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明日之後,這場疫症將怎麼改變我們的世界?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編按:清議早前於Matters舉辦社區活動「明日之後,這場疫症將怎麼改變我們的世界」,集思廣益,與大家一起探討這場疫情將會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活動近日圓滿結束,收到來自近三十位作者的投稿。我們其中一位作者秦逸渢細閱各位作者的文章後有感而發,故書此文。

文 / 秦逸渢
二十一世紀的都市人們,我們都忙了很久。
我們天天都過著勞碌的生活,香港的地鐵裡在深夜十二點仍是人滿滿的。每個人各有不同的忙,但總有一些共通點。我們大概都是為了生活的,為了那要用上你二十年不吃不喝省下的錢買下的單位,為了養活自己,為了養活家人。我們大概都是追尋理想的少年,盼望當工作和收入穩定下來的時候,就能擠出一點閒餘時間尋夢。但在我們這個高速運轉的世代下,為了生活拼命的感到疲憊,單單是房債已讓人感受到脖子上的重擔;為了理想的更感迷惘,這個制度告訴我們做金融、專業人士才能有發揮的機會和富足的生活,否則就一生勞碌。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和自己相處,沒有時間想自己想做甚麼。
「近年來,歐美高校陸續有哲學係被關停,哈佛大學的文科專業在10年間減少了20%,人文研究經費被削減、項目被取消。人們對於研究與認知我們自己,失去了興趣。 」- Wonder, 商品經濟體系論
現實生活的一切都捉不住了,虛擬的反而更為實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在互聯網上的社交時間甚至比面對面的長。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可以隱蔽自己的身份,抹掉現實生活中的煩惱,給朋友分享自己歡樂的生活日常。當很多朋友給你點讚,你的生活就歡樂了。在這裡,你也能參加各式各樣的群組,會志同道合之友,省得聽不中聽的話。2016年,牛津字典就選了一個年度詞——「後真相」(post truth),指出在公共輿論中,客觀事實都不及訴諸情感有影響力。是不是現實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我們相信,那就是現實。
「所以真相其實就是大部分人所相信的一個事實,那既然是人們相信的,是不是就可以改變,甚至創造呢?」- MJkuo, 明日之後,真相或許是一種觀點
然後,突如其來的一場疫症,把這高速運轉的世界驟然煞停。病毒來得如此突然,我們都來不及準備,於是恐懼驅使我們紛紛到超市搶購,使我們害怕與人接觸,甚至仇恨和歧視都被點燃起來。
此時,我們似乎忘記了人。
「於是,這些負面的能量開始從世界各地累積起來,就像Ghost Busters有一集的劇情,人們的負面能量太多,流入紐約的下水道,變成了一個大惡魔......現在的世界的確是如此,恐懼與焦慮斷開了地球國與國之間的鏈接、斷開了人與人之間的鏈接,於是人們開始面對批評、恐懼、焦慮與孤獨。」- DivinaWF, 恐慌憂慮 斷鏈的地球村
這一場噩夢恐怕將會是漫長的。疫症過後,恐懼和焦慮猶在,所恐懼的不是病毒,而是我們多年來相信的價值、信念和制度受到重擊後的迷茫。
「這什麼顛倒黑白的世道?我們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強的科研和醫療團隊,擁有充分的新聞自由和公民監督,竟然還是被新冠病毒攻陷了。那個壓制言論自由、害死醫生吹哨人的中國,反倒是基本控制住了疫情,還到處揚言要傳播中國防疫的『成功經驗』……」一個白鬍子老教授搖頭嘆惋道。 - Hymnsin, 文 明 世 界 末 日 陷 落
成功的會繼續宣揚自己的功績,受挫敗的會繼續指責成功的在說謊。後真相互聯網時代本就是一個好基礎,現在政客們為了挽回或鞏固我們對制度價值的信念,就讓一切以信念先行,讓政治宣傳和攻訐唾沫橫飛。去全球化,經濟成本比以前低很多了,所有事情終歸回到意識形態之爭。
世界變得政治化時,不同的制度被貼上正義與邪惡的標籤,而活在不同制度裡的人民,也變成了正義與邪惡的人。當我們用以政見構想的敵我世界看待事物,便漸漸脫離了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交流。此時,我們似乎忘記了人。
