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Entertainer to Artist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寫在Lamusical之後而非之前,原因有二。一是身為演員家長慘遭騙,被劇團告知「其實我們負責製作的是林子祥演唱會中音樂劇那部分,其餘演唱會製作是由其他團體負責。」。你說得這麼淡淡然,我自然以心為心先入為主阿LAM想攪點新意在他那富麗堂皇演唱會中有一(小)部分是音樂劇然後其餘都是他經典黃飛鴻式勁爆音樂會……結果「音樂劇部分」佔整個演出九成九。二是陳恩碩導演太童顏(對不起你雖然堅猛料可是我女說你坐在Sally旁邊指揮若定時跟我女沒兩樣:像一個小演員),我雖然知道他大名鼎鼎,沒想過林子祥伉儷就放十萬個心把整個紅館製作交他和劇團玩得翻天覆地。得知後除了「O左嘴」還是「O左嘴」。
結果?大家有目共睹。林子祥依然強勁,演唱會前不少人耳邊跟我悄悄說:他年紀大,可能這是退休演唱會,不得不看。看過後自打嘴巴:嘩林子祥多唱十年八載準沒問題!
整個劇的製作專業嚴謹,雖然親歷其中,容我嘗試「有點偏倚」地說一下。陳導再一次交出「與年齡外表不相符」之作,延續他舞台體驗,成功把握把音樂劇送入紅磡體育館這一良機卻仍廣為觀眾受落。從燈光、舞台設計、演員、音響等等劇團都傾盡全力,要說進步空間當然有,但紅館音樂劇以流行曲包裝,除了藝高人膽大的阿LAM和人細鬼大的陳恩碩導演,在香港有人夠膽玩嗎?整件事非不能實不敢也,林子祥的胸襟和陳導的鐵膽就讓大家眼前一亮,把香港近年初起發展的本土音樂劇帶到另一境界。愚見以為看演唱會的觀眾當中一部分大半世都未曾因為「musical」一字而買票入場,林子祥利用自己廣闊的曲目(和音域)和超然的號召力,把殿堂級唱功貢獻給這一代的音樂劇發展,這是我在看到他賢內助、兒子、好友「旦哥」鄭丹瑞還有一眾「跟他揾食多年」的台前幕後工作人員汗流浹背努力聽着導演講解怎做怎好然後又熱心回饋時的一股強大傻勁。
「呢班人真係傻架喎。」是我見他們排練時的想法。老老實實林子祥喎?阿LAM喎?七十有一喇喎?為甚麼臨老玩咁大?原來他一點未覺老,極其量只是老頑童。可憐Sally要緊跟其後(其實一向以為慢到「踩死蟻」那位是阿LAM,怎知總排時又錯了,那位完美主義者對煙花何時爆放、演員何時轉身、音樂何時擴大、就連「旦哥」換衣服時間都了然於胸)。他說話慢但精準,Sally原來說話這麼快行動力這麼高是被林子祥train出來的(要配合藝術家真不易)。
好朋友「旦哥」更沒話說。全晚唱跳講聽復加後台免費托兒(十二小演員的無限笑話提供者,老實說林德信和小肥都吃不消他還可以晚晚和那一打馬騮聊天,除了胡琳姐姐可以「擁抱代替講話」稍微冷靜一下過度活躍兒們,旦哥不算唐玄宗也必是後台定海神針),對他來說最大挑戰可能是「換衫」、「換衫」和「換衫」。我不知道有沒有服裝贊助,但若有,贊助應該給鄭丹端而千萬別給全晚只在encore時換衣服的林子祥(虧本呀他唱得臉不紅氣不喘沒換衫老是在台上賴着不走)。
演員們要兼演唱跳三方面,在香港老實不好找。香港有好演員,也有好歌手,舞者問問另一香港舞台皇者郭富城班底便知道要幾勁有幾勁。但要集三者於一身還要有「戲味」外表夠「貼地」夠「市井」好配合「人生」這音樂劇主題實在半點不容易。要戲好、唱得、還懂跳舞,鳯毛麟角呀。阿LAM還跟觀眾爆料說這班演員大白天還得上班下班趕來劇團排練且有這水平,和外國養尊處優後天條件特佳的表演者自然有距離,但這班年輕人真的一點不能被忽視。細閱一下他們的背景吧,舞台學歷高經驗夠不少出身專業名校,再多幾場像Lamusical的機會?他們的演出水平只會嚇人地跳上幾層樓。我稍為覺得在香港做音樂劇或舞台劇要比外國難的是演員身形和外貌一致性:就算跳得多好,演唱會或音樂劇的舞蹈都會由體型相近的群舞者擔當較有看頭。香港劇團比較難有此選擇權,舞者還算可以,但演員、歌手真不多。既要質素好又具視覺效果且要夠貼地傳神,老老實實陳導今時今日若在香港做得到,他做的不會是Lamusical而是神話。還是期望香港音樂劇發展更盛,讓導演們有「更多貨」可用方為上策。這次陳導的年輕班底未必位位一鳴驚人但足以令人眼前一亮,應付林子祥此等唱爆肺巨星尚可更「放」一點,但對慣看演唱會「齊輯輯」舞者的固定觀眾而言仍未能全部滿足。
