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動大麥的風》- 愛爾蘭獨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影簡介

醫學生戴米恩,原本決意前往倫敦行醫,避開家鄉愛爾蘭追求獨立的政治紛擾。然而,在即將搭上火車的那一刻,他親眼目睹英軍對愛爾蘭同胞施暴,因而毅然決然跟隨哥哥加入愛爾蘭共和軍,從此投身於獨立運動。戴米恩為其理想多次出生入死、一度身陷囹圄,甚至親手處決被英軍脅迫而背叛共和軍的童年好友。但獨立戰爭的最後,迎來的竟是妥協性的和平條約。戴米恩強烈反對該條約,並繼續組織武裝行動;而哥哥泰迪則選擇支持條約,維護現有的和平。最後,成為當權者的哥哥不得已,只能親自下令處決戴米恩……

時代背景

本片背景設於 1920 年前後的愛爾蘭。原先,英國只承諾給予愛爾蘭不完整的自治權,引起新芬黨(Sinn Fein)等追求完全自治的人士不滿。新芬黨於 1918 年贏得普選後,聲明將退出英國國會,並脫離大英帝國建立愛爾蘭共和國(Irish Republic)。此舉引發 1918-1921 年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 IRA)與英軍間的戰爭,史稱獨立戰爭。
1921 年 7 月,兩方停戰協商,最終在同年 12 月簽訂英愛條約,結束戰爭。該條約准許愛爾蘭南部 26 個郡建立愛爾蘭自由邦。愛爾蘭自由邦擁有自己的軍隊、警察,並享有自治權。然而,自由邦仍需宣誓效忠英王。此外,愛爾蘭北方 6 郡,即北愛爾蘭,仍需留於大英帝國內。許多愛爾蘭共和主義者與民族主義者因而強烈反對通過英愛條約。
最終英愛條約通過。支持條約的「自由邦軍」(Free State Army)與反條約的「非正規軍」(Irregulars, Republics)在 1922-1923 年發生內戰。內戰傷亡遠超過先前的獨立戰爭。時至今日,內戰的傷痕仍存在於愛爾蘭社會中。

