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齡就業新思維:德國經驗對台灣的啟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外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嗎?

幾天前,參加勞動力發展署主辦的「中高齡就業服務和職務再設計-德國學習之旅心得分享會」,聽聽去參訪的企業夥伴分享在德國的見聞。夥伴們提到了 #工時銀行、#Mini-job、#技職教育及師徒制、#彈性工時…等為了促進就業的多元政策,希望讓更多退休人士和年輕人進入職場,以提升就業率,也呼籲台灣能參考相關的措施,向國外好好的學習。

其實我們也做得不錯

由於我的工作常要拜訪企業,思考如何藉由職務再設計,促進中高齡夥伴在工作上的勝任,因此分享會的內容其實對我很有收穫。然而,回過頭來看看台灣,我卻也發現早有為數不少企業的做法,比起分享會提到的措施,是毫不遜色,像近期大力倡導的DEI、彈性工時、居家上班、工作與生活平衡…等概念,更有許多企業的制度遠遠優於勞基法,而政府每年舉辦的 #金展獎 獲獎企業,同樣能看見台灣許多的多元友善職場。

讓政府資源成為企業的助力

事實上,以中小企業為多數的台灣,也並非每家公司都有很多資源準備那些讓人覺得很有吸引力的軟硬體設施。然而,政府在促進就業方面,除了開放部分工時、各地設有就業中心、職涯諮詢、哺集乳室設立補助缺工獎勵…等,在協助企業聘用身心障礙、促進中高齡就業以達到多元友善環境時,也有 #職務再設計 的服務,都是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可以搭配運用的政策。

更重要的是燃燒我們內心的太陽

我的看法是,不論國外的借鏡或國內的這些楷模、政策,都指向了若能盡可能的針對每個人的需求個別規劃,或許無法盡善盡美,或許也需要同時兼顧企業的管理和生存挑戰,然而只要帶著這樣的出發點,就會是前往友善職場的重要一步,而這也是身心障礙權利公約中所提到的「合理調整」,即─「根據具體需要,於不造成(企業)不成比例或過度負擔之情況下,進行必要及適當之修改與調整,以確保身心障礙者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享有或行使所有人權及基本自由。」的概念。

如果國外的月亮比較圓,那就讓我們的太陽比別人更閃耀吧!

raw-image

圖片來自bing AI

參考資料:

- 中高齡就業服務和職務再設計 -- 德國學習之旅心得分享會簡報

- 2023 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暨世代合作績優獎、職務再設計競賽活動手冊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想法,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Cary907@gmail.com


