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大多數時間都待在花蓮的台灣人,最近這幾個月因故回到台北的路途上,我都發現「外出的人」變少了。從花蓮往羅東的區間車、羅東往台北的客運,到週末時的台北捷運……許多人應該都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接觸,在閒暇時間寧願選擇待在家裡,也不要增加自己被感染的機率。
這樣的時局中,大多數人在家休閒的選擇都是看劇。但除此之外,我們其實還有很多選擇;例如玩遊戲、例如看書——當然,如果你跟我一樣本來就是「在家工作者」的話,那就沒有問題。我本來就一直在家看劇看書打電動(等等!
今天,先讓我以遊戲為開端,介紹、分享一些我覺得很適合在這個時節開始玩、重玩的遊戲。得先說的是,這裡所推薦的遊戲,是以「我玩過」、「殺時間」等條件下產生出來的名單;畢竟我不太有辦法推薦介紹我沒有玩過的作品。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文明帝國
講到「精神時光屋」,就不能不第一時間把《文明帝國》(Sid Meier's Civilization )系列搬出來了。作為回合制策略遊戲的翹楚,《文明帝國》從1991年的一代起,至今已發行了六款系列作與許多延伸作;甚至推出過桌上遊戲版本。這款遊戲沒有特定劇情,讓玩家選擇一方文明,從史前時代一路發展至太空時代,享受文明發展的進程與樂趣。透過起始設定、勝利條件的不同,玩家將有機會在每次遊戲過程中體驗到不盡相同的遊戲內容——不論是憑藉武力征服其他文明、以藝術與觀光實力成為傲視他者的文明大國,或者讓自身科技突飛猛進,成為第一個前往太空的科技強權……《文明帝國》給予玩家多樣化的選擇及體驗,也是這個系列如果長壽並受人喜愛的原因。
每一代的遊戲不但逐漸強化了遊戲的精美畫面與豐富內容,遊戲中的音樂與解說語音同樣為愛好者津津樂道。2005年發行的《文明帝國IV》(Sid Meier's Civilization IV ),其主題曲〈我們的天父〉(Baba Yetu )是第一首被提名並獲得葛萊美獎的遊戲主題曲(最佳器樂編排及伴奏獎)。
這首主題曲的作曲家是港裔美國人田志仁(Christopher Tin),稍後他再度協助《文明帝國VI》(Sid Meier's Civilization VI , 2016)編撰主題曲〈遨翔之夢〉(Sogno di Volare ):
這首令人振奮的主題曲,為《文明帝國VI》大大加分;我每次在進入遊戲後,都會在主畫面上聽完整首曲目,才開始當天的遊戲。此外,遊戲在升級科技、文化與時代時,都會佐以一句相關的名言;《文明帝國VI》中,為玩家唸出每一段名言的,是知名的英國演員:便當王.西恩賓。
作為一款知名的「精神時光屋」類型遊戲,《文明帝國》的遊戲過程相對緩慢,但也因此能讓玩家體會到文明進展的各種細節;我自己在玩這款遊戲時,也深刻體會到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運作的。而那「再……再一回合就好」的遊戲終局顯然不夠體諒玩家;因為,再一回合怎麼夠呢?多在家裡隔離兩個星期,繼續玩下一場遊戲吧!
