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3件事,年輕20歲》7大重點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逆老計畫,就從今天開始~

《做對3件事,年輕20歲》讀後心得

作者陳俊旭──台灣人,美國巴斯帝爾大學(Bastyr University)自然醫學博士,具有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執照。學貫中西,現為美國維爾康天然診所院長、美國健康之音網路廣播主持人。期許透過寫書、演講、廣播推廣自然醫學,使大家皆有正確的健康觀念。

一、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身為醫生,長期大量用腦卻不運動,一步入中年,便面臨肌肉流失、身體變差的窘境。為了改善,他開始研究「老化」,並把所學的精華整理成此書。

對他而言,此書不僅能幫助自己,更有助於讀者了解「保養身體」的重要性。他也期待著,能與廣大讀者一起「逆轉老化」!


二、7大重點心得

1. 人類壽命其實比你想得更久

人到底可以活多久?根據細胞學與動物學,可得出以下三個推測:

(1) 生長期測算法

認為哺乳動物壽命約為成長期的5~7倍,所以推論人的壽命為100~175歲。

(2) 性成熟測算法

認為哺乳動物壽命約為性成熟期的8~10倍,所以推論人的壽命為104~150歲。

(3) 細胞分裂次數乘以分裂週期時間

人的細胞只能分裂40~60次,分裂週期約三年,所以推論人的壽命為120~180歲。

從科學界的推算可知,人活到120歲都不成問題。可惜的是,現在人往往還不到三分之二,也就是80歲,全身就一堆病。原因在於──不保養自己的身體。健康不是一蹴可幾的,所有人的身體都需要細心「保養」。唯有如此,才能無病無痛的活到120歲。


2. 人為什麼會老

此議題絕對是科學家最感興趣的研究之一,提出的理論也多達上百種。作者在此介紹一些簡單、運用最廣的理論:

(1) 端粒理論

在人類細胞染色體的尾端,有個叫「端粒」的部分。每當細胞分裂一次,端粒就會少一段,直到最後沒端粒,細胞也就死亡。

(2) 破壞大於建設

簡單來說,人的身體無時無刻都在破壞與建設,通常都是破壞大於建設,所以身體自然會老化。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破壞、增加建設,便能「減緩老化」。

「破壞」指的是自由基、毒素、糖化蛋白等,這些不好的東西在破壞身體;「建設」指的是充足的營養素、愉悅的情緒、良好的睡眠、器官有在排解毒、適度的運動等,這些好的東西在建設身體。

(3) 死亡賀爾蒙過多

大家都聽過人會分泌一種腎上腺素,在緊急時,甚至使人搬動汽車,叫做「腎上腺皮質醇」。不過,這東西正常來說,就是「緊急」時用,因為它會傷身體,所以身體一直分泌的話,便會接近死亡,故又稱「死亡賀爾蒙」。

令人心酸的是,現代社會壓力過大,讓許多人不管是考試、報告、工作、勾心鬥角、看到老闆、親友關係不好,都會分泌此物質。

(4) 生病

因為人「做錯事」──不去運動、吃垃圾食品、沒有好好睡覺、沒有放鬆自己、不了解正確的健康知識、不懂得保養自己的身體。


3. 做好第一件事情──飲食控制

生病,歸根究底就是「吃錯食物」──以喜好與預算為考量,而非適合自己的營養食物。要有健康的身體,除了要吃對食物之外,用正確的方式飲食也非常重要,重點如下:

(1) 多吃好食物

吃天然原型食物、有機食物、好油、自己煮的、低溫烹調食品(水煮、清蒸、涼拌、生食等)。

(2) 少吃壞食物

盡量不吃加工食物、農藥食物、壞油、外食、高溫烹調(煎、炸、燒、烤等)、過敏食物、垃圾食物。

(3) 食物四分法

建議每餐的蔬菜、水果、蛋白質、澱粉類各占25%,可有效均衡飲食。

(4) 睡前空腹

睡前至少三小時內不能進食,最好是五小時,否則睡覺時,身體還在消化食物而無法休息,進而造成淺眠、多夢。

(5) 吃八分飽

吃太多會造成腸胃負擔,動物與人體實驗均已證實──「不過飽」是健康長壽最簡單的方法。

(6) 適量補充身體缺乏的營養素

現代人飲食不均衡,導致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須了解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與體質,盡量挑選天然、有認證的營養素,適時適量的補充。基本上,強烈建議每天攝取3~6公克維生素C、10毫升魚油,並在睡前補充鈣與鎂,書中有解釋攝取原因。

(7) 喝水

因為人老化會漸漸失去口渴的感覺,所以要定時補充水分,並且每天要喝足夠(體重公斤乘上30~40ml)的水。喝水非常重要,可幫你排出身體的廢物、增進新陳代謝,是讓身體健康、養顏美容最簡單也是最省錢的方式。


4. 做好第二件事情──放鬆

身體運作有兩種模式──建設與破壞。身體放鬆時,細胞會再生與修補;身體緊張時,會分泌腎上腺皮質醇,進而破壞身體加速老化。因此,要使身體減緩老化,就是建設大於破壞;放鬆大於緊張,所以人要常放鬆自己,建議的行為如下:

(1) 睡眠

睡眠是放鬆中最重要的──修補身體。於是提升睡眠的品質便極其重要,重點如下:新鮮空氣的含氧量高、負離子多,故要開窗睡覺;退黑激素在黑暗的環境中才會分泌,故不要開小夜燈睡覺;遠離電磁波,故把手機改為「飛航模式」並關掉家中的網路分享器;打鼾會使無法進入熟睡,故可使用防打鼾枕;晚上睡眠加午覺建議睡滿八小時。

(2) 活動

任何你喜歡的有氧、無氧、激烈、緩慢的活動皆可。例如:打球、跳舞、健身、瑜珈、太極拳、靜坐、氣功……。

(3) 按摩

舒服的按摩,會讓你感到紓壓。可惜有許多按摩師不夠專業,反而會按到你感覺到「痛」,還說痛才會有效,這絕對不是正確的觀念。正確的按摩是按到對的穴位,令你感到舒服而不是疼痛。

此外,除了找專業的按摩之外,有伴侶或家人的,建議都去學習按摩。在晚上睡覺前互相按摩,不僅幫助放鬆,還可以經由聊天增進感情。


5. 做好第三件事情──運動

運動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比如降低血糖、強化肌耐力、強化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等。尤其是年紀愈大愈要運動,因為身體機能會開始退化,但可以透過運動維持身體機能,所以保持年輕,運動絕不可少。

切記,所有運動都請「量力而為」並且「姿勢正確」,「熱身」與「收操」更不可少,如此才能避免受傷。建議的運動如下:

(1) 拉筋伸展

每天起床後先拉筋伸展10分鐘,再開始一天的活動。

(2) 混合運動

像是高強度間歇性運動(HIIT),同時包含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可以一次鍛鍊到心肺功能、肌耐力、爆發力、靈活度、平衡等各方面,可說是對身體幫助最大的運動。

另外,你也可以每天30分鐘肌力訓練防止肌肉流失,再加上30分鐘有氧訓練提升心肺功能,這也是種混和運動。

(3) 深蹲

下半身的肌肉占全身的70%,大腿的股四頭肌又是下半身最重要的肌肉,所以訓練大腿變得極為重要。如果大腿訓練的結實有力,不僅讓全身各大器官變得年輕,甚至可讓中老年人恢復性能力。而訓練大腿CP值最高的運動便是「深蹲」。

(4) 爬山與爬樓梯

假如深蹲覺得太無聊,可以去爬山,對鍛鍊大腿也有效。倘若山離生活環境太遠,也可以在大樓爬樓梯,但下樓時請坐電梯,因為下樓梯對膝蓋壓力更大、更容易受傷,而且對鍛鍊大腿沒太多幫助。