延伸思考


愛爾蘭與英國間的衝突,最初肇因於宗教問題。16 世紀英王亨利八世創建英國國教後,便欲將英國國教推廣至愛爾蘭,引起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不滿。宗教分歧至今仍是世界衝突的根源。多元宗教的存在,並不是衝突的來源。衝突的來源,是不同宗教無法尊重、包容其他宗教的存在。
究竟,要如何推動不同宗教的信仰者放下成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必然是第一步。此外,宗教領袖、政治領袖在推動宗教和解方面也都能發揮積極作用。而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又能如何協助宗教和解呢?這是值得放在心中思考的課題。
責任編輯:許馨予 核稿編輯:黃琬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3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動物方程式,一部動畫片,許多人覺得 是給小孩子看的電影,但其實它帶出的是刻板印象、種族歧視等問題。 你可能認為,瘦弱矮小的人無法勝任警察;狐狸可能就是狡猾的化身,這樣每一個刻板印象,都是在還沒深了解就被制定的。而在現在這個世代中,這些就是等著被推翻的理論。
科技一直在進步,當我們在驚呼著科技是多麼的快速發展、方便,但人們可曾想過,這樣快速發展下,會帶來什麼壞處?AI智慧若發展到辨識不出來,他們是否可以享受人權?人們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科技的變遷,不然到最後,錯誤的就是人類了。
我們時常會說:「哇!現在的科技好進步呀!」,但是人們可曾細思科技發展會帶來什麼重大的影響? 當AI智慧發展到像人類一樣,我們是否要給於機器人人權?科技一直在進化,人們 不只要與時俱進,不然到時候,錯誤的就是人類了。
在2018這個先進的世代,我們認知中「性別觀念」的普及、進步、多元,似乎都只是我們生存在另一個時空的完美想法。許多事情都與時俱進,這不是一個新議題,但我們 還是可以聽到許多不同的聲音,就像是中古世紀有人覺得世界是平的一樣,而在這些不同的聲音中,能理解、包容、溝通才是最好的辦法。
在當時被殖民的年代,在那個島嶼上,有多少悲慘、令人心痛的事情發生在這座封閉的島嶼上。強迫勞動與強制勞工的涵義不同、日韓之間歷史糾結,這些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又如何復原當時醜陋且痛心的傷口。
機器裡是彩色的,可是他們的人生是被看作黑白的。在每個社會中,都有低下階層的人,而他們也每每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權高至上的社會,記者報導的不再是事實,而是那些被動過手腳的新聞。《大佛普拉斯》,這部台灣原創的電影,真真實實地展現出社會上無法消彌的不平等。
動物方程式,一部動畫片,許多人覺得 是給小孩子看的電影,但其實它帶出的是刻板印象、種族歧視等問題。 你可能認為,瘦弱矮小的人無法勝任警察;狐狸可能就是狡猾的化身,這樣每一個刻板印象,都是在還沒深了解就被制定的。而在現在這個世代中,這些就是等著被推翻的理論。
科技一直在進步,當我們在驚呼著科技是多麼的快速發展、方便,但人們可曾想過,這樣快速發展下,會帶來什麼壞處?AI智慧若發展到辨識不出來,他們是否可以享受人權?人們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科技的變遷,不然到最後,錯誤的就是人類了。
我們時常會說:「哇!現在的科技好進步呀!」,但是人們可曾細思科技發展會帶來什麼重大的影響? 當AI智慧發展到像人類一樣,我們是否要給於機器人人權?科技一直在進化,人們 不只要與時俱進,不然到時候,錯誤的就是人類了。
在2018這個先進的世代,我們認知中「性別觀念」的普及、進步、多元,似乎都只是我們生存在另一個時空的完美想法。許多事情都與時俱進,這不是一個新議題,但我們 還是可以聽到許多不同的聲音,就像是中古世紀有人覺得世界是平的一樣,而在這些不同的聲音中,能理解、包容、溝通才是最好的辦法。
在當時被殖民的年代,在那個島嶼上,有多少悲慘、令人心痛的事情發生在這座封閉的島嶼上。強迫勞動與強制勞工的涵義不同、日韓之間歷史糾結,這些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又如何復原當時醜陋且痛心的傷口。
機器裡是彩色的,可是他們的人生是被看作黑白的。在每個社會中,都有低下階層的人,而他們也每每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權高至上的社會,記者報導的不再是事實,而是那些被動過手腳的新聞。《大佛普拉斯》,這部台灣原創的電影,真真實實地展現出社會上無法消彌的不平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以巴衝突的輿論,我覺得是一件很特別的事,這起事件在全球上來說雖然一開始意見多有分歧,但隨著戰爭的進行,全球的風向正在開始轉變,從原本只有中國、俄羅斯等極權國以及少部分西方國家支持巴勒斯坦開始,到現在除了少部分東歐國家,以及一些資料不明國(比如印度跟一些非洲國家之類的)以外的大部分國家的平民都開始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那年的 6 月 8 日發生大事了,轟動歐洲世界——位於英格蘭的名勝聖所,就在修士們喝著紅酒還唱著聖歌,突然就被海匪給劫了——於是,本日即林迪斯法恩修道院搶案 1231 周年的紀念日。常理說,強盜殺人不過是中世紀的日常,怎就上了當時的頭條?因為,人們難以理解怎麼有人敢搶上帝的財產…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幾年前,香港反送中時的一句口號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存在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立場和手段相對激烈的「勇武派」。兩種立場對每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與做法,人們也擔心另一立場的做法會影響運動在社會上的觀感,但他們依然喊出「不割席」的宣言。雖然立場不同,卻同意彼此的觀點都很重要。
Thumbnail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
Thumbnail
回顧近期國家斷交的事件,分析斷交對國家主權的影響,以及與外界交往的變化。40年前,斷交引發憤慨,而今反應平靜;針對在輝哥任內與我們斷交的國家,進行深入分析。此外,文章還回顧了李登輝時期及戰後國民黨政府的外交政策,並對不同時期斷交的原因進行觀察。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愛爾蘭語是如何逐漸沒落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好奇過,作為一國語言的愛爾蘭語,是如何淪落成弱勢語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類為「危險」(Definitely Endangered)層級的瀕危語言? 「那當然是萬惡的英國帝國主義的錯!」是個挺直覺的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再更深入地討論一下箇中原因。
Thumbnail
愛沙尼亞命運多舛,不斷遭遇外來侵略,幾個世紀先後被丹麥、瑞典、德國和俄羅斯統治後於1918年獨立,尤其被俄羅斯統治長達200多年,直到1940年才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然後被併入蘇聯,1991年因蘇聯解體而再次獨立。 塔林的舊城區,於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以巴衝突的輿論,我覺得是一件很特別的事,這起事件在全球上來說雖然一開始意見多有分歧,但隨著戰爭的進行,全球的風向正在開始轉變,從原本只有中國、俄羅斯等極權國以及少部分西方國家支持巴勒斯坦開始,到現在除了少部分東歐國家,以及一些資料不明國(比如印度跟一些非洲國家之類的)以外的大部分國家的平民都開始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那年的 6 月 8 日發生大事了,轟動歐洲世界——位於英格蘭的名勝聖所,就在修士們喝著紅酒還唱著聖歌,突然就被海匪給劫了——於是,本日即林迪斯法恩修道院搶案 1231 周年的紀念日。常理說,強盜殺人不過是中世紀的日常,怎就上了當時的頭條?因為,人們難以理解怎麼有人敢搶上帝的財產…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幾年前,香港反送中時的一句口號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存在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立場和手段相對激烈的「勇武派」。兩種立場對每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與做法,人們也擔心另一立場的做法會影響運動在社會上的觀感,但他們依然喊出「不割席」的宣言。雖然立場不同,卻同意彼此的觀點都很重要。
Thumbnail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
Thumbnail
回顧近期國家斷交的事件,分析斷交對國家主權的影響,以及與外界交往的變化。40年前,斷交引發憤慨,而今反應平靜;針對在輝哥任內與我們斷交的國家,進行深入分析。此外,文章還回顧了李登輝時期及戰後國民黨政府的外交政策,並對不同時期斷交的原因進行觀察。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愛爾蘭語是如何逐漸沒落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好奇過,作為一國語言的愛爾蘭語,是如何淪落成弱勢語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類為「危險」(Definitely Endangered)層級的瀕危語言? 「那當然是萬惡的英國帝國主義的錯!」是個挺直覺的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再更深入地討論一下箇中原因。
Thumbnail
愛沙尼亞命運多舛,不斷遭遇外來侵略,幾個世紀先後被丹麥、瑞典、德國和俄羅斯統治後於1918年獨立,尤其被俄羅斯統治長達200多年,直到1940年才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然後被併入蘇聯,1991年因蘇聯解體而再次獨立。 塔林的舊城區,於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