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對不起,我終究沒有學會怎麼做個好爸爸。
但妳一定知道,妳是我這輩子,自始至終唯一最愛的一個女孩。 \n
演出後、由陳文玲老師帶領的榮格童話分析工作坊中,探討到書中劇中的女兒都是沒有名字的。從童話分析的角度,這是一場女兒的英雄之旅,每個孩子遲早都需要與父母分離,踏上旅程出發、成為自己,最終找到、擁有屬於自己的名字。更年輕一點的我會十分認同,但對現在的我而言,那只是人生的前半場。
\n我一直記得八、九歲的時候,曾經跟媽媽有過的對話。那時她正在幫我看聯絡簿和考卷,我總是考得很好,不過媽媽一邊簽名一邊告訴我,她只希望我健康快樂長大。我喜出望外地問,真的嗎,那我就算不唸書、考得很爛也沒關係嗎?媽媽說:「妳唸書也是為自己唸的。如果一直考最後一名,妳會快樂嗎?」從那之後我就知道,我做的努力都是為了自己。或許正因為如此,成長過程中我過度努力、用力地想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閃閃發亮的名字,結果到了二十幾歲,大病一場,再也無法像從前活蹦亂跳。
\n走得夠遠,就知道所謂「找到自己的名字」,不只是榮格心理學所說的個人內在成長與完滿——如果僅是如此,其實不一定要有名字的,只需要「我」、「自己」的概念就足夠了。追尋名字,則是更進一步地希望在人群裡、社會上被指認,而那必然包含了他人期望和評判的眼光,可是那些欣賞和喜歡都是隨時可收回的、充滿條件的,永遠需要擔心會失去。
\n生病之後,我又恢復成了女兒,就只是女兒,別無其他。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無名的身分裡,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別無所求的愛,只希望妳健康快樂。唯有當女兒的時候,不需要任何努力和證明,因為妳天生就是女兒啊,一輩子都會是。
\n前陣子跟爸媽外出吃完飯後散步,遇到路上一個小女孩纏著她爸甜甜地大聲說,「爸爸,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我順勢勾起爸爸的手、尖起嗓音輕聲複誦了一遍,我爸靦腆地笑了。人生下半場,才發現生命歷程確實是一個圓,要前往的終點其實也正是回到最初的原點,學著如何不再執著於追尋自己的名字,如何相信自己毫無理由地值得被愛,如何放寬心做個女兒,並像小時候那樣懂得表達愛。
","keywords":["劇場","小說","設計與藝術","女兒","藝文","女兒","名字","女孩","爸爸","身分","演員","劇場","父母","對話","舞台"],"author":{"@type":"Person","name":"黃郁書","url":"https://vocus.cc/user/@allyhuang"},"image":{"@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f666d86c-8555-461e-ab57-648b1d7b19f0.jpg"},"creator":{"@type":"Person","name":"黃郁書"},"publisher":{"@type":"Organization","name":"方格子|放送你的知識與想像","logo":{"@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static/og_img/vocus_kv.jpeg"}}}我其實一直這樣相信的,我的女兒有能力靠自己,永遠幸福一輩子。
很對不起,我終究沒有學會怎麼做個好爸爸。
但妳一定知道,妳是我這輩子,自始至終唯一最愛的一個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