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是Merry Christmas還是 Happy Holidays ? 要多元先從包容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天公司的CEO寄了一封 email 感謝員工過去一年的努力,結尾他用的是 Happy Holidays 而不是 Merry Christmas。昨天下班碰到一些不認識的同事,走出電梯的時候大家也是互道 "Happy Holidays"。

如果你到矽谷各大官網逛一圈,或是到美國所有的大型百貨公司,都會發現大家清一色都不再用 Merry Christmas 而是用 Happy Holidays。不知不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美國大家漸漸開始流行用 "Happy Holidays"。

圖片來源 : 鱸魚

圖片來源 : 鱸魚

政治上的正確

從 Merry Christmas 到 Happy Holidays 的改變,是因為社會越來越多元化,大家開始試著採用比較中性的字眼──也就是保持所謂「政治上的正確」── politically correct。

美國已經不再是想像中那麼基督教了。從1950年以來,美國的基督教人口一直節節下降,到現在幾乎已經跌到一半──這並不代表美國人不再信奉基督教,而是過去七十年,外來移民已經把基督教的濃度沖淡了。另外一個原因是,千禧世代的年青人即使出自於基督家庭,也不再像過去那麼保守拘泥。他們可能有信仰,可是未必會去執行。

我左鄰右舍八個同事之中,有一個回教徒,兩個印度教徒,一個像是傾向信奉佛教,兩個可能是基督徒,另外兩個信仰不詳──像是沒有信仰。雖然這是一個很小的樣本,但這也是一個現今實質的美國:小小十幾平方公尺的範圍,卻儼然成為信仰的聯合國。

面對這種事實可以有兩種做法 : 保守教義派可能會選擇認為這是「敵基督」現象──基督教傳襲幾百年的傳統受到挑戰,連耶穌的生日都要改名。另一種做法是接受「美國的定義」就是「由現今五顏六色的居住者所組成的美國」── 美國最優越的 DNA就是在現實基礎上永續進化,而不是讓一個百年前已不再存在的事實作為所有依據的核心。

當然,絕大部分的美國人對於聖誕節名稱這件事都沒有那麼認真。你可以很虔誠地過個純宗教意味的聖誕節,也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商場購物的好機會。重點是在 Happy Holidays說者那一方的心意。後面我會繼續申述這樣的看法。

平權進化的路徑始於種族

回頭看看,其實這些都有脈絡可循。我們只要跟隨平權進化的足跡,就不難看出端倪,而且甚至可以看到未來的走向 : 這些一切都是從種族開始,再來是宗教,下一步是性別。先談種族。

大概從20年前開始,美國所有的媒體及官方文件,都不再使用黑人 black 和東方人 oriental 這樣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非洲裔」African American 和「亞裔」Asian American。像「東方人」這樣的字眼,現在已經擺明是一種歧視,在公、私領域上都不能用。

至於「黑人」,雖然未必有歧視的意味,但是在公領域會被認定為不妥,而在政治上不夠細心。在私領域,「非洲裔」有點饒舌不自然,大家也許還是繼續戒慎恐惧地沿用「黑人」這個字眼。即使在私領域使用黑人這個字眼,我個人也會察言觀色,有時候寧可饒舌一下也不要背負政治上的不正確。

接著是宗教:假期快樂,不讓別人「強迫信教」

種族完了,下一個必然是宗教。Christmas 在中古世紀,原本是叫做「基督的彌撒」 Christ's Mass ──這完全是個宗教節日。在1950年以前的美國、也就是當基督教人口佔90%以上的時候,聖誕節就是虔誠的宗教節──這一直是全民共識。可是對今天的美國近半數非基督徒而言,聖誕快樂一詞有點強迫中獎之嫌。於是,有人創造出「假期快樂」以確保政治上的正確。

細心不能嫌麻煩,也不能考慮成本。

我從來沒有碰過一個非基督徒在乎「聖誕快樂」這個千古名詞。對他們來說,這只是個購物休息的好機會。改成假期快樂似乎有點多此一舉,但政治正確就是不管有沒有人在乎,你都要考慮用詞的中立性。所以在公領域改用 Happy Holidays 其實是一種細心的表現。細心往往必須多此一舉,而且不能考慮成本。

