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的工作,但有永遠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直以來,實在太多人認為長久地做同一份工作才是王道,一來是他們未能了解現今急速改變的世界,二來是他們不明白這世上就是有些人適合穩定地工作,有些人卻需要靈活地工作。此文並非想要證明哪類人更好,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特質個性,不同產業/公司/工種也有不同需要。

長期做同一份工作不代表優秀

傳統產業/公司/HR比較重視應徵者過往的轉工頻率,我也理解他們站在營運方的立場,不想員工學會了工作流程和技能,適應了公司文化後離職,然後他們又要浪費資源去再招聘、面試、培訓,因此他們自不然會偏好聘請那些往績「良好」的人。
然而,長期做同一份工作的人,必然是優秀員工嗎?答案卻並不一定。(以下這番話並不是指「所有」長期員工,而是針對「個別」人士而已,請千萬不要胡亂對號入座。)
有些人一直只能在同一間公司做同一份工作,不是因為忠心,而是因為懶,不想找新工作,不想面對新挑戰;因為目光狹窄短淺,沒有看到事業和人生的其他可能性;因為競爭能力欠奉,根本離不開原有崗位;也有些人本來工作能力不錯,卻由於長期待在不變的環境當中,結果讓腦袋生鏽,最終淪為冗員,即港人口中的「老屎忽」(aka old seafood)。
有些公司/工作雖則變化很多,不易磨蝕一個人的心智,但因循卻是天性、是習慣,在大部分情況下,換個全新環境所能帶來的衝擊,必然比待在舒適圈大得多。用個較極端的例子,若我要聘請員工,兩位應徵者學歷、能力、要求待遇相同,我會選每兩、三年換一次工作的人,也不想請三十年都待在同一家公司、差不多職位的人(若果他三十年間由文員打拼到CEO位置的話又另作別論)。
再三重申,我不是要歧視長期員工們,始終各有前因,有些人可能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選擇安穩的事業,也有些人實在不喜歡變化,又或者把生活重心放在其他地方,工作只佔人生一小部分。只要他們享受自己的生活,旁人也沒資格說三道四(同樣道理,請大家也別要歧視頻繁換工作的人,例如我⋯⋯)

經常換工作也未必很糟糕

記得我畢業後最初兩年,便待過五間公司,最短兩份分別是七天和一個月,最長一份也只有一年,而且每份工作的產業和性質都不盡相同。那段日子,舊同學每次見到我都總是笑問我又換了甚麼新工作。初出茅蘆的我就是一股幹勁地不斷嘗試,合則來不合則去。換工作的原因,每次都略有不同,有的是因為不適應或不喜歡公司文化,有的則是因為覺得工作沉悶,我看到上司,想到自己捱幾年後可能成為下一個他,便覺得生無可戀。
直到後來我終於找到自己喜歡的行業,轉工才沒那麼頻繁。我很慶幸自己當初沒有在錯誤的環境裡浪費太多光陰,也在每次轉工時更了解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所以我很贊成年輕人在包袱沒那麼重時多作嘗試。
記得某次面試時,我被問到為何那麼jumpy,我如實地回答心中所想:我每次轉換的新工作,都比之前一份好,指的無論是待遇還是發展機會,人望高處是正常不過的事。更重要的是,我在每個崗位上都克盡己職,分分鐘比一個死守同一崗位的老員工做得更出色。最後這家公司有給我offer,可惜我因為個人原因而與它失諸交臂了。
最近幾年,我轉型成為自由工作者,我想我在傳統產業/公司/HR眼中更非「良配」了。但如今科技發展迅速,許多全新產業和職位出現,加上零工經濟興起,疫情陰霾又未退,未來的職場和世界變數甚多。我正在讀的《斜槓的50道難題》便提到:「就算公司願意給你承諾,但未來,世界會給你的公司承諾嗎?記住,沒有永遠的工作,但有永遠的能力。」當環境發生結構性改變時,有些看似穩定的行業,在失去工作時反而風險更高(航空業正是一例)。與其依賴著一份工作,死守著一間公司,不如努力發掘和培養自己的多元能力,讓自己變得更有市場價值才是真正的王道。
原文連結SesameBeans.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avatar-img
20會員
29內容數
記憶,是遺忘的開始。 許多看似芝蔴綠豆的小事, 可能都是值得記下來的人、物、地、情。 www.sesamebeans.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懿leungy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未必所有人都喜歡Clubhouse的用戶體驗,可是從事營銷/媒體一類工作的朋友,少不免還是要了解一下。現時未見APP內有任何廣告,未知將來會否像Youtube一樣加插,或推出付費房間之類。此外Clubhouse聲稱並不保留資料,用戶可以暢所欲言,但一來有指它使用中國開發的技術,大家或要留意資安問題⋯
