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有啊就是放鬆寫就好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北詩歌節的「詩人進校園」活動run了兩輪,讓我覺得小孩說的「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不是歪打正著。

所以後來,我將這個活動帶到與基金會合作的蒲公英計畫,這個月去的學校是台東的兩間小學,對象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在去之前我在想,嗯,不曉得台北的學生跟台東的學生,他們對詩的解讀的反應有什麼不同?他們寫出來的詩有什麼不同?

當然,因為我去過的學校還不多,不能就此作為定論,沒辦法說「台北就是怎樣怎樣喔,台東就是怎樣怎樣喔……」所以請大家把它當作一個小小觀察就好。

對〈學習單〉的反應

聽完一個故事
要寫學習單
讀完一冊繪本
要寫學習單
看完一部電影
要寫學習單
爬完一座山
要寫學習單

老師,你看過的學習單
多過我們任何人
你從我們的學習單上
學到了什麼?

蝸牛爬到高高的樹頂
牠寫了什麼學習單?
鮭魚游回遙遠的故鄉
牠寫了什麼學習單?
風吹進破了的教室窗戶
它寫了什麼學習單?

不,風只吹走了我們的
我們的學習單

讀完這首詩,請交一份學習單。

──鴻鴻,〈學習單〉(節錄)

我記得台北的小孩讀完〈學習單〉之後,都哄堂大笑。真的是哄堂,笑得不能停下來那種。然後許多學生後來寫的詩都與功課、作業壓力有關,不過,台東的小孩就比較沒有這樣的現象。台東的小孩讀完之後,也有笑,但呵呵兩聲就沒了。然後有小孩寫了一首跟學習單應該是有關的詩,它長這樣──

台東小孩的詩。五年級。

台東小孩的詩。五年級。

因為我跟那個小孩不熟,所以我不太確定他是不是真的喜歡作業單啦 XD 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台東小孩寫的詩,幾乎很少跟課業壓力有關。

而台北的小孩寫的跟〈學習單〉有關的詩,長這樣──

台北小孩的詩。六年級。

台北小孩的詩。六年級。

對〈為什麼〉的解讀

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差異是,對〈為什麼〉的解讀。

〈為什麼〉

女詩人是女詩人
男詩人是詩人

女畫家是女畫家
男畫家是畫家

女總統是女總統
男總統是總統

女人是女人
男人是人

──瞇

我記得帶台北的小孩讀這首詩時,他們很快的就解讀出這首詩想說的是性別刻板印象,還有個小孩因此寫了──

為什麼女護士是護士
男護士是男護士
為什麼女醫生是女醫生
男醫生是醫生

而台東的小孩對〈為什麼〉的感應似乎比較慢,一開始討論的時候,很多人一臉這首詩在幹嘛的表情。之後慢慢帶他們一句一句讀,我說,女詩人是「女」詩人,那為什麼男詩人不叫「男」詩人?女畫家是「女」畫家,那為什麼男畫家不叫「男」畫家?為什麼男生不用特別強調那個「男」?女生就要特別強調「女」?

慢慢講,慢慢帶,慢慢有小孩開始說,「因為做那件事的女生比較少……」嗯,這樣講也是沒錯啦,但為什麼做得比較少就要特別被強調性別呢?然後開始慢慢有人說,「有的人覺得某些工作就應該是男生來做……」慢慢帶慢慢討論,小孩開始比較知道這首詩想說的東西。但整體來說,他們對「性別刻板印象」這個東西好像比較無感,他們好像比較讀不出這首詩裡的「質疑」。他們提出的都是「現象」,而沒有人提出這個現象有「哪裡」不太對勁。

以上是我覺得台東小孩跟台北小孩,對詩的反應比較不同的兩個點。但在感受和創意方面,台東小孩和台北小孩都各有觀察。之前的文章分享過台北小孩的詩了,這篇來分享幾首台東小孩的詩──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不想寫可以不要寫!