「三月初,我答應他要寫一篇關於台灣80年代流行文化與政治的文章。文章已經寫好一段時間了,但隨著近日兩岸政治競爭激烈,陸生來台就讀方案取消,討論兩岸議題的微信公眾號盡是打壓台灣的言論,我對於把文章交給他感到退卻。儘管我人安全地在台灣,疫情之下的我們還能像以前一樣,坦然的討論學術與生活嗎?當我回到北京的時候,我的老師是把我當成一名學生,還是一名台灣學生?」-studentppp, 疫情之下的赴陸台生近況
甚至乎在娓娓動聽的政治話語背後,他們所做的其實也差不多。受疫症衝擊後的人類對風險更厭惡,為了規避風險,我們變得更信賴科技和數據治理,造就因防疫之名的強權時代
「因應防疫而產生的全球監控,無疑將成為焦點。原本無法接受的民主國家,在嘗試到搬上檯面的監控的好處後,監控的誘惑就不再只是紙上的推演。值得注意的是,民主國家的人民也同時感受到監控的好處,可能會主動追求,包括用來維護自己的安全與健康。」-KM, 記。2020/4 理解的「明日之後」
當數據能觸及生活的每一部分,讓數據告訴我們對那個人打甚麼廣告,那個人一天的通勤路線和時間線,甚至告訴我們那個人的信用和人格......此時,我們似乎忘記了人。
然而,如山寨匠人所言,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契機。孰危孰機,往往在於一念。
「我想,當下的我們,到了應該再度呼喚人性,重歸人性的時刻。」- Wonder, 商品經濟體系論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回歸人性,也正是清議宗旨「重構價值」的出發點。
要互相了解,前提是先了解自身的盲點。
「我們必須先了解人們不是客觀的,而是帶著自己的觀點來接收資訊的,也就是我們會傾向專注在對自己有利或是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所以接收訊息的我們,很容易就會把資訊當成真相,而形成一種社會氛圍,或是同溫層,也可能會加大彼此的誤解,加深歧視問題。這裡想說的是,既然媒體都有各自的角度,我們應該把接收的資訊看成一種觀點,而不是絕對的真相。」MJkuo, 明日之後,真相或許是一種觀點
由此出發,檢視自我,互補不同價值之間的長短,始能沒有枷鎖地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都需要抓住一個平衡,它既不是趨向理想、也不是趨向現實的極端點。這個平衡位於中央,是可塑、可變的。它有時確實會傾向任何一方,因為它必須仰賴其中一方的力量,去解決另一方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我們所要的平衡。」- Mokayish, 明日之後,我們都將重新檢視自我
「對成千上萬的死難者及其家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悲劇,但就某種搖搖欲墜的『全能制度』敘事而言,這反而不是一場悲劇——如果我們依然相信悲劇的本質是『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因為,一切美好的事物,不是美在它所提供的『全能』幻象,也不是美在塗脂抹粉、固步自封;相反,它首先需要有勇氣面對真實,方能在真實上建立有意義的事業。這一邏輯,同時適用於太平洋兩岸兩種制度的信奉者。」- Zhiqing, 致命的自負
願明日之後,世界和社會不會變得更兩極化,重蹈一百年前的世界軌跡。珍惜家人,珍惜朋友,珍惜社會,珍惜人文。
二零二零年 春
【清議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vcri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緊貼時事脈搏的新聞總匯,每週選出當期備受關注的社會事件和世界大事,深入整合事件背後所涉及的議題,推廣深度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危機時期國家對社會進行總動員,並非威權政體獨有的特徵,而是戰時政府的特點。動員能力其實與政治體制無關,而是視乎國家能力。正當各國政府忙於尋找策略應對疫情,它們應謹記不要片面地套用中國經驗或匆忙地實施中國式封鎖。中國對抗新冠病毒的策略行之有效是因為其獨特的治理模式。
四月初,施紀賢成為英國工黨新任黨魁,宣告郝爾彬時代正式結束。在國家的危急關頭執掌帥印,究竟施紀賢除了要監察政府抗疫,案上還有甚麼要務?在國家的危急關頭執掌帥印,究竟施紀賢除了要監察政府抗疫,案上還有甚麼要務?這位形象專業和務實的大律師又將將工黨帶往何方?