或追蹤我的IG : peiwensister

加我好友LinkedIn:Cary Liao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佩雯姐的小宇宙
85會員
151內容數
嗨!我是佩雯,我是個充滿活力、喜愛微笑、同時樂於嘗試不同事物的人。我總是敞開心胸,歡迎職業重建以及來自企業的每位工作者一起交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期待和各位夥伴們的相遇!我提供的專業服務包括: ◎職業重建服務:庇護工場轉銜輔導、身心障礙者履歷與自傳撰寫技巧、身心障礙者職前準備 ◎企業及雇主服務
佩雯姐的小宇宙的其他內容
2024/10/31
穿上布偶裝後,發現內裡不僅高溫又潮濕,視線也模糊,幾乎要同事牽引著走。途中聽到不斷的「好可愛!」稱讚,竟有種瞬間成為明星的錯覺。然而,脫下裝扮後,我體悟到真正的自由與做自己的珍貴,享受光環的同時更要保持自我,謙卑面對這段難得的經歷。
Thumbnail
2024/10/31
穿上布偶裝後,發現內裡不僅高溫又潮濕,視線也模糊,幾乎要同事牽引著走。途中聽到不斷的「好可愛!」稱讚,竟有種瞬間成為明星的錯覺。然而,脫下裝扮後,我體悟到真正的自由與做自己的珍貴,享受光環的同時更要保持自我,謙卑面對這段難得的經歷。
Thumbnail
2024/07/06
從去年底開始,我告訴自己要開始嘗試經營LinkedIn(領英)。然後就在經過9個月的努力後,我的平台被追蹤數字,正式突破了1000人,天啊!這對我來說,真是個重要的里程碑,也要感謝每個朋友的支持和關注。 LinkedIn(領英)是全球最大的商務社群網站,在這裡,我
Thumbnail
2024/07/06
從去年底開始,我告訴自己要開始嘗試經營LinkedIn(領英)。然後就在經過9個月的努力後,我的平台被追蹤數字,正式突破了1000人,天啊!這對我來說,真是個重要的里程碑,也要感謝每個朋友的支持和關注。 LinkedIn(領英)是全球最大的商務社群網站,在這裡,我
Thumbnail
2023/12/31
打從2021年發布第一集podcast以來,還記得我當時訂下目標,要求自己每週更新,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半後,因為遇到了一些事改成雙週更。又一直錄到現在,轉眼間居然默默地來到了「100集」這個數字,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能走這麼久...
Thumbnail
2023/12/31
打從2021年發布第一集podcast以來,還記得我當時訂下目標,要求自己每週更新,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半後,因為遇到了一些事改成雙週更。又一直錄到現在,轉眼間居然默默地來到了「100集」這個數字,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能走這麼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國外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嗎? 幾天前,參加勞動力發展署主辦的「中高齡就業服務和職務再設計-德國學習之旅心得分享會」,聽聽去參訪的企業夥伴分享在德國的見聞。夥伴們提到了 #工時銀行、#Mini-job、#技職教育及師徒制、#彈性工時…等為了促進就業的多元政策,希望讓更多退休人士和年輕人進入職場
Thumbnail
#國外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嗎? 幾天前,參加勞動力發展署主辦的「中高齡就業服務和職務再設計-德國學習之旅心得分享會」,聽聽去參訪的企業夥伴分享在德國的見聞。夥伴們提到了 #工時銀行、#Mini-job、#技職教育及師徒制、#彈性工時…等為了促進就業的多元政策,希望讓更多退休人士和年輕人進入職場
Thumbnail
執政團隊若不會用人,人才就會變成大宗的浪費,人才外流到國際皆知。偶爾,這也是台灣之光的契機...
Thumbnail
執政團隊若不會用人,人才就會變成大宗的浪費,人才外流到國際皆知。偶爾,這也是台灣之光的契機...
Thumbnail
沒有在業界看過一堆狗屁倒灶事,知道中國怎麼造假度日的,在台灣尤其是接收統派資訊者,真的會相信台灣光電半導體各種技術落後世界,韓國三星優於台積電,中國即將超英趕美登上頂峰,各種你見過的奇形怪狀言論都有。筆者自己後來在學校看到更多,原因也是在統派小眾傳播圈,這類假訊息散播的極快。
Thumbnail
沒有在業界看過一堆狗屁倒灶事,知道中國怎麼造假度日的,在台灣尤其是接收統派資訊者,真的會相信台灣光電半導體各種技術落後世界,韓國三星優於台積電,中國即將超英趕美登上頂峰,各種你見過的奇形怪狀言論都有。筆者自己後來在學校看到更多,原因也是在統派小眾傳播圈,這類假訊息散播的極快。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台灣勞參率低於日韓,政府如何提升中高齡就業意願? 台灣的勞動參與率一直低於日本和韓國,尤其是中高齡人口。政府為了因應未來產業人力需求,將落實中高齡就業促進法,提升中高齡勞動意願,目標是讓2030年勞參率升至60.3%。但這個目標是否可行?中高齡人口是否有足夠的動機和能力繼續工作?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台灣勞參率低於日韓,政府如何提升中高齡就業意願? 台灣的勞動參與率一直低於日本和韓國,尤其是中高齡人口。政府為了因應未來產業人力需求,將落實中高齡就業促進法,提升中高齡勞動意願,目標是讓2030年勞參率升至60.3%。但這個目標是否可行?中高齡人口是否有足夠的動機和能力繼續工作?
Thumbnail
星期一到五、早上9點到下午6點的工作生活是否內化在你DNA裡?今年3月7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出現標題「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的提議,歷經一個多月在4月26日達標5,000份以上附議,按規定政府須在兩個月內的6月26日前回應。
Thumbnail
星期一到五、早上9點到下午6點的工作生活是否內化在你DNA裡?今年3月7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出現標題「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的提議,歷經一個多月在4月26日達標5,000份以上附議,按規定政府須在兩個月內的6月26日前回應。
Thumbnail
台灣面對少子與高齡化所衍生的勞動力減少困境,開放移民政策也是必然之路。2021 年底在臺工作之外國專業人才4.5 萬多人,僅占同期我國總就業人數之比例約0.4%,較新加坡等亞鄰國家為低。 近年來主要先進國家,包括原本移民政策相對保守的日韓,無不積極延攬外國專業人才、開放國際學生就讀、留用技術人力,視
Thumbnail
台灣面對少子與高齡化所衍生的勞動力減少困境,開放移民政策也是必然之路。2021 年底在臺工作之外國專業人才4.5 萬多人,僅占同期我國總就業人數之比例約0.4%,較新加坡等亞鄰國家為低。 近年來主要先進國家,包括原本移民政策相對保守的日韓,無不積極延攬外國專業人才、開放國際學生就讀、留用技術人力,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