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創傷療癒(六):午後的對話,成為自己的媽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就是我們回應世界的無意識,回到事件現場,看見那個建構自我的小孩,並成為自己的媽,擁抱那個無助的小孩。

成為自己的母親

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成為我們回應世界的無意識。 那是內在的一面鏡子,映出我們對愛的渴求、對安全的懷疑、對自我價值的試探。 當我們願意回到事件的現場,看見那個因為被忽略、被誤解而蜷縮的小孩—— 那一刻,我們不再責怪誰。 我們選擇蹲下,輕輕伸手,去擁抱那個仍在哭泣的自己。 成為自己的母親,意味著學會溫柔對待那個被世界遺忘的靈魂。 我們不再等待外界的安撫,而是在內心生出一種新的力量: 那是理解、是包容、是無條件的愛。 當這份愛在心底流動,我們終於不再需要逃避。 因為我們已經長大,能夠給自己一個家。

raw-image

寫一個小孩在午後安靜的休息時,聽到母親跟鄰居說話。 鄰居說,“您的孩子很優秀,很會讀書,又乖巧,又會幫忙看顧店裡生意。” 母親說,“我的孩子笨死了,什麼都不會做,書念得好,是我一直在拜拜,才有這樣的幸運,才能讓他們把書讀好。他們很糟糕,不是您們看到的那麼好,我自己的孩子,我會不知道。如果沒有我去拜拜,他們根本沒有本事的,也不會有什麼成就。拜拜,比什麼都有用。” 母親一再強調:“拜拜很靈驗,求什麼,得什麼,沒有我在拜拜,他們不會這麼平安。” 這個小孩聽了母親的話,想到自己用功讀書,母親看不見她的努力,一再否定她的付出,讓她感到非常失望,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對很多事情,再也提不起勁,就是得過且過,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後來,她雖然表現優秀,受到師長的肯定與讚美,卻一再貶抑自己,沒有自信。 直到,她回想那個午後母親與鄰居的對話,才明白當時的自己,已經把母親的話,無意識地種下了,往後的日子,就像母親一樣看不起自己,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中的安排,自己什麼都做不了主,像個傀儡,任憑母親拜拜去求,而自己只是完成母親的需求。

