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2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雜談│摔角摔什麼

台灣對於「摔角」這個運動總是有許多誤解的聲音,例如:「摔角很暴力」、「摔角都是打假的」、「這不是運動」、「有這麼痛嗎」諸如此類的質疑。然而摔角真的就像世人認為的這麼暴力嗎?對於完全沒接觸過摔角的人來說,又該用什麼要的角度去欣賞這個運動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被誤解的運動吧!

被誤解的「運動

第一次接觸摔角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這麼痛嗎?」以及「這是比賽嗎?」,在觀賞摔角時這兩個問題不斷的困擾著我,讓我沒辦法投入在比賽中。我想這也是許多人在第一次觀看時會產生的想法,畢竟摔角不像是跑步、棒球、跳水這類「競賽」性質的運動,這些運動可以很明確的知道我們觀看的目的是什麼─誰跑得快、哪一隊得分多、誰跳水時濺起的水花比較少。因為這些運動有標準的評分方式,而摔角這個運動並不是這樣運作的。

摔角是具有「表演藝術性質」的「競技」

因為摔角具有「表演藝術性質」所以在觀賞上會有許多戲劇的成分。這些成分能幫助觀眾更加融入劇情,與觀眾做互動,提高觀眾的情緒。所以在摔角的過程中,觀眾要看的就是「美技」的部分─如何打出又響又好看的逆水平(摔角招式)、如何摔出精彩的高空翻摔、招式與招式銜接的節奏順不順暢、如何展現華麗的關節技...等等,都是觀眾想看與愛看的。這些「技術」實在難以用「競賽」的方式呈現,(不會有人想要看選手們排隊一個一個上場展現逆水平吧?),所以,如果你用一種「競賽」的心態觀看,你將會產生困惑,不理解場上所發生的事。因此摔角要細細品味的是選手想和觀眾說的「故事」,欣賞展現出來的「技術」與「過程」,並不完全是為了「勝負」
如果用這樣的思考方式去觀看「摔角」這項運動的話,就會發現它有非常多的細節,同時也會讓之前的誤解一掃而空。

被打時的反應都很誇張?
「摔角手被攻擊時的誇張表情」是因為摔角比賽也是一種「舞台表演」,現場有許多觀眾,所以在被攻擊時要把疼痛的感覺表現出來,必須讓在場的所有觀眾都「看的到」與「看得懂」。就像在舞台劇演員一樣,有時候必須把動作放大放慢才能讓最後一排的觀眾看的到。這就是為什麼摔角手在被攻擊時要做那樣的反應的原因。

角色包裝
許多人會有「摔角手都戴面具」或是「都奇裝異服的」等刻板印象。這是因為「摔角手」本身就是摔角這項運動的「商品」,不少觀眾會因追自己喜歡的摔角選手,特別飛出國觀看比賽,所以摔角手的"角色包裝"就顯得非常重要。
並且在扮演角色的同時,也代表這觀眾的"內在投射",就像玩電玩遊戲一樣,我們在平常時不會拿著槍攻擊他人,但在電玩遊戲裡可以拿各式槍械攻擊殭屍。同樣的,人們平常有許多壓力無處宣洩,我們不能真的成為壞人或是當蒙面超人,不過可以透過摔角手打扮成各式各樣的角色,透過摔角招式的宣洩壓力,幫喜歡的摔角手加油、吶喊!

