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專題|2018 女影台灣競賽|我們如何在照鏡子的時候不要僅看見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既是母親、也是女兒。女人,妳最初初的時候,又是什麼模樣?
《再會馬德里》涉及的主題很多,從偏鄉教育場景、外省老兵現況、乃至於舞蹈家賀連華在舞蹈志業上的掙扎與奮鬥,再到其與父母、子女的關係側寫。她是對偏鄉藝文教育有堅持的老師,是每年赴西班牙進修孜孜不倦的學生,是重視家庭的父母眼中不穩定的女兒,卻同時也是女兒鮮鮮眼中、好似什麼都將她規劃好的母親……
而她說,她是個藝術家,也是個被寵壞的孩子。
《再會馬德里》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我相信人的一生中,最糾纏、痛苦的問題,通常不是別人做錯的那些事情,而是你自覺「錯了」的那些時刻。賀連華本該有大好的未來,她本該有一場偉大愛情、一份偉大的成就——直到她決定回台,奉子成婚,塌陷進入她真正擁有的命運。而旁人乍見,定會認為是走上母親之路的鮮鮮,擁有比母親更加年輕、健康的身體,12 歲便一人在外公與母親的支持下,遠赴異地。
她走上的是她自己的夢想。然而作為舞蹈家口中「最大的懲罰」的衍生物,女兒鮮鮮這樣的一個決定,在她眼中,又何嘗不是個「再一次」的平行時空?作為子女的時候,我們獨立,而且不願接受干預與拘束;然而作為父母的時候,我們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面目。《再會馬德里》討論的既是夢想中的再會馬德里,作為舞蹈家尋夢終點的馬德里,也是做為母親恐懼起點的馬德里;在馬德里的是無論喜悅或悲傷都難以輕易得窺的女兒,也是擔心像自己一樣半途而廢、前功盡棄的女兒。更是無論如何無法重來的人生。
《再會馬德里》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更多時候是從賀連華的視角、以賀連華對現況的評價來看鮮鮮:連試都不去嘗試的鮮鮮,怎麼可以呢?怎麼可以輕易放棄夢想呢?
這是我在《再會馬德里》中,看見最沉重的課題。母親擔心「女兒若像自己」。正如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的來自母親的壓力,繼承了她的硬骨與自由的女兒,會不會最終與她一樣,對著擁有穩定家庭與事業的親友徒呼負負?然而這樣的愛,卻只讓人在退無可退之際說了:「妳不要把妳過去沒有完成的夢想放在我身上。」
《再會馬德里》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鮮鮮和母親的夢想是如此相似的……是嗎?因為賀連華曾走過那麼相似的ㄧ條路,最終卻走上了通往她眼中真正的成就以外的另一條岔路,因此她能有更堅實的經驗來做她的基石,是嗎?又或者她只是基於一個母親那樣地(如同我的母親那樣地)(如同每一個人的母親那樣地),打磨自己的女兒,要她作人不能輕易放棄呢?
我們無從得知,也或許個人有個人的心思。然而最終幕末,鮮鮮在西班牙的街道上說著:「媽媽有她自己對我的安排,她害怕我受傷害,然後害怕我走上失敗的路,然後我這些可能都知道,我知道我今天可能走的那條路,一定會是失敗的,可是有時候的我就會覺得說……」
「好,那可不可以讓我失敗一次?」
《離巢》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同樣的母女照鏡,在《離巢》中則因為主要視角的轉換,而有了不同的命題。
曉安因為母親要賣掉老房而回到成年後闊別的家,兩個人以母女的身分重新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然而兩人早已有各自的生活,也各自有著難以言說的苦惱。別人的丈夫、命運未卜的胎兒,在那麼乍似風平浪靜卻又轉瞬針鋒相對的日常,兩個最親近的人,竟沒有一個縫隙能共有這些困惑與苦痛。
少少能安穩相依的時刻,只有當母親服藥入睡後,曉安扶著半夢半醒才顯得柔軟脆弱的母親入房,兩人的腳步漸次,終於像一首和諧的樂曲。
《離巢》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離巢》許多場面相當小,特別日常的場景也顯得特別壓迫,我極喜歡她們在餐廳的那一場戲,曉安掛記著母親先前念著想吃的節目肉圓,但因為店家在彰化便隨意買了家附近的肉圓回來當晚餐,母親看了一眼便說:「這家肉圓我不吃。」而後或許本是出自好意,隨口念了女兒怎麼就拿肉圓當正餐,曉安沒好氣地要她不要再念了,本來只是沉沉鬱鬱的氣氛,便忽然急轉直下,母親尖聲揚起:「妳不幫我查就算了,隨便買個肉圓就想打發我啊?」……
