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刪減之後,還可以做什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延續上一篇的話題,這一篇我想講講課綱刪減後的事。
課綱刪減固然有其用意,但若是沒有相對應的措施,在一般人眼裡就會看起來只是在讓課程難度減低,讓學生爽爽畢業。
以下五點是我的建議

一. 增加自由選修課程

目前學校的自由選修課程每周也不過一兩堂,在學生眼裡,只不過是一堂「廢課」,增加選修課程的堂數和種類,能幫助學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和愛上這種「想學什麼,自己決定」的學習方式。

二. 提倡在上課時分組討論

從基礎教育開始,讓學生在上課時以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讓生學習團隊合作和練習交換意見,也能讓學生透過查詢相關資料,增加課本上知識與課外知識的連結,進而摸索出自己喜歡的領域。

三. 將考試所佔的成績比例強制調低

台灣考試取向的升學主義有很大的原因出自於考試分數在總成績中佔的趴數太高(不論是學校或學測成績),以致於學生們會將心力放在考試上,若將考試所佔的成績比例調的比作業所占趴數相等或更低,讓學生明白考試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如此一來,補習也就顯得沒那麼重要,這對於課外自主學習的推廣有很大的幫助。

四. 提高教師考試和培訓門檻

好的教學,需要有好的帶領者,在我的求學歷程中,我觀察到有部分老師仍是食古不化的,而要培養出觀念新穎、能帶領學生的老師,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從師資篩選開始,提高教師篩選門檻,並對老師實施「試用期」,如此一來,就能確保老師的品質,有了好的老師帶領,學生自然就會成長。

五. 提早放學時間

之所以不讓上學時間延後,是因為強迫讓學生早起的確是好事一件,而提早放學時間的用意是在於讓學生能有更多的課外時間去自學和準備報告,增加能讓學生自由運用的時間,對於自學是有利的。(但這項要實施還是比較困難,因為如果學生反而補更多那就GG了)
我認為,若以上五點皆能完全實行,就能創造一個「專心上課,開心自學」的環境,讓學生能確實在學校吸收基本知識外,更讓學校變成一個讓學生嘗試、摸索未來的平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帶領學生找到方向,而不是讓學生每次都考100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直到最近,有個人提出了個問題,他是這樣說的「明明000有XXX性質,為甚麼學校沒教?」,而底下的留言也是五花八門,有人說到了課綱的刪減,有人說到了台灣學生的惰性,有人更扯到了政治議題,而我的一個同學則簡單的留了句「請自學」。
直到最近,有個人提出了個問題,他是這樣說的「明明000有XXX性質,為甚麼學校沒教?」,而底下的留言也是五花八門,有人說到了課綱的刪減,有人說到了台灣學生的惰性,有人更扯到了政治議題,而我的一個同學則簡單的留了句「請自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以下是講話內容的重點條列: 1. **AI與教學的調整必要性**: - AI無法創造,但能輔助教育模式的變革。 - 傳統講課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效有限,需調整策略。 2. **學生學習動機與挑戰**: - 假設學生不喜歡學科,尤其是英語課程。 - 學生需要感興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教育制度在各地的都會引起爭議,不少人都希望對其乎以改革以適應現今社會。在這裏我就教育制度改革發表一下我的淺見,以供各為參考: 中學教育採用學分制 降低考試測驗對分數的比重。同時避免重複式的作業。 課程大綱以學習進度為單位 以照顧每班不同的學習進度,不需要趕頭趕命趕考試內容。 中英文科拆分(
以下是講話內容的重點條列: 1. **AI與教學的調整必要性**: - AI無法創造,但能輔助教育模式的變革。 - 傳統講課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效有限,需調整策略。 2. **學生學習動機與挑戰**: - 假設學生不喜歡學科,尤其是英語課程。 - 學生需要感興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教育制度在各地的都會引起爭議,不少人都希望對其乎以改革以適應現今社會。在這裏我就教育制度改革發表一下我的淺見,以供各為參考: 中學教育採用學分制 降低考試測驗對分數的比重。同時避免重複式的作業。 課程大綱以學習進度為單位 以照顧每班不同的學習進度,不需要趕頭趕命趕考試內容。 中英文科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