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是助人的工作,但長期的精神耗損讓我燃燒殆盡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2020.05.20)

護師節感言

護師節是每年的五月十二日,每年到了這個節日,就會觸發我想到過去當護理師的日子。護理師這個工作,有它神聖的一面,因為它意味著一種奉獻犧牲以及無怨無悔的職業象徵。在大學群組中的這一天,一位現今在美國仍在臨床工作的大學同學問大家,班上還有幾個同學還在臨床上工作。我們伸開手數一數,最多就數滿五指。班上大學同學當老師比當護師多,還有其他離職改行。

一個朋友說她妹妹當護理師,具有熱情與同理心,批評我在疫情中認為醫療崩潰時醫護對人若有區別心的想法,就是具有仇恨的觀點,這讓她對我非常失望。這才知道,醫護在大家心中是多麼神聖不可侵犯。這樣的社會觀感良好,但對從事護理工作的人來說,無形中也給自己產生了道德的壓力。職業的道德光環,讓從事的我們不得不遵從。如果在這職業中,有人要把這個光環摘掉,就會犯了社會的禁忌。就這樣大家寧願選擇可以輕鬆面對社會的行業角色,也不願把人生都擺在神聖的職業中,被社會賦予不切實際的期望。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工作,只有原生母親是天性,而近似母職的職業,要持續一個人生的生涯,就非常地不容易。全世界有上百的工作可以挑選,燃燒自己到一定程度,總要把拿去照顧別人的那一套,好好的照護觀照自己,否則真的會把自己弄到崩潰。

助人工作需要第三者的專業諮商

想想這些年來,為什麼自己不再走臨床或其他相近的工作,除了三班制輪班的原因外,助人的工作讓自己精神疲乏,才是主要的原因。

個人這幾年來,雖然沒有走臨床工作,但是多在助人的領域工作,一切都相當稱職,但是長久下來,總覺得精神耗損疲累。過去從事的是精神科,常常都在別人的急性病狀或是協助失智的狀態。助人的工作在當下協助當事人,但是自己卻無形中陷入他們的無能為力的低潮情緒中。比較實習時走過的所有科別,精神科就是最沒有成就感的科別,常常病人出院幾天或幾個星期後就會再入院,病人常常都是熟面孔。精神科助了人,不但沒有外科開刀成功痊癒歡喜成就的可能,還常常把自己情緒陷入最深。

陪伴需要能量,護理工作除了專業的技術外,它還要有持續維持正能量的狀態,否則它無法幫助到別人,反而會燃燒到自己不自知。過度因職業病的助人,更可能成為一種生活的型態,無法為自己踩煞車,最後可能忘我而無法自拔。

暴力風暴

記得最後一次想結束在精神科工作的原因,其實就是無法承擔暴力的緊張壓力。文字的描述是簡單的,但是情緒的緊繃是完全超出自己想像。

記得那是個在德國大夜值班的急性病房,一個彪形大漢在深夜走到護理站,他對著另一位和我一起值班的同事說他睡不著,他有強烈的暴力衝動,他想要發洩暴力,希望我們立即把他約束綁起來。正當我們專注地聆聽他說話,正要告知他馬上會連絡醫生時,那位急切想發洩的病人,靜止不動的身軀,背對著我,說時遲那時快,拿起桌上的玻璃杯,迅雷不及掩耳地用力往地上一丟。「ㄆ一ㄤ」的一聲,杯子碎滿地,我的心踫然加快,碰碰的聲音,連自己都感覺到,突然間被轟呆,更糟的是,我發現自己垂著的兩隻手不停地左右抖動,無法控制。我左右張望,趕緊挪動自己僵住的腳,找來掃把抓好掃把,蹲下身來用力專注地掃地,目的是要刻意掩飾自己不停抖動的雙手。

當下處理的同事,很快地撥了電話,那位病人很鎮靜,我卻害怕得不得了,即使頭腦知道要理性應付,可是雙手卻完全不聽使喚。自從那次的事件發生之後,我就承認自己的脆弱與無能,即使是所受的職業教育是完整的,當下的表現卻讓自己失望,整個看起來就像個白癡。

在德國支持個案心理的專業,法規規定必須有外聘心理諮商師,要定期到病房或相關場域給予醫護或社工人員心理支持。通常他們大多只是聽聽我們的想法,沒有個人的情緒。在討論中,他們會提出以第三者角度所持有的想法與建議。記得是每個月都會有這樣的諮商與對工作者的心理支持。以前覺得沒有太大的功能,但是當遇有風暴級的情況發生時,這種形式的支持與討論抒發就非常需要。

