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看到那個「在搜尋工具中顯示」覺得怪怪的:為什麼要在搜尋工具中顯示下載檔案呢?後來想到系出同門的Chrome瀏覽器,同一個位置寫的就是「在Finder中顯示」,這才是對的說法。
Finder是Mac作業系統介面前端的統稱(技術上不完全精確,但大概是這意思),或許可以說相當於Windows上的「檔案總管」;因為算是專有名詞、翻譯了也沒意義,所以「Finder」一般是不翻譯的。
題外話:「檔案總管」的前身「檔案管理員」是我在1990年時翻譯的名稱;之後後悔了很多年,幸好後來被改掉了。這是個跟將Finder翻譯成「搜尋工具」同等級的錯誤。
譯者的難處與責任
放寬一點說,這是軟體中文化過程中經常發生、而且也能夠理解的錯誤,因為譯者不太可能熟悉自己處理的所有軟體(但也不是不可能,這就是經驗和用心程度的差異)。
就算譯者熟悉這個軟體,在碰到新功能、或是沒有看到實際介面時,如果有模稜兩可的狀況(例如Title到底是「標題」還是「頭銜」?),就很容易出錯。
嚴格一點說,雖然前面有這些可以理解的原因、而且再怎麼老手的人都可能出錯,但對於使用者來說,錯了就是錯了,除非手癢去試試那個功能、然後恍然大悟,否則光用看的還是看不出來。
講得誇張一點,如果因為這樣而導致使用者操作錯誤、損失大量資料或金錢,在美國這類地方可能又是一場官司。
這時候,譯者的經驗和專業素養很重要,客戶端的產品經理和測試用戶(beta tester)的回報也很重要;而這次Edge的中文化,顯然有不少隻這方面的漏網之魚。
技術寫作是文案的一種,而網站介面和說明文字又是技術寫作的一部分;微軟Edge的例子,幹這行的要引以為戒。
順帶一提:在漫畫《
將太的壽司》裡面有一段情節是這樣的:
壽司老師傅:「這一條卷壽司不行!太隨便了!重做!」 學徒(怒):「為什麼!我一晚上做了600條壽司很累耶!只不過是一條沒做好而已,為什麼要這麼挑剔!」 老師傅(揮拳揍):「說什麼鬼話!你要知道,這雖然只是600條裡面的一條,但對吃它的客人來說,這一條就是代表著他那一瞬間的喜悅,也代表你這個師傅的全部!能不用心嗎?」
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也是寫文案(和做任何服務或產品時)該有的心理建設:或許不可能完美,但要時時記得「這就是客戶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