故事:那個午後 ——從被否定的孩子,到能看見自己的大人

引言 有些傷,不是尖銳的語言刺下的,而是藏在看似平凡的日常對話裡。 它們靜靜落進心裡,成為多年後我們對自己說話的方式。 當我們願意回到那個事件的現場,看見那個無助的小孩, 也許,就能重新學會成為自己的母親。 一、那個午後 那是一個靜靜的午後,陽光灑在屋簷邊,空氣裡飄著稻草的氣味。 小孩趴在床邊,正要進入夢鄉,卻聽見母親在前院與鄰居說話。 鄰居的聲音帶著笑意:「您的孩子真優秀,又會念書,又懂事,還幫忙顧店,真讓人羨慕。」 母親卻立刻接話:「唉呀,您不知道啦,我的孩子笨死了,什麼都不會。書念得好,是我拜拜求來的福氣。沒我拜拜,他們哪有這本事?拜拜最靈,求什麼得什麼,沒有我,他們早就不知道去哪裡了。」 母親一再強調著「是拜拜的功勞」,語氣裡有自信,也有一種深藏的恐懼。 小孩靜靜地聽著,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刺痛。 她想到自己那些夜裡挑燈苦讀的時光,想到那份想讓母親驕傲的渴望—— 卻被一句「笨死了」吞沒。 那一刻,某種光在心裡熄滅了。 她開始懷疑努力的意義,也懷疑自己的價值。 學會沉默,學會得過且過,像個沒有靈魂的傀儡,只為完成母親心中的願。 多年後,她成績優異,受到師長的讚美,卻總覺得自己不配。 每一句稱讚,都像敲在一面空洞的牆上,沒有回聲。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想起那個午後。 那時的她,無聲地把母親的話埋進心裡,讓那種信念發芽、盤根、纏繞, 長成了自我否定的藤蔓。 原來,她早已繼承了母親的信念—— 那個相信「外力才是主宰」的世界觀, 讓她一生都覺得自己只是被祈求與安排的結果。 她終於明白,唯有溫柔地對那個小孩說: 「妳不是母親的願望,妳是妳自己的光。」 那一刻,她重新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二、靜心省思:從榮格到佛法的啟示 在榮格的觀點裡,我們早年的經驗會形成一個「內在父母」的聲音, 它成為我們評價自己的準則與無形的權威。 那個午後,母親的話種進了孩子的潛意識, 讓她相信「自己的價值不是來自努力,而是他人的恩准與外力的賜予」。 這種信念在心理上形成一種被動的命運模式—— 她學會了順從、取悅,卻失去了自我肯定的能力。 榮格說:「未被意識到的,就會成為命運。」 當這個孩子長大,她不知不覺成了母親的延伸, 繼續否定自己,以此維繫熟悉的安全感。 唯有當她回到那個午後的記憶,看見那個受傷的小孩, 並以溫柔取代責備, 那份潛藏的無力感才有機會轉化。 她開始懂得,療癒的不是母親,而是內在被母親否定的自己。 佛法則以更深的視角看待這一切—— 母親的信念、孩子的痛苦,皆是因緣和合而生。 沒有人錯,只是眾生都在自己的無明中尋求安穩。 母親透過拜拜尋求掌控感,孩子透過努力尋求愛, 兩者其實都在渴望「被看見、被祝福」。 當孩子長大後學會觀照, 她便能以慈悲的心看見母親的恐懼與不安, 也能輕輕對自己說: 「我不需要透過被否定來證明什麼,我本自具足。」 那是一種從「被動命運」走向「有意識覺醒」的轉變。 於是,那個午後的陰影, 不再是痛苦的根源,而成為覺醒的起點。 當我們能以覺知擁抱自己的傷, 那份傷就會開成花—— 提醒我們: 真正的平安,不是被祈求來的,而是從心生起的。

