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時候——看著吧台後那一排酒,卻什麼都想不到? 冰箱裡的水果、後場的糖漿、吧檯上的shaker,突然間,好像都變得沉默;這種「卡住」的感覺,對調酒師來說幾乎是一種職業病。
無論你是新手還是資深,總有那麼幾次,你會懷疑:是不是我已經沒創意了?是不是我已經把所有組合都試過了?我是不是只是個照個signature做的機器人?
事實上,創意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連結」開始;當靈感枯竭的時候,不代表你沒創意,而是你的連結卡住了。
了解你的創作動機
我認為調酒師跟這幾個職業,其實很像:設計師、理髮師、刺青師、藝術家。
這些工作都有一個共通點: 他們都有個性、有想法, 需要把自己的「品味」展現給別人看,調酒也是。
你不是在賣一杯酒,而是在讓客人喜歡你的品味,為你的作品買單。
但在開始「創意調酒」之前,我想問你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要做創意調酒?
我觀察到,大多數的理由有這幾個:
- 酒單更新:店裡的signature需要定時更新,會隨著店裡的裝潢、當下趨勢、客人的種類而有不同。
- 參加比賽:調酒師要成名的最快途徑,透過比賽讓更多人認識你,你也透過自身的實力,得到大家的認可。
- 餐酒搭配(客座、餐酒搭配、餐廳聯名):出席活動所需要,
- (業界前輩分享)當下客人的需求:客人所想要的味道組合,可以透過不同客人提出新奇的想法,讓你基於自己的經驗,做出符合期望又美味的調酒。
- (業界前輩分享)本身的創作欲望:單純的想要試試看不同的風味搭配,也有可能是新技術的嘗試,或是不同外在刺激帶來的感觸,這些連結為調酒師帶來想法,創造出作品。
如果你能更清楚「你創作的目的」,那你的調酒就不只是創意,而是有方向的創作;搞清楚動機與目的,你的作品會更有說服力。
從「味覺記憶」找靈感:重訪你的舌頭資料庫
每位調酒師都有一個「味覺記憶庫」,只是我們不一定察覺;那可能是你小時候喝過的冬瓜茶、早餐常喝的紅茶拿鐵、 或者某次旅行中在京都喝到的抹茶。
靈感最直接的來源,是味覺。
當你卡住時,不妨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 我最近吃到什麼有趣的東西?
- 它給我的印象是什麼?酸?苦?烤焦香?
- 如果這個味道變成酒,它會是什麼樣子?
這樣的提問,會強迫你從「記憶」而非「酒譜」出發;你不是在發明一杯酒,而是在重新詮釋一個體驗。
「奢華的調酒享受不需要被存在,但有趣的體驗是值得被流傳下去的;因為這個體驗可以激發更多人的創意。」-GN Chan 詹佳恩(THE WORLD'S BEST BAR, Double Chicken Please 創辦人)

從「限制」裡找靈感:框架讓創意更自由
很多人以為靈感需要自由,但事實上,創意最需要限制;當你什麼材料都有、什麼都能做時,反而最容易卡住。
試試這樣的練習:
- 只能使用3種材料。
- 必須包含一種苦味元素。
- 杯子必須是Highball。
- 命名要跟某種情緒有關。
當你被框架住時,大腦會被迫去尋找突破點;限制就像一條導線,讓創意的電流有方向可走。
有時候你只要換掉一個限制,就能誕生一杯新的酒。
從「他人」那裡找靈感:觀察與對話
創意不是孤獨的產物;
靈感很多時候,來自觀察別人怎麼做—— 不只是看他們的酒,更是理解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逛別的酒吧時,不要只是喝,試著去「聽」。
聽吧台的聲音、客人的反應、調酒師的節奏;有時候一個細節,比如某個不經意的對話、某種音樂片段, 都能讓你突然想到一個新的組合。
如果你有同行的朋友,不妨主動聊聊最近的靈感,你會發現很多創意都是被「激發」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的。
也可以參考店家的酒譜,可以嘗試去了解創作的過程,有沒有遇到瓶頸?為什麼想要用這種萃取方式?有沒有搭配過其他風味?
面對不同的風味組合,我最常想的是:這個風味中最畫龍點睛的是誰?
從「外部世界」找靈感:離開吧台,還是調酒師
靈感不只在酒裡,也在生活裡。
聽音樂、看展覽、旅行、甚至看街上的顏色,都可以變成素材;你看過日落時的天空漸層嗎?那可能就是你的下一杯調酒顏色;你聞過烤玉米的焦香嗎?那是煙燻調酒的靈魂來源。
離開吧台,是為了讓你帶回更多風味的語言。
這也是《吧台之外》這個名字的意義所在——當你走出去,你的靈感來源才會成長。
當靈感真的還是沒有時:回到基礎
創意不是魔法,有時候它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如果你真的什麼都想不到,不妨做三件事:
- 重做一杯經典調酒
用今天的手法、材料、感覺再做一次;不為創新,只為理解當初那個比例為什麼成立。 - 記錄你的味覺
不用華麗的筆記,就寫下「這杯有什麼感覺」,你喝到了什麼味道,跟昨天有什麼不一樣,這會慢慢累積成你的味覺地圖。 - 讓自己暫時離開
去散步、聽音樂、跟客人聊天,創意不是被逼出來的,而是在你不經意的瞬間冒出來的。
調酒師不是永遠都有靈感的人,我們只是那些願意不停尋找靈感的人。
當你下次在吧台前發呆時,記得——靈感不在酒瓶裡,而在你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我建議調酒師一定要養成的習慣
調酒師是一個封閉的職業。
與一般上班族不同的作息,讓我們幾乎接觸不到其他朋友;夜晚工作、白天睡覺,長時間站立、體力消耗大,再加上薪資待遇不理想, 這些都在無形之中,堆疊成一種慢性的壓力。
如果你想在這個行業長久走下去,我認為有幾個習慣,是「必須」養成的:
- 運動:身體是調酒師最被忽略的工具;只要你能固定運動,不管是跑步、瑜伽、重量訓練都好, 你會發現專注力更穩、情緒更平、酒做得也更順。
- 至少有一個支持你事業的家人:不一定要理解調酒,但至少願意傾聽你;這份工作孤獨又充滿情緒,如果沒有人能讓你說幾句真心話,很容易被壓力吞噬。
- 認識幾個知心朋友:不要只是上班陪你喝酒,下班陪你唱K,能夠帶你接觸不同的生活,能給你建議與支持。
- 接觸大自然:去海邊、去山上、去曬太陽,很多創意不會在吧台裡出現,而是在遠離冰箱的地方被喚醒。
- 閱讀:閱讀能讓你獲得更寬的視角,書裡的世界會提醒你:你的創意,不一定只能來自酒譜,也可以來自故事、歷史、哲學或生活。
結論
- 當靈感枯竭的時候,不代表你沒創意,而是你的連結卡住了。
- 搞清楚你做創意調酒的理由:酒單更新、參加比賽、餐酒搭配、當下客人需求、本身創作慾望。
- 找靈感的五大方向:味覺記憶、限制、他人、外部世界、與經典調酒的對話。
- 調酒師一定要養成的習慣:運動、至少有一個支持你事業的家人可以給你鼓勵、認識幾個知心朋友讓你訴苦、接觸大自然、閱讀。
- 最後分享一段YT影片:TEDxTalks_闖蕩世界的野路子-GN Chan 詹佳恩,裡面講到了GN對調酒的看法,我認為會帶給各位調酒師不同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