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最後一天嘗試說些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年多前決定離開中壢到台北,與這座城市裡許多年輕人一樣,我蝸居在潮濕嘈雜的小套房,選擇了一個新的工作,薪水不多不少,工作熱情偶爾點燃,偶爾磨耗。23歲初入社會的我其實非常脆弱,25歲的我卻開始變老,現在終於來到面對27歲的關卡,重新學習放下抗拒,不再抗拒生命。

總是錯把壓抑當作堅強,犧牲自己的愉快好獲得他人的喜愛,這些委屈經年點點滴滴累積,最終在26歲末尾的時刻代償。

如果可以回到11歲,我想要跟那時的自己說,我是多麼願意走到妳的三年級教室旁,用溫柔的聲音告訴恐懼的妳,父親的靈魂已經蒸發,那時候的妳剛學會水的三態,希望妳能知道陽光下的水珠沒有消失,只是蒸發,與父親一樣。取代小舅用你不熟悉的口音粗魯說,「妳的爸爸死掉了。」

後來的妳常常被忽視,被遺忘,常常委屈求全,常常一個人自己走很長的路回家,直至成年妳才將再被愛,此刻我是多麼想要牽著妳的手,帶妳回家。

如果可以回到19歲,我想要跟那時的自己說,其實妳不用那樣努力獲得他的愛。妳還需要花更多時間梳理自己,而他對於女孩子總是應接不暇,妳只是他眾多選擇中距離太遠被剔除的那個。「如果當初是跟妳在一起的話,不知道會如何」跨年夜他喝醉脫口而出的這句話輕易擊垮妳的自尊,我會很樂意取代妳身邊那位因為失戀裝瘋賣傻假憂鬱症的親密朋友(妳總是忙著照顧她而困擾),認真聆聽妳卸下防備的悲傷。
後來的妳好一段時間消沈,但是要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最終會明白妳所需要的愛,是能夠一起成長的陪伴。

回到25歲的妳,剛結束一場漫長的關係,走過318及雙方的人生變化期,走過許多夥伴關係的建立與磨耗,一個人在台北的妳是孤獨卻也是清空,最終也該要明白一段戀愛關係裡的兩不相欠,愛與傷害總是同時存在,除了能夠給予愛,還要能夠被愛,因為妳其實不懂愛,以為被需要就是愛。

再過一陣子,26歲的妳,就會遇到願意深深愛著並守護妳的人,在那之前妳會喝得總是有點多,但是沒有關係,妳總是懂得克制,妳總是太克制。

生命進入26歲的末尾,近一個月身邊開始發生許多神奇的變化。那一天友人為我算13月亮曆,跟我說「26」是一個週期,26天、26個月、26年將會是我們生命每一個階段的變化。換句話說生命的確是持續累積的過程,我們無法回頭。

26歲終尾的現在,我想要告訴自己,從今以後我將與我自己緊密相依。我不再一個人待在房間裡想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時,卻疲憊的想要走出房門在陽光之中就此蒸發於世上,認為那是一種幸福的解脫。

如果真的有時光機能夠回到過去,我想要回到小學二年級中午放學的午後,站上機車前座陪父親去竹北整骨,青蔥一片的稻田在風中搖曳,我們乘風破浪在廣袤的田野中,涼爽的風拂面不停歇,路程雖然有點遙遠卻是我少數與父親獨處的時刻。

