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點、線、面的想像維度:像「肯X基自由選」一樣的性別問題(上)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對社會學的接觸,最早是從性別領域獲得啟蒙,但那也是大學以後的事了。國中以前的公民課,頂多讓我對 sex(生理性別)和 gender(社會性別)有一些基本認識而已,但一個決定於天生性徵、一個則由社會風俗而來,「個體差異的獨特性」似乎缺乏版面,也沒什麼戲唱。不過回過神想,現實社會也的確是如此樣貌 QQ


生理性別 x 性別認同 x 性傾向

老一輩或比較少接觸性別議題的人很喜歡說:「現在性別變得越來越多元了!」其實多元性別一直都在,晚是晚在被注意,而之所以感覺變多,是相對於男女二元而論。基本上,要理解性別身分,起碼需要知道「生理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三件事,注意,這並不包含「社會性別」喔。

簡單說來,「生理性別」是基於生物學的判準,激素、性徵或染色體那類的,它比較先決;「性別認同(心理性別)」則是人看待自身的性別判斷,像是常聽到的「男兒心、女兒身」就是一種生理和心理性別不相符的情形,連帶也就會產生所謂順性別、跨性別等詞彙;「性傾向」則是人感受到性吸引的性別,精確的說,是「我受到哪種性別的想像而感到吸引力」,進而和個人的性別認同比較後的結果。


舉些例子就能發現這三件事能幫我們釐清很多,像「陰陽人(雙性人)」就是在生理性別判斷上無法直觀歸類為男/女的族群,可能兼具雙性性徵也可能皆無,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自己的性別認同跟性傾向。另一個很常和陰陽人錯用的是「跨性別者」,我們從「人妖」這用法就可想見傳統社會對他們持有多深的汙名與妖魔化。它狹義的指涉是針對變性手術(化學去勢、施服激素等)者而言,但廣義可以包含所有生理和心理性別不同調的人;與此相對,生理和心理性別一致的人則為「順性別」。

(題外話,這其實是肯X基的隱藏菜單喔,下次點餐時記得把 Menu 翻到背面)

LGBTQIA?
基本定義了解後,大概就可以分辨性別運動中那些常見英文字母的意涵了。同性戀是其中最早獲得關注的,又以男同志(gay, G)更早於女同志(lesbian, L);其後才逐漸輪到雙性戀(bisexual, B)和跨性別者(transgender, T)。近年來這串字母被越拉越長,正是反映出社會對性別概念應該要有更精細的認知與想像,諸如前面聊到生理上不易界定(但以前卻可能被任意歸類)的陰陽人(intersex, I)、對雙性皆無強烈吸引力的無性戀(asexual, A)及仍對性別、性向感到疑惑的「酷兒」(queer, Q)等。


把三個定義搭配上這串英文字母,就像肯X基自由配一樣,擁有各種組合方式了:

例甲:生理性別=男、性別認同=男、性傾向=男,為「順性別男同性戀(G)」
例乙:生理性別=女、性別認同=男、性傾向=女,為「跨性別男異性戀(T)」
例丙:生理性別=男、性別認同=女、性傾向=雙,為「跨性別女雙性戀(T+B)」

你可以發現,性少數族群的多重身分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這使得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釐清自我定位,看似好像不斷在游移、流動,但其實反而更顯示出人在掙脫狹隘框架的摸索過程中,是有多麼的不易。

不過這大概也是最讓長輩們頭痛的地方,因為和傳統的性別想像簡直是天差地遠了。古時,人們將性別認同「預設」等同生理性別(XX就要有XX的樣子,連帶造就了「社會性別」、「性別氣質」等刻板期待),而性傾向當然只能是異性戀。社會上只容許「順性別異男」與「順性別異女」存在,人們並在生活互動中套用了這兩種模板先入為主的評斷,甚至要求別人,如同社會對他們做的一樣,曾是那麼不自覺,那麼理所當然。