老師與護師

這些年來我也當過成人與學童的華語老師,覺得當老師需要的情緒智商也要非常高,不過與面對病人的態度又是截然不同。當老師,說真的可以耍一下威風,對於幼稚的學生可以大吼,也可以心平氣和地糾正他們。基本上,受教者多可以接受,即使是老師發威,學生也知道自己必須檢討。受不受教是一回事,老師無須任勞任怨。

護理人員在職場,耍威是不可能的事,遇到不講理的病人一堆。必要時,把屎把尿是工作的日常,而也被認為就是一種應該。有人說骯髒的工作沒有人想去做,而護理工作必要時不可能排除這些,還要有專業敏捷的銳利洞察力與操作技術,更要被要求照護人心,並且不能有怨言。

每個人對於負能量的承受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可以有抒發的出口,給予更多專業的諮商與支持,或許會留得住更多的人。天生的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畢竟不多。所以從事一段時間之後,大多轉職。神聖的工作沒有適度的職場加油,無法期待老是當別人的心靈捕手與生、心理媬母,因為這樣無法持久,而離職也是無可厚非、無可奈何的事。

文章來源: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53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i-liông (威良)ê 冊讀á,chia攏是好料--ê
4會員
129內容數
歡迎大家lâi讀我ê文章,留話hō͘--我、交流想法 ia̍h-sī 鬥分享,感謝ló͘-la̍t!
2025/11/08
(2020.07.21) 巴伐利亞邦在九年級畢業有個畢業考,如果考試成績達到一定水準,就可以升讀十年級,十年級畢業就等同實用中學畢業的資格。如果僅有九年級畢業考考過,考試成績未達升讀十年級的成績,那就不能唸十年級,必須去做職業訓練,而且考試只有一次機會,沒有重考的可能。
2025/11/08
(2020.07.21) 巴伐利亞邦在九年級畢業有個畢業考,如果考試成績達到一定水準,就可以升讀十年級,十年級畢業就等同實用中學畢業的資格。如果僅有九年級畢業考考過,考試成績未達升讀十年級的成績,那就不能唸十年級,必須去做職業訓練,而且考試只有一次機會,沒有重考的可能。
2025/11/07
(2020.09.29) 廖亦武至今在德國已有六本以上的德語翻譯著作,他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專業作家,也是流亡的中國異議人士,而《輪迴的螞蟻》就是一本難得描寫現今真實中國的好書,也讓我有機會更了解流亡中國人的生平與中國底層的面貌。
2025/11/07
(2020.09.29) 廖亦武至今在德國已有六本以上的德語翻譯著作,他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專業作家,也是流亡的中國異議人士,而《輪迴的螞蟻》就是一本難得描寫現今真實中國的好書,也讓我有機會更了解流亡中國人的生平與中國底層的面貌。
2025/11/05
(2020.11.13) 德國和法國在宗教褻瀆的司法判決上,其實是有相當的差距。德國的法律規定褻瀆宗教或侮辱抱持的宏觀價值是該被法律制裁的。而法國在這一方面則是保持開放的態度。準確一點的說,就是在法國褻瀆宗教是可以受到言論自由的保障,而在德國言論自由並沒有保障褻瀆宗教的行為。
2025/11/05
(2020.11.13) 德國和法國在宗教褻瀆的司法判決上,其實是有相當的差距。德國的法律規定褻瀆宗教或侮辱抱持的宏觀價值是該被法律制裁的。而法國在這一方面則是保持開放的態度。準確一點的說,就是在法國褻瀆宗教是可以受到言論自由的保障,而在德國言論自由並沒有保障褻瀆宗教的行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從薪資、稅務、生活開銷、可儲蓄餘額、工作文化等面向,比較了在臺北與德國柏林的生活與工作狀況,並探討了作者選擇移居柏林的原因。作者認為,雖然德國稅務較高,但優渥的薪資和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以及永居身份的取得容易度,是吸引人前往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從薪資、稅務、生活開銷、可儲蓄餘額、工作文化等面向,比較了在臺北與德國柏林的生活與工作狀況,並探討了作者選擇移居柏林的原因。作者認為,雖然德國稅務較高,但優渥的薪資和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以及永居身份的取得容易度,是吸引人前往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整理了520總統就職週年相關資訊,包含賴清德總統的執政週年談話、敏迪選讀專訪影片重點摘要以及逐字稿(需填寫表單索取),並討論了臺灣內部政治氛圍與兩岸關係議題。
Thumbnail
本文整理了520總統就職週年相關資訊,包含賴清德總統的執政週年談話、敏迪選讀專訪影片重點摘要以及逐字稿(需填寫表單索取),並討論了臺灣內部政治氛圍與兩岸關係議題。