(5) 簡單運動

如果行動不便或體力無法負荷,可改用30分鐘的垂直律動機,或者做30分鐘的身心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

(6) 運動時日照20分鐘

每天讓80%的身體表面曬20分鐘,獲取維生素D,可提升免疫力。


6. 肌肉對抗老很重要

普羅大眾對肌肉的認識很少,以為肌肉只是力氣變大或身材比較有線條。事實上對抗老化有許多作用:

(1) 儲存血糖

鍛鍊肌肉時,會把血糖從血管帶進肌肉細胞內,轉換成肝醣。簡而言之,得以讓血糖比較穩定,並且肌肉內的肝醣可以提供身體能量,會使身體較有體力與耐力。

(2) 保護關節

肌肉包覆在關節外面,所以當肌肉強壯時,較不會讓關節扭傷或脫位。只要關節與肌肉都處在良好狀態,便不容易跌倒。

(3) 分泌生長激素

我們運動時,舊的肌肉細胞會收縮或拉扯進而斷裂(聽起來有點恐怖,但這很正常,身體會自動修復)。

而當肌肉細胞斷裂時,腦下垂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全身賀爾蒙的總指揮,對身體有以下作用:降低血清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增加骨質密度、提升性能力、提升皮膚彈性、提升體能……簡直可以說是「抗老化賀爾蒙」。


7. 流汗為何重要

人的皮膚有兩種腺體:其一為汗腺,功能為排汗水散熱;另一種為皮脂腺,功能為滋潤皮膚,並把皮下脂肪的脂溶性毒素排出。而流汗除了排汗水散熱之外,還可以將身體不容易排出的重金屬排出,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運動之外,可透過三溫暖、烤箱、泡溫泉流汗排毒。不過請注意,如果流汗後無法立即洗澡,盡快用毛巾擦身體,以免身體皮膚又將毒素吸回去。


三、我的後記

現代西醫──主張使用人工藥物與手術來治療,往往腳痛醫腳、頭痛醫頭。我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自己不太認同。

我的觀念是「預防(保養)勝於治療」,與作者所學的自然醫學──主張使用天然無害的方式治療與預防疾病,兩者觀念比較相似。因此,我非常認同作者說的「事出必有因」,生病與健康皆是如此。健康長壽其實不難,難的是你願不願意花時間了解與執行?

如果你願意做到作者所提倡的──正確飲食、遠離毒素、作息正常、適度運動、愉悅心情,以及所處生活環境有良好的陽光、空氣、水,相信即使年齡老了,身體健康就不老!


作者:陳俊旭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

初版:2016年3月

ISBN:978-986-320-962-1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值得學習的內容:

‧訓練放鬆最有效的方法──腦波訓練。

‧春捲療法讓你在家也可以流汗排毒。

‧為何維生素C是抗老化、抗發炎的先鋒部隊?

‧睡不著嗎?試試逛街療法。

本書連結:博客來紙本書博客來電子書金石堂紙本書金石堂電子書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按讚、訂閱、贊助,你的支持讓我有動力繼續寫文章分享給大家,感恩~

地才先生各網站:https://mrnonborngenius.my.canva.site


附註:何謂自然醫學

自然醫學屬於西醫的一種,只是與現代西醫對待疾病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美國也要經過醫師的訓練及考試,才能取得醫師執照。自然醫學與現代西醫的五大差異如下:

(1) 選擇較無傷害性的醫療方式──強調以天然的方式或藥物治療。例如:藥草、天然營養素、肌肉骨骼調整、生活調整、飲食控制、運動;盡量不用藥物、化療、大手術。

(2) 著重人體的自癒力──認為生病時,用天然的方法激發「自癒力」,幫助病人使用自癒力讓身體恢復正常。

(3) 找出真正病因──現代西醫重點在「治標」;自然醫學重點在「治本」。例如:常見的感冒,現代西醫認為是病毒感染,治療方式是殺病毒;自然醫學認為是免疫力低下導致,治療方式是調節免疫力。

