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八股的美國夢,我的。

也就只是寫給自己的對話。
大約在四年前的此時吧,我還在科技業載浮載沉。 每天朝九晚九加上隨call隨到的驚喜,做著相同的工作,報著不知所謂的分析,應付著對桌的客戶,催促著和我沒什麼區別的另個工程師。
曾經我覺得我會這樣過上一輩子,有著差不多的工作、差不多的薪水、差不多的房子、差不多的壓力、還有差不多的人生。 也曾經我彷彿看到四十年後的自己,做得差不多的事情、也許說話大升了點,責任重了點、薪水多了些。
退休後的日子,和同學們聊著當初那些,我們進入業界前就早已窺知一二的往事。
好像有點無趣,我們的人生,長的好像、過地似乎一樣。

然後2016年,老婆(當時的女友)跟我說她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了。我們還年輕,我要闖闖,我要去美國唸書,不然會後悔一輩子。
在當時的我其實是很不知所措的。
沒有人可以幫你決定你的未來,一切都是出於你自己的心
家境的關係,即便我成績一直很好,我也從沒想過要出國唸書。即便我周遭的同學有20%都出國了,我仍認為我會一直待在科學園區,跟隨著大部份人的腳步刻劃我的人生。
但這可怎麼辦?我們彼此都是無法遠距的個性,過去10年間最久沒見面的紀錄是3個月。也就是說一個不小心這可就掰了。
所以對我來說也沒有什麼好猶豫的,加碼跟上。
於是乎在2016年中到2017年初,每天下班後的生活就是念英文,GRE、托福。幾個月的時間每天下班唸三到四小時,將英文考好後,SOP、CV搞好,丟出申請。
也許你會好奇我申請的學校是怎麼排的。其實很簡單,當時我老婆已經上了美中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工業工程系博班,所以我理所當然的以普度為中心,申請了四間最近的學校,分別是Purdue, UIUC, Penn state, OSU。
科系的選擇比較critical。當時我在科技業的職位是製程整合(PEI),需要用到大量的資料分析以及報告能力,所以我多方評估後,發現IE是一個比較接近實務以及數據的科系,對我來說也比較好發揮,由於有相關的工作經驗。
話雖這麼說,在申請的過程中其實也是膽戰心驚,畢竟這是一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戰役。
在2017年8月送出申請後,我開始著手聯繫普渡的老師,詢問加入實驗室的可能性。唯一回應我的是一位韓國教授,他說我可以去找他聊聊。所以我二話不說,買了機票請了假,直飛芝加哥後飛奔普渡,和教授面談。
當時還趁機第一次去了芝加哥、看了小熊主場的季後賽,當時的投手是我最喜歡的達比修有。
Wrigley field
然後在回台灣前的幾天,我收到了錄取通知。
當場喜極而泣、淚流滿面。
不只是對老婆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目標實踐的成就感。
走到這一步了,這只是開始。那年是2017年的最後一天,我在12月31日,踏上美國的土地,零下負19度,但我的內心是沸騰的。
於是我開始知道,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
My favorite city in US, Chicago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