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習慣養成|《少才是力量:簡單高效6大原則》

    讀一本書,為自己培養一個合適的新習慣
    自從幾年前到了新公司後,周遭環境的變化,使的生活開始忙碌。
    當時覺得自己僅僅是努力追逐目標,達成代辦清單上的任務,就筋疲力盡。有很多自己想做的計畫,總是被其他更急、更需要提前回報的任務取代,好不容易完成主管的緊急任務,又想著休息一下再做自己想要的那份任務。然後下一份的緊急任務又到來,於是又被取代...無限循環。
    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開始我想進行的計畫。
    那是一份,有了或許會更好,但沒有也不要緊的計畫。直到今年,我開始嘗試將”想要”變成”需要” - 我將這份計畫初步提給了主管,看得出她的興趣,於是這份計畫稍微的重要起來:它可能影響我的績效考核。
    但那只是對我而言,對於整體來說,它的本質沒有改變。在有其他更緊急、更重要的任務產生時,它依然會被推遲。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自然而然且理所當然地延宕某件事。
    我們想做的事太多,但時間的長度卻是固定的。
    圖取自網路
    圖取自網路
    貪心的我真的很想達成每一個目標,於是我開始找起各種高效的書或方法。在書店找到這本《少才是力量》時,被他封底那句介紹:它不能教你寫小說、跑馬拉松,也不能教你戒菸。莫名的吸引住。
    畢竟我以為這類時間管理書籍就是教人怎麼在每天上班八小時的同時,成為兼職作家、健身運動保持身材、學習第三甚至第四語言,成為全能全才,電視劇上才會出現的人。
    而這本書居然直接拒絕教我這些事,好奇心驅使下,它成功的讓我帶它去結帳台。
    閱讀剛開始,就看見這本書不斷地建議讀者減少手頭工作、減少目標,比起量應該更注重的是值。
    減少目標乍看之下其實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似乎偏離我當初買書的目的。(其實在我好奇心被挑起時就開始歪樓了吧。)我期望的明明就是完成所有我的期望,這本書竟然要我先放棄一部分!這不就跟減肥醫生要求你每日運動、過午不食、糖奶不沾之外在配合藥方即可瘦身的意思一樣嗎?我就是不想運動、不願斷食、無法忌口(好不上進)才求助醫生的呀!如果以上都能做到,不必拿藥也可以瘦身呀。同理:如果將目標減少,不用追求效率也可以完成呀 !
    其實,這個概念頗像這幾年很流行的斷捨離,屏除多餘的,只留下真正需要的。這個概念我還是很喜歡且認同的。
    再說既然都花了錢買了書,本著不浪費的原則,我還是將書讀完,讀到後期,漸漸地被作者說服,於是開始上進的嘗試書內的做法,首先減少目標,只是骨子裡寧可錯殺一百,不願放過一人的個性還是無法讓我捨棄任何目標與期望,只能將達成順序進行先後排列。
    書中提出一次只專心進行最多三個目標,於是我就挑選三項最優先想要達成的。並默默鼓勵自己,只要完成三項中的其中一項,第四項就會被提上來,再完成一項,第五項又會被提上來...讓這樣的想法與腳踏實地的期待成為我的動力!(我想我跟大多數人一樣,喜歡腳踏實地、充實的感覺。)
    決定好首要目標後,第二步我開始練習專注。一次只專心完成一件事。若是遇到非馬上處理不可的事,雖然我會選擇暫停手邊正在進行的任務,但心裡總是會記掛,因此當緊急的任務完成後,通常可以立刻銜接上方才暫停的任務。
    立下首要目標,並且決心專心完成,跟我以往的工作習慣很不一樣的一點在於,就算這項任務並不特別簡單,還是會讓人想著盡快完成,完成後才有可能進行第四,第五以後的目標。
    在沒有培養新的習慣之前,總是會帶點逃避的態度,這個今天必須提交的簡報好難呀!先準備明天的會議資料吧,這項只要一小時,做完再來進行簡報吧。逃避到後來總是很有可能加班到深夜。
    最後在任務進行途中,感到煩躁不勘的時候,我會想像一下完成任務後的自己,增添一些期待感。這也是這本書告訴我的,動力的重要性。
    書中寫的觀念我相信很多人其實心裡都知道,就像知道減肥的核心是飲食控制。但是堅持實踐的人或許不多,也許是覺得沒有時間,也許覺得不適合。但在還沒有試著去執行之前,不會確定適不適合,這是我從自己身上看到的實例。稍微地調整一下不適合的部分,很有可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且能夠接受的習慣,對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紀錄我淺淺的生活樣貌及平時的讀書心得, 漸漸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