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鏡子森林》告訴你,可怕的從來都是貪婪的人性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某天閒聊時,朋友跟我說:「哎,你們做土地的是不是都很誇張呀,動不動就會被自燃還是請人吃慶記之類的。」才知道原來他是看了《鏡子森林》這部影集。
曾看過《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我,對於最近臺灣戲劇的品質頗具信心,所以去稍微了解一下這部戲的背景:《鏡子森林》劇情主軸描述新聞媒體業界的生態,並以媒體工作者的日常所接觸到的案件說起,在面對雜遝而來的官商勾結威脅,以及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需商業化衝點擊率的利誘之下,身為媒體人該如何捍衛所謂的「第四權」?又該如何秉持理想書寫出社會底層的真實,並且報導被隱藏於和諧與掩蓋之下的真相呢?
特別是第二季講到了有關「都市更新」、「古蹟維護」等與土地開發息息相關的議題,既然都到了我的守備範圍了,那就應該來好好追一下這部來自臺灣的職人劇。

都市開發與文化保存的衝突

《鏡子森林》第二季,以都更案爭議為主要劇情背景。(圖片來源:民視提供)
《鏡子森林》第二季的起頭,就從「南鄉市場失火案件」開始:事情的真相並非只是簡單的電線走火,而隨著劇情逐步展開。歷史建物莫名其妙遭受祝融之災的情形其實不算少見,之前網路上也曾有人製作過燒燬古蹟的小遊戲,為的就是讓社會大眾認識這項問題。這背後牽涉到的,往往是龐大的土地開發利益,有些古蹟位於城市中以往較為精華的地段,所以為了當下的利益,人們而選擇把過去遺忘(毀壞)殆盡。
但,這是對的選擇嗎?
其實講到這邊,筆者所在的城市台中,便是我覺得相當可惜的一座城市。雖然先前我們號稱是「文化城」,但卻難以看到有什麼留存的建築文化。或許會有人不平地說中部的文化是軟性而言(比如社會運動、文學運動等),但現實上我們的確沒有過往城市發展的空間軌跡(好比城門、塔樓、或是舊式建築群),雖然舊城中心有少見的保留,但相較與台灣南北的古都,可謂少之又少。
這或許就是在此生活的人民的選擇:選擇了擁抱未來而進行的「開發行為」。然而,這些開發行為呈現在《鏡子森林》劇中,則緊扣著政府、民意代表、開發商與媒體人甚至是與道上兄弟這些多方的角色開展。這些人們各自為了自身目的,彼此利益交換與出賣。雖然我相信這些故事有其虛構成分,但卻讓人有時看了不禁會心一笑,只覺得熟悉。

台劇逐漸走出自己的道路

台灣近來的戲劇製作品質與議題,漸漸地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職人劇或者以身邊週遭環境相近而能得到共鳴的素材越發地增多,於是我們較少看到千篇一律的套路,比如什麼爭家產、爭企業經營權(雖然這類的戲劇仍存在某處?),反而是像《麻醉風暴》、《最佳利益》、《生死接線員》等以某些特定的從業人員出發,而帶入到對於整體環境與社會氛圍的省思,讓人在看劇不僅享受娛樂,也能反思這樣的情況究竟是對是錯?作為這社會的一份子,又能怎麼讓看似虛構卻又寫實的改編劇情,盡量避免在現實社會中發生。
姚淳耀飾演火線新聞調查組記者侯方平。(圖片來源:民視提供)
第二季主題環繞在「都市更新」議題。其實都市更新就好比像是各地常有的市地重劃、區段徵收等等,都算是一個具備相當程度強制力的開發行為。然而「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天底下皆是如此。雖然這些開發行為,在法規上面立意良善(比如有建築窳陋、環境惡劣、配合重大發展建設等等)——誰不想要有新的房子住呢?誰不希望自己居住環境可以變好呢?誰會這麼故意要去妨礙重大建設呢?可是我們卻看到了從以往至今的種種爭議,大埔事件、文林苑事件、台南鐵路東移事件、台中黎明幼兒園事件、大觀社區事件,在在顯示了,面對公權強制力與開發利益之下,個人對於自身所有的產權堅持或是家的想望,都如同浮雲一般不可於廟堂之上討論。更有甚者,還會被塑造成貪心或是不顧全大局的形象。
社會科學之中有個「無知之幕」的思想實驗,簡要來說,就是假定自己有可能成為任何人:假設今天自身真的遭遇到這種狀況而成了被開發的角色,你又會怎麼想、做出怎麼樣的反應呢?在《鏡子森林》中,提早知道資訊者可能會想搶占先機;民意代表可以口口聲聲為民求福祉,但卻有私相授受的行為;政府機關為了往後施政方便,而配合演出作秀;地痞流氓成為利益者的打手;原地住戶希望能完全無損地居住到新的環境,這些讓人感到荒謬與可怕的,全都是來自於貪婪的人性。
《鏡子森林》中,藍葦華飾演松竹幫老大張文華(圖片來源:民視提供)
回歸到「都市更新」(Urban renewal)這個行為,其實在美國1960年代民權運動盛行之時,就被提出檢討把房屋單純的砍掉重練,其實只是「鋸箭式的作法」。雖然能改善不良的居住環境,但涉及許多層面的居住相關實質議題,卻是無法被跟著更新,反而造成了許多人迫遷或是喪失對自身社區文化的根留。而在近期以「都市再生」為新的想法,目的雖然同樣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卻不只單單把建物推平重來,而是搭配許多社區總體營造的策略,或以保留當地生活特色、引入外部資源激發各式活絡當地鄰里經濟的作為。國外的相關成功案例,比如東京的六本木之丘、倫敦的東倫敦地區、阿姆斯特丹的新西區,都是我們值得好好思考與借鏡的對象。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鏡子森林》這部戲劇裡面,除了可以看到土地開發的黑暗面,也可看到,正因另一個深刻的新聞產業問題。媒體從業人員向來有所謂的無冕王的美稱,能相當程度的將權利轉化成「權力」;但何謂新聞人的價值呢?是否能堅持到最後呢?
