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6/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也有話要說!」:我為什麼會加入由一群學生經營的網路媒體

炎炎夏日,在因緣際會下於臺中精武圖書館避暑,隨手翻閱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學校學不到的』。」,這短短一句話好如醍醐灌頂,流露了當代臺灣年輕人面臨的困境,渺小如我也不例外,但我是敲鐘者,我不想被時代的洪流淹沒,我有能力也有責任去警醒沉睡之人。
踏出舒適圈,邁向世界(作者自攝)
踏出舒適圈,邁向世界 (作者自攝)

大夢初醒的契機:跳出舒適圈

2018年夏,臺中。我側身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那年,我十八歲,刑法賦予的權利和責任無聲的壓在我肩上,與十幾萬名高三生一樣,我面臨了人生的選擇。從五十年前的聯考志願序到現今甄選的衡量,體制告訴你的答案似乎未曾改變,僅僅是改變了說法,而命題仍一字未變。親戚鄰居可能覺得我是高材生,我會說我只是知道臺灣體制想要什麼而已,也可以說我知道如何在枷鎖之下找樂子,但其實如井底之蛙,並沒有多大的見識,我仍期盼能看看這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說文解字》裡的契字為刻也;契機,也可以說是刻下來的機會,也可以說是井底之蛙奮力一躍時在井壁留下來的痕跡。人生就好像是由無數個契機、無數個選擇構成的,而這些決定有「突現性質(emergent property)」,是非線性的加總,不同決定之間也會互相影響,建構一個人的一生。
我人生中的契機有好幾個,可以說從國中畢業那年暑假,參與體制外組織辦理的營隊便播下了種子。聽著柏林S-bahn(城市快鐵)的呼嘯聲與看著藝術專業團員的小辮子,我對於人生的看法有了些改變,我的志向也從「在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族」緩緩轉向。之後幾年,一個個機會我都試圖抓住,我其實很膽小,但我知道只有奮力一跳,才能躍出小小荒井。最後,十八歲那年,我成了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s at KGI)的學生,同時代表臺灣參加舉辦於加拿大的地理奧林匹亞國手,我的一跳,似乎成功跳離了我的舒適圈,給我機會細細品嚐世界的風情與那苦澀的反思。

學生的話語權:我也有話想說

世界之大往往是無法用數字表示的,只有深度旅遊後,一人才可品味當地的一切。時光荏苒,探索世界各地後,我確確實實地看見世界了。這時我才懂得新聞媒體上所說的一切都是一個攝影的視角,沒有正確也沒有錯誤;懂得歧視是隱性的、是深植人心的芥蒂;懂得人們的熱情助人是不分國界的⋯⋯太多太多體會,衍伸了一吁長嘆的省思——「如果高中時的我也懂得這些,那該有多好啊?」這樣的苦澀停留在心頭上,想改變,但究竟要從何改變起呢?
我從以前認識的學姊,接觸了「高中生看世界(高看)」,是一個由學生發起、學生管理、學生延續的網路新媒體,是由一群對於「學生話語權」有想法的學生創立。我曾說:「加入高看可以說是一時的衝動。」但仔細回想,這樣的決定也許建築在先前累積的各種選擇上吧!遊學世界的體悟,灌溉了我的熱忱,也讓我了解「分享」的喜悅。高看是我的平臺,是我將自己覺得有趣或喜歡的內容,傳播給其他人的方式。我的第一篇文章是「語言」專題,是結合歷史、政治、地理與語言學的文章,但我不認為我是語言專家,只是想要讓像我一樣困惑的高中生知道自己平常使用的文字是從何而來又將去變為何者。在加拿大旅行時的「防疫島」報導,是聚焦在一個曾發生過腥風血雨的小島,並分享加拿大政府如何正視歷史事實,甚至用黑暗觀光(dark tourism)來行銷——轉頭看看臺灣,是不是有很多地方都能成為嚴肅的旅遊景點呢?透過文字、透過閱讀,我將我所見所聞轉化為一幕幕景色,試圖帶領閱讀者漫遊世界,並在最後回想臺灣,思考著究竟在知道這些事情後,我們有什麼成長?我們可以對於臺灣有什麼改變?
教育部長蒞臨高中生看世界2019年雜學青攤位 (作者自攝)

成長後的省思:我的角色是什麼?

在認識高看的一年後,我從小小的讀者逐步踏入了內部的運作,細細體會著「一個組織的成功,其實並不簡單」的道理,我對於高看的認識也從純粹「分享我新知」的平臺,漸漸得變成為一個小型的媒體公司。重新審視高看的價值,最重要的莫過於「學生」的角色。不同於許多校刊或學生社團,高看所有的決策並沒有任何「大人」的影響,而是透過網路的串聯,由學生發起、學生經營與學生發表。擁有極大自由的同時,也代表者相同的責任,面對突發事件、面對管理問題,這群「學生們」必須要做出一個妥當的決策,而且是一個必須負責任的決定。不管是法律層面、心理層面還是管理層面,一樁樁事件都代表著整個經營團隊經驗的累積以及成長,這也是我認為高看帶給我的新價值。
回首審度我至今若年來的轉變,一次次的契機和一個個選擇似乎形塑了我現在的心態。我不認為自己的初衷有何改變,我還是那個嚮往著外面更高更遠的學生,但此時的我了解每一次跳躍留下的痕跡也許是未來人們的踏腳石,不管是分享新知又或是組織的經營,都有可能是別人的一次契機,讓他們能夠縱身一躍至他們希望的去處。我想,十八歲的我,可能還沒想到自己一舉一動的影響力吧!我也發現「我還涉世未深,但不代表著我什麼都不懂」是普遍年輕人想要說的話,大部份的我們想要學習學校以外才能獲得到的東西,這代表著我們必須要試著去做、試著去改變、試著當跳出井底的青蛙,才能有意義的改變自己進而影響世界。但於此同時,不代表著我們的所作所為沒有意義,儘管年紀尚淺,我們的觀點、想法、經驗都是未來世界的基礎。如果「大人」能從我們的角度看世界,能對現在的世界有著不一樣的啟發,也唯獨讓年輕人去闖,我們才能尋覓自己的舞臺、自己的語言,找到自身的意義。
闔起手中的村上春樹,我戴著微微的笑靨,緩緩地離開了圖書館。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開始的十公里是最重要的,如果在那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才能在後面的三十公里,跑向自己的最佳成績,期許自己和所有臺灣學生都能在人生的馬拉松上,找尋自己的定位、勇敢追求自己夢想!
作者:張恩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