(4) 身心靈的全部治療──自然醫學認為生病的成因,來自於身心靈的各種影響,因此治療時要面面俱到,而非將疾病視為單獨器官生病而已。

(5) 更重視教導與預防──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透過教導民眾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以及提醒健康檢查的重要性,來預防疾病的產生與惡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我成長情報局~地才先生 的沙龍
30會員
44內容數
想要自我成長嗎?歡迎來到「自我成長情報局」。你好,我是「地才先生」,希望透過各種資訊的分享,大家可以一起持續的學習並成長,就算不是天才,也可當地才~
2024/11/06
本書主要在告訴我們消除焦慮與煩躁的100種科學方法。當你壓力大時,可以在書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來紓壓,讓自己每天都有快樂且健康的生活~
Thumbnail
2024/11/06
本書主要在告訴我們消除焦慮與煩躁的100種科學方法。當你壓力大時,可以在書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來紓壓,讓自己每天都有快樂且健康的生活~
Thumbnail
2024/06/05
本書使用圖文方式,輕鬆地讓你了解「何謂自律神經」以及「如何避免自律神經失調」。只要平衡好自己的自律神經,不管大病或小病,罹病機率皆會下降許多~
Thumbnail
2024/06/05
本書使用圖文方式,輕鬆地讓你了解「何謂自律神經」以及「如何避免自律神經失調」。只要平衡好自己的自律神經,不管大病或小病,罹病機率皆會下降許多~
Thumbnail
2024/01/02
如果你想學習如何幫助身心休息、如何進行冥想,《最高休息法》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入門書籍~
Thumbnail
2024/01/02
如果你想學習如何幫助身心休息、如何進行冥想,《最高休息法》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入門書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目錄 : 腸道年齡自我檢測 維持腸道運作的關鍵密碼 酵素的好處 各種酵素的功能 根據董氏基金會發表一項調查,全台15-59歲青壯年平均腸年齡為47.9歲,比實際年齡高出11.3歲,顯示現代人腸道超齡! 腸道年齡自我檢測 維持腸道運作的關鍵密碼 Edward Howell博士曾經說過” 酵素” 是人類
Thumbnail
目錄 : 腸道年齡自我檢測 維持腸道運作的關鍵密碼 酵素的好處 各種酵素的功能 根據董氏基金會發表一項調查,全台15-59歲青壯年平均腸年齡為47.9歲,比實際年齡高出11.3歲,顯示現代人腸道超齡! 腸道年齡自我檢測 維持腸道運作的關鍵密碼 Edward Howell博士曾經說過” 酵素” 是人類
Thumbnail
直接點免下載,🎧Podcast節目: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21682685 #是什麼習慣讓你老得比別人快? 骨牌效應加速進入老化模式 上一集我們討論到代謝、糖化和氧化這三種狀態,會加速開啟身體老化的開關,造成【老化的骨牌效應】。在老化模式中,
Thumbnail
直接點免下載,🎧Podcast節目: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21682685 #是什麼習慣讓你老得比別人快? 骨牌效應加速進入老化模式 上一集我們討論到代謝、糖化和氧化這三種狀態,會加速開啟身體老化的開關,造成【老化的骨牌效應】。在老化模式中,
Thumbnail
【多桑書評時間】 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人類壽命已不是難事,但是如何像日本的長壽村中的人瑞那樣有尊嚴的活著,似乎是我們每個人從年輕時就要重視的課題… 陳昭妃—美國楊百翰大學微生物學博士,免疫學及生物化學的專家,致力於研究癌症數十年,推廣營養免疫打造自己的健康活力。
Thumbnail
【多桑書評時間】 我是多摸摳桑,兩位寶貝兒子的爸 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人類壽命已不是難事,但是如何像日本的長壽村中的人瑞那樣有尊嚴的活著,似乎是我們每個人從年輕時就要重視的課題… 陳昭妃—美國楊百翰大學微生物學博士,免疫學及生物化學的專家,致力於研究癌症數十年,推廣營養免疫打造自己的健康活力。
