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關於工作-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前長輩就很喜歡講這句話,[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甚至很多工作雜誌寫到如何找到好工作時,都強調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評估標準大概是3-5年為參考標準,3年以下沒有學全,5年以上又容易僵化難以適應新單位。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
其實很多名人的工作是換來換去,甚至轉換當中一點關聯性都沒有,而且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年輕工作者,念了多年的書之後就進到職場,有的人因為選填學校和科系只挑了分數最接近的,粗略的看過介紹後就進去了,台灣又特別喜歡專注念書考試,我們這代1980中後段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考著考著就出社會了,要問我們喜歡什麼,大概有個雛形,說個所以然的人又偏少數。
在興趣方面,我的朋友是偏畫圖,漫畫或CG(Computer Graphic電腦繪圖),而我是文字創作,早期是耽美跟心情抒發,但以前完全沒想過這些東西可以支撐生活,所以還是念書考試準備出社會,找份過得去、薪水也不錯、還能保有自己一些生活空間的工作。
現在開始不斷地反問自己為什麼?社會灌輸我們的東西是正確的嗎?有多少人是被這樣說著說著開始過著不喜歡的日子?有多少人是不斷發展自己的興趣成為生活的支柱呢?這樣的人們中間是否經歷過強烈的碰撞和無助呢?
定性是忍耐嗎?
我家老媽在工廠待過很多年,在她身上我看到很多的是對不開心的忍耐,但她可以一直說為了錢要忍耐,被同事氣得回家邊哭邊罵,隔天還是去上班、明明颱風天,還是去上班,因為不上班老闆會扣薪水、拉肚子不舒服,好一點以後來是去上班,因為不想請病假。我家老妹則是遇到同事沒好好做工作,她接後面的人連帶對方的工作都要做,她想離職卻說她還有些沒做完,滿滿的責任心,卻只能一直收尾。
定性是忍耐嗎?我們試試反問自己:我們平常中又忍耐了哪些人事物呢?
時間與摸索
台灣人對時間和摸索似乎不太重視,不喜歡空窗期,職場上最希望的是無縫接軌,採用的模式大多是騎驢找馬,當然有部分是生活的原因,薪水低加上月光族,一旦空窗就只能吸空氣或者回家啃老,但是或許可以給自己擬一個「Gap year」或者「Gap period」計算這段時間需要多少錢、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去哪邊,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想探索的是什麼?是自己的興趣延伸還是對於某項職業有著好奇,像我的朋友曾想去做饅頭,因為她覺得老麵饅頭真的好好吃!也可以是參與身心靈活動,學習冥想、瑜珈、運動等等。
換工作的頻率
那,工作到底要多久換才可以?我個人的經驗覺得半年到一年後還是找不到方向或歸屬感時。一份工作上手時間大概是三個月到半年,基本的全貌已知曉,也知道工作的操作模式,跟同事主管也磨合過了,這時候往往就是進入熟悉狀態的門檻了。
這時候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想再嘗試看看?是否有想探索的範圍?是否在這方面、這職涯有些想發展的慾望?
若真正對一份工作嫻熟又有經驗大概是三年,可能也歷經工作業務的轉換,遇到的事件愈來愈能夠即時處理。
只是,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三年之後又三年,這個工作或這個職涯是我願意繼續三年、六年、九年,直至退休的嗎?