嘿,那三個例子都還只是在男/女二元下的討論而已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4會員
59內容數
我要成為 LeetCode 王!快跟我一起踏上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etCode King 的其他內容
然而在價值實踐的過程中,僅是要求個體自我叩問、警惕價值綁架是不夠的。面對各執一詞的理念衝突,往往還需更高層次的制度發揮力量。本文依面臨主流價值抉擇的回應,將大眾分為三群,從行動策略的角度敘寫三方視角的差異與隱含矛盾,並提醒:「制度改革」要成為可能,清晰體察、智慧實踐以及寬容的共善,顯然是必不可缺。
生在一個以分化大/小眾為常態的當代社會,「遵崇主流與否」的自我提問,已經不再是個人喜好或品味習性足以解釋,而更像是與社會、環境生態的交互作用。面對強勢的市場運作機制,身處自我意識與現世求生的雙重價值漩渦,To be or not to be, 你我又該如何自處?
關於升學主義或階層分化的運作邏輯,我們得坦言「終結放榜新聞」影響力著實有限,但對於破除僵化思維、多元價值的重省與再探,它無疑已替社會敲了一記響鐘。把握這次媒體噤聲的機會,讓我們自我叩問:「成功」是否能有第 N 種的詮釋可能?
行政院長蘇貞昌與黨團趕在三個月的最後期限通過同婚「748」草案,順利將該案送入立院審查,卻也引發反同團體疾言抗議。所謂「748 施行法」究竟提供了性少數者什麼保障?又何以成為繼「修改民法」、「專法名稱」後婚平運動之新戰場?且讓我們從兩年前的那場釋憲,回顧這段步步不易的轉型之路 ......
今天不聊太硬的時事社論,直接點進來吧。
接二連三的社會新聞屢屢挑起大眾的情緒神經,然而以暴制暴、失控的正義展現,行道之名帶來的究竟是私刑公義,還是道德直覺的生理快感呢?一個事件經常是結構問題的最終破口,逮懲兇手以外,司法體制面臨的挑戰、安全網漏洞下的破碎縮影,乃至受害者的援助安置,讓我們拾起理性的社會學之眼,洞察那些媒體偷懶沒告訴你的事!
然而在價值實踐的過程中,僅是要求個體自我叩問、警惕價值綁架是不夠的。面對各執一詞的理念衝突,往往還需更高層次的制度發揮力量。本文依面臨主流價值抉擇的回應,將大眾分為三群,從行動策略的角度敘寫三方視角的差異與隱含矛盾,並提醒:「制度改革」要成為可能,清晰體察、智慧實踐以及寬容的共善,顯然是必不可缺。
生在一個以分化大/小眾為常態的當代社會,「遵崇主流與否」的自我提問,已經不再是個人喜好或品味習性足以解釋,而更像是與社會、環境生態的交互作用。面對強勢的市場運作機制,身處自我意識與現世求生的雙重價值漩渦,To be or not to be, 你我又該如何自處?
關於升學主義或階層分化的運作邏輯,我們得坦言「終結放榜新聞」影響力著實有限,但對於破除僵化思維、多元價值的重省與再探,它無疑已替社會敲了一記響鐘。把握這次媒體噤聲的機會,讓我們自我叩問:「成功」是否能有第 N 種的詮釋可能?
行政院長蘇貞昌與黨團趕在三個月的最後期限通過同婚「748」草案,順利將該案送入立院審查,卻也引發反同團體疾言抗議。所謂「748 施行法」究竟提供了性少數者什麼保障?又何以成為繼「修改民法」、「專法名稱」後婚平運動之新戰場?且讓我們從兩年前的那場釋憲,回顧這段步步不易的轉型之路 ......
今天不聊太硬的時事社論,直接點進來吧。
接二連三的社會新聞屢屢挑起大眾的情緒神經,然而以暴制暴、失控的正義展現,行道之名帶來的究竟是私刑公義,還是道德直覺的生理快感呢?一個事件經常是結構問題的最終破口,逮懲兇手以外,司法體制面臨的挑戰、安全網漏洞下的破碎縮影,乃至受害者的援助安置,讓我們拾起理性的社會學之眼,洞察那些媒體偷懶沒告訴你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最開始,同性戀者被從異性戀群體中分離出來。在這個背景下,本質論尚不首先是性別解放的敵人,而可以占據一定的重要價值,就像「有些人天生是左撇子」對於左撇子權益的助益,「有些人天生就喜歡相同性別的人」也是一個讓同性戀者權益「自然化」的重要早期論述。
體感上有切普遍大眾就能接受,沒有人敢完全反對「跨」這個概念。就算真切了,骨架跟生理結構還是男的。況且造成性別不安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除了0.00018%的DSD,原性別賀爾蒙有可能超過另一個性別的賀爾蒙嗎? (覺青大聲該該五千分之一機率很高) 有條件的開放跨,跟開放同性戀一樣,會被左瘋軟土
Thumbnail
