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夜叉道後的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以前的我很封閉,心裡面滿滿的負能量,對於別人所有的一舉一動充滿著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來害我的,防備心很重,若在互動過程中,有讓我感到不愉快的磨擦,就會一直懷恨在心底,每當午夜夢迴時,就會開始想誰對我不好,誰又怎樣怎樣對我……,類似這樣的記憶,無論是多久以前的事,都會跑出來一次又一次的折磨著我。
別人對我的好,沒有懷著感恩的心記在心裡,轉個身就忘記了;別人對我的不好,反而記得牢牢的,別人對我100次的好,只要有一次的壞,我就只會記得那一次的壞,然後開始遠離他,並把他歸類在壞人那一塊。
我很愛把自已的想法灌在別人身上,不敢把話問清楚,覺得把話問清楚很尷尬,然後自己在旁邊猜測對方是什麼意思,覺得別人是不是不喜歡我、討厭我、不認同我……。
遇到事情很愛鑽牛角尖,一直往死裡鑽,越鑽越氣,一直不斷地數落自己、自怨自艾,瞧不起自已,一直責備自己怎麼什麼都做不好,然後會開始把所有的問題,都怪在別人身上,要不是他怎樣怎樣,我怎麼會怎樣怎樣。
在別人面前會高估自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很聰明、很厲害,這個團隊沒有我就沒辦法運轉,把所有的功勞都歸功於自己,覺得自己就是萬眾矚目的焦點。然後會瞧不起能力不好的人、忌妒能力好的人,很愛跟別人比較,比不過別人就開始自卑;人前說好話,背後說壞話;覺得自己很善良、人很好,滿口仁義道德,但思想卻很髒,表裡不一,常常只想到自己,沒有顧慮到別人。
不喜歡說出心裡真正的想法,拒絕跟別人溝通,遇到不如己意的事,就生氣、冷戰;而且非常講不得,任何人說自己的不好,就會否認、生氣,沒辦法虛心接受。常常妄想一步登天,想收穫卻不願意付出努力,一遇到困難就放棄,不然就求神問佛,希望不勞而獲。
這些全都是修行前自己的黑暗面,一直到開始消外道願,才慢慢有了轉變。剛開始唸消外道經文時,常常會想到過往的事,然後就會越唸越氣。
直到有一天,解開了對一個人十年懷恨的過往。我想到,若對別人出於善意的勸告,都能讓我懷恨了十年,那在我過去世無明時,對業主菩薩造成的傷害,祂們該有多生氣。思及至此,我就跪著對業主菩薩懺悔;偶爾也會唸經唸到泣不成聲,對佛菩薩懺悔,為了己利而修偏走歪,造成現在自己的痛苦。現在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並自我改進,會開始以開放的心態去聽別人的想法是什麼,我要如何跟他溝通,不再依照自己所想的,去揣度別人的想法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跟想法都不一樣。
經過了三年的調整,從開始誦銷魔性的經文至今,很多負面想法已漸漸地消逝,雖然還是會有慣性存在,但也會警惕自己別再陷入泥淖之中,負面的自己好像是上輩子的事了。唸經的幫助真的很大,希望有緣看到此篇心得的人,都能趁早契入修行,人生是苦海,別再被自己障礙了,所有的苦跟不順都是自己造成的。
這次消夜叉道的外道願,右手十指一直反覆脫皮,右手背還被蒸煙燙傷;上次唸魔道的外道願時是出車禍,耳垂在鑽耳洞的地方一直化膿,每一個關卡會有每一個關卡的好轉現象,代表真的在排毒,繼續努力,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分享完畢)
恭喜這位師姐學會轉識成智,化煩惱為菩提了。這是真修行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思想與習慣,簡稱叫作習氣,也叫作執著。只要有執著,四大煩惱必常相隨,它是造業的種子,是累劫累世所養成而來。業習種子儲存在阿賴耶識(第八意識)中,透過「緣」的觸發,它就起「現行」,開始生根發芽,所生的根是煩惱根,所生的芽是八苦芽。如果讓它成長茁壯而長了果實,所結的果就是業果,也就是業障,業果裡面又有許多種子,一直循環下去,也就是輪迴。
師姐提到自己修行前思想中是滿滿的負能量,容易生氣又充滿敵意與被害妄想,怪罪別人而歸功自己,傲慢忌妒、表裡不一,這樣的習氣,想當然爾與他人之間的磨擦也就不會少,心也就不會清淨,煩惱當然就像雜草一樣叢生。修行就要從業習種子這裡下手!因為師姐努力消夜叉道的外道業力,終於看見自己的自性與真心,將業習種子從阿賴耶識中挖掉,不再讓它有機會生根發芽。
為什麼文中的師姐有外道業力呢?因為師姐累世曾經修行卻修偏了,修到外道去了,遠離了正道,心外求法即是外道,真正的修行是修心,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什麼樣的心,所看到的就是什麼樣的境,這也是為什麼每個人都必須修行正道的原因。
每個外道都有它特別根深蒂固的習氣,以下列舉各個外道的特有習氣:
一、阿修羅道:貪、嗔、癡
二、夜叉道:權勢、利益、貢高我慢
三、精靈道:忌妒、分別
四、鬼王道:貢高我慢、不珍惜身體
五、魔道:控制欲、思想偏激、忌妒
文中師姐修行後,看見自己有權勢、利益、貢高我慢的夜叉道習氣,透過讀經及經教的內薰,以智慧觀照自性而轉掉了自己的習氣,這就是修行正道的目的,找回自性的清淨自在。
為什麼唸《金剛經》及《六祖壇經》可以消除外道業力呢?因為造業的種子是執著,一切執著的根本是有個我,在《金剛經》中告訴我們要除四相,要無住相布施,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而在《六祖壇經》中有三則〈無相頌〉如下:
一、在《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的〈無相頌〉:
說通及心通 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闇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是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躉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
二、在《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的〈無相頌〉: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三、在《六祖壇經》疑問品第六的〈無相頌〉: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 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 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 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 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 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 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 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自性 虔誠合掌至心求