Thumbnail
吃不只可以飽腹,更可延緩老化速度! 在各種抗衰老方法和預防策略的研究中, 攝取微量營養素或生物活性物質被認為是最實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要等皺紋找上你、身體衰退時才後悔, 不如趁現在就吃對食物,開始對抗老化!
Thumbnail
吃不只可以飽腹,更可延緩老化速度! 在各種抗衰老方法和預防策略的研究中, 攝取微量營養素或生物活性物質被認為是最實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要等皺紋找上你、身體衰退時才後悔, 不如趁現在就吃對食物,開始對抗老化!
Thumbnail
最近在LINE的新聞看到,藝人陳美鳳在年近65歲,依然有女神姿態在媒體面前呈現。有些人靠運動維持活力,有些人靠醫美維持面容,長生不老、永保青春,自古以來都是人們的天性。 所以像是「膠原蛋白」,保持青春,需要靠外在保養,卻是一筆費用,但是當我們體內機制顧好,就能讓你「美肌素顏都一樣」!富裕的人家可以靠
Thumbnail
最近在LINE的新聞看到,藝人陳美鳳在年近65歲,依然有女神姿態在媒體面前呈現。有些人靠運動維持活力,有些人靠醫美維持面容,長生不老、永保青春,自古以來都是人們的天性。 所以像是「膠原蛋白」,保持青春,需要靠外在保養,卻是一筆費用,但是當我們體內機制顧好,就能讓你「美肌素顏都一樣」!富裕的人家可以靠
Thumbnail
 美國著名的皮耶研究中心認為,到2050年,百歲以上的人瑞數目是現今八倍以上,依人口統計觀點,現今已活到五、六十歲左右,身體健康能走能跳沒有嚴重慢性病的人,晉身百歲人瑞的機會非常高。  若活百歲不是問題,但又不想陷入必須臥床接受別人照護,而且平均長達十年左右的處境,身體健康生活有品質到終老,恐怕是更
Thumbnail
 美國著名的皮耶研究中心認為,到2050年,百歲以上的人瑞數目是現今八倍以上,依人口統計觀點,現今已活到五、六十歲左右,身體健康能走能跳沒有嚴重慢性病的人,晉身百歲人瑞的機會非常高。  若活百歲不是問題,但又不想陷入必須臥床接受別人照護,而且平均長達十年左右的處境,身體健康生活有品質到終老,恐怕是更
Thumbnail
人類自古以來對於長生不死有很多想像,如中國《山海經》記載:「有一不死國,為海外三十六國之一,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後來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也想長生不死因此派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去求海外丹藥。而日本—這個做為最多長壽人口的國家之一,無論在生活習慣還是飲食保養
Thumbnail
人類自古以來對於長生不死有很多想像,如中國《山海經》記載:「有一不死國,為海外三十六國之一,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後來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也想長生不死因此派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去求海外丹藥。而日本—這個做為最多長壽人口的國家之一,無論在生活習慣還是飲食保養
Thumbnail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中醫是整體觀 , 是講求天.地.人的關係與平衡 , 而西醫是肉眼唯物觀, 從現象裡忙著找答案, 卻不知此現象有個”前因”, 為什麼會有高血壓? 糖尿病? 腫瘤?  而腫瘤(癌細胞). 高血壓是好的, 為什麼說它們不好呢?  高血壓是病嗎? 還是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是病因?  改
Thumbnail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中醫是整體觀 , 是講求天.地.人的關係與平衡 , 而西醫是肉眼唯物觀, 從現象裡忙著找答案, 卻不知此現象有個”前因”, 為什麼會有高血壓? 糖尿病? 腫瘤?  而腫瘤(癌細胞). 高血壓是好的, 為什麼說它們不好呢?  高血壓是病嗎? 還是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是病因?  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