最後生還者
作為一款號稱不是殭屍遊戲的殭屍遊戲,頑皮狗(Naughty Dog)工作室在2013年推出的《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 ),絕對是所有玩家此生必玩一次的經典作品。故事講述一種變異的冬蟲夏草真菌開始感染人類;只要接觸到該真菌的孢子,就會失去理智地攻擊其他人類,而被已感染者咬傷的人,也同樣會在短時間內病發。在疫情爆發之初就痛失愛女的喬爾(Joel),二十年後因為與艾莉(Ellie)的相遇而獲得許久不曾再有的感觸;兩人一同在這段沒有救贖的旅途中認識對方,也重新認識自己。
作為「致鬱系」遊戲的佼佼者,《最後生還者》在發行之初讓許多玩家心碎,其收尾也造成一些玩家的不滿(主要是認為遊戲收在該處過於突兀);但經過PS4重製版的發行、去年PS+的免費下載,這款遊戲依然在YouTube、Twitch等平台上擁有高度人氣。前陣子,由諾蘭.諾斯(Nolan North)與特洛伊.貝克(Troy Baker)主持的YouTube頻道《復古重遊》(Retro Replay)也進行了這款遊戲的重玩,每一集都邀請與《最後生還者》相關的演員或製作人前來客串,一同討論遊戲的故事、製作與各種秘辛,是喜愛本作的玩家們不可不看的遊戲影片。
而不太敢玩這類遊戲的朋友,或者並不擁有PS3、PS4主機的玩家,或許也可以參考看看我個人相當喜愛的團隊「惡靈古堡資訊站 2058info」所製作的電影式遊戲影片:
《最後生還者》續作原訂於今年五月上市;我在三月的最後一天發現自己領到了薪水,馬上預購。四天後,頑皮狗宣布因為疫情影響,續作發售日無限期延後。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 2017)是我接觸到的《薩爾達傳說》系列中的第一款遊戲——當然在此之前我已經知道薩爾達指的是公主而非勇者主角了。我一直都並非任天堂的遊戲愛好者,即便過去在國、高中時期常常被同學稱做「超級馬立」,但我實際上沒怎麼玩過《超級瑪利歐》(Super Mario )系列遊戲;我沒玩過《銀河戰士》(Metroid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Super Smash Bros )、《動物森友會》(Animal Crossing ),甚至也沒玩過《寶可夢》(Pokémon )。
但我一直都對開放式角色扮演遊戲很有興趣。所以當《曠野之息》的預告影片釋出之後,我就一直很想玩玩看;三年過去,直到最近我才跟朋友A借了遊戲主機、跟朋友B借了遊戲片,終於玩到夢寐以求的這款遊戲。有趣的解謎要素、多變的戰鬥技巧、優美的海拉魯景色以及動人的冒險故事……至此,我想我才真的體會到任天堂的強大。
在沒有玩遊戲的時間裡,我也看了許多西方玩家首次觀看《曠野之息》預告片的反應(reaction),瞭解到這款遊戲就跟寶可夢一樣,是歐美許多人的童年回憶;看著他們對影片中出現的種族、角色如數家珍,或者訝異於遊戲首次出現的角色配音,真的感覺到《薩爾達傳說》,或者「遊戲」、「故事」本身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
因為防疫期間而獲得大量居家時間的現在,或許正是入手Switch的好時機;除了最近熱門的《集合啦!動物森友會》(Animal Crossing: New Horizons )之外,也別忘了試試看博大精深的《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
但我最近都沒在玩了啦因為類比搖桿一直亂飄害我一直摔死弓箭也射不中。
死亡擱淺
不曾玩過小島其他遊戲的我,《死亡擱淺》(Death Stranding , 2019)是我接觸到的第一款小島製作遊戲。故事講述近未來的時空中,美國因為幾場「虛爆」(Voidout)及其後大量出現的「擱淺體」(Beached Thing, BT)而滅亡;殘存下來的美國人居住在地下城市與碉堡中苟延殘喘,靠著勇敢的送貨公司、獨立送貨員支援物資輸送。美國政府重組為「美利堅合眾市」(United Cities of America, UCA;遊戲官方譯名為「美利堅聯眾國」),試圖透過共享網路的方式,重新將各個地下城市、地下碉堡連結起來,試圖以此重建美國,甚至重建人類文明。遊戲的背景雖與瘟疫疾病無關,但人們足不出戶、倚靠勇敢的送貨員輸送物資的遊戲方式,近來也引發討論。
居家隔離的孤絕,在這款遊戲中也可以體驗無疑。但除此之外,《死亡擱淺》也在遊戲中讓玩家體驗到互相扶持的美好與希望。其遊戲方式依然有許多我不喜歡的「日式風格」,但對於遊戲意欲彰顯的概念,在疫情於全球蔓延的此刻,或許再適合不過了。
除了這篇去年底就完成的文章,已經將我想說的東西都道盡了之外,前陣子發現的YouTube頻道「Girlfriend Reviews」也對這款遊戲有很高的評價:
近日,小島也持續在他的IG上分享《死亡擱淺》的相關資訊。遊戲標語「TOMORROW IS IN YOUR HANDS.」某種程度上也相當符合目前的防疫需求——記得洗手!
