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2011年韓國文學作品讀後感大賽。
子女眼中的母親,是什麼模樣?丈夫眼中的妻子,是什麼模樣?身為一名母親,該是什麼模樣?身為一名妻子,又該是什麼模樣?《請照顧我媽媽》分別用子女、丈夫及自己四個人的視角建構出一個真實的、偉大的、為家庭奉獻的女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曾留意的、從未多關注一些的、視為理所當然的母親(妻子)的付出及存在,在該書中,申京淑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感動了每個淚眼模糊又堅持繼續閱讀的讀者們。
申京淑利用各種視角來檢視同一人物──走失的母親(妻子/自己),在孩子、丈夫及自己的眼中,她的種種一切,包含曾被了解發現的,以及那些未曾被過問的過去。
文章始於母親已走失一週,非失蹤的當下,子女及丈夫已經不能用「等一下就會找到路回來了」的態度面對這個問題,各個子女已展開行動來搜尋這位母親,在作者的描述下,他們的態度似乎並無法讓讀者感到積極,所採用的方式是十分陽春的、簡單的──尋人啟事,然而,尋人啟事上該用哪一張相片呢?母親走失時又是怎樣的打扮?頓時,子女及丈夫才發現,他們極少關注母親的外表及穿著,透過目擊者的眼光所見到的母親對比全家福相片中精心打扮過的母親,所產生的矛盾不時攻擊著子女們過去忽略母親的舉動。用「你」來代表每一個敘事者的角度,充滿的自責和懊悔的口吻深深的挖掘的讀者內心深處,曾經和書中角色雷同的或相似的行為,讓每一位讀者,都能不禁意的想起自己的父母、伴侶及子女。
媽媽的失蹤,使他想起了很多遺忘已久、記憶深處的事情。
不停的回憶及追溯,是這本書中最廣泛利用的寫作手法。一層又一層的記憶不斷堆疊,形成完整的形象。母親該是什麼樣子?佈滿歲月痕跡的雙手、逐漸駝背而佝僂的身體、在廚房油煙中度過大半輩子的人生、為了傳宗接代而走樣的身材、眼角越疊越深、越疊越密的魚尾紋……還有呢?由於母親的走失,子女們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平常是多麼容易忽略母親的重要性,藉由回憶,母親在子女成長路途中所做的一切,才漸漸明朗,這時候,身為晚輩的我們才赫然發現,母親灌注在自己身上的愛是多麼的深厚。
閱讀〈對不起,亨哲〉章節時,我正在返回台北的高鐵上,一路上,我模糊了雙眼、低聲的啜泣,但仍無法停止閱讀。書中的兒子亨哲,根據目擊者的說詞,連串起母親失蹤後可能出現的地方,而這些處所,不約而同的,是他曾經住過的地方,母親真的來過這些地方嗎?無論兒子搬過幾次家,過去總是不厭其煩帶著大包小包隻身來到首爾這座大城市的母親,並無法適應迅速移動的城市速度,然而放不下心的她仍就跟隨的兒子不斷移居的腳步,每到一個新的居所,就會來看看這個她花了大把心力培養的優秀兒子,母親總會以各式各樣的藉口來表示自己對子女的愛,亨哲的媽靠著牆頂著冷風入眠這段讓我的眼淚徹底決堤。
我想起一段往事,我的母親曾經埋怨過子女不曾留意過她究竟喜歡吃什麼食物,當時雖只是茶餘飯後的玩笑話,如今回想起來,我似乎真的了解母親太少,母親喜歡什麼食物?母親喜歡看怎樣的節目?母親平常在家時都做些什麼?高鐵一路北上,我距離母親的距離越來越遠,於是乎,想念的情緒越來越深,分明只是一小時前的離別,亨哲的回憶太過深刻,讓母親的身影不斷浮現我的眼前。我的母親也和亨哲的媽一樣,為我付出了如此多,母親的歲月蹉跎在孩子的奶粉、尿布中;母親的年華奉獻在子女的歡樂和眼淚中;母親的青春就在我們逐漸獨立之後,漸漸枯萎。
