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 - 指出客觀事實與解讀客觀事實

最近看到很多新聞,臉書不免大肆討論一番,然後筆者照例看到一種現象,覺得同樣問題怎麼一直講,所以只好再來講一次,希望可以更簡單易懂些。
客觀事實是什麼?這其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事實的呈現本身就不會客觀,會根據紀錄者個人的身分與立場有改變。好比昨天才發生的統促黨打人,警察處理太慢這件事來說,若只看臉書上某些參與者的第一手影片,大概會覺得某種神祕力量又介入了,但這些人提供的影片,真的能夠說明事件真相嗎?至少就警察回應很慢這件事來說,事實是陳述了,但解讀則未必。
因為真的就是有可能,警察什麼都沒想,一般性的處理,也不怎麼在乎,所以就這樣了。
其實只要警方提供相關的影片跟錄音帶,證明他們處理的狀況,大概一半以上的疑慮都可以解除,但看警方向來的習慣,應該有點難度。
這個案例是因為關注者瞬間變多,所以提出說明,不代表筆者個人立場。每一個指出的事實,只能反映出當下的狀況,但這個狀況之所以會出現,可能有長期的背景,也可能有短期的因素,每一個都值得我們去分析,或是請教相關專家來處理。
另幾個反例,可以用電力來說明。電力相關的數據夠不夠客觀?坦白說,數據本身是客觀的,但數據怎麼來的就不見得,製作者立場向來被詬病,罵了幾十年依然故我,這會讓任何再怎樣客觀的有效數據,都被當成垃圾。而站在反對面的,其中有一批反核到簡直膝反射的人,幹的事並沒有兩樣,只不過因為他們的數據來源大部分都是公開可查,所以跟台電連資料怎麼做出來都可以控制的狀況,完全不可類比。
但那個心態根本上是相同的。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東西,像是愛滋病的傳播途徑跟賴清德失言(施鹽?),與女權還是自稱女性主義,在那邊戰所謂的父權架構,都有類似的問題。
這問題可以統稱「定義廚」發神經,事實的結果擺在那邊,剩下的只是解讀的角度,但卻有人堅持這是定義跟政治正確的問題,仿佛你只要把金正恩定義為美帝霸權下的犧牲者,北朝鮮的暴政就可以當成人類歷史上的慣例,所以不需要討論,讓我們繼續檢討川普一樣。
簡直莫名其妙。
然後讀者有沒發現,上面講到這邊,筆者似乎有一種意思,想要引導到某個討論方向?
答對了,的確有。
儘管事實來源很可能不客觀,有心人刻意操作。這不代表事實本身不可信,而是解讀起來要很小心,更重要的是不能一概而論。
另一方面,提出事實的人,本身的過往紀錄優良與否,是非常重要的,狼來了的故事會成為經典,必然有其理由。當然,講到這邊,一定會有藍綠統獨兩邊的開始嘲笑說謊紀錄,覺得對面都說謊成性,整天被抓包,哈哈哈。
欸,坦白說不好笑,因為正常人都會說點謊,或者是記憶有偏差,所以口誤跟筆誤難免,而且立場轉變也可能是因為接觸到更多現實,而做出適當的調整,並非打一開始就要騙票。了解這些脈絡,比嘲笑其立場轉彎要有意義。(很可能轉彎的是你)
說來說去,怎樣的數據才能相信?這筆者不知道,但筆者知道一件事。
任何的信用都是累積的,越是有競爭的行業,越能夠被透明公開的數據,其可信度會隨著各方專家討論而增加。不僅僅是本行的專家,越多跨領域的人越好,這並非要讓不專業的人來亂講話,而是現在的世界,極少的專業才會完全不跨界。
當你要探討會成為公共議題的東西時,卻認為這東西不應該給公眾討論,而是你們一小群專家說了算,然後政府就得照章辦事,拿個幾百億給你花。
.
..
……….
你選得上再說可以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