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2|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十一):偶像崇拜其之二

前一篇的最後,我們停在啟蒙運動。主流宗教都保有偶像崇拜「基因」,因為他們若完全消滅自身的偶像符號,那他們在受到啟蒙運動廣泛衝擊的現代,或許就會很難混了。

 

上面這句話或許會讓你滿頭問號:啟蒙運動是講理性的,偶像崇拜是很感性的,如果留著偶像崇拜的成份,應該更不好混呀!看來宗教應該轉變成為某種學術化系統(像極端思辯論理的佛教),而不是保有偶像要素吧?

 

沒錯,這種懷疑是對的,至少一半對。

 

啟蒙運動的初心是以理性去除這個世上的鬼魅幻覺,重建一個以理性為核心的世界觀,把一切知識都收納回穩定的單一體系。

 

但這是初心。啟蒙運動最後也成為了一種偶像崇拜,啟蒙運動者的名言佳句成為新的真理,他們的研究態度成為信條;啟蒙運動的追隨者多數不清楚彼此的理論基礎是什麼,直接相信那些都是「符合信仰的」。

 

這也是我們在本系列前頭提到的「科學教」。他們直覺相信公理,崇拜公理,但這公理為什麼是對的,基層信徒往往證不出來。反正相信就對了,這些公理不都寫在經書的第一頁了嗎?

 

因此以比較嚴格的角度來看,應該把啟蒙運動看成是種「去中心化」運動。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中,特定宗教會是一個社群的中心,啟蒙運動出來挑戰這個中心,把宗教往外趕。這種過程並沒有真正消滅宗教,只是讓科學成為新的「太陽」,或好幾個太陽之一。原有的中心被打破了,諸王並立。

 

在這種格局之下,每種偶像崇拜都會抄來抄去,這也是本系列前面談過的狀態。宗教會強調自身的理性與學理部分,開始抄科學,科學也會開始抄宗教:塑立大師的銅像、蓋以大師為名的樓或圖書館、設立大師紀念獎學金,賣大師傳記或佳言錄。

 

大家都很有競爭力,所以大家都很像。因此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大偶像時代」。

 

資本主義與工業化

 

啟蒙運動之後不久,當代資本主義和工業化也隨之開展,人類社會加速複雜化,也加速「同一化」。資本主義的龐大體系讓世界上的各個社群各有分工,但也讓許多領域的符號表徵越來越像,像是偶像崇拜的各種「服務部門」,就出現了橫向整合的現象,這也促使整體文化表徵的統合。

 

這一切或許更早就開始:有學者提出假說,認為菩薩的形象女性化,似乎和中國江南地區的器物生產進入早期資本主義有關。西方的貿易商來到中國採購藝術品時,會下訂要求特殊式樣或圖案,當然部分就會與基督宗教信仰有關,像是聖子聖母像,抱著小耶穌的瑪利亞。這些訂做的量產瓷器在西方有一定的市場,也就在東方支持出某種程度的手工業生產鏈。

 

生產鏈出來了,當然是做越多越好,成本越低,對吧?打出來的「樣」,就套著用,省下設計費(雖然當時沒這概念,但總是要費工的)。最後出來的產品是什麼呢?

 

很像瑪利亞的女相菩薩。你無法想像的話,請先Google聖母,再Google觀世音,然後冷靜的想一想這個假說有沒有合理性。

 

到了當代,這種推力越來越強,甚至直接在硬體方面合作。原本無關的搖滾演唱會、宗教集會、職業或大型運動賽會,以及政治集會,開始採用同樣的硬體(舞台、聲光硬體、場地設備),甚至節目流程也整合起來,都有「暖場」、「音樂表演」、「致詞」、「大進場」、「安可」,甚至連「瘋狂倒地」都成為可以安排的橋段。這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提供服務者為了營利或生存,所以整合各種活動,壓低成本。

 

如果你政治集會是一套模組,演唱會是另一套,宗教集會又有,你就要準備好幾套硬體設計、各種運作流程,這樣成本太高,也徒增風險。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一套用到滿,說服「業主」這是效果最好、報價最便宜的方式。