老實說,每次我去帶小孩寫詩,他們寫出來的東西都很令我驚奇。那麼小孩平常時候寫不寫詩呢?我想應該是沒有,或許對他們來說,詩是很難的東西,有一定「樣子」的東西。所以我去跟他們談詩的時候,其實幾乎沒有說「詩」是什麼,就只是帶他們讀詩,去感覺詩,然後跟他們說「你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一開始邀請他們寫詩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有些小孩會很直覺的抗拒,儘管他們在前一刻明明就討論得很熱烈。但一旦提到「寫」,有些小孩就皺起了眉頭,然後我就趕快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我要一直強調這件事,先卸下他們的心防。

我說你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一開始不知道要寫什麼想要亂寫也沒關係。然後小孩質疑的表情就開始鬆開,一直到有人寫了一個東西,拿給我看。其他小孩發現好像真的想寫什麼就可以寫什麼耶!然後紙張就像雪片般飛來。

然後,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

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我們在上課時他沒有跟課,所以他不太知道實際上課程的狀況是如何,我們究竟做了些什麼。但在下課前那位老師來了,他來的時候小孩正在興頭上,正在把自己剛寫好的東西交上來,場面有點亂。那位老師可能覺得小孩那樣對「我」不禮貌,所以口氣稍微嚴厲的控制了一下場面。但那一控制整個空氣好像突然凝結一樣,亂哄哄的聲音突然被吃掉一樣。

那位老師等小孩都安靜後,說,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老師問。小孩很安靜,沒有人敢回答。沒人回答,所以老師又問了一次。我在旁邊覺得有點尷尬,有點緊張。