過往建制派給筆者的印象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烏合之眾。看來建制政黨要重建聲望,除了在意識形態方面多下功夫,還需要重新審視其組織力和動員力,在民間建立一個新的選舉聯盟,重新改寫政治的遊戲規則。「悶聲發大財」的日子已經過去,建制要尋找出路,他們的路途必然漫長而痛苦。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在印度次大陸這片土地上就爆發了各種不同的民族獨立運動。單純強硬的推行巴基斯坦或是印度的身分認同教育並不足以滿足這片土地上各民族人民對於自身文化的信仰和追求,反倒是益發激化了各民族之間的仇恨,造成了一個個定時炸彈。而當中的佼佼者,則必屬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分離主義運動。
今天在「報導者」讀到一篇題為《【哲學蟲洞】亂世靠「直覺」?學術研究告訴我們的二三事》的文章,講述了「直覺」這個概念在過去20年引起了哲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等範疇的關注,並探討了學術界在過去20年對「直覺」的研究成果。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武漢爆發至今,已經超過七萬多個案例,這次疫情無疑已經從公共衛生危機轉變成習近平上台以來國內最大的政治危機。嚴峻的情況導致恐慌從中國內地蔓延到港澳台地區,甚至再延伸到東亞各地。危機的爆發也暴露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短板漏洞。
在危機時期國家對社會進行總動員,並非威權政體獨有的特徵,而是戰時政府的特點。動員能力其實與政治體制無關,而是視乎國家能力。正當各國政府忙於尋找策略應對疫情,它們應謹記不要片面地套用中國經驗或匆忙地實施中國式封鎖。中國對抗新冠病毒的策略行之有效是因為其獨特的治理模式。
四月初,施紀賢成為英國工黨新任黨魁,宣告郝爾彬時代正式結束。在國家的危急關頭執掌帥印,究竟施紀賢除了要監察政府抗疫,案上還有甚麼要務?在國家的危急關頭執掌帥印,究竟施紀賢除了要監察政府抗疫,案上還有甚麼要務?這位形象專業和務實的大律師又將將工黨帶往何方?
過往建制派給筆者的印象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烏合之眾。看來建制政黨要重建聲望,除了在意識形態方面多下功夫,還需要重新審視其組織力和動員力,在民間建立一個新的選舉聯盟,重新改寫政治的遊戲規則。「悶聲發大財」的日子已經過去,建制要尋找出路,他們的路途必然漫長而痛苦。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在印度次大陸這片土地上就爆發了各種不同的民族獨立運動。單純強硬的推行巴基斯坦或是印度的身分認同教育並不足以滿足這片土地上各民族人民對於自身文化的信仰和追求,反倒是益發激化了各民族之間的仇恨,造成了一個個定時炸彈。而當中的佼佼者,則必屬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分離主義運動。
今天在「報導者」讀到一篇題為《【哲學蟲洞】亂世靠「直覺」?學術研究告訴我們的二三事》的文章,講述了「直覺」這個概念在過去20年引起了哲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等範疇的關注,並探討了學術界在過去20年對「直覺」的研究成果。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武漢爆發至今,已經超過七萬多個案例,這次疫情無疑已經從公共衛生危機轉變成習近平上台以來國內最大的政治危機。嚴峻的情況導致恐慌從中國內地蔓延到港澳台地區,甚至再延伸到東亞各地。危機的爆發也暴露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短板漏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因為疫情期間被迫改變而形成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模式以及供需消費,其實應該再經過10年才會逐步形成的。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這個時代我們既自由也痛苦,既幸福也焦慮。我們被鼓勵熱血地追求個人的夢想,但也承受著「完全自我負責」的沈重壓力。沒有人告訴我們或許這是「殘酷的樂觀主義」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Thumbnail
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以為離我們好遠的戰爭,小時候都只有在課本上看到的畫面現在都一一出現在每天的新聞播報中。戰爭加速的通膨跟高房價,資本主義下的我們這年代該如何走沒人知道。隨著網路的發達,當然也創造了很多與以前不同的工作型態。在2023年這一年很幸運的想要走自由譯者這條路的夢想在兩週後開始有案子,一週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因為疫情期間被迫改變而形成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模式以及供需消費,其實應該再經過10年才會逐步形成的。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這個時代我們既自由也痛苦,既幸福也焦慮。我們被鼓勵熱血地追求個人的夢想,但也承受著「完全自我負責」的沈重壓力。沒有人告訴我們或許這是「殘酷的樂觀主義」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Thumbnail
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以為離我們好遠的戰爭,小時候都只有在課本上看到的畫面現在都一一出現在每天的新聞播報中。戰爭加速的通膨跟高房價,資本主義下的我們這年代該如何走沒人知道。隨著網路的發達,當然也創造了很多與以前不同的工作型態。在2023年這一年很幸運的想要走自由譯者這條路的夢想在兩週後開始有案子,一週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