(→)(⟷)(▲)(※)(Z) Phisomer 哲學語境分析工具:女性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不使用「男性/女性」、「陰柔/陽剛」、「異性戀/同性戀」這些二元架構會讓許多論述難以推展,但去使用這些二元架構,卻又讓我覺得抽象且偏離事實。這並不是在說,社會中有少數人不能被這樣的框架來涵蓋,我們必須去想到與尊重這些人;而是在說,每個人都是異質的,每個人都不該被這樣的框架涵蓋。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如前文所述,❙漢語❙ 裡沒有一個對應「gender」的用語。現時 ❙臺灣❙ 和 ❙香港❙ 的LGBTQ+ 群體用「性別」來翻譯「gender」是嚴重的誤導,因為「性別」本來就是用來對應生物意義上的「sex」。 漢語又將「transgender」翻譯作「跨性別」,結果是錯上加錯。 ...
Thumbnail
所謂的「性別」,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區分的呢? 國小三四年級前,男女生不是都會玩在一起嗎? 我的興趣不論在何時都跨越了性別,小學的我喜歡真珠美人魚跟小魔女Doremi、彗星公主,但我也喜歡神奇寶貝、數碼寶貝,喜歡收集庫洛牌,也喜歡收集怪獸卡牌,所以我跟男生女生都是朋友。開始感覺到變化...
Thumbnail
取自2019性別學導論課堂的讀書筆記,整理“Doing gender”(1987)這篇文章。該堂課討論兩種性別差異的論述:生物本質論v.s.社會建構論。「做性別」這個概念常常會在性別研究中談及,這就是採取建構論的視角去質疑和反駁:社會長期將性別之間的差異本質化(或用生物科學來解釋男人生來......
Thumbnail
男人跟女人不只是生理構造,內心層面上也因為DNA的演化而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也影響了擇偶決策的選擇。 本文將告訴你三個最主要的不同,而造成重大差異。 1、理性選擇與感性選擇 2、人生重點目標不同 3、「擇偶複製」(mate choice copying)
  最開始,同性戀者被從異性戀群體中分離出來。在這個背景下,本質論尚不首先是性別解放的敵人,而可以占據一定的重要價值,就像「有些人天生是左撇子」對於左撇子權益的助益,「有些人天生就喜歡相同性別的人」也是一個讓同性戀者權益「自然化」的重要早期論述。
體感上有切普遍大眾就能接受,沒有人敢完全反對「跨」這個概念。就算真切了,骨架跟生理結構還是男的。況且造成性別不安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除了0.00018%的DSD,原性別賀爾蒙有可能超過另一個性別的賀爾蒙嗎? (覺青大聲該該五千分之一機率很高) 有條件的開放跨,跟開放同性戀一樣,會被左瘋軟土
Thumbnail
(→)(⟷)(▲)(※)(Z) Phisomer 哲學語境分析工具:女性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不使用「男性/女性」、「陰柔/陽剛」、「異性戀/同性戀」這些二元架構會讓許多論述難以推展,但去使用這些二元架構,卻又讓我覺得抽象且偏離事實。這並不是在說,社會中有少數人不能被這樣的框架來涵蓋,我們必須去想到與尊重這些人;而是在說,每個人都是異質的,每個人都不該被這樣的框架涵蓋。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如前文所述,❙漢語❙ 裡沒有一個對應「gender」的用語。現時 ❙臺灣❙ 和 ❙香港❙ 的LGBTQ+ 群體用「性別」來翻譯「gender」是嚴重的誤導,因為「性別」本來就是用來對應生物意義上的「sex」。 漢語又將「transgender」翻譯作「跨性別」,結果是錯上加錯。 ...
Thumbnail
所謂的「性別」,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區分的呢? 國小三四年級前,男女生不是都會玩在一起嗎? 我的興趣不論在何時都跨越了性別,小學的我喜歡真珠美人魚跟小魔女Doremi、彗星公主,但我也喜歡神奇寶貝、數碼寶貝,喜歡收集庫洛牌,也喜歡收集怪獸卡牌,所以我跟男生女生都是朋友。開始感覺到變化...
Thumbnail
取自2019性別學導論課堂的讀書筆記,整理“Doing gender”(1987)這篇文章。該堂課討論兩種性別差異的論述:生物本質論v.s.社會建構論。「做性別」這個概念常常會在性別研究中談及,這就是採取建構論的視角去質疑和反駁:社會長期將性別之間的差異本質化(或用生物科學來解釋男人生來......
Thumbnail
男人跟女人不只是生理構造,內心層面上也因為DNA的演化而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也影響了擇偶決策的選擇。 本文將告訴你三個最主要的不同,而造成重大差異。 1、理性選擇與感性選擇 2、人生重點目標不同 3、「擇偶複製」(mate choice cop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