有時候,某些突如其來的巨大爭論,甚至是事後想想的重大轉折,最一開始的時候,人真的毫無所悉。只是當一個分歧下一個分歧,每次偏離主軸 10 度、10 度又 10 度的時候,事態往往便發展成無法控制的局面。
為什麼親情之間,善與善的連環,最終會走成彼此叫罵的場面?這場面殘酷得讓人心驚,不只是那種限於空間裡滿滿的情緒張力,而是這場景如此地熟悉,簡直像你日常的高度還原。
《離巢》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母親的怒容從鏡中映射,顯得居高臨下而盛氣凌人,然而曉安不抬頭只抬眼的眼神,也冷得令人心寒。下一個場面,角力的局勢便隨著視角而忽然轉換:孩子起身欺近了母親,繞著她周身冷冷地回擊。我們於是看見,她比母親年輕、高挑、健康且美麗,在室內昏黃的燈光下,母親眼下與兩頰的陰影就像她無可抵賴的衰敗與老弱。那些因為同理曉安,對母親蠻不講理而勃發的怒氣,最終仍只能無力地洩了一地。
正如同曉安在老家,一個回神總能恍惚地看見年少的自己,趴在母親肩頭,隨著母親原地搖晃的舞步而心安沉沉。然而成年的她與母親,卻必須重新修正舞步成雙人舞,才能順水地知其每一步的進退。
搬家的那一天,母親遞給曉安一捲承載著她們共有的美好時光的錄音帶,若無其事地笑著囑咐她:過年記得回家。幕末的曉安走在人去樓空的家裡,她勃勃地說著「妳憑什麼把我家賣掉!」的家裡,無限眷戀地低語:「那時候我就想到一件事情,想到我小時候,曾經許過一個願望,我希望自己長大,不要成為像妳這樣的人。結果長大以後,我照鏡子總覺得,我好像跟妳越來越像,長得越來越像,連講話的方式也越來越像,然後我才明白,我討厭自己的地方,是因為妳。而我喜歡自己的地方……」
《再會馬德里》海報/官方臉書頁
《離巢》講述的是一個害怕「與母親相像」的女兒的故事,對照著《再會馬德里》,則是ㄧ位害怕「女兒與自己相像」的母親。兩段關係親密的母女,因共享了彼此的人生,而在身上同時有了相同與相異的印記。在那些日常千絲萬縷的交會中,哪些立場與情緒是基於一個「母親」、或是一個「女兒」,哪些又是身為一個純然的「人」?(這有可能嗎?)
我想的是,當我們用「孩子」的觀點在看待我們的父母時,往往都只能看到他們作為我們的「父母」時,呈上的臉面;反之亦然。
而當父母僅能看待我們,作為一個孩子時,就極難理解我們,作為他人之妻、之父、之師、之友……甚至就只是我們「自己」。而反之,也亦然。

《再會馬德里》(Adios ! Madrid)
吳靜怡|2017|台灣|紀錄片|彩色|100分鐘|國語
2018.10.07(日)19:10@光點華山2廳
2018.10.12(五)17:20@光點華山2廳
《離巢》(Lichao)
陳定寧|2018|台灣|劇情片|彩色|26分鐘|國語
2018.10.05(五)19:00@光點華山2廳
2018.10.12(五)15:20@光點華山2廳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號球衣、亮亮與噴子、133公里、小文空仔與那隻羊)四部短片是彆扭說不清楚自己心底的感受,講不明白如何不傷害身邊的人;是單純地想要愛,想要被呵護,想要做個別那麼快長大的小孩,如同彼得潘;是想告別過去,彌補傷痕,卻越來越不可能果決;也是跌跌撞撞地想要做好每一件事,卻老是陰陽差錯迎來不可逆轉的災難⋯
(《失控夜狂奔》《邊緣媽咪日記》《叢林日常》)有時看到某些片段情節,容易以自己的角度斷言一個人「無情」,但現實就如同這三部電影教會我們的:家庭的複雜時常超越我們的想像,每個人都在用自己覺得「寬容」、「正確」的方式對家人、對自己好,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的「錯」。
(2018女影台灣競賽:《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臨時工》) 都說「人是最重要的」,但我們真能對此懂得、接納到什麼地步呢?當所有人不得不在一個帳棚下,一處如藝評人和導演都說「帳棚就是監獄」的這樣一個場域裡,演員和觀眾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所能得到的最終啟示會是什麼?
已經看過太多感情失敗的例子,而且人類這個物種快要搞砸了,因此努力找到愛情、組成家庭,是沒有意義的,不僅可能得承受痛苦情傷,看見對方最醜陋的一面,還可能製造出幾個處境堪憂的孩子⋯⋯可是在無數辯證之後,終究忍不住,好想好想再試一次,再嘗一口愛情的滋味,重溫有人一起在家看電影看到睡著的感覺。
【釀電影】走到這裡,在各位的陪伴與注視之下,越來越自在、揮灑,接下來這兩週,將會有一連串震撼彈,包括保證讓大家驚喜的新專題,以及籌備已久的大計畫的宣布。請鎖定【釀電影】粉絲團,我們的大消息即將曝光,馬上回來!