十年前,有人控告美國最高法院違憲而且獲得勝訴──兩百多年來在法庭上宣誓,都必須手扶聖經,而現在法庭上宣示已經把手扶聖經這項儀式廢除,宣誓內容也提供宗教及非宗教兩種版本──也就是你可以選擇「宣誓」oath 或「宣示」affirmation, 內容會因為你的選擇有不同的用詞。

注意這兩者的不同 : 「誓」有宗教意義,「示」有法律意義。有些州甚至開放准許回教徒在法庭上對可蘭經發誓。美國國會現在已經有回教徒議員。

這是一個社會走向更包容多元化必經的過程,基督徒朋友們也不必沮喪,這絕對不是一場反基督教的戰爭。現實在變,法律在變,民俗也在變。從前是對的,現在也沒有錯。

下一步的性別平權:給少數人自我認肯的機會

我們寧可讓大多數人覺得多此一舉,也不能拋棄認同極少數人。

再談性別平權──這雖然與標題無關,但也是整體演化的一部分。幾個月前,我們公司的男女廁所中間推出了一個雙性廁所,給那些對自己性別不確定的人使用。在今年年初的一項員工民意調查問卷表上,性別欄不再只有男女兩種選項,而是七種選擇。除了「我不確定」之外,記得還有選項是 「時男時女」,「以上皆非」及「關你屁事」。

性別問題,過去主流的社會意識一直是「非黑即白」,到了今年 2018 年卻多出了三倍選項 ──並不是人類性別一夜之間變得複雜了,而是當今的社會在公領域上對於極少數與眾不同的人更加注意與關懷。

上述的公司廁所與性別選項,對於 99.9% 的員工來說,除了有一點多此一舉之外,甚至有點好笑。但是對剩下 0.1% 的員工來說,這是一種劃時代的認證。我們寧可選擇讓大多數的人覺得多此一舉,也不能拋棄給予極少數人自我認定的機會。

提出這樣的做法和選項,出發點的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這也跟從 Merry Christmas 改成 Happy Holidays 有同樣的精神。

聽的人在不在乎並不重要,說的人在乎才重要

回到「聖誕快樂」。今年我特別仔細觀察,朋友、家人或是熟同事之間大家還是用 Merry Christmas。可是對於大眾、陌生人,或者必須用白紙黑字表達的時候,人們漸漸開始用 Happy Holidays,也就是私領域和公領域用法會有不同。

說句實在話,聽的人根本不會在乎……不過重點,也是最可貴的地方,就是這樣的改變是出自於說的一方──雖然聽的一方不在乎,說的人卻在乎。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是表示大家開始注意到這個世界有跟你我不一樣的人,我們也要注意到他們的感受,而不能假設他們不在乎。

一個多元的社會最珍貴的推動力,就是細心的注意不同人的感受。要在多元化上做假帳其實非常容易:隨便搞個展覽館,舉辦個園遊會請記者採訪一下,都可以敷衍很多人。這是舞台上包裝過的多元化。

但真正的多元化,是在舞台下給予認同,並給予平等的機會。保持政治上的正確,是對周遭不同的人細心的第一步。有了細心才有資格談到第二步的包容,有了包容才有資格談第三步的多元化。這些都要從台下開始一步一步地做。

一點細心,就是邁向多元文明的一小步

我們在各方面都鼓勵多元化的同時,是不是也做到在政治名詞上多此一舉的細心 ,作為我們跨出的第一小步 ?

