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幾次人們看到我畫畫,都問我有沒有曾去學過,甚至背景是否畫家或設計師? 我起初以為自己有學過,但母親澄清:所謂學過,只是在所謂的課堂中,導師給予一個題目自行發揮而已。 何謂學過?每個人本來就在自學! 究竟什麼是學?小學和中學的美術課又算不算(但說實話,小五和小六、中學的美術老師是真的有藝術相關學歷,能傳授藝術史,其中一個曾告訴我筆的力度不穩定,至今仍是準確的描述)?自學的算不算?若是,怎樣才算自學?要為自己擬一個時間表和課程,並看相關的書籍;還是順其自然,觀察著自己的筆觸和效果然後持續的自我完善? 上述的全都是學習!每個人很難歸類自己屬哪一種學習模式,即使報名上課和工作坊,還是要自學,但這個自學,其實是我們常稱的「預習」和「溫習」。只是上課的形式比較傾向由老師來告訴自己,尤其是亞洲填鴨式教育框架下,學習往往依賴師長、考試成績的認同、所謂的標準或指標,欠缺了好奇心的發揮、導師的因材施教、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機會。 一旦未能由自己去探索個人的強項弱點,並摸索如何在規訓以外發揮這些所謂的缺點,人永遠只能追著「標準」跑,轉變中的標準一樣都會追著自己走,追所帶來的疲累、一時半刻未能追上標準所帶來的痛苦、罪疚感,成為學習的負擔。 從了解自己開始 以自己來說,性格某程度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我是一個高敏感度的人,容易感應到外界不同的反應,包括人的話語、做過跟沒做過的事、聲音、視覺、嗅覺⋯⋯不同的形式我都能感覺到。缺點是庸人自擾,常想太多,可以有深入的分析但因而容易疲累,繼而影響生產力和創造力。我曾試過減低外界的干擾,但只能解決部分,因為靜下來的時候,也可以想很多,只是降低了負面的刺激。 不過,A coin has two sides,易於負面思考的另一面,除了容易比人發現問題外,也容易受正面的刺激,感到幸福。所以只要處於舒適的自然環境、住在簡約的家居、看看相片和藝術品,都可以是愉悅的來源。一個人一旦愉悅,靈感和能量就能驅使自己有更多的創作。選擇接收什麼刺激對於高敏感的人極之重要。 所以,若想探索新領域,不論是畫畫、跑步等: 先不要規訓自己,工作倫理只會令自己更討厭過程,帶來更多的拖延; 不要以為這是天份,有些技巧如畫畫,本來就是沒標準。 了解自己當下的優點和缺點是十分重要:優點能加強學習成效,缺點是可以是障礙,且阻礙優點的發揮,降低過程愉悅的體驗。得悉缺點後,接下來並非要戒除缺點或改變性格,其實稱之為「缺點」,只是基於用錯了地方,未能善用而已。高敏感者往往受到負面的干擾,但若自主地選取令他快樂的資訊、自主地適時休息,敏感就不是缺點。 所謂的缺點,現在用於什麼地方,其實可以如何發揮成優點? 我應該做什麼,不做什麼? 把上述問題中所想到的答案,寫在筆記中 當你能回答這些問題,便能開始明白時間如何分配,目標是什麼。你不會再迫自己也不會過分執著於成效,而是以最舒服、最小力度的方式進行,並很自然的進步。最小力度、最開心、成效也大。 你可以說,這也是學習目標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