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需要活化的不僅於「人口流失」,「人心流失」也是。
目前地方創生的議題,往往圍繞在人口流失較嚴重的鄉鎮。但與大都市有著密切交通和經濟聯繫的衛星城市,看似繁華,難道就不需要創生嗎?
首先,讓我們聊聊「創生」這個概念。
正面來談,是結合地理及人文風情,讓各地都能呈現獨具特色的產業環境;背後來說,是希望改善人口數減少、高齡少子化,以及城鄉發展不均等社經問題。
但無論如何才讓人離鄉背井,如今要在台灣的六大直轄市落地生根,其實也相當不容易。
在政府未解決房價過高這個「房間裡的大象」之前,大都市的周邊地區,其實承載著更多、也更滿溢的來往居民。
而這些看似繁華的衛星城市,雖然人口日益激增,卻也同時在流失「人心」。
一個地方的價值,始終來自於認同感,而創生的脈絡也建構於此。
如果衛星城市的人們只把這裡當作棲身之所,縱然每天在此吃飯睡覺上班通勤,也宛如身處一座放大版的宿舍或餐廳,時間過得再久,也不易產生歸屬感。
況且,當人們面對高不可攀的經濟目標,便會加倍汲汲營營,逐漸漠視那些需要傳承的歷史文化或傳統技藝;當環境日益都會化的同時,能夠聯繫人們的因子,也一點一滴地減少。
以新北市來說,縣市合併後的新莊、三重、蘆洲、五股、泰山等區域,除了交通日趨發達,生活機能也十分良好。
大家卻越來越覺得是文化沙漠?
年輕人對於當地文史故事也越來越不了解?
當「我是台北人」取代了「我是XX人」,也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在地認同感。
另一方面,因為習慣跟大都會相比較,人們總忽略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美好,就像你去國外旅遊的路途驚喜,其實都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街巷風景。
當人們察覺身邊的一切,就會擁有所謂的「幸福感」;當城市串起生活的連結,就匯聚成地方的「認同感」。
衛星城市的創生基礎是強大的,缺乏的是策展觸媒及行銷策略。
正因這時代的休閒娛樂目不暇及,所以更要運用貼近線下的地方誌、講座市集、創意展覽,甚至量身訂製專屬活動;無論是新潮、懷舊、驚奇、衝突,或能引起議題討論的在地元素。
用經營「地方品牌」的概念進行策動,將會是衛星城市的創生脈絡。
衛星城市不是一種依附,也不是一種寄居。 用地方創生喚醒沉睡的認同意識,強化居民互動,引發觀光話題,促進創業回流。 未來就能像恆星一樣閃耀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