本劇的尾端或許會給我們一個思索的方向,正如同《鏡子森林》那句貼近現實的標語:「一枝筆,是天堂也是地獄。」站在鏡子前,兩端到底哪邊才是真實的?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56內容數
地政士與身為親密夥伴的律師,分享執業上面的心得,與生活習習相關的不動產及法律相關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地酉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算是延續上一篇囤房稅之議題,繼續討論有關目前政府對於居住正義等相關作法,到底現行政府對於實價登錄相關法條自民國101年中上路至今已經109年了,有發現何種情況需要修法讓這個制度更加改善的地方呢? 讓我們開始來談談囉!首先呢,本次修法讓申報實價登錄的「法定義務」......
        近來有關所謂「居住正義」之議題百家爭鳴,有論者云持續推動社會住宅、包租代管、都更危老等為其目標;另也有論者云可由金融貸款管制複數持有房屋之貸款成數與利息等方式促進;最後則是本文欲討論的以囤房稅之方式是否有助於達成居住正義之效?
        依照現行民法之規定,若於締結婚約時未特別申明其夫妻財產制為何種時,則以法定財產制為其適用之。簡而言之,於法定財產制之下區分為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基本上在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後(例如離婚),夫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債務後應平均分配,然而若是因繼承或是其他無償取得受贈之財產、慰撫金等...
        為何會有所謂「未辦保存登記」之建物,需先從我國現行之土地登記制度相關事項開始說明,保存登記為民間表示「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別稱與簡稱,而我國對於建築物與土地相比較採取任意登記之制度,也就是並非強制所有建築物都必須列入登記之管轄。
        依目前現行之土地稅法第39條第2項規定,「依都市計畫法指定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尚未被徵收前之移轉,準用前項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也就是法令已有明文規定,在都市計畫範圍內,若有已被納入作為公共設施用地但尚未被政府編列預算徵收者(係稱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一般簡稱公保地或另有人稱為路地)
        為因應政府先前修法開放臨時工廠登記,而欲將農地上之工廠進行相關控管,而該臨時工廠登記即將大限期滿前,終於在各方團體討論與期許之下,折衷出六月底三讀通過之修正法案。但先說結論,因為是折衷的修正法案,所以可以想見的是,在主張原地留用以及希望朝向放寬的固有資方立場以及對於希望能終結農地工廠
本篇算是延續上一篇囤房稅之議題,繼續討論有關目前政府對於居住正義等相關作法,到底現行政府對於實價登錄相關法條自民國101年中上路至今已經109年了,有發現何種情況需要修法讓這個制度更加改善的地方呢? 讓我們開始來談談囉!首先呢,本次修法讓申報實價登錄的「法定義務」......
        近來有關所謂「居住正義」之議題百家爭鳴,有論者云持續推動社會住宅、包租代管、都更危老等為其目標;另也有論者云可由金融貸款管制複數持有房屋之貸款成數與利息等方式促進;最後則是本文欲討論的以囤房稅之方式是否有助於達成居住正義之效?
        依照現行民法之規定,若於締結婚約時未特別申明其夫妻財產制為何種時,則以法定財產制為其適用之。簡而言之,於法定財產制之下區分為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基本上在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後(例如離婚),夫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債務後應平均分配,然而若是因繼承或是其他無償取得受贈之財產、慰撫金等...