〈耿耿於懷〉、〈念念不忘〉、〈羅生門〉三部曲可能令麥浚龍萌起了製作《The Album》的念頭。此企劃歷時三年(2018-2020),通過三張專輯的連串歌曲、MV、文案,娓娓細說一個長篇愛情故事——男主角董折(麥浚龍飾)與女主角浦銘心(謝安琪飾)從初戀,結婚,離婚,戀上他人,重遇,到真正的別離。
麥浚龍(Juno),2002年出道的香港歌手,從來沒有大紅大紫,更稱不上甚麼天王巨星。記得他初出道時形象頗差,因為他外型不夠討好,因為他是富二代,因為傳聞他買粉絲造勢⋯⋯弔詭的是,大家對他那個年代的歌曲可能還比較耳熟能詳。
2020年,龐一鳴在深水埗開設樓上獨立書店一拳書館,並以「一拳驚醒讀書人」作口號,強調書本的力量。「知識都可以好有力量,特別是革新社會嘅力量。你可以因為一本書而改變價值觀,可以因為一本書而行動。」他想售賣那些被圖書館和連鎖書局下架的書,以堅持信念和行動作為最好的反抗。
Dries Van Noten的設計浪漫華麗,為人卻低調務實。他的外表是個儒雅君子,行動起來卻果敢決斷。他推崇創意和熱情,但不喜與潮流爭鋒,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他曾說過他寧願宅在自家花園看牡丹花開,而不是參加Met Ball。他的品牌不屬主流,產品更沒甚麼爆款可言。知音也許不多,卻又總有迴響。
零工經濟興起,越來越多正職被零散的差事取代。最近我在讀Hilary Kramer的《買下未來》,書中提到「假如我們都是自由業人士,業務會有起有伏,景氣會有盛有衰,但是我們永遠不會遭到裁員,如果我們喜歡自己的工作,我們甚至永遠不會退休。」聽來雖然自由又自主,但當過數年自由工作者後,我會說針無兩頭利。
未必所有人都喜歡Clubhouse的用戶體驗,可是從事營銷/媒體一類工作的朋友,少不免還是要了解一下。現時未見APP內有任何廣告,未知將來會否像Youtube一樣加插,或推出付費房間之類。此外Clubhouse聲稱並不保留資料,用戶可以暢所欲言,但一來有指它使用中國開發的技術,大家或要留意資安問題⋯
〈耿耿於懷〉、〈念念不忘〉、〈羅生門〉三部曲可能令麥浚龍萌起了製作《The Album》的念頭。此企劃歷時三年(2018-2020),通過三張專輯的連串歌曲、MV、文案,娓娓細說一個長篇愛情故事——男主角董折(麥浚龍飾)與女主角浦銘心(謝安琪飾)從初戀,結婚,離婚,戀上他人,重遇,到真正的別離。
麥浚龍(Juno),2002年出道的香港歌手,從來沒有大紅大紫,更稱不上甚麼天王巨星。記得他初出道時形象頗差,因為他外型不夠討好,因為他是富二代,因為傳聞他買粉絲造勢⋯⋯弔詭的是,大家對他那個年代的歌曲可能還比較耳熟能詳。
2020年,龐一鳴在深水埗開設樓上獨立書店一拳書館,並以「一拳驚醒讀書人」作口號,強調書本的力量。「知識都可以好有力量,特別是革新社會嘅力量。你可以因為一本書而改變價值觀,可以因為一本書而行動。」他想售賣那些被圖書館和連鎖書局下架的書,以堅持信念和行動作為最好的反抗。
Dries Van Noten的設計浪漫華麗,為人卻低調務實。他的外表是個儒雅君子,行動起來卻果敢決斷。他推崇創意和熱情,但不喜與潮流爭鋒,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他曾說過他寧願宅在自家花園看牡丹花開,而不是參加Met Ball。他的品牌不屬主流,產品更沒甚麼爆款可言。知音也許不多,卻又總有迴響。
零工經濟興起,越來越多正職被零散的差事取代。最近我在讀Hilary Kramer的《買下未來》,書中提到「假如我們都是自由業人士,業務會有起有伏,景氣會有盛有衰,但是我們永遠不會遭到裁員,如果我們喜歡自己的工作,我們甚至永遠不會退休。」聽來雖然自由又自主,但當過數年自由工作者後,我會說針無兩頭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關於租房還是買房,根據年齡、際遇、所處環境、金錢價值觀、口袋深度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身分處境不同,不能足一而論。 但,有人堅持租房永遠比買房划算,以我在2019年婚後的6年租屋經歷來說,絕對是我深度不認同的觀點。 租房子比較省錢? 在剛結婚的時候,我也以為租屋是省錢的選擇。 以當
Thumbnail