 

因此狀況會反轉回來,原本是軟硬廠商要去配合各種偶像崇拜活動的需求,現在為了把產能發展到極限(像是充分佔滿場館的檔期,並且讓硬體設備和專業人力能夠持續上陣,以免空付薪水和一直折舊),是反過來因應硬體檔期來安排宗教、演藝活動、運動賽會與政治集會。

 

一旦這些偶像崇拜活動主辦方乖乖進入這個工業化的生產鏈,那一切就會非常相似。

 

第二,是由更高的行為層面來看,偶像崇拜的需求和人類多數消費行為的欲望沒有太大的差別,因此就會被資本主義市場快速統合。因此這種跨領域的偶像崇拜行動之「技術整合」,就不只限於「集會活動」,而是從「創始」、「發展」、「服務」與「金流」各方面都會非常類似,你要在市場上和其他商品競爭,該有的東西就要有。

 

硬要說有什麼不一樣,大概是台灣現在真正的宗教偶像崇拜,還沒有納入稅務的管理,而其他活動都要交稅,或是財務受到政府嚴格的監管(政治活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金流管制)。

 

但宗教遲早會被納入管制。為什麼?因為一旦不受控,所有商業活動都會偽裝成宗教,那麼政府就收不到稅,就必須好好整治。歷史上好幾次的「滅佛」其實都有類似的經濟推力。

 

雖然宗教會一再強調他們與世俗商業活動的不同,但當世俗的商業活動也強調他們的精神感召力時,宗教就很難裝孤高下去。特別是偶像崇拜,只要有「實體」的部分,就會被人抓到把柄。

 

那移除這些實體的部分呢?搞得玄之又玄?懂的人太少,你東西賣不出去,還是掛掉。經營者還能怎麼辦?

 

沒差嗎?

 

因此在大偶像時代中,偶像崇拜成為主要「形式」之一,宗教只是一種用來填滿形式的「內容」,而職業運動、政治、演藝明星,以至於一切的消費形式或「粉絲經濟」,都是可以填進這形式的內容。當科學知識也出現明星授課者,可以填入這種形式的內容廣度,就已經差不多泛及整個人類的知識範圍。

 

這會有什麼影響呢?一切都沒差?人人有偶拜,天下太平?

 

其實還是存在一些差別,而這種差別是有道德意義的。有些偶像崇拜會陷入一個負面的沉溺,包括數種惡性循環,最終讓其走向徹底的腐化與瓦解。我認為出現以下幾種狀況的偶像崇拜,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問題,不只傷害自身,更可能傷害外人。

 

第一種是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在檢討手段和目的上沒有效率。第二是過度追求外在價值,已經無人可掌握到內在價值。第三是對外在世界缺乏認知,已經失去演化動力者。第四就是不尊重自身信徒的選擇權利者。

 

先來看第一種。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就會讓個人或團體失去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無法真正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即便現在是成功的,也該時時反省是不是可能有某些地方隱藏了一些危機,或是當前行動存在多高的風險。

 

許多撐了上千年的成熟宗教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反省系統。雖然他們外觀看來保守,但內部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議與批判過程,有時這種過程會造成宗教團體的分裂,能保持反省力的支派就能夠生存下去,反之就會被自然淘汰。

 

不講宗教,其他的偶像崇拜,像是演藝偶像團體與粉絲群,有時也可觀察到這種缺乏自省而造成滅亡的狀況,像是粉絲團體過分自我膨脹,反過來要求偶像必須依照他們的要求來行動,又或是在現場活動時表現過激,而引起外圍沒那麼熱衷信徒的離散。

 

自省力是約束封閉團體保持在人際互動常模內運作的關鍵要素(包括前述的資本主義運作形式也算人際互動常模),少了這點,就會在偶像崇拜的自由市場失去競爭力。

 

第二種狀況是過度追求外在價值,也就是一直只談錢,參與者無法真正有內在感動或彼此之間的情感連結,那麼這個偶像崇拜群體也會快速瓦解。許多商業偶像崇拜活動為了盈利,經常有「竭澤而漁」的現象,會把粉絲的口袋掏光,在不能提供相對的情感回饋之下,這種團體成為層層斂財的謊言集合,會快速走向崩潰。