等到亨哲驚覺到這些時,母親的身影已經消失在首爾車站的繁忙人群之中了,隨著那些自己在都市中打拼的痕跡,母親的愛越疊越深刻,原來當時看似理所當然的,如今都成了亨哲無法再次擁有的奢望和自己未能及時珍惜的懊悔。
妻子走失之後,每當想起自己飛快的腳步,你的心簡直要爆炸了。
亨哲的爸並不是一位好丈夫,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從外面帶回來的女人曾經一度讓亨哲的媽離家,但一名傳統的女性在道德上和情感上都無法割捨對家庭及子女的關心,就算自己的確是百般的無奈和傷心。除此之外,亨哲的爸很少多投注一點注意力在她身上,被忽略的頭疼和不曾讓他知道的定期捐款,亨哲媽的病痛在走失之後,才讓不停回憶的丈夫感到後悔,已經持續多年之久的捐款也是等到希望院的小姐來訪之後才真相大白,他甚至一度懷疑起那些捐款金的流向,這個發現讓亨哲爸回憶起過去的一切。
「一直被你遺忘的妻子終於開始活在你的心裡。妻子失蹤了,你才對她產生了觸手可及的真實感。」直到妻子從亨哲爸的身邊消失,他才真正開始意識到她的重要性,也真確的體會過去的自己是多麼的粗心,未曾關心過妻子的健康、心情和想法,申作家以「你」的寫作角度來稱呼爸爸,一方面像是子女對著父親的責怪,另一方面更是身為丈夫的他,充滿懊悔和難過的自責,如果可以多關心一下妻子,多留意一下她的腳步,或許就不會讓她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吧?亨哲的爸只能這樣斥責自己。
我的父親也是一個腳步飛快的人,和亨哲的爸一樣,這是真的。就算已經跟隨如此飛快的腳步二十餘年,每次出遊母親仍跟不上父親的移動,過去總是我和父親迅速的前進,母親牽著弟妹努力的跟隨,弟弟大了之後取代了我的位子;而我和妹妹,寧可跟著母親徐步的走著,因為我們知道,父親一定會在不遠處等著我們,未來,我堅信我的父母親仍會繼續這樣走下去,但父親若能放慢速度,緊牽母親的手,一定會勝過站在目的地等待遲來的母親。
亨哲的媽希望自己可以替亨哲爸辦完後事再走,不是奢求多活幾年的膚淺心願,而是怕亨哲爸依靠別人生活的日子會頓失重心,成為子女的累贅。書中這一段描述讓我想起家喻戶曉的歌曲〈家後〉,攜手一輩子的夫妻,無論是誰先離開,必定會留下傷心的另一半,亨哲媽已經打理好的壽衣,刺痛了丈夫的心,無論自己多麼的晚歸,妻子總是守著屋子守著家庭等他,而空蕩的房屋不斷提醒著亨哲的爸,妻子走失了的事實,她的付出過於平凡,導致自己無能到煮飯該加幾杯水都求助無門。
懊悔並無法扭轉事實,也無法將時間回溯,然而,及時的珍惜是一件看似簡單而難以達成的事嗎?旁觀者總是說得容易,我們只是單純的讀者,我們會責怪亨哲和智憲這些子女們不懂得及時行孝;我們會感嘆亨哲爸未能好好保護、珍惜這個盡心盡力為家庭付出的妻子。
現實人生的我們或許不會遇到那麼多意外,而父母親之於子女的愛卻是相同的,讀過太多的關於孝順的故事,但《請照顧我媽媽》脫於流俗,我們始終不知道亨哲母親的下落,我的心被書中角色的懊悔壓得喘不過氣來,每一字每一句都不斷的提醒著我:父母親的愛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可僅將之視為理所當然,那些不求回報的愛,是必須緊緊拴在懷裡、好好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