定性這件事僅供參考
國外打工回來的年輕人大概會遇到兩種況狀,一個是認為年輕人充滿勇氣,去國外練習語言和體驗生活,一個是認為年輕人去國外存錢,存夠了錢就回台灣,沒有參考價值。
我想說的是,職場上關於換工作與定性這件事情的認定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像國外打工在老闆、在人力資源人員的眼裡到底是有沒有價值的一樣難以認定。
只是,摸索自己不代表只能瘋狂換工作才能知道,「一年換二十四個老闆」這句老人家很愛用來念晚輩有它的道理在,畢竟工作的基本樣貌都還沒摸到邊就走了,這樣或許只是在浪費彼此的時間罷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
有時候,在職場上遇到身體和精神的騷擾時,真的會讓被害者有受創的感覺,無論是否身體有確實的傷害,精神上的折磨有時也是需要時間走出來的,然而在職場上,常常遇見長官或同事是加害人,長官或老闆採行息事寧人的做法,誰先受不了誰先離職。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不要那麼愛計較(其實後來發現常講這句話的人經常是[故意]去占別人便宜的人)
被教導的無助,或者學習來的無助,這是我在工作崗位這幾年來看到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在我們台灣社會中才特別多,還是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簡述一下,我的工作內容有部分是關於勞動法令的詢問或協助)
最近思考了一些關於自己、生活、工作、感情、人際、價值觀方面的事情,想起以及經驗過很多所謂[大人們]告訴或教導我們的事,有股深深的感觸,想寫下這一個又一個大人告訴我們的事情。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
有時候,在職場上遇到身體和精神的騷擾時,真的會讓被害者有受創的感覺,無論是否身體有確實的傷害,精神上的折磨有時也是需要時間走出來的,然而在職場上,常常遇見長官或同事是加害人,長官或老闆採行息事寧人的做法,誰先受不了誰先離職。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不要那麼愛計較(其實後來發現常講這句話的人經常是[故意]去占別人便宜的人)
被教導的無助,或者學習來的無助,這是我在工作崗位這幾年來看到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在我們台灣社會中才特別多,還是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簡述一下,我的工作內容有部分是關於勞動法令的詢問或協助)
最近思考了一些關於自己、生活、工作、感情、人際、價值觀方面的事情,想起以及經驗過很多所謂[大人們]告訴或教導我們的事,有股深深的感觸,想寫下這一個又一個大人告訴我們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關於「穩定度」這件話題,相信各位樓友在考慮轉換工作時,也常會被這個迷思自我綁架。本週針對「穩定度」來分享我們從人資或主管角度的幾個思考點。 · ▋ 思考點一:「穩定度」沒有一定的標準 在一份工作上待多久才叫穩定?其實不同的產業性質、職務內容及企業文化都會有很大的差異,若針對知識或技術門檻較低的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對於經常換工作的人來說,雖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穩定度不高卻不代表能力不好。累積良好職場名聲和人脈可以成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助力。 確保履歷中能彰顯過去的亮眼職場表現和良好的職場聲譽,並且建立資歷調查人選清單和拓展未來求職機會,以消除常換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職場競爭激烈,如何選擇適合的跳槽頻率,以及如何規劃不同階段的職涯,都是現代職場人必須要面對的議題。本文提供了從剛出社會到職場成熟期的不同階段,對於跳槽的建議,並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協助求職者進行職涯規劃。有興趣的讀者可到Serene的IG互動交流,或透過郵件進行職涯諮詢。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大家還記得幾天前我在限時動態問了一個問題嗎?「轉職後還有可能再轉職」結果百分之百的人都回答會再換。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想再次換工作呢? 1.夢幻與現實的差距 我們總是看到工作的美好一面,畢竟現在社會上很少有人願意坦承自己的工作有多辛苦,都傾向展現最亮眼的一面。比如,有人可能會說開店賺很多錢、當老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關於「穩定度」這件話題,相信各位樓友在考慮轉換工作時,也常會被這個迷思自我綁架。本週針對「穩定度」來分享我們從人資或主管角度的幾個思考點。 · ▋ 思考點一:「穩定度」沒有一定的標準 在一份工作上待多久才叫穩定?其實不同的產業性質、職務內容及企業文化都會有很大的差異,若針對知識或技術門檻較低的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對於經常換工作的人來說,雖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穩定度不高卻不代表能力不好。累積良好職場名聲和人脈可以成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助力。 確保履歷中能彰顯過去的亮眼職場表現和良好的職場聲譽,並且建立資歷調查人選清單和拓展未來求職機會,以消除常換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職場競爭激烈,如何選擇適合的跳槽頻率,以及如何規劃不同階段的職涯,都是現代職場人必須要面對的議題。本文提供了從剛出社會到職場成熟期的不同階段,對於跳槽的建議,並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協助求職者進行職涯規劃。有興趣的讀者可到Serene的IG互動交流,或透過郵件進行職涯諮詢。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大家還記得幾天前我在限時動態問了一個問題嗎?「轉職後還有可能再轉職」結果百分之百的人都回答會再換。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想再次換工作呢? 1.夢幻與現實的差距 我們總是看到工作的美好一面,畢竟現在社會上很少有人願意坦承自己的工作有多辛苦,都傾向展現最亮眼的一面。比如,有人可能會說開店賺很多錢、當老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