當胸懷世界的日子偏安方寸,當曾經的雲都被還原成了水,當高揚的期許都淋落下來成渾身遺憾,他們是否只能置身天井或床沿,緊抓著他們如今僅有的,形似浮木,名為信仰的東西?他們是否非得採取天問或自問的姿態,暗示自己遭現狀滅頂,坐困愁城的處境?
(2號球衣、亮亮與噴子、133公里、小文空仔與那隻羊)四部短片是彆扭說不清楚自己心底的感受,講不明白如何不傷害身邊的人;是單純地想要愛,想要被呵護,想要做個別那麼快長大的小孩,如同彼得潘;是想告別過去,彌補傷痕,卻越來越不可能果決;也是跌跌撞撞地想要做好每一件事,卻老是陰陽差錯迎來不可逆轉的災難⋯
(《失控夜狂奔》《邊緣媽咪日記》《叢林日常》)有時看到某些片段情節,容易以自己的角度斷言一個人「無情」,但現實就如同這三部電影教會我們的:家庭的複雜時常超越我們的想像,每個人都在用自己覺得「寬容」、「正確」的方式對家人、對自己好,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的「錯」。
(2018女影台灣競賽:《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臨時工》) 都說「人是最重要的」,但我們真能對此懂得、接納到什麼地步呢?當所有人不得不在一個帳棚下,一處如藝評人和導演都說「帳棚就是監獄」的這樣一個場域裡,演員和觀眾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所能得到的最終啟示會是什麼?
已經看過太多感情失敗的例子,而且人類這個物種快要搞砸了,因此努力找到愛情、組成家庭,是沒有意義的,不僅可能得承受痛苦情傷,看見對方最醜陋的一面,還可能製造出幾個處境堪憂的孩子⋯⋯可是在無數辯證之後,終究忍不住,好想好想再試一次,再嘗一口愛情的滋味,重溫有人一起在家看電影看到睡著的感覺。
【釀電影】走到這裡,在各位的陪伴與注視之下,越來越自在、揮灑,接下來這兩週,將會有一連串震撼彈,包括保證讓大家驚喜的新專題,以及籌備已久的大計畫的宣布。請鎖定【釀電影】粉絲團,我們的大消息即將曝光,馬上回來!
當胸懷世界的日子偏安方寸,當曾經的雲都被還原成了水,當高揚的期許都淋落下來成渾身遺憾,他們是否只能置身天井或床沿,緊抓著他們如今僅有的,形似浮木,名為信仰的東西?他們是否非得採取天問或自問的姿態,暗示自己遭現狀滅頂,坐困愁城的處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度解讀電影《淑女鳥》Lady Bird,探討主角在面對家庭和社會期待的同時,勇敢追尋自我的成長旅程。電影揭示了注意力與關愛的聯繫,展現了女性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決心。故事中,淑女鳥從拒絕自己的名字開始,最終重新理解自己的根源,與自己、家人、以及家鄉和解,呈現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Thumbnail
好友介紹我去觀賞結合佛朗明哥和西班牙的舞蹈,但是我晚上不能出門,所以她分享給我一些網址,我今天花了一兩個小時研究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前言: 當了媽媽以後才知道媽媽真的不簡單! 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在教養自己的孩子同時會去重新面對一次自己的人生. 我的角色也很多重; 同時是女兒、妻子、孩子的媽媽、媳婦、姐姐與妹妹等, 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的確不容易, 但我珍惜這些角色與身分. 因為如此, 我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當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實如此,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扮演了許多未經挑選的角色。有時候,這些角色使我們背負起過重的負擔,忘記了自己原本的面貌。但是,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角色,並嘗試尋找那些真實的自我時,我們又會發現什麼?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度解讀電影《淑女鳥》Lady Bird,探討主角在面對家庭和社會期待的同時,勇敢追尋自我的成長旅程。電影揭示了注意力與關愛的聯繫,展現了女性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決心。故事中,淑女鳥從拒絕自己的名字開始,最終重新理解自己的根源,與自己、家人、以及家鄉和解,呈現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Thumbnail
好友介紹我去觀賞結合佛朗明哥和西班牙的舞蹈,但是我晚上不能出門,所以她分享給我一些網址,我今天花了一兩個小時研究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前言: 當了媽媽以後才知道媽媽真的不簡單! 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在教養自己的孩子同時會去重新面對一次自己的人生. 我的角色也很多重; 同時是女兒、妻子、孩子的媽媽、媳婦、姐姐與妹妹等, 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的確不容易, 但我珍惜這些角色與身分. 因為如此, 我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當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實如此,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扮演了許多未經挑選的角色。有時候,這些角色使我們背負起過重的負擔,忘記了自己原本的面貌。但是,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角色,並嘗試尋找那些真實的自我時,我們又會發現什麼?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