其實要評一場演出的好壞,寫三萬字逐點解都不為過。可是Lamusical帶給我的卻不是這種judgemental的想法,而是more inspirational的。林子祥之勁在香港以至海外不由分說,但這次Lamusical給我看到的是藝術家的風骨。多年前跌落台弄得個半聾累自己終身耳鳴可非說笑,明明可以日日和老婆打golf旅遊曬太陽還得回到紅館這麼嘈吵之地攪個musical?林子祥又應未至於富可敵國「大把錢倒出公海」吧?「攞苦來辛」還有一班滿滿傻勁的親朋班底配合,這才是他最厲害之處:
他對香港的愛,整個掛着concert頭賣musical肉的「紅館show」,為的是告訴大家藝術非場地先決、非曲目先決、而是「人才先決」。當人人都eye on 甚麼xiqu中心時,他的眼光就放在他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場地 — 紅館,專注他的音樂,製作打動人心的音樂劇。可能有人說「他賺錢才能這樣任性啊」,那當然!不賺錢即沒觀眾,沒觀眾為甚麼演出?但作為一個表演者,若果只在自己comfort zone打滾「食老本」,你認為時至七十有一還真的不被人家擔心你身體健康來看你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演唱會嗎?林子祥,就是有這個能耐讓愛戴他的觀眾看到他雖屆耳順還交出新意,活像一位老頑童,這就是流行歌星昇華至藝術家境界。昨晚看到他在台上,我彷佛見到另一位老頑童 — 畢加索:即使步入暮年,作品越趨頑皮玩味;頭腦仍然慧黠;而那炯炯有神的雙目總是像小孩子般好奇,一大清早起來就四周搜索着有甚麼好玩玩意兒一樣。
香港地,有這等藝術家,萬幸。作為其下一代,也萬幸。還願有更多像林子祥一像的巨星不顧一切,和陳導等年輕鬼才為香港藝壇帶來耳目一新的好作品。Lamusical只應是開始而非終結,江山代有才人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164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esa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反思令人成長。生孩子前人總是性急往前衝,很多事都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有了孩子後家裏就像多了一面照妖鏡,每天照着自己,父母想避開看看當天心靈狀態都半點不能自已(除非終日往外跑,見不到孩子)。結果由孩子白映給自己的景象意外地把人生中每分每秒都凝住留在心坎久久不散。
腦海中閃過Stanford University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學齡前孩子們被單獨帶到房間,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眼前的糖果可予取予攜,但若孩子願意等待,過了指定時間後會被分派更多的回報。參與實驗的孩子們被追蹤多年,發覺較能「延遲自己滿足」的孩子們高中考試成績和父母在孩子青少年期的評價都較高。
最近一個朋友教我怎樣回絕別人不客氣的評語。她說人家給意見或批抨總有人家理由,但若果自己不同意,就禮貌謝過然後告訴對方:「謝謝你的意見,但這個說法我認為不適合形容我/我的處境/我的所作所為。」毋用惡意也不是反擊,我問她為甚麼要這樣說?
