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合一的本篤靈修方法 - 古倫神父 <<忙的話,先靜下來>> 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忙的話,先靜下來>>是本每年需翻看一次的書。本篤靈修,是一種透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細節來靈修的方法。古倫神父的書,全部都很值得看。筆者先介紹這一本。以下,我將介紹古倫神父教導我們怎樣和自己合一、怎樣閱讀聖經、怎樣克服成癮行為和怎樣慶祝節日。
在書中,古倫告訴我們要謙卑(拉丁文 humilitas),像泥土(humus) 一樣。神父教我們,靜默是為了合一。如何合一呢?就是安靜地坐在上帝面前,將「我」和「你」(親密的上帝)合一。上帝注視著我,我注視著上帝,這樣合一。另一方法,便是進入靈魂深處,在這寂靜的內在空間裡,和自己、上帝及整個受造界合一。在合一的過程中,你將能體驗自己,你可以得到痊癒,連小時侯所受到傷害沒法傷害你,你將能以最原本、最真實的樣子面對自己。你將會回到家中,因上帝的奧祕住在你裏面,你會感受到安全感和歸屬感。
古倫有提及閱讀聖經的心法,我們在閱讀聖經的過程中,會跟上帝相遇,並在這個過程當中,燃起最終相遇的渴望。聖經最重要的不是告訴我們甚麼要做、甚麼不要做,而是聖經要告訴我們,真正的我們是誰。俄利根曾經講過:「人的話與上帝的話要在聖經裡合一」,相信便有類似的意思。俄利根對釋經的觀點,跟深層心理學的目標相似。俄利根認為釋經的目標是跟基督相遇及經驗上帝。深層心理學的原則是,詮釋是一種與經文主觀的相遇。我們不會只觀察經文,我們會被拉進經文裡,讓經文的圖像滲入我們裡面,令我們藉此得以轉變。
關於成癮行為,古倫神父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古倫神父認為,我們需要尋找成癮行為背後隱藏的渴望,然後將這渴望轉為健康的內在渴望時,才有機會克服成癮行為。例如賭搏,背後的渴望可能是成就感,但這成就感是短暫及不確定的,漸漸為了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就會上癮了。只有將內在的渴望轉向上帝,上帝才能給我們恒久的喜樂、安全感及愛。
本書有不少篇幅,是講述不同節期的儀式。筆者是上基督新教的教會,但跟東正教徒、天主徒一樣,都合稱為基督徒,至少筆者這樣看。除了跟耶穌相關的節日外,也有跟馬利亞相關的。馬利亞的節日是喜樂的,因藉著馬利亞,我們可以女看見基督的救贖事功如何轉變我們。 古倫建議我們在馬利亞的節日上,刻意以女姓的眼光來看上帝和基督。這樣會是我們更圓滿,因我們男姓和女姓的靈魂面向 (anima 和 animus ) 將整合在一起。
在聖誕節時,古倫神父會邀請人們進行受傷的小孩這個儀式。在歷史上的畫作,我們看見嬰孩耶穌曾被希律王迫害,馬利亞則擁抱著這位孩子。我們也可以學像馬利亞一般,擁抱自己內心的小孩,那個被忽視,被拒絕的小孩。然後,邀請上主引領我們到神性的小孩那裏,到內心寂靜的安間。在受苦節時,透過想像自己像耶穌一樣,想像五個傷口,包括自己沒自信、沒有穩固的立足點。心裡的傷口,在信任上受到的傷害。手上的傷口,有五個意思。筆者認為最令我深刻是這兩個:第一,是我被釘在某種固定形態的傷害。 第二,有人抽走了那保護我的手,使我跌倒。其餘的就不說了,想看便看看這本書版。
筆者初來報到,初期會整理我以往看過的書 (有多於1000本)!大概每星期兩至三篇吧!之後我會多聊一些神學的話題和我對人生的看法,請大家支持!
avatar-img
6會員
27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神話語的渴望以及如何通過閱讀聖經來更加親近神的靈性經歷。作者分享了個人成長的體驗,以及對真正帶領生命的人的期待。文章中引用了羅馬書8:28,強調了禱告和感恩的重要性。
Thumbnail
基督教的靈修與道教的修真分別涉及個人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修煉,強調個人與神的親密交流以及與道合一的境界。兩者在目的和方法上有所差異,卻都體現了人類對超越物質世界,追求更高層次存在的渴望。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在第二天恢復閱讀聖經,作者分享了對於聖經的理解和信仰上的困惑。透過讀經的體悟,作者提倡對上帝的信仰需要培養,無論是關係或興趣,理解的真理需要在信仰中付出。透過適當的引用和闡述聖經章節,文章強調了對信仰的培養和理解的需要。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神話語的渴望以及如何通過閱讀聖經來更加親近神的靈性經歷。作者分享了個人成長的體驗,以及對真正帶領生命的人的期待。文章中引用了羅馬書8:28,強調了禱告和感恩的重要性。
Thumbnail
基督教的靈修與道教的修真分別涉及個人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修煉,強調個人與神的親密交流以及與道合一的境界。兩者在目的和方法上有所差異,卻都體現了人類對超越物質世界,追求更高層次存在的渴望。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在第二天恢復閱讀聖經,作者分享了對於聖經的理解和信仰上的困惑。透過讀經的體悟,作者提倡對上帝的信仰需要培養,無論是關係或興趣,理解的真理需要在信仰中付出。透過適當的引用和闡述聖經章節,文章強調了對信仰的培養和理解的需要。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