的聲音,恰恰是我們需要下工夫之處。 這段深入內
Thumbnail
每次你放下,內在的執著就會少一點 自由是這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事實上,它是我們生命應有的姿態。而所謂,自由的活在「當下」,指的就是體驗生命碰觸你、流經你深受感動的每個瞬間。 探索自性與生命的開展是緊密交織的,而不置可否的是,內在不容忽視的聲音,恰恰是我們需要下工夫之處。 這段深入內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