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讀書心得|餐桌上的語言學家

    當初在書架發現這本書,是被書封小標「從菜單看全球飲食文化史」給吸引,餐廳裡面的菜單究竟有什麼秘密,平常外出飲食,從沒認真想過店家想從菜單上傳達的意圖,只顧著煩惱點餐與等候上菜,是時候來敞開心胸,趁肚子很飽的時候來一探究竟。
    書名:餐桌上的語言學家(翻譯書)
    作者:Dan Jurfsky
    出版社:麥田出版
    作者很有趣,透過語意分析以及統計回歸(Regression)與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去探究他住家(對,作者住美國)附近的菜單秘辛。
    作者與團隊設計一套軟體專門研究菜單,不只是挖出百年前菜單,方圓幾百里的一星到四星餐廳菜單都被網羅到資料庫內進行分析。不同等級的餐廳,菜單上字樣規劃又有什麼邏輯,是我想知道,也是我們平常在點餐時,很容易忽略,默默被影響的點餐行為~
    想知道菜單與對應價位答案的,直接找書看比較快喔 XD
    研究完菜單資料庫之後,作者開始聊番茄醬(這居然跟魚露有關!)、華人沒有的甜點文化(但華人我們還是有甜點可以吃,請放心),為甚麼美國人乾杯的時候要喊「吐司」,居然跟某個地區的美女有關!
    作者在邊講述這些歷史時,也不忘記要給點私房食譜,真是一本很妙的飲食文化史。
    回過頭對應台灣的菜單是否也如作者在美國的研究,料理名稱的設計、越貴的餐廳菜單越簡單還是越複雜,什麼樣的餐廳會給超多種選擇逼你點餐有障礙,哪種餐廳的菜單又屬於無菜單,你坐下來吃就對了不要問那麼多...
    的確在選擇與等級之間的取捨,美國的餐廳與台灣這邊有異曲同工之妙。走到台北東區,跟靠近新北的東湖餐廳相比,連菜名字數的長短、名稱描述(像是明蝦義大利麵、義式香料烤雞翅、香辣水牛城雞翅等),當然也跟最後結帳付的費用有關。
    鏡頭拉到西班牙,雖然我吃過的高檔餐廳不多,多以國民美食小吃酒館為主,但遇到要好好坐下吃一頓飯食,菜單上大部分都沒太多贅字,連取名都不囉唆,直接食材單字放上去,拼成一串就是菜名,除非是葡萄酒才多會附上產區,在西班牙啊!看見什麼就吃下什麼的豪氣文化,很喜歡。
    下一本是日本 47 都縣的暖心媽媽味,跟一般想像中的觀光料理,很不一樣,透過漫畫看美食,就算不是相片,也能激起想衝一波的動機,實在厲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