雙點醫院
作為《杏林也瘋狂》(Theme Hospital , 1997)的精神續作,《雙點醫院》(Two Point Hospital , 2018)是我在《文明帝國VI》之後,唯一有認真玩了好一陣子的電腦遊戲。1997年,我還是小學準備升上國中的年紀,但牛蛙公司(Bullfrog Productions)出的一系列經營模擬遊戲:《杏林也瘋狂》、《地下城守護者》(Dungeon Keeper )、《主題公園》(Theme Park )、《上帝也瘋狂》(Populous )等……都成為了啟蒙我進入遊戲世界的重要作品;而《杏林也瘋狂》、《地下城守護者》這樣對當時的遊戲界來說相當「異色」的經營模擬作品,反而讓他們在模擬遊戲迷的心目中成為神話般的重量級開發商。
無奈,牛蛙在被EA收購的幾年之後解散;Lionhead Studios在這之後被視為能延續牛蛙精神的工作室,開發出的《善與惡》(Black & White )、《電影夢工廠》(The Movies )對我來說都是「精神時光屋」級別的經典經營模擬遊戲。然而好景不常,Lionhead Studios被微軟收購,轉而開發《神鬼寓言》(Fable )系列遊戲後,也在2016年被解散。
2018年發行的《雙點醫院》是雙點工作室(Two Point Studios)所製作的第一款遊戲。這款遊戲的製作人、遊戲設計師與程式設計師皆與當年的《杏林也瘋狂》一樣,因此被認為是其精神續作並不奇怪;同時,雙點工作室的所有員工,也都曾是牛蛙或Lionhead的員工。或許在這經營模擬遊戲逐漸式微的年代中,可以讓模擬遊戲迷看到一點曙光吧。
這款遊戲讓玩家經營一家「連鎖醫院」。玩家需要在有限的建築物空間中建造各式各樣的看診間、治療室,也要滿足醫生、護士、病人的各種需求如等候座位、飲料食物、室內溫度、如廁需求、休息時間等等……
如同《杏林也瘋狂》,《雙點醫院》的有趣之處,除了在不同的區域條件下努力經營一家又一家醫院外,就是那些有如奇想、狂想般的各種病症了。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種名為「明星夢」(Mock Star)的病,讓患者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搖滾明星之一;在遊戲中,患上這種精神疾病的患者,會以佛萊迪.墨裘瑞(Freddie Mercury)的造型呈現。或者像是名為「夜狂熱」(Night Fever;遊戲官方翻譯為夜貓子)的病,起因於長期接觸迪斯可球(Disco ball)所導致,會讓患者情不自禁的不斷跳舞;遊戲中,罹患此病的患者,會以《週末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 , 1977)中主角東尼的樣貌現身。
認為自己是佛萊迪.墨裘瑞(Freddie Mercury)的病患
推薦這款遊戲,當然不是為了要嘲笑醫界人士(先打預防針)。相反地,透過這款輕鬆詼諧的醫院經營遊戲,我想我們更能體會現實中醫護界的辛勞;而即便遊戲中沒有恐怖殘酷的突發疫情出現,但想要在遊戲中讓醫院保持在患者零死亡率的狀態下,卻也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以上就是這次想要跟各位朋友分享的五款遊戲。雖然有些遊戲是特定遊戲主機獨佔的作品,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或許這次需要長時間居家防疫的檔期,也正是將想要已久的遊戲主機入手的好時機喔!
「猶豫,是因為想要啊!」
下次有機會的話,再來推薦防疫必備的居家小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