如果你也要跟著潮流改用 Happy Holidays 記得 holidays 是複數,要加 "s",因為這一句道賀在天數上也得謹慎,而必須包括除夕和新年。不然繞了半天你還是背著只道賀聖誕節的黑鍋。Happy Holidays 不僅代表了 Merry Christmas,還外加 Happy New Year,所以算是一石二鳥、一舉兩得,在效益上也算是好投資。

至於我自己,我一直都是用 Merry Christmas。既然今天在公領域,就讓我政治一次:今天我在「假期採購」的最後一分鐘,臨時買了一棵「假期樹」,上面掛了一些清純的「假期裝飾」。因為孩子大了,所以我們也沒有在樹下放「假期禮物」。今年的「假期晚餐」我們將會吃整塊的烤牛大里肌 prime ribs。

很饒舌,有點好笑,也有點無聊。但回歸這篇文章的主題: Merry Christmas vs. Happy Holidays……這不就像是在性別欄提供七種選項一樣──99.9% 的人覺得多此一舉,0.1% 的人覺得受到重視。這難道不是邁向多元文明重要的一小步嗎 ?

就讓它多此一舉吧,反正重點是在「快樂」這兩個字。祝大家「假期快樂」。

圖片來源 : 鱸魚

圖片來源 : 鱸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靜的星空-avatar-img
2021/12/25
那台鋼琴很不錯~詳細精闢中肯文阿!
紀餘-avatar-img
2020/12/28
以前, 跟著人家說 "聖誔節", 後來知道了 "聖" 的意思後, 我改稱 "耶誕節", 因為你的 "聖" 不是我的 "聖" 啊! 人家傳來 "聖誕節快樂", 我回: "耶誕節快樂" 後來有看到 "佛誕節" 等名稱。
鱸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2/29
Yes, 這是在中文方面一個典型的多元化例子. 雖然口語上我們還是說聖誕節, 但官語上早就已經改成耶誕節.
石小黑-avatar-img
2019/07/22
搞個展覽或園遊會是台灣政府常做的事…
June-avatar-img
2018/12/29
這個現象很有趣啊!如果再走前一步,以後不是應該把其他宗教領袖的誕辰也列入假期(這個好!哈哈),或是全部都取消才平等嗎?(當然不會啦取消了怎消費/賺錢~)  關於性別選項的討論,不問不分才是最正確吧?因為不論是兩種或是七種選擇,都可以被質疑。一來,為什麼是這七種,不是另外七種,或是十種,是誰來定。二來,七種之間不是平等,"以上皆非" 不是一個類,是驅分不了才混在一起的選擇。三來,每個答案背後都有定義,定義為了分類,為什麼你/我要被驅分,假定六十億人每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性別欄應該只有橫線一條隨便填。最後要問,如果可以隨便填,或者可以選「關你屁事」,哪一開始為何要問。哈哈,太認真了。祝Merry Christmas & Happy Holidays (或者對部分不把25/12當成holiday的人就應該說 Have a nice day最安全!哈哈哈。)
avatar-img
鱸魚的沙龍
7.0K會員
203內容數
全世界都是向 Google 看,向臉書看,沒有人往矽谷的另一邊看。所以我要帶你看矽谷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矽谷不是你想的那樣。
鱸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1
那個被一位賤老闆逼出來的億萬富翁
Thumbnail
2024/09/01
那個被一位賤老闆逼出來的億萬富翁
Thumbnail
2024/08/18
我的命有點怪,常常看到一些奇怪的事 - 奇怪到讓我非常好奇。
Thumbnail
2024/08/18
我的命有點怪,常常看到一些奇怪的事 - 奇怪到讓我非常好奇。
Thumbnail
2024/07/12
當兵沒?哪裡人?薪資史⋯⋯ 這些在台灣面試常見的問題,在美國通通不能問。 面試官連最基本的社交對話都非常小心。我就陰溝裡翻過船。
Thumbnail
2024/07/12
當兵沒?哪裡人?薪資史⋯⋯ 這些在台灣面試常見的問題,在美國通通不能問。 面試官連最基本的社交對話都非常小心。我就陰溝裡翻過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澳門向來重視聖誕節,除了宗教因素,還有多年來商家自動自覺經營起來的節日氣氛,在有意無意之間顯示這裏是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這種傳統是值得珍惜的。 我在基督教學校成長,每年的大事是課室內的聖誕聯歡,如今想來,這種活動令人期待之處既非交換禮物,也未必是各自帶回來或者由班主任慷慨解囊請大家吃的食物