Thumbnail
自從1880年德意志帝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明確規定公務員與勞工,在六十五歲應該退休並且接受政府的照顧,從此似乎一錘定音,至今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以六十五歲左右當作退休年齡,並且依此實施退休金制度。     但是當時德國平均壽命才四十多歲,換句話說,只有很少數的人有機會活到能夠領退休金的年齡,若是依同樣
Thumbnail
自從1880年德意志帝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明確規定公務員與勞工,在六十五歲應該退休並且接受政府的照顧,從此似乎一錘定音,至今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以六十五歲左右當作退休年齡,並且依此實施退休金制度。     但是當時德國平均壽命才四十多歲,換句話說,只有很少數的人有機會活到能夠領退休金的年齡,若是依同樣
Thumbnail
美中關稅戰白熱化 重傷中國出口市場!關稅戰引爆中國失業潮 失業人口恐上看6000萬!中國失業挑戰社會穩定度 恐引爆新版白紙運動!中國將會對美國謀亂?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轉發一篇文章,直指習近平執政12年來「一直表現得像個黑幫老大」,如今卻希望關稅戰受害的東南亞鄰國把他當成朋友,顯得滑稽可笑。
Thumbnail
美中關稅戰白熱化 重傷中國出口市場!關稅戰引爆中國失業潮 失業人口恐上看6000萬!中國失業挑戰社會穩定度 恐引爆新版白紙運動!中國將會對美國謀亂?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轉發一篇文章,直指習近平執政12年來「一直表現得像個黑幫老大」,如今卻希望關稅戰受害的東南亞鄰國把他當成朋友,顯得滑稽可笑。
Thumbnail
應該有些人看過我去年寫的,把想法講出來不等於溝通這篇文章 把想法講出來不懂於溝通 我覺得不要拐彎抹角直白的溝通很棒,省的浪費時間。但是直白卻沒有結論更浪費時間與精神。 我覺得身為亞洲人,在職場上有一點歷練,我們基本上都瞭解拐彎抹角的溝通文化(不論喜不喜歡),我發現這種亞洲人的人格特質在德國的公
Thumbnail
應該有些人看過我去年寫的,把想法講出來不等於溝通這篇文章 把想法講出來不懂於溝通 我覺得不要拐彎抹角直白的溝通很棒,省的浪費時間。但是直白卻沒有結論更浪費時間與精神。 我覺得身為亞洲人,在職場上有一點歷練,我們基本上都瞭解拐彎抹角的溝通文化(不論喜不喜歡),我發現這種亞洲人的人格特質在德國的公
Thumbnail
#國外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嗎? 幾天前,參加勞動力發展署主辦的「中高齡就業服務和職務再設計-德國學習之旅心得分享會」,聽聽去參訪的企業夥伴分享在德國的見聞。夥伴們提到了 #工時銀行、#Mini-job、#技職教育及師徒制、#彈性工時…等為了促進就業的多元政策,希望讓更多退休人士和年輕人進入職場
Thumbnail
#國外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嗎? 幾天前,參加勞動力發展署主辦的「中高齡就業服務和職務再設計-德國學習之旅心得分享會」,聽聽去參訪的企業夥伴分享在德國的見聞。夥伴們提到了 #工時銀行、#Mini-job、#技職教育及師徒制、#彈性工時…等為了促進就業的多元政策,希望讓更多退休人士和年輕人進入職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柏林和希臘兩地的生活體悟和感受,包含文化差異、生活壓力、環境議題和多元性等內容,是一篇尋找生活平衡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柏林和希臘兩地的生活體悟和感受,包含文化差異、生活壓力、環境議題和多元性等內容,是一篇尋找生活平衡的文章。
Thumbnail
     在我工作的每一天都會遇到各式各樣以及各國的旅客,但唯一讓我遇到而且比較令我期待的都是臺灣團客。(註:因為我有遇過多次當地臺灣散客比較不友好一點,所以團客是讓我最喜歡的)雖然大家都在說臺灣奧客文化什麼的,但在德國的我並不這麼覺得。
Thumbnail
     在我工作的每一天都會遇到各式各樣以及各國的旅客,但唯一讓我遇到而且比較令我期待的都是臺灣團客。(註:因為我有遇過多次當地臺灣散客比較不友好一點,所以團客是讓我最喜歡的)雖然大家都在說臺灣奧客文化什麼的,但在德國的我並不這麼覺得。
Thumbnail
義大利媒體《LaVerita》(真相報)於5月29日驚爆,德國執行中國的命令,停止供應疫苗給台灣。
Thumbnail
義大利媒體《LaVerita》(真相報)於5月29日驚爆,德國執行中國的命令,停止供應疫苗給台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