詩|回光

在母親的影子裡, 我學會了看見自己。 那些否定與祈求的聲音, 原來都是靈魂的回響。 風從過去吹來,帶著名字與信念, 我不再追問「誰的錯」, 只是靜靜地,為那個小孩披上一襲光。 緣起如霧,緣滅如露, 我終於懂得—— 真正的祝福,不在香火裡, 而在我願意擁抱自己的那一刻。 於是, 那個午後不再是陰影, 而是黎明前的一盞燈。 我走出母親的夢, 也走回自己心中的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89會員
448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11/05
小時候被懲罰,是被別人家的孩子欺負,回到家,所有的手足都被罰跪一整天,這是因為母親忘記了,這會造成這些孩子,怎樣的性格? 這樣的經驗——被冤枉、被懲罰、又被遺忘——對孩子的心理影響非常深遠。 這不只是懲罰本身的痛苦,而是信任與安全感的崩解。 他不是被糾正,而是被誤會; 不是被保護,而是被遺棄。
Thumbnail
2025/11/05
小時候被懲罰,是被別人家的孩子欺負,回到家,所有的手足都被罰跪一整天,這是因為母親忘記了,這會造成這些孩子,怎樣的性格? 這樣的經驗——被冤枉、被懲罰、又被遺忘——對孩子的心理影響非常深遠。 這不只是懲罰本身的痛苦,而是信任與安全感的崩解。 他不是被糾正,而是被誤會; 不是被保護,而是被遺棄。
Thumbnail
2025/10/15
問: 母親對父親的輕視,在子女的婚姻中,會造成什麼影響? 答: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心理與家庭動力議題。 母親對父親的輕視,若長期存在並被孩子潛移默化地吸收,往往會在子女的婚姻與自我認同中留下深遠的影響。以下從心理層面與關係模式來分析: 一、內在印記:孩子對「愛」與「尊重」的混亂認知 孩子在成長過
Thumbnail
2025/10/15
問: 母親對父親的輕視,在子女的婚姻中,會造成什麼影響? 答: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心理與家庭動力議題。 母親對父親的輕視,若長期存在並被孩子潛移默化地吸收,往往會在子女的婚姻與自我認同中留下深遠的影響。以下從心理層面與關係模式來分析: 一、內在印記:孩子對「愛」與「尊重」的混亂認知 孩子在成長過
Thumbnail
2025/09/28
想像一個生病的小女孩躺在床上,獨自望著天花板,從出生到三歲,那會是怎樣的心理狀態,又會對往後的人生,塑造什麼樣的性格。 而這個人就是我。 最近生病,內心產生極度的,想要遠離人群的心,一種好累,好累的感覺。 寫一個故事來描繪這樣的生命成長。 故事:靜靜望著天花板的女孩 那是一個安靜的房間。
Thumbnail
2025/09/28
想像一個生病的小女孩躺在床上,獨自望著天花板,從出生到三歲,那會是怎樣的心理狀態,又會對往後的人生,塑造什麼樣的性格。 而這個人就是我。 最近生病,內心產生極度的,想要遠離人群的心,一種好累,好累的感覺。 寫一個故事來描繪這樣的生命成長。 故事:靜靜望著天花板的女孩 那是一個安靜的房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聊聊榮格心理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篇文章的內容來自於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博士在Podcast節目《Speaking of Jung》中,對榮格心理學的精采詮釋。 你是否曾經困惑:好人為什麼會做壞事?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聊聊榮格心理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篇文章的內容來自於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博士在Podcast節目《Speaking of Jung》中,對榮格心理學的精采詮釋。 你是否曾經困惑:好人為什麼會做壞事?
Thumbnail
為什麼潛意識對「蛋」這麼著迷?從榮格心理學看生命的原型 一顆蛋,不只是早餐,它可能是整個宇宙的起點,也是靈魂轉化的象徵。 從古印度神話的「宇宙蛋」,到煉金術中的靈魂種子,再到榮格心理學裡「完整自我」的原型, 蛋一直是深層潛意識裡不可忽視的符號。
Thumbnail
為什麼潛意識對「蛋」這麼著迷?從榮格心理學看生命的原型 一顆蛋,不只是早餐,它可能是整個宇宙的起點,也是靈魂轉化的象徵。 從古印度神話的「宇宙蛋」,到煉金術中的靈魂種子,再到榮格心理學裡「完整自我」的原型, 蛋一直是深層潛意識裡不可忽視的符號。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常感到迷茫,尋找方向或試圖理解自身與環境的關聯。命理學與心理學作為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學科,在某些層面上卻展現了驚人的相似性,尤其是在探索人類內心與外在世界的交互中。 我將以我對榮格心理學、易經和太乙金華宗旨的理解,分享如何將心理學與命理學結合,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自我與宇宙之間的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常感到迷茫,尋找方向或試圖理解自身與環境的關聯。命理學與心理學作為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學科,在某些層面上卻展現了驚人的相似性,尤其是在探索人類內心與外在世界的交互中。 我將以我對榮格心理學、易經和太乙金華宗旨的理解,分享如何將心理學與命理學結合,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自我與宇宙之間的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榮格細心地注意到,術語為「歷史所創造並賦予定見」(historically coined and prejudiced),會有偏見。自然地,我們該考量與再檢視的,不僅於榮格本人的著作,還包括所有隨後興起的榮格學派文獻,為的是要探究它們的歷史「成見」(prejudices),以及所有因之而起的其他影響
Thumbnail
榮格細心地注意到,術語為「歷史所創造並賦予定見」(historically coined and prejudiced),會有偏見。自然地,我們該考量與再檢視的,不僅於榮格本人的著作,還包括所有隨後興起的榮格學派文獻,為的是要探究它們的歷史「成見」(prejudices),以及所有因之而起的其他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