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夫子碰上同志

以下文章原載於 1998年6月號 108期 人本教育札記
 當您學生告訴您說:「老師,我喜歡上(同性別)某某同學!」時,您會如何處理呢?您會不會也像其他大多數的老師回說:「那是同性戀耶!你真的確定自己是同性戀嗎?你的年紀還小,怎麼能確定自己是同性戀呢?你要不要先回去想想清楚!」我不清楚這樣回話的老師,究竟是真的這樣想,還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所以只好這麼說。當另一位學生跑來說:「老師,我喜歡上(異性別)某某同學!」時,他會不會也依樣畫葫蘆的說:「那是異性戀耶!你真的確定自己是異 性戀嗎?你年紀還小,怎麼能確定自己是異性戀呢?你要不要先回去想想清楚!」如果並不會如此回答,而只是針對談戀愛的部分作處理的話,我不禁要問:「為什麼當學生是同性戀時,老師們會作如此奇怪的回應,而不是只針對戀愛的部分作處理呢?」 【情感的自我探索期】  不曉得您是不是也會像大多數的老師用這樣的話來安慰學生或他的家長:「不用太過擔心,現在年紀還小,等長大了就會改變了。」如果會的話,我也不禁想問: 「為什麼只單單對同性戀學生說這樣的話?為什麼面對異性戀學生時不也這麼說呢?」老師們其實都知道,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所謂的「自我探索期」,特 別是在情感方面。所以重點並不是學生喜歡上的對象究竟是同性別或不同性別,而應重視探索本身的價值。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讓學生瞭解並認同自我成長的發展性過程,而不應是單方向的、強壓式的把成人們既有的概念及價值觀灌輸給學生。(至於學生談戀愛了,老師到底怎麼辦呢?歡迎參閱人本教育札記第一O五期《和學生談「性」》一文。)   或許您會說:「同性戀是不正常的,我當然要『矯正』學生錯誤的觀念囉!」那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究竟什麼是正常? 什麼是不正常?「左撇子」相對於「右撇子」來說是少數,我們是不是就認定左撇子是不正常,並且用強壓的方式逼迫學生「改正」過來呢?(別忘了左撇子是右腦較為發達,也就是創造能力較強的喔!)另外,「原住民」相對於「台灣人、客家人、外省人」來說也是少數,甚至於風俗習慣都是相當的不同,我們是不是也就此認定原住民是不正常呢?   所以我們怎麼能因為同性戀是少數(約佔全人口百分之五至十)就認定同性戀是不正常呢?況且,美國心理醫師學會在一九七三年時,就已將同性戀從「心理診斷手冊」上的病態行為項目中刪除,我們又怎麼能還固守著自己老舊傳統的觀念而不加緊腳步跟上時代呢?身為少數的學生有什麼錯?家長自己又有什麼錯呢?錯的到底是誰?錯的難道不該是那些「因不瞭解而誤會,甚至恐懼、排斥、歧視同性戀」的人嗎? 【「多」元思考,尊重「少數」】  再來,身為老師的您,要如何引導班上大多數的異性戀學生看待少數的同性戀學生呢?我想,一「多」一「少」應該是基本的兩個原則吧!「多」是指多元思考,教育總是以培養五育均衡發展的健全國民為基本目標的,而一個健全的人是具有獨立批判思考能力的,簡單的說,就是具有辯證的能力。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常用的方法就是像媒體平衡報導般的提供正面及反面各種思考的面向;「少」是指尊重少數,關於這一點,建議您找個時間和學生們談「尊重」,可以用一連串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例如:什麼是尊重?如何尊重別人?什麼樣的情境下我會有被尊重的感覺?什麼樣的情境下我會有不被尊重的感覺?什麼樣的人要尊重?什麼樣的人不需被尊重?罪犯要被尊重嗎?如果不需尊重罪犯為何不可刑求罪犯?如果罪犯都需被尊重,為何不是罪犯的同性戀反而不需被尊重?相信學生們在學習以及建構自己的價值觀時,需要的是像這樣子思考辨證的機會,而不是成人們填鴨式的直接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此外,還建議您可以採用兩種方式讓學生們達到解惑的目標:一是開放下課前的五至十分鐘,讓學生們提各式各樣他們真正想知道的問題;二是用不記名的方式讓學生們寫下他們的問題,而由老師來回答(當然,若能引發全班同學共同討論,那就再好也沒有了。)相信這樣的方式不但能解除學生們的各式心頭之惑,更能讓老師們不斷的精進、成長,這不也是一種「教學相長」嗎?   「免於恐懼」是教育的目標之一,假如您的學生當中有同性戀的話,相信在這樣多元化的教學之下,他的未來一定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掙扎,也更能面對自己,並且能夠有一顆寬容的心;而那些大多數的異性戀學生,也將能接納這個社會上不同於大多數人的族群以及不同的想法。而您,也將成為一個「成功」的老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