音樂已不再高高在上多個世紀,普及化後這語言實在連繫了世界不同種族。雙語又如何?對於雙語的定義我比較取信於以不同語系來劃分語言的學者。比如在德語區學習和生活的人,即使說着兩種不同語言(比如盧森堡語和德文),其實腦袋並不完全享受着雙語帶來的刺激。
世上不是沒有「成功爭取」的事,關鍵在於誰爭取。若是父母,成也父母敗也父母,那學位終究不能光明磊落地屬於孩子。中學尚且如此,大學更之亦然。差點忘記初衷的我被女兒回家說了一本人家是非還可回頭是岸,升中之事,還是留她自己「成功爭取」,我乖乖在旁搖旗吶喊好了。
原來兩個人在一起都是學習。往後多年好不容易適應了你,又得適應第三個人。天可憐見,女兒那些文具廢紙小玩意就如你回家脫下的衣履一樣四散各角,清理整頓可花上我三輩子的時間。不過撫心自問:難道你也不在適應我嗎?你的髒亂是外在的;我那些脆弱鬆散卻深藏不露。
反思令人成長。生孩子前人總是性急往前衝,很多事都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有了孩子後家裏就像多了一面照妖鏡,每天照着自己,父母想避開看看當天心靈狀態都半點不能自已(除非終日往外跑,見不到孩子)。結果由孩子白映給自己的景象意外地把人生中每分每秒都凝住留在心坎久久不散。
腦海中閃過Stanford University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學齡前孩子們被單獨帶到房間,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眼前的糖果可予取予攜,但若孩子願意等待,過了指定時間後會被分派更多的回報。參與實驗的孩子們被追蹤多年,發覺較能「延遲自己滿足」的孩子們高中考試成績和父母在孩子青少年期的評價都較高。
最近一個朋友教我怎樣回絕別人不客氣的評語。她說人家給意見或批抨總有人家理由,但若果自己不同意,就禮貌謝過然後告訴對方:「謝謝你的意見,但這個說法我認為不適合形容我/我的處境/我的所作所為。」毋用惡意也不是反擊,我問她為甚麼要這樣說?
音樂已不再高高在上多個世紀,普及化後這語言實在連繫了世界不同種族。雙語又如何?對於雙語的定義我比較取信於以不同語系來劃分語言的學者。比如在德語區學習和生活的人,即使說着兩種不同語言(比如盧森堡語和德文),其實腦袋並不完全享受着雙語帶來的刺激。
世上不是沒有「成功爭取」的事,關鍵在於誰爭取。若是父母,成也父母敗也父母,那學位終究不能光明磊落地屬於孩子。中學尚且如此,大學更之亦然。差點忘記初衷的我被女兒回家說了一本人家是非還可回頭是岸,升中之事,還是留她自己「成功爭取」,我乖乖在旁搖旗吶喊好了。
原來兩個人在一起都是學習。往後多年好不容易適應了你,又得適應第三個人。天可憐見,女兒那些文具廢紙小玩意就如你回家脫下的衣履一樣四散各角,清理整頓可花上我三輩子的時間。不過撫心自問:難道你也不在適應我嗎?你的髒亂是外在的;我那些脆弱鬆散卻深藏不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在公視表演廳意外看到這部劇,訴說各種「男與男」的關係。當「演對方心裡話」這件事頓突然變成「說自己的心裡話」,這個超赤裸的過程甚至等於修羅場!搭配林奕華老師的編舞、超強即興鋼琴家李世揚的音樂波動,一段平常不敢、不想、不能說的關係在劇前劇後發酵。
Thumbnail
這是我前往東京看林遣都主演的《淺草小子》歌舞劇的紀錄,就算無法完全理解劇情,但舞臺劇的視覺和聽覺體驗以及整個演出的精美度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Thumbnail
林奕華導演1991年創立了非常林奕華,30多年來製作了超過60齣的原創作品。2015年開始,他發起了舞台映画,把舞台記錄重新後製剪輯,而且他要求自己每一次的新作品都要設定為未來會在大螢幕上面放映的概念來進行拍攝,至今已製作了將近20多部的舞台映画作品,導演改編自楊德昌導演電影《一一》的《一一三部
Thumbnail