Thumbnail
澳門向來重視聖誕節,除了宗教因素,還有多年來商家自動自覺經營起來的節日氣氛,在有意無意之間顯示這裏是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這種傳統是值得珍惜的。 我在基督教學校成長,每年的大事是課室內的聖誕聯歡,如今想來,這種活動令人期待之處既非交換禮物,也未必是各自帶回來或者由班主任慷慨解囊請大家吃的食物
Thumbnail
本文用意義對照程式分析台灣的統派與獨派的"身份認同",進一步討論與中國大陸認同的"統派"到底是"左派"還是"右派"。
Thumbnail
本文用意義對照程式分析台灣的統派與獨派的"身份認同",進一步討論與中國大陸認同的"統派"到底是"左派"還是"右派"。
Thumbnail
有時候大眾民主,會逼迫少數人聽到難聽話。
Thumbnail
有時候大眾民主,會逼迫少數人聽到難聽話。
Thumbnail
以最近去看牙醫一事為例,因應變種病毒Omicron,在進入診所前需要先致電櫃檯、測量體溫後才可入內等候。當時執勤的是一位非裔美國人,我坐在等候區,看到了接待方式的明顯對比:白人病患沒打電話也沒測體溫直接入室入坐,卻被熱情的接待;另一位亞裔女士安靜在門口等候卻被粗聲詢問為何沒有按照告示的規定先打電話,
Thumbnail
以最近去看牙醫一事為例,因應變種病毒Omicron,在進入診所前需要先致電櫃檯、測量體溫後才可入內等候。當時執勤的是一位非裔美國人,我坐在等候區,看到了接待方式的明顯對比:白人病患沒打電話也沒測體溫直接入室入坐,卻被熱情的接待;另一位亞裔女士安靜在門口等候卻被粗聲詢問為何沒有按照告示的規定先打電話,
Thumbnail
感恩節後的黑色星期五剛過,全民方才歷經一場削骨見血的聖誕購物大戰,我曾居住的北方小鎮已經迎來該年的第一場雪。
Thumbnail
感恩節後的黑色星期五剛過,全民方才歷經一場削骨見血的聖誕購物大戰,我曾居住的北方小鎮已經迎來該年的第一場雪。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08 這系列是以一個在台灣長大的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去想基督徒,也許會跟你看到的不一樣,請試著以參考看看不同角度的心態思考我的觀點吧。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08 這系列是以一個在台灣長大的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去想基督徒,也許會跟你看到的不一樣,請試著以參考看看不同角度的心態思考我的觀點吧。
Thumbnail
上大學之前,我從未有機會真正察覺教會文化圈對我的影響之深之廣...
Thumbnail
上大學之前,我從未有機會真正察覺教會文化圈對我的影響之深之廣...
Thumbnail
最近的我,越發感受到節日的重要性,這說的並不是一定要過節的堅持,而是開始想瞭解每個節日的由來與意義,還有更重要的是節日所能帶來的「儀式感」。
Thumbnail
最近的我,越發感受到節日的重要性,這說的並不是一定要過節的堅持,而是開始想瞭解每個節日的由來與意義,還有更重要的是節日所能帶來的「儀式感」。
Thumbnail
無神論、不可知論、自然主義、世俗主義、人文主義等自古就有,但是到了21世紀,懷抱這些非宗教世界觀的人卻大增。走出宗教大門的人比走進去的多,這是破天荒第一回。原因包括政治、教會醜聞、婦女就業、同性戀、網路等。宗教是個向度問題。大腦有不同的機制,信不信都自然。
Thumbnail
無神論、不可知論、自然主義、世俗主義、人文主義等自古就有,但是到了21世紀,懷抱這些非宗教世界觀的人卻大增。走出宗教大門的人比走進去的多,這是破天荒第一回。原因包括政治、教會醜聞、婦女就業、同性戀、網路等。宗教是個向度問題。大腦有不同的機制,信不信都自然。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美國大家漸漸開始流行用 "Happy Holidays" 而不是 "Merry Christmas"。這是很無聊的改變,卻是接受社會多元化重要的一步。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美國大家漸漸開始流行用 "Happy Holidays" 而不是 "Merry Christmas"。這是很無聊的改變,卻是接受社會多元化重要的一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