那個記憶是我人生至今唯一感受到自己被愛的巨大時刻,也是心中深處最珍貴,最想反覆重溫的時光。

祝我自己27歲生日快樂。
從今往後明白過去已經過去,找到自己,活得像個人。

點播:
26歲末尾,邊聽鄭宜農<我也曾經想過一了百了>邊感到酸楚: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
ウミネコが桟橋で鳴いたから 在聽到海鷗哀鳴的時候
波の随意に浮かんで消える 浮沉在浪花之間無邊無際地漂流
過去も啄ばんで飛んでいけ 把我的過去也一倂銜起飛走吧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
誕生日に杏の花が咲いたから 因為出生的時候杏花綻放了
その木漏れ日でうたた寝したら 若在那樹影間灑落的陽光下睡著
虫の死骸と土になれるかな 是否會隨著昆蟲屍骸一起化為土壤呢
avatar-img
15會員
14內容數
紀錄水邊發生的事,徒勞的打撈我們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丹瑪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8年年初離開愈顯險惡的職場後,8月換了工作,從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居住的中壢搬來台北,當時最為苦惱的就是租屋。 台北不只買房,租屋也大不易,臉書上加入了數個租屋社團,好的房源往往在你斟酌私訊詢問時就已經被訂下,台北急促的房東實在沒有時間等待一個自中壢北上台北看房的人。
對游泳沒有任何概念的我遲至小學五年級受到好友邀約,收到了免費的票券,才第一次出發據說設備較新的雙華游泳池。 雖然泳池票券的問題解決了,沒有泳衣卻是個麻煩。母親在衣櫃的深處撈呀撈,生出了一件姊姊的舊泳衣,看到過時的花色與款式,我喉頭一緊的接下。
2018年年初離開愈顯險惡的職場後,8月換了工作,從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居住的中壢搬來台北,當時最為苦惱的就是租屋。 台北不只買房,租屋也大不易,臉書上加入了數個租屋社團,好的房源往往在你斟酌私訊詢問時就已經被訂下,台北急促的房東實在沒有時間等待一個自中壢北上台北看房的人。
對游泳沒有任何概念的我遲至小學五年級受到好友邀約,收到了免費的票券,才第一次出發據說設備較新的雙華游泳池。 雖然泳池票券的問題解決了,沒有泳衣卻是個麻煩。母親在衣櫃的深處撈呀撈,生出了一件姊姊的舊泳衣,看到過時的花色與款式,我喉頭一緊的接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端坐於閣樓書桌前遠眺,彷彿有條渺遠的時間繩索延伸出去,直至記憶湮滅,感知離體後,此生功過喜悲盡皆歸於塵土;可至少我在屬於自己的,難以預期與掌控的生命理,我曾經奮力地生活過。
【行者日記—憾恨】 2024—7—21 我的人生有好多的遺憾,有好多的食言.... 我答應我爸要把他從安養院接出來到我家來住(我去外縣市買房),但被其他家人阻止,我是家中的老么得不到尊重及話語權!!後來不到一年,我爸就走了,中間的辛苦不再多說了~!那些壞家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的,我等著!!!
Thumbnail
曾有讀者看我不斷分享旅行日常,疑問為何我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浪費,難道不會想趁年輕好好拼事業,等到達一定成就再去旅行享受嗎? 其實觀察到蠻多人有這樣的糾結,到底該先享受生活還是追逐夢想...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現年26歲的女孩大學畢業後在國小擔任老師,並計畫前往英國念書。身為必須幫忙支撐家計的小資女孩,昂貴的英國留學費用成為她前進的阻力。然而,她對歐美留學的渴望仍未減,並以考量成本、時間點等因素後,仍決定跨出舒適圈出國留學。她認為「沒有理由因為害怕浪費錢,而讓自己錯失機會。浪費生命才更值得讓人憂慮。」
Thumbnail
一篇關於離職感受的文章,分享了離開工作的不捨情感,以及對於過程中的思索和未來展望。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對於現工作不滿,但也確認自己在過程中學到了一些專案管理能力,以及對自由工作者生活的矛盾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從試著信任自己的身體開始,到學習與他人、父母溫暖的擁抱。這篇文章的主題涉及自我價值、身心療癒和親密關係的建立。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端坐於閣樓書桌前遠眺,彷彿有條渺遠的時間繩索延伸出去,直至記憶湮滅,感知離體後,此生功過喜悲盡皆歸於塵土;可至少我在屬於自己的,難以預期與掌控的生命理,我曾經奮力地生活過。
【行者日記—憾恨】 2024—7—21 我的人生有好多的遺憾,有好多的食言.... 我答應我爸要把他從安養院接出來到我家來住(我去外縣市買房),但被其他家人阻止,我是家中的老么得不到尊重及話語權!!後來不到一年,我爸就走了,中間的辛苦不再多說了~!那些壞家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的,我等著!!!
Thumbnail
曾有讀者看我不斷分享旅行日常,疑問為何我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浪費,難道不會想趁年輕好好拼事業,等到達一定成就再去旅行享受嗎? 其實觀察到蠻多人有這樣的糾結,到底該先享受生活還是追逐夢想...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現年26歲的女孩大學畢業後在國小擔任老師,並計畫前往英國念書。身為必須幫忙支撐家計的小資女孩,昂貴的英國留學費用成為她前進的阻力。然而,她對歐美留學的渴望仍未減,並以考量成本、時間點等因素後,仍決定跨出舒適圈出國留學。她認為「沒有理由因為害怕浪費錢,而讓自己錯失機會。浪費生命才更值得讓人憂慮。」
Thumbnail
一篇關於離職感受的文章,分享了離開工作的不捨情感,以及對於過程中的思索和未來展望。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對於現工作不滿,但也確認自己在過程中學到了一些專案管理能力,以及對自由工作者生活的矛盾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從試著信任自己的身體開始,到學習與他人、父母溫暖的擁抱。這篇文章的主題涉及自我價值、身心療癒和親密關係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