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聽我說個「字」

孩子正在學國字,每次看她寫回家作業,那一個又一個的國字看起來很好笑,因為孩子是把國字當作一個圖形,慢慢畫出來的。的確,學校會教字的筆畫順序,但不會告訴孩子字為什麼要這樣寫,一個關於字的故事。
於是我把家中有關「字」的書全部找出來,希望和孩子一起重新學習國字。
就從「字」這個字開始吧。「字」,在「宀」家的下面住了一個「子」小孩子。小孩子住在家中,家中的大人對他有養育、教育的責任。事實上,這個字的本意就是小孩子要在家中得到很好的扶養。
「哦~是這樣啊~」我那剛學寫字的女兒說。
「可是現在不是這個意思,現在的意思是寫字的字的意思。像今天老師圈了六個圈詞,一個圈詞裡有兩個字,我總共要寫十二個字。」
「沒錯,現在是當成文字解釋。」我說。
「所以以前的意思不見了嗎?」
「也不是,只是文字在文明進化的過程中會不斷產生演變。講白話一點,文字是活的,是有機體,也在一直變化中。」
確實,當我們去查閱字典的註解時,常常會看見字的本義以及衍生義。這件事告訴我們,使用文字時必須十分謹慎,因為文字直指的聯想,常常會因為個人的生活經驗造成許多的歧異。無怪乎有人會說理解的源頭也是誤會的起頭。
創造文字本是為了溝通、理解對方的意思,但弔詭的是,誤會也往往從中而來。而生活中更常見的是,說錯話、會錯意、詞不達意、胡言亂語、不知所云、雞同鴨講……
我們離文字好像很近其實又很遠。像我看著我的女兒寫字,她叫我先離開,她說她會好好寫,不需要我一直看著她。而我其實只是想要看她如何寫字,我在她寫字這件事情上面的態度是,我要好好扶養她。
「字」對女兒來說是語文教育,但對我來說是情感教育。隨著對「字」的認識不同,我們對待「字」的態度也很不一樣。
說著說著,女兒已經把六個圈詞,十二個字寫完了。我說很好,你已經把你的回家功課完成了,而我也算善盡我的教養責任了。
「那我可以去畫畫了嗎?」(女兒很喜歡畫畫)
「咦~你剛剛不是在畫畫嗎?」
「……」
呵,我有時候喜歡和女兒開玩笑似的說話。但上面那句似玩笑話卻也不真的是玩笑話,因為中國字還真的是畫畫來的。所以一開頭我說,看女兒寫字像是在畫圖一般,是一個一個畫出來的,也是所言不假啊。
造字六原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的「象形」就是依據物體的外在模樣畫出來的。所以說女兒剛剛做的事有那麼點古人造字的精神在,只是她沒意識到,當然也不覺得這其中的樂趣。現在我說寫字就是畫畫,她的眼睛都睜大了。
「那妳可以教我畫畫嗎?」
所以我說,「字」是好好扶養孩子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我還記得的時候,慢慢地把自己寫回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夏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