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那張最終還是買下的返港機票

文/許復

 

為了薪資和舞台,原本嚮往台灣慢步調生活的常春藤畢業港男,最終還是回到他最不愛、卻不得不回去的香港。

 

皇后大道的初秋,車水馬龍一如往常。

 

清風一陣撲向臉上,涼涼的,和周遭喧囂的下班人群與熙攘觀光客,倒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叫人不至在季節轉換的城市流動中,任意找藉口偷懶,也不會一不小心就把自己逼到那種極端廢寢忘食的工作狀態。

 

迎面而來的,是一張熟悉的臉孔,即使他和我的老友K君長得實在太像,我還是等他先行叫喚我的名字,才確定是他本人無誤。因為,照我原本的判斷,他應該人是在台灣才對。

 


不得不和台灣低薪說掰掰

 

「什麼時候回來的?不是在台灣好好的嗎?上個禮拜我還看你在三井打卡耶。你知道現在台灣,沒事就去吃三井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少囉!」我調侃他,因為現在不景氣,高檔如三井日本料理之類的地方,真的大部分時間都空蕩蕩。

 

「當然是有事才去吃啊!」他笑說,「其實那是一群親近朋友為我辦的Farewell!」

 

K君從美國長春藤名校拿到企管相關碩士後,在紐約工作了四年,接著受到一間知名台灣本土公司邀請,協助開拓國際市場,便和台灣女友一起返台定居,一切堪稱順遂,尤其台灣相較於香港的慢步調,更是他所朝思暮想的生活環境。

 

「那你怎麼就回來了呢?女友怎麼辦?」

 

「我們其實研議了很久,最後決定一起回香港登記結婚,在香港的台灣朋友裡,你是第一個知道的,我們很低調,」我們散步到半山區,買了咖啡邊走邊聊。

 

「老實說,我女友還在不斷面試工作。可是,你應該不難想像,這家邀我回香港的公司給我的薪水,比我們兩個人在台灣的薪水加起來再Double都還要多。」

 

 

台灣不只低薪 政府智商也低

 

我確實不難想像。不過,想像歸想像,我們還是必須來看真實數據。台灣主計處公布的薪資數字,以2014年為例,全民固定月薪是38,208元新台幣。而所謂的「非經常性薪資」,包括年終和績效獎金、紅利及加班費等,總和起來則是9092元新台幣,兩者加起來約莫47,000元。只見台灣官員在媒體上笑得把眼睛瞇成一條線:「這個數字,是歷年最高喔!」不過,台灣官員的智商遠低於民眾智商其實已經不是新聞了,我們就暫不討論物價漲幅的變因,事實上,就單把少數高薪族群賺進口袋裡的銀兩拿來和一般民眾的薪資平均,再繼而炫耀這要的「政績」,就已經有極度低估民眾智商之嫌。

 

而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字,同年度香港人月度工資中位數則有14,800港幣,換算為台幣,大約是台灣數字的兩倍。這樣的數字差距,在K君這樣高學歷的企業管理層身上,真的只會有更大的對比。有趣的是,相較於台灣薪資長年來幾近停滯的小幅變化,香港薪資從2010年到2014年,成長率竟高達25%,不但是逐年成長,低薪受雇者薪資的成長幅度甚至還高於高薪受雇者的成長幅度,收入最低的第十個百分值受雇者的薪資增幅是36%,比第九十個百分值受雇者還高了11%。

 


在台灣消費真的比較便宜?

 

物價指數不列入考慮,還是有失公平。台灣的物價水平,確實在數字的體現上並不算高。在2014年4月,世界銀行完成耗費六年時間的全球購買力相關調查,發現台灣的物價是全球平均物價的66.1%,不但比香港和韓國便宜,甚至百分比還低於中國。可是,再怎麼樣嚴謹的學術研究,總有其限度,換言之,所謂的研究,真的把它當作參考就可以了,尤其在今天這個互聯網無國界的時刻。怎麼說呢?