「到底有沒有學到啊?寫詩的方法是什麼?」老師又提高了音量。這時有個小孩小小聲地說:「有啊有學到。」老師問:「是什麼?」

小孩說:「就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放鬆寫就好啦。」

說真的,寫詩當然不只是這樣。但是當我看到那位老師跟小孩之間的對話,我真的覺得,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放鬆去寫,或許是對寫作來說最重要的,第一件事。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有了想法,不一定會做出來,而「創作」就是一種將想法實踐的過程,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因此,在這次蒲公英深耕計畫中想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們將他們的點子生出來,將原本只存在於腦袋的想法,實際化為可見的作品;而這樣的過程若是正向經驗,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成為將創作付諸實現的力量。
Thumbnail
2019年年末的時候,當時疫情還沒爆發,我就應家長的要求,開始用線上視訊的方式教作文。學生是小學時期就給我教過的小孩,如今已經國二了。她在學校的成績屬於中上,文科能力較好,興趣是繪畫和動漫。我秉持著「不教學校教過的東西」的想法,希望培養她閱讀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Thumbnail
2019年年末的時候,當時疫情還沒爆發,我就應家長的要求,開始用線上視訊的方式教作文。學生是小學時期就給我教過的小孩,如今已經國二了。她在學校的成績屬於中上,文科能力較好,興趣是繪畫和動漫。我秉持著「不教學校教過的東西」的想法,希望培養她閱讀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Thumbnail
有的人文字充滿畫面,有的人寫下誠實的心,有的人擅長添加想像,每一個人,握著筆的時候,都能寫出只有他能寫出的東西,表達心裡的想像與感受,以一首詩將自己安放。 一首詩的形狀,就是書寫者心的形狀。
Thumbnail
有的人文字充滿畫面,有的人寫下誠實的心,有的人擅長添加想像,每一個人,握著筆的時候,都能寫出只有他能寫出的東西,表達心裡的想像與感受,以一首詩將自己安放。 一首詩的形狀,就是書寫者心的形狀。
Thumbnail
所以我希望能夠打造一個破除社會性別的課堂,在那裡女生可以玩剛彈、男生可以畫美甲、穿裙子;女生可以把腿開開、男生可以緊閉雙腿......等等。 甚至,更應該教育他們,要怎樣在顧慮對方心情下表達自己的好感、每個人獨有的身體界線在哪裡、「把馬子」這個詞哪裡有問題? 對於性別,我們知道得太少,也教得太少。
Thumbnail
所以我希望能夠打造一個破除社會性別的課堂,在那裡女生可以玩剛彈、男生可以畫美甲、穿裙子;女生可以把腿開開、男生可以緊閉雙腿......等等。 甚至,更應該教育他們,要怎樣在顧慮對方心情下表達自己的好感、每個人獨有的身體界線在哪裡、「把馬子」這個詞哪裡有問題? 對於性別,我們知道得太少,也教得太少。
Thumbnail
在帶四年級導師班的時候,看到國語課本的最後一課感到很驚喜!居然是向陽老師的詩作〈台灣的孩子〉。我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時候,向陽老師和他的太太方梓老師都曾在此任教。在我畢業後到趨勢教育基金會工作時,基金會也常和向陽老師有多次合作的藝文展演和活動,故看到老師就覺得十分親切......
Thumbnail
在帶四年級導師班的時候,看到國語課本的最後一課感到很驚喜!居然是向陽老師的詩作〈台灣的孩子〉。我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時候,向陽老師和他的太太方梓老師都曾在此任教。在我畢業後到趨勢教育基金會工作時,基金會也常和向陽老師有多次合作的藝文展演和活動,故看到老師就覺得十分親切......
Thumbnail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為什麼〉 為什麼女護士是護士 男護士是男護士 為什麼女醫生是女醫生 男醫生是醫生 我唸完這位同學的詩之後,有小孩說:「這不是跟你的〈為什麼〉很像?」有小孩說這是在造樣造句嗎?
Thumbnail
〈為什麼〉 為什麼女護士是護士 男護士是男護士 為什麼女醫生是女醫生 男醫生是醫生 我唸完這位同學的詩之後,有小孩說:「這不是跟你的〈為什麼〉很像?」有小孩說這是在造樣造句嗎?
Thumbnail
「你們覺得幾歲可以寫詩?」有人說十歲,有人說三歲。有個女孩大聲的說:「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說完後女孩偷偷的笑。我一邊想著她笑的意思,一邊接著說:「所以在座的同學都會寫詩囉?」女孩急著說:「我的意思是,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那個字啦!」我說我知道喔,「不過我覺得你說的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詩耶」。
Thumbnail
「你們覺得幾歲可以寫詩?」有人說十歲,有人說三歲。有個女孩大聲的說:「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說完後女孩偷偷的笑。我一邊想著她笑的意思,一邊接著說:「所以在座的同學都會寫詩囉?」女孩急著說:「我的意思是,只要會寫字,就會寫『詩』那個字啦!」我說我知道喔,「不過我覺得你說的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詩耶」。
Thumbnail
我發現給小孩「自由的」「大量的」閱讀,他們自己會從裡面找到特別有所感受的東西,他自然會從中去吸收他需要的養份,自然會去觀察那首詩是怎麼寫的、是怎麼用比喻的、或是節奏是怎麼樣的。他在「不知不覺」下(其實是有知有覺的)就被影響了,根本不用刻意「去學」。
Thumbnail
我發現給小孩「自由的」「大量的」閱讀,他們自己會從裡面找到特別有所感受的東西,他自然會從中去吸收他需要的養份,自然會去觀察那首詩是怎麼寫的、是怎麼用比喻的、或是節奏是怎麼樣的。他在「不知不覺」下(其實是有知有覺的)就被影響了,根本不用刻意「去學」。
Thumbnail
「洗澡完,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功課,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一份學習單,請再寫一份學習單。再寫完一份學習單,請再寫一份學習單。請問,要寫多少的學習單?看完這首詩,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學習單再寫一份學習單……你有完沒完啊!」
Thumbnail
「洗澡完,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功課,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一份學習單,請再寫一份學習單。再寫完一份學習單,請再寫一份學習單。請問,要寫多少的學習單?看完這首詩,請寫一份學習單,寫完學習單再寫一份學習單……你有完沒完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