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老化的起源
首先要講到卡路里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 CR)法了。1917年,當時的科學家湯瑪士.奧斯伯恩(Thomas B. Osborne)、拉法葉.孟德爾(Lafayette B. Mendel)與艾德納.費瑞 (Edna L. Ferry)發表了一篇文章在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上,發現早年缺乏食物的母鼠比飽食的後生小鼠壽命還長。這是怎麼一回事?
1929-1933年,戰後美國經濟大蕭條,許多人吃都吃不飽。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克萊夫.緬因.麥凱(Clive Maine McCay)教授一直致力於研究生長發育遲緩的動物模型。受到上篇科學家的啟發,「調整」了小白鼠的食譜;在提供充足的營養素情況下,讓小鼠飲食中含有20%無法消化的纖維素。結果他發現餓肚子的小白鼠不僅沒死,反而活得比自由進食的白鼠年輕得多、長壽得多,所以在1935年發表了這篇論文;從此卡路里限制法開啟了在抗衰老研究中的先鋒。
老化來自於自由基的理論
那到底為何「減少食物熱量攝取可以延緩衰老或延長小鼠生命呢?」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鄧哈姆.哈曼教授(Denham Harman)在1956年率先提出了「老化的自由基理論」來解釋。所有老化的機制可歸究於細胞裡面發生的連鎖反應,而反應產生自由基(Free Radicals)對基因產生傷害,最後造成細胞傷害凋亡。
目前為止的敘述卡路里限制研究好像是唯一解方,而服用抗氧化劑能提供有效的幫助。科學家透過低等真核生物(酵母菌)、昆蟲(果蠅)到齧齒類動物(鼠)不同物種的一系列實驗,都還是發現「減少食物熱量攝取可以延緩衰老或延長壽命」一直被反複驗證從未被駁倒。此外,卡路里限制法可以延緩不同物種的多種年齡相關疾病。既然如此,那更高等的動物—靈長類呢?從1990年代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使用了76隻成年恆河猴來模擬人類開始了長達二十餘年的卡路里限制的研究,結果發現卡路里限制延遲了恆河猴多種疾病發病(2.9倍)和死亡率(3.0倍)。恆河猴進行此實驗(需要終身餵養)的成本非常大,通常每一隻的花費在10萬美元以上,且這篇論文實驗週期橫跨二三十年,資源和時間的耗費都使其很難被複製(此篇作者被稱為全世界最有耐心的科學家)。該研究於2009年發表在期刊《科學》上,還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 CNN)專訪,甚至在2014年Discovery Channel還特別做一相關的特別報導。
那在人身上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結果? 所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贊助多中心試驗進行一 項研究計畫名為「CALERIE」計畫(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Long term Effects of Reducing Intake of Energy 減少能量攝入長期影響的綜合評估),由美國國家老化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 NIA)、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糖尿病腎病機構與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藥學系合作下,總共收取了200多名為21-51歲的總體健康的微胖男女當受試者,透過2年的卡路里限制(減少約15%左右)後結果有顯著降低心臟代謝的風險,身體日常的能量分配有改變,最重要的是體重降低了而且並不影響受試者生活品質!所以各式各樣的健康的飲食卡路里限制法(像地中海飲食、低碳飲食法、186斷食法)接踵出現,目的都是為了管住自己的口,降低進入身體的卡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