林柏宏與李英宏是台灣演藝圈兩個本色滿檔、難被取代的特有物種。一個從陽光大男孩一路陪著台灣人長大,如今已是時尚寵兒;一個自由創作闖出了名堂、竟也自帶台帥普普風格。兩人也都是一喊「action」或上台便能撐起一花一世界的天之驕子。神奇的是,在檯面下與人相處時,兩人其實有著頻率相近的親切氣息,也不怕讓你知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本篇集中記錄他與黃耀明、張國榮兩位男歌手的合作往事。
林夕有著豐富的大學生活以及助教生活經歷,這段經歷成為他填詞的寶貴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與王菲、張國榮和黃耀明等歌手合作,寫下了多首經典歌詞,這些歌詞充滿詩意,讓人回味無窮。
林夕曾受到黃霑、盧國霑、鄭國江以及林振強等前輩詞作家的影響。在影響自己的作家當中,張愛玲是林夕經常提到的一個人。林夕的性格和造型,多變多樣,不受拘束。此外,文章內容還提到了林夕的電視、電影主題歌詞和他為電影創作歌曲的一些經歷。
香港賣座喜劇《飯戲攻心》2022年的中秋節檔期在香港賣得滿堂彩,話題滿滿,今年再度推出續集《飯戲攻心2》,榮登香港賀歲檔票房冠軍,口碑及票房雙贏!林明禎首集中扮演來自台灣的可愛網紅,生動演出讓她人氣爆漲,但和她在第一集成為情侶的黃子華沒有繼續演出續集,她在片中便自稱大嫂和其他家人繼續一起經營網紅事業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在公視表演廳意外看到這部劇,訴說各種「男與男」的關係。當「演對方心裡話」這件事頓突然變成「說自己的心裡話」,這個超赤裸的過程甚至等於修羅場!搭配林奕華老師的編舞、超強即興鋼琴家李世揚的音樂波動,一段平常不敢、不想、不能說的關係在劇前劇後發酵。
Thumbnail
這是我前往東京看林遣都主演的《淺草小子》歌舞劇的紀錄,就算無法完全理解劇情,但舞臺劇的視覺和聽覺體驗以及整個演出的精美度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Thumbnail
林奕華導演1991年創立了非常林奕華,30多年來製作了超過60齣的原創作品。2015年開始,他發起了舞台映画,把舞台記錄重新後製剪輯,而且他要求自己每一次的新作品都要設定為未來會在大螢幕上面放映的概念來進行拍攝,至今已製作了將近20多部的舞台映画作品,導演改編自楊德昌導演電影《一一》的《一一三部
Thumbnail
林柏宏與李英宏是台灣演藝圈兩個本色滿檔、難被取代的特有物種。一個從陽光大男孩一路陪著台灣人長大,如今已是時尚寵兒;一個自由創作闖出了名堂、竟也自帶台帥普普風格。兩人也都是一喊「action」或上台便能撐起一花一世界的天之驕子。神奇的是,在檯面下與人相處時,兩人其實有著頻率相近的親切氣息,也不怕讓你知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本篇集中記錄他與黃耀明、張國榮兩位男歌手的合作往事。
林夕有著豐富的大學生活以及助教生活經歷,這段經歷成為他填詞的寶貴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與王菲、張國榮和黃耀明等歌手合作,寫下了多首經典歌詞,這些歌詞充滿詩意,讓人回味無窮。
林夕曾受到黃霑、盧國霑、鄭國江以及林振強等前輩詞作家的影響。在影響自己的作家當中,張愛玲是林夕經常提到的一個人。林夕的性格和造型,多變多樣,不受拘束。此外,文章內容還提到了林夕的電視、電影主題歌詞和他為電影創作歌曲的一些經歷。
香港賣座喜劇《飯戲攻心》2022年的中秋節檔期在香港賣得滿堂彩,話題滿滿,今年再度推出續集《飯戲攻心2》,榮登香港賀歲檔票房冠軍,口碑及票房雙贏!林明禎首集中扮演來自台灣的可愛網紅,生動演出讓她人氣爆漲,但和她在第一集成為情侶的黃子華沒有繼續演出續集,她在片中便自稱大嫂和其他家人繼續一起經營網紅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