        為何會有所謂「未辦保存登記」之建物,需先從我國現行之土地登記制度相關事項開始說明,保存登記為民間表示「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別稱與簡稱,而我國對於建築物與土地相比較採取任意登記之制度,也就是並非強制所有建築物都必須列入登記之管轄。
        依目前現行之土地稅法第39條第2項規定,「依都市計畫法指定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尚未被徵收前之移轉,準用前項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也就是法令已有明文規定,在都市計畫範圍內,若有已被納入作為公共設施用地但尚未被政府編列預算徵收者(係稱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一般簡稱公保地或另有人稱為路地)
        為因應政府先前修法開放臨時工廠登記,而欲將農地上之工廠進行相關控管,而該臨時工廠登記即將大限期滿前,終於在各方團體討論與期許之下,折衷出六月底三讀通過之修正法案。但先說結論,因為是折衷的修正法案,所以可以想見的是,在主張原地留用以及希望朝向放寬的固有資方立場以及對於希望能終結農地工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如權力者要求你在資源和時間均不足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左思右想沒辦法達成,權力者協商不果,決意不改變主意。你走投無路,大抵只剩兩個選擇︰一,犧牲自己;二,損毀既有資產。前者對自己無益,後者惹起公憤,你會怎麼選擇? 彩虹眷村的營運單位彩虹文創選擇了後者,連帶把自己也傷害了。 2000年前後,台灣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台灣全面禁伐的政策已經實行了30年,但「山老鼠」卻始終存在,為什麼盜伐案難以遏止?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從高山森林一路追蹤到木材加工廠、地下交易市場、在地原住民家庭,深入調查「福爾摩沙珍貴林木盜伐」議題。以被聖化的「神木」為中心,沿著死去木頭的蹤跡,探索一條關於生存與暴利。
Thumbnail
在這充斥罪惡的世界,不管是職場、家庭生活,還是遭遇巨變,人們會追求自我。然而,臺灣罪惡的氛圍持續中,詐騙事件頻傳,造成社會不安與不信任。人們應該思考如何減少罪惡,而不只是追求自我的快樂。救世主的嚮往是人類對美好、正義的渴望,但重要的是人們自身的努力,而不只是等待救世主的到來。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人間有情却無情,野草無情似有情。許仙背負的情債,青蛇就由她和好友龜殼花聯手索還。有人慘死的房子沒人敢住,這是常識。於是很長一段時間這間房子閒置著。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採集人的野帳是一部台漫,描述了日治時期的植物採集職人在臺灣的故事,霉女因為人物的互動關係進而被吸引進這部漫畫世界。在漫畫中,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些臺北植物園的角落。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到臺北植物園實地遊玩,感受時代的風貌與漫畫的場景。
Thumbnail
《辦公室瘋雲》系列影射台灣電商史上的免運大戰,描寫電商公司內部鬥爭以及人物之間的糾葛,以及辦公室裡的權力分佈和兩大主管的明爭暗鬥。作者天地無限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再進化,即便只是置身事外的讀者也有十足的臨場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如權力者要求你在資源和時間均不足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左思右想沒辦法達成,權力者協商不果,決意不改變主意。你走投無路,大抵只剩兩個選擇︰一,犧牲自己;二,損毀既有資產。前者對自己無益,後者惹起公憤,你會怎麼選擇? 彩虹眷村的營運單位彩虹文創選擇了後者,連帶把自己也傷害了。 2000年前後,台灣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台灣全面禁伐的政策已經實行了30年,但「山老鼠」卻始終存在,為什麼盜伐案難以遏止?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從高山森林一路追蹤到木材加工廠、地下交易市場、在地原住民家庭,深入調查「福爾摩沙珍貴林木盜伐」議題。以被聖化的「神木」為中心,沿著死去木頭的蹤跡,探索一條關於生存與暴利。
Thumbnail
在這充斥罪惡的世界,不管是職場、家庭生活,還是遭遇巨變,人們會追求自我。然而,臺灣罪惡的氛圍持續中,詐騙事件頻傳,造成社會不安與不信任。人們應該思考如何減少罪惡,而不只是追求自我的快樂。救世主的嚮往是人類對美好、正義的渴望,但重要的是人們自身的努力,而不只是等待救世主的到來。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人間有情却無情,野草無情似有情。許仙背負的情債,青蛇就由她和好友龜殼花聯手索還。有人慘死的房子沒人敢住,這是常識。於是很長一段時間這間房子閒置著。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採集人的野帳是一部台漫,描述了日治時期的植物採集職人在臺灣的故事,霉女因為人物的互動關係進而被吸引進這部漫畫世界。在漫畫中,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些臺北植物園的角落。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到臺北植物園實地遊玩,感受時代的風貌與漫畫的場景。
Thumbnail
《辦公室瘋雲》系列影射台灣電商史上的免運大戰,描寫電商公司內部鬥爭以及人物之間的糾葛,以及辦公室裡的權力分佈和兩大主管的明爭暗鬥。作者天地無限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再進化,即便只是置身事外的讀者也有十足的臨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