(引用完畢)
《金剛經》是基本理論,《六祖壇經》是實行準則,我們要遵照《金剛經》及《六祖壇經》的無相教法,來修正自己的心與行為,業習與煩惱方能斷盡。
文中師姐所述:「 經過了三年的調整,從開始誦銷魔性的經文至今,很多的負面想法已漸漸地消逝,雖然還是會有慣性存在,也會警惕自己別再鑽進去,負面的自己好像是上輩子的事了。唸經的幫助真的很大,希望有緣看到此篇心得的人,都能趁早契入修行,人生是苦海,別再被自己障礙了,所有的苦跟不順都是自己造成的。」相信師姐透過修行,已經更能看清人生的本質,祈願每個人都能如同分享文中的師姐一樣,找回原本清淨的自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玉曆寶鈔》總連結頁面 1.為何有玉曆 2.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一殿 秦廣王 3.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二殿 楚江王 4.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三殿 宋帝王 5.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四殿五官王 6.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五殿 閻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一則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愚公都能移山,因此自己的心性與品性也是可以改變的;心性有改,業障引起的身體疾病才能漸漸改善。幫賭徒戒賭的最好方法,就是教他不要去賭博;銷業障也是,不是靠旁人的幫助,而是要靠自己認真懺悔誦經消除,才能究竟。」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心得分享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方式,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沉澱心靈、了解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在這段靜謐沉思的時間裡,我們可以檢視自己的蛻變,寫下自己的感悟,思考突破瓶頸的方法,也可以藉由佛法的智慧,將心中的煩惱憂傷一一想開、放下,看輕、看淡,捨去人生中一個個包袱重擔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玉曆寶鈔》總連結頁面 1.為何有玉曆 2.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一殿 秦廣王 3.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二殿 楚江王 4.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三殿 宋帝王 5.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四殿五官王 6.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五殿 閻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一則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愚公都能移山,因此自己的心性與品性也是可以改變的;心性有改,業障引起的身體疾病才能漸漸改善。幫賭徒戒賭的最好方法,就是教他不要去賭博;銷業障也是,不是靠旁人的幫助,而是要靠自己認真懺悔誦經消除,才能究竟。」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心得分享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方式,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沉澱心靈、了解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在這段靜謐沉思的時間裡,我們可以檢視自己的蛻變,寫下自己的感悟,思考突破瓶頸的方法,也可以藉由佛法的智慧,將心中的煩惱憂傷一一想開、放下,看輕、看淡,捨去人生中一個個包袱重擔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剛開始學習靈性的時,老師曾經告訴過我,在我的累世中,因為多半是當被害者,並沒有什麽業力,因此能夠學靈性學得很快。不過,學了幾年之後,現在我慢慢理解到,業力不大,也不代表沒有做過傷害別人的事。甚至有些時候,因為內心有著深深的「被害者信念」,反倒讓自己變得更不願易調整。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內在權威很奇妙地幫你和一些不對等的能量區隔。 那一年,我從北京的工作辭職回來,當時回台灣還需要 14 天隔離。回想那段時間,真的是受到了疫情炸裂和工作壓力的摧殘。可以 14 天完全隔離,不用社交、不用工作、不必出門,暫住在一間有廚房的空間,每天睡飽、起來看書、打電動、自己煮飯、做瑜伽,簡直置身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剛開始學習靈性的時,老師曾經告訴過我,在我的累世中,因為多半是當被害者,並沒有什麽業力,因此能夠學靈性學得很快。不過,學了幾年之後,現在我慢慢理解到,業力不大,也不代表沒有做過傷害別人的事。甚至有些時候,因為內心有著深深的「被害者信念」,反倒讓自己變得更不願易調整。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內在權威很奇妙地幫你和一些不對等的能量區隔。 那一年,我從北京的工作辭職回來,當時回台灣還需要 14 天隔離。回想那段時間,真的是受到了疫情炸裂和工作壓力的摧殘。可以 14 天完全隔離,不用社交、不用工作、不必出門,暫住在一間有廚房的空間,每天睡飽、起來看書、打電動、自己煮飯、做瑜伽,簡直置身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