本篇針對拖延症的其一原因「等待完美時機」:分享自身的經驗,以及突破方法。 希望幫助更多人,無論在任何領域,都能勇敢踏出關鍵的一步,讓「改變」不再是一堵高牆般的障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年工作者在職場上面臨的轉職迷惘以及穩定與挑戰之間的矛盾。無論是經濟條件尚可的個人,還是追求穩定的企業文化,都讓人對工作意義產生思考。穩定固然重要,但在現實中,不同的人對於工作的需求和期望也會有所不同。勇敢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接受改變的挑戰,或許能重新點燃對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是「尼莫點」。 這個大家比較知道吧! 這是南太平洋上的一點, 是大海中間、距離陸地最遠的地方。 沒什麼船經過,沒什麼洋流經過,連海洋生物也很稀少。 真的是很寂寞啊。   這都是youtube推薦的。 演算法很厲害,都知道推薦給我這個。   然後,昨天又看到
Thumbnail
襲擊凱比爾港(又稱凱比爾之戰、凱比爾海戰 英語:Attack on Mers-el-Kébir)指英國海軍於1940年7月3日對法屬阿爾及利亞沿海凱比爾港基地內的法國海軍戰艦發動的襲擊,此次攻擊是英國策劃的彈弓計劃(Operation Catapult)的一部分。
Thumbnail
關於「穩定度」這件話題,相信各位樓友在考慮轉換工作時,也常會被這個迷思自我綁架。本週針對「穩定度」來分享我們從人資或主管角度的幾個思考點。 · ▋ 思考點一:「穩定度」沒有一定的標準 在一份工作上待多久才叫穩定?其實不同的產業性質、職務內容及企業文化都會有很大的差異,若針對知識或技術門檻較低的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許多花都在想要開什麼顏色的花,只有一朵花一直在想要如何開最漂亮的花,結果隔天只有那朵花沒開。」     這是鹿橋的「人子」這本書裏的故事,幾十年前看過後,一直忘不了。每當面對新的挑戰時,總會想起這個故事,勉勵自己不要以還沒有準備好來讓自己當作逃避的藉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關於租房還是買房,根據年齡、際遇、所處環境、金錢價值觀、口袋深度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身分處境不同,不能足一而論。 但,有人堅持租房永遠比買房划算,以我在2019年婚後的6年租屋經歷來說,絕對是我深度不認同的觀點。 租房子比較省錢? 在剛結婚的時候,我也以為租屋是省錢的選擇。 以當
Thumbnail
本篇針對拖延症的其一原因「等待完美時機」:分享自身的經驗,以及突破方法。 希望幫助更多人,無論在任何領域,都能勇敢踏出關鍵的一步,讓「改變」不再是一堵高牆般的障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年工作者在職場上面臨的轉職迷惘以及穩定與挑戰之間的矛盾。無論是經濟條件尚可的個人,還是追求穩定的企業文化,都讓人對工作意義產生思考。穩定固然重要,但在現實中,不同的人對於工作的需求和期望也會有所不同。勇敢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接受改變的挑戰,或許能重新點燃對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是「尼莫點」。 這個大家比較知道吧! 這是南太平洋上的一點, 是大海中間、距離陸地最遠的地方。 沒什麼船經過,沒什麼洋流經過,連海洋生物也很稀少。 真的是很寂寞啊。   這都是youtube推薦的。 演算法很厲害,都知道推薦給我這個。   然後,昨天又看到
Thumbnail
襲擊凱比爾港(又稱凱比爾之戰、凱比爾海戰 英語:Attack on Mers-el-Kébir)指英國海軍於1940年7月3日對法屬阿爾及利亞沿海凱比爾港基地內的法國海軍戰艦發動的襲擊,此次攻擊是英國策劃的彈弓計劃(Operation Catapult)的一部分。
Thumbnail
關於「穩定度」這件話題,相信各位樓友在考慮轉換工作時,也常會被這個迷思自我綁架。本週針對「穩定度」來分享我們從人資或主管角度的幾個思考點。 · ▋ 思考點一:「穩定度」沒有一定的標準 在一份工作上待多久才叫穩定?其實不同的產業性質、職務內容及企業文化都會有很大的差異,若針對知識或技術門檻較低的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許多花都在想要開什麼顏色的花,只有一朵花一直在想要如何開最漂亮的花,結果隔天只有那朵花沒開。」     這是鹿橋的「人子」這本書裏的故事,幾十年前看過後,一直忘不了。每當面對新的挑戰時,總會想起這個故事,勉勵自己不要以還沒有準備好來讓自己當作逃避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