勝負已定?
以美國職業摔角(簡稱WWE)為例,因為摔角是表演的一種,既然是表演就會有劇情,有劇情就"有可能是"被安排好的,因此有些摔角比賽的勝負早在比賽前都已決定好了。觀看時可以把它當作八點檔來看,誇張有趣的劇情也是觀眾喜歡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會因為觀眾的反應而調整一整季的劇情,是一個非常有商業規模的摔角連續劇。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WWE每一天都有比賽要打,若是每一場比賽都用盡全力拚出勝負,身體很快就會吃不消。
當然也有沒有安排好勝負的比賽,台灣與日本的比賽多半是屬於這一種。這樣類型的比賽就是在考驗選手的意志力,在高強度與專注力的比賽中,選手們會思考如何展現自己的美技,同時讓比賽精采,打到最後兩方的體力都到極限時,誰先能站到最後就是勝利者。就跟許多擂台比賽很像,但不同的是「摔角手必須承受攻擊」,其他擂台比賽是能盡量閃躲就閃躲。

台灣職業摔角的困境

摔角這項運動並不普及,在台灣也遇到許多的困境。

困境一:觀眾人數不多
既然摔角是表演,就像所有的表演藝術一樣,都遇到了觀眾人數不多的問題。因為觀看者不多,也導致票房不佳,而票房往往是摔角聯盟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且摔角是一個注重與觀眾互動的運動,所以每場比賽台下的觀眾人數,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比賽。可能因為觀眾人數多、氣氛HIGH,選手們的情緒與反應會更好,整場比賽也會更熱烈。
當然現在的摔角比賽也會有現場轉播,不過以摔角方來說,最主要的收入還是靠票房,所以支持摔角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現場看比賽!

困境二:租借場地的困難
「租借場地」也是意想不到的困境,因為大多數的場館都不願意租借場地給摔角聯盟來舉辦比賽,常以「太暴力了」的理由拒絕了,畢竟場館不會希望讓具有風險的團隊使用場地,雖然是人之常情,卻也是令人婉惜的部分。

困境三:訓練太辛苦
最後是摔角手的培訓過程是非常辛苦的!雖然我們提到摔角並不暴力,但卻無法忽視摔角是具有風險的運動。尤其許多招式都是高難度的動作,如果做得不夠精確,的確會有受傷的風險。
為了避免受傷,摔角手的訓練可說是非常辛苦,而摔角選手們通常在平日都有工作,往往是利用假日進行訓練,然而摔角選手的訓練又是非常高強度與高專業度的,受不了跑走的培訓生也不在少數。

困境四:產業規模不夠大
其實歸根究柢就是摔角在台灣的產業規模不夠大,不像美國或是日本,職業摔角手或是培訓生都會有聯盟再背後支撐。國外的聯盟就像是經紀公司一樣會分派工作,有專業的訓練規劃與行銷包裝。可在台灣都需要靠自己來完成,畢竟產業規模小,觀眾少,相關人員也不多,因此就很考驗個人的熱情與意志力。

小結論
當然每個運動或者表演藝術一定都會有其困境,這裡就不特別細講造成困境的原因。反而是希望呼籲大家要多多給這些辛苦的摔角手們一個回饋,摔角手每天辛苦的訓練,都只是為了能在擂台上為觀眾吶喊,打出最精采的表演,能夠獲得觀眾的掌聲就心滿意足了。
所以,身為喜愛摔角或是即將愛上摔角的你,未來不論你是觀眾、培訓生、職業摔角手或是場館人員,都希望能夠進一點心力,少一點誤解,多點熱血,讓摔角在台灣摔起來吧!

摔角精神:承受打擊,永不放棄!

摔角一點都不暴力,相反的它是一個非常溫柔的運動。前面提到「摔角手必須承受攻擊」,因為摔角的招式是靠「對他人施展」才能成立,因此當對手要攻擊時,即便再害怕,也要接受打擊,撐下去。
另外,摔角也是一個會保護對手的運動,因為許多動作都與"摔"有關,所以每個選手都必須學會「護身倒法」,這樣才能保護好對手,保護自己。在比賽中讓對手受傷可是摔角的大忌呢!
對我來說摔角摔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其實摔角就像是人生一樣─「承受打擊,永不放棄!」即使知道前方的路途困苦難行,卻還是勇往直前,因為最美的永遠是過程。摔角總是不斷地用汗水與意志克服艱難,這也是摔角令人尊敬與喜愛的地方。
————————
————————

聯絡資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