 

Erin是我要好的香港女性朋友,平常的工作是model,但是親近友人都知道她真正的收入來源,是和許多設計師合作設計各式各樣的時尚潮包,販售到世界各國。我記得有一次在一個Party上,她酒後吐真言:「好比說一個織紋托特包吧,我在台灣賣6000台幣,你以為我在香港可以把價格拉抬多少?」說實在話,我猜不出來,畢竟隔行如隔山。

 

「我告訴你,一毛錢都沒有辦法!差不多就是港幣1500,訂個1800讓買家砍啊!現在每天那麼多香港人和台灣人在港台之間飛來飛去,我如果在台灣賣得比較便宜,依照香港人錙銖必較的性格,你以為他們不會想辦法請朋友從台灣買回來嗎?」

 

所以,在台灣消費真的有比較便宜嗎?我想答案可能有很多種。如果你要討論炸雞排和珍珠奶茶的話,以台灣某知名雞排品牌為例,目前在香港已經開了包括旺角、大圍、灣仔、深水埗、天后等區至少五、六間以上分店,價格將近港幣30元,而到處都能喝得到的珍珠奶茶,一般也不用15元港幣就能喝得到。這些小食,在香港吃喝起來口味都不輸台灣正宗,但是在價格上,還是台灣稍微實惠一些囉!

 

 

薪資低未必是最可怕的事

 

事實上,K君也不是那種對錢極度在意的人,因此我相信,使他決定回香港的原因,絕對不是只因為薪資低而已。果然,他接著補充。「我當初決定去台灣的時候,就已經做好薪水低的心理準備,至少老闆承諾給我舞台。」K君說,他的老闆沒有經營國際市場的經驗,老闆身邊的所謂幕僚群,也都是非常徹底的本土派,因此他覺得自己勢必不可取代,哪知,老闆的招數他始料未及。

 

「我覺得他會讓我大展身手,因此,我也很樂意把自己的人脈都給他,但到最後,我覺得自己只是像被短線操作的股票,他只想把我的資源挖乾淨,根本沒有要好好長期栽培我的意思。」聽到他講到這裡,我不禁莞爾,因為身邊的朋友,有太多類似的例子。

 

「我走了之後,他找了一個極度聽話的人來接替我的位置,聽說這個人英文也不大好,然後所謂的國際市場,是只有華人的國際市場。你說,他到底在想甚麼呢?」

 

「總的來說,」請讀者諒解,我已經承諾K君,不在這裡描述他所遭遇的細節,「老闆不重視真的有國際市場眼光的專才,那我只好走人。」聽完他的境遇,我不難想像,除了薪資調整幅度之外,致使K君回港的原因,恐怕也跟大部份台灣本土公司內部的權力結構問題有關,像K君這樣全球飛透透的菁英們,常常是有志難伸。

 

K君的老闆在想什麼,坦白說,我也猜不透。但我很確定的是,K君的故事,無疑是整個台灣大環境中的一道縮影。

 

 

割雞焉用牛刀?

 

說到這裡,又讓我想到另外一位朋友W君身上發生的事。這次的主角,是位高學歷,外派英國、中國多年,最終在香港住了六年的台灣哥們。他嚷嚷要回台灣照顧爹娘,已經喊了兩、三年,卻始終一直待在香港。

 

「事實上,這兩年,我始終沒有間斷面試台灣公司的工作,包含資產管理顧問、基金公司或商業銀行,但是,總是遇不到覺得可以把自己託付給他的老闆。」

 

「你說具體一點好嗎,兄弟?」

 

「簡單說,就是這些老闆一致認為我在海外的工作經驗,包括英國、上海和香港的,對他們公司的幫助都不大,而且,因為我『沒有在台灣的金融產業經驗』,換言之,『沒有在台灣工作過』,所以只能給我四萬塊台幣。」

 

至於那位K君呢?其實我認為他的問題,只要找間外商公司上班就能解決了,即便許多外商到台灣也會稍微趨向台灣水平稍微調那麼一調,但畢竟外商對國際人才還是相對重視,在給薪上也大氣。

 

「如果說外商嘛?如果你問我現在的想法,如果香港和台灣都有機會,我還是選擇回香港。」K君的想法能不能代表大多數人,我並不知道。

 

「錢很重要,但真的不是最重要。我們這樣的年紀,還是看發展空間吧!台灣的安逸、滿足現狀並不是不好,但我最後還是覺得,這不是我現階段該追求的。」

 

說到這裡,他的手機鈴聲響起,聽著他那一口我怎麼學都學不來的加州腔,我開始幻想他在台北街頭用同樣腔調Con-call的畫面。

Photos: Harry、 lublud

作者許復的報導募資計劃已經上線囉!想看更多好文章就一起來支持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