 

這我就不舉例了。演藝偶像團體垮的速度通常會快一點,許多新興宗教興起與崩潰的速度也不遑多讓,但職業運動團隊通常能避免這種情形,原因或許是屬地主義讓他們再怎麼樣擺爛和要錢,也能保持一種最低限的內在價值。

 

或許也因為這樣,現在也開始出現屬地主義的演藝偶像。

 

第三種狀況是對外界狀況缺乏認知,不再有演化動力。這和第一種狀況有點關係,但第三種狀況的群體可能擁有自省能力,但完全是團體內部的,他們認為自身已經是知識的總集合,因此關上對外的大門,全心投注於內修。

 

但這種團體鐵定會爆掉,因為「擁有全部的知識」對活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這種封閉形團體就算熱衷於內部的對辯,其知識的增長速度,正常來講是趕不上外在世界的整體推進速度。

 

因此這類型的偶像崇拜群體會陷入類似在小島上演化的困境,缺乏天敵,缺乏環境刺激,最後不是變成侏儒型態,就是看來很誇張、漂亮,但不能打,碰到外敵一下就垮掉。

 

宗教界當然有許多例子,但如果以演藝偶像為例,感受就更為強烈。在受到鎖國保護的狀況下,本土偶像當然可以發展得很好,但如果市場一開放,全球型的偶像商品入侵,幾乎所有本土偶像都會受到致命的打擊。

 

就算是屬地主義的職業運動,只要有這種小島演化的狀況,其市場份額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日本職棒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甚至有一段時間被J聯盟足球(相對開放與全球化)逼到角落。

 

第四種狀況,就是不尊重信徒的選擇權力。一個偶像崇拜團體如果用限制性的手段(包括精神肉體的暴力或金錢上的要求)來遏止信徒離開,那就必須為此付出多餘的成本,信徒的投入狀況也不會是最佳狀態,只是為了維持人數或一定外在表徵而在那死撐,這樣的群體當然就撐不久。

 

如果允許信徒自由離開,讓他們貨比三家,就會知道我這家好在哪,那麼信徒也對此團體也會更有信心,經營者也會更注意改善體質,保持競爭力。

 

上述四點看來像是經營任何群體的基本常識,但幾乎所有偶像崇拜的團體都有這些問題,甚至四者都有。但多數快速來去,甚至早早死去,所以在你的心裡沒有留下多少痕跡:就算你曾加入過,你也因為上述四種之一的原因而慢慢淡出,甚至根本沒意識到該偶像崇拜團體的滅亡。

 

但有時事情不會這麼容易收場。有些偶像團體腐化自滅時,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傷,就是結束營業,後會有期,但還有一些偶像團體,會造成慘重的損失和人民的傷亡。

 

納粹是一例,列入世界宗教史課本的毛澤東崇拜,也是一例,在你生活周遭,好像也能看到一些現在進行式。這些團體不斷從粉絲手中掏錢,一直掏到連命都掏走了。

 

而且,他們似乎沒有垮台的跡像,還越來越壯大。他們所帶來的罪惡是如此的直接且迫切,我們不能也不應等待他們出現反轉而消亡。他們甚至能避免上述的四點問題,而成為具競爭力、能排除其他競爭者的存在。

 

這就是最麻煩的偶像崇拜,強大而邪惡。他們到底是誰?又應該如何面對呢?

 

本系列的最後一篇,就來認真思考這個議題。

 

 

系列回顧: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一):萬能的天神與神奇的力量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二):好的宗教與壞的宗教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三):被玩壞的宗教政治學概念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四):開個賺錢的廟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五):很淫蕩的宗教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六):我就是神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七):宗教抄襲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八):不會自我檢討的宗教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九):燃燒的快感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十):偶像崇拜其之一

 

 

 


好神功,不練嗎?紙本《渣誌》第二期上市惹

封面圖片來